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寇-第10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倒逼着以后的读书人,不得不放弃以前读死书,死记烂背的那种做学问的方式,而是逼迫着他们必须睁开眼,多关注各种实务方面的学问,关注更多有关民生、经济、工商业等方面的学问,更重视为官的实际工作能力。

    另外在策问之外,还增加了数算方面的考核,想要当官可以,但是在数学方面,就必须也要有所造诣才行,就算是不要求太高,起码的一些有关数算方面的学问,是必须要学的东西。

    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妥协,暂时还要照顾一下以前那些读书人,起码不能完全站在读书人的对立面,治国方面,现在于孝天还离不开这些旧式的读书人,必须要给他们留下一条晋身的途径才行,否则的话以后恐怕他很难找到足够多的人来给他办事,这也算是任何一个朝代的当权者,都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所以最终于孝天才在这方面进行了妥协。

    当然于孝天还在科举制度之外,另外增设了一种全新的考试方式,那就是在各部之下,设立了一种新的考试制度,称之为专业考试。

    有些读书人以前不是诗赋经义学的不好吗?但是在某些方面却业有所专,但是这种人却基本上无缘能中举,也就无法踏上仕途,充其量只能给当官的充当小吏,管一些事情罢了。

    但是现在好了,给你们开一条新路,你们不是业有所专吗?这也可以,只要业有所专学有所成,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那么就可以到各部之下,去参加专业考试。

    这些专业考试不考诗经之类的东西,只考核各种专业方面的学问。

    吏部之下设立的考核项目,主要是行政管理,对于精通管理的人员,可以选择到参加吏部的考试,如果确实在行政管理方面有很不错的能力的话,而且还在各种有关实务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可以判定在这方面学识突出,那么好了,就可以录用,以后可以到地方官府之中任职,起点稍低一些,但是也是一个晋身的途径。

第一百三十章 科举改制

    而户部下面也有专业考试,那些对于经济管理以及财务管理方面有本事的人,可以参加户部下面的考试,以前的一些精于账务的账房先生,现在也有了一个晋身当官的途径,可以在户部下面任职。

    如果其中有些人对于账务方面管理十分精通的话,甚至可能被专门抽调出来,到都察院下面新增设的审计署之中任职,设立了审计御使这种职务,专司负责对各地地方官府进行账务审计,从源头上控制地方官府财政收支的问题,每年各地地方官府的账务,都要受到一次审计,以此来监督地方官府对于财政收支方面的控制,加强了这方面的监控。

    而工部下面,则设立的考试科目最多,因为工部目前负责全国各地的土木营建以及道路交通、水利建设等等方面的事务,现在于孝天又把各地兴建各种工厂的事务也交予工部主持,这就大大加大了工部的职责和权力,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就更为广泛。

    所以很多在这方面学有所专的读书人,就可以参加工部设立的有关考试,其中既有土木营建,又有道路水利工程营建,自认为在这方面业有所专之人,可以参加考试,考试合格之后,可以在工部下面任事。

    这么一来,就开了很多新的招录人才的口子,不再仅仅只依靠科举考试,来录用官员,而以前的科举考试,虽然录用了不少士子,可是这些人在僵化的科举考试制度之下,绝大多数人更善于读死书,只学一些可以应试用的东西,八股文各个都写的很好,但是实际工作能力却烂到了家,很多地方事务交给他们,办的是一塌糊涂,但是钻空子捞钱的本事,却各个都很有一套。

    现如今各部之下增设了这些考试,通过各种专业考试录用官员,使得这些官员基本上都学有所专,可以被直接放到他们擅长的工作岗位上去,专司一些需要很强专业知识的工作,这么一来就避免了以前科举考试所存在的众多弊病,起码可以让很多学有所专的人,得到了一个可以晋身当官的机会。

    这么一来也就逼迫着以前的那些读书人,必须转型,去多学一些有用的知识,而不能继续像以前那样光读八股文,写八股文,那样的话以后他们是基本上不可能再有前途可言了。

    于孝天这么做,无疑又触动了天下以前那些读书人的利益,搞得顿时天下又是一片哗然,许多读书人当仔细研究过新颁布的科举制度以及各部下面设立的考试制度之后,当场就崩溃了。

    他们这么多年来,学的东西,在新的科举制度之下,基本上都成了废物,等于是白学了,想要当官的话,那么就要重新去学更多的新东西,并且要选择某个专业,去进行钻研,以后才有机会晋身当官。

    这一下如何是好,于是各地的读书人、士子当场就炸窝了,纷纷到地方官府之中去闹事,纷纷上书朝廷,力陈这样新的科举制度,实在是有辱斯文,强烈要求改回原来前朝的科举考试。

    以前有些读书人对于于孝天登基称帝,还没有太激烈的反应,因为在这些人看来,不管是谁当皇帝,总是还要用他们这些读书人来治理天下吧!只要当朝还要治理天下,就要进行科举考试,他们可以继续在新朝之中,参加科举考试,然后继续晋身当官,给谁干不是干呀!只要能继续有晋身当官的路子,谁当皇帝不是当呀!

    读书人在没有当官之前,很多人其实还是知道廉耻二字的,并不是想当官就一定要当贪官,很多读书人都是在参加科举考试得以晋身之后,进入官场才逐步的学会了当贪官捞钱。

    所以大多数读书人在读书应试之前,其实还是想当个好官,报效朝廷光耀门楣的,以前大明时代当官的俸禄很低,不想办法捞钱,就没法养活家,也没法过上体面的生活,所以逼得他们不得不想办法捞钱,当拿了第一笔脏钱之后,就挡不住他们的**,想要捞更多的钱,以至于最终彻底丧失良心,成了黑心烂肺的贪官。

    现在于孝天登基称帝,当了皇帝之后,大中对于官员是比较照顾的,在俸禄方面,比起先朝的时候,要提高了很多倍,当官之后,凭着发放的俸禄,基本上就可以过上不错的日子,养活一大家子是没有多大的问题的,而且以前官府衙门之中,需要他们自己掏腰包养活的一些小吏差役,现如今也是朝廷给钱养活,减轻了他们很大的负担。

    加之当今圣上于孝天现在已经改称承天皇帝,对于吏治管控的非常严苛,设立了各种层层监督的制度,使得官吏们不敢轻易再伸手贪墨,既然俸禄已经够他们过上体面生活了,捞钱弄不好要掉脑袋,还要抄家,落得一个很惨的下场,所以官吏们自然而然一般情况下就尽量控制一下他们的私欲,能不伸手就不太敢伸手了。

    这也使得大中的吏治显现出了一片清明,地方官府办事的时候清廉了许多,官府清廉了,那么老百姓的负担自然而然也就减轻了很多,老百姓渐渐的靠着种地或者做一些手工业,虽然不至于可以很快致富,但是起码养家糊口问题不大了,有饭吃了,自然也就没多少人愿意去干造反的事情,使得大中在立国之后,各地除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还试图不安分之外,普通百姓就不愿意再跟着瞎胡闹了。

    虽然这时代还有大批失地的百姓没有得到土地,但是随着于孝天大兴工商业,开海禁想办法出口,鼓励经商开办工场工坊,各种工坊商铺开始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在各地涌现出来,这些工坊也吸纳了不少闲散的劳动力,让以前那些失地流民,可以到工坊之中做工,赚取工钱养家糊口,自然而然的也就减轻了社会矛盾。

    但是读书这件事,在天下人眼中,却还是最好的出路,特别是以前的那些读书人,依旧在幻想着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混个一官半职,然后光耀门楣。

    可是新的科举制度的改革,却让他们之前所学基本上成了废物,失去了继续通过科考晋身的途径,这如何让他们能够接受呀!

    于是当然他们不肯答应了,所以各地的读书人立即就闹了起来,纷纷到官府之中进行请愿,抵…制这种新的科举制度的推行。

    甚至有的地方的读书人,干脆提出来共同抵…制科举考试,不参加明春以后春秋两季全国各地的会试和乡试,来给当朝施压,驳一下现如今朝廷的面子,没人参加科举考试,看看你把科举制度改不改回去。

    于孝天听闻了这些消息之后,冷笑了一声道:“由着他们去闹好了,不参加正好,反正他们也考不中!那就先从各部的考试开始,少了他们难道朕的天下还就转不动了吗?要是有人再闹事的话,让各地官府别对他们客气,给我揍,揍到他们不敢闹事为止!

    但凡是所有参与闹事或者抵…制科举之人,取消他们原来的功名还有以前对他们免税以及各种优待,不考正好,回去种田也饿不死他们!对于那些各地挑头闹事的士子,更要严办,革去他们以前的功名,永不录用!我看看他们学一肚子八股文,能当饭吃?”

    于孝天的圣旨马上就传旨了全国各地,那些挑头到官府闹事之人,正好集体递上去的都有共同签名的请愿书,结果正好被各地官府拿来当做名单使用。

    一大帮各地地方的生员们,这一下倒了霉了,被一一逮到了官府之中,以前秀才不是可以不给当官的下跪吗?现在不成了,先按住按趴下,一顿板子下去,打的屁股开花,然后丢出衙门,让他们家人把他们拖回去,然后取消他们的功名,取消以前给他们的各种补贴以及免收税赋的优待,回家种田去吧!

    这一下这些读书人可算是悲催了,一下子啥都没有了,特别是那些挑头闹事的生员们,更是倒霉到了极点,居然被革去了所有功名,并且永不录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