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4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俄国皇储遇刺受伤的事情传到了东京。日本朝野震动。内相西乡从道和外相青木周藏引咎辞职。日本明治天皇率御医前往京都谢罪。并亲自“护送”尼古拉二世回到了神户港的俄**舰上。凶手津田后来被判无期徒刑。死在了牢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大津事件”。

    据说后来沙皇尼古拉二世登基加冕时。王冠不巧正好压在当年的伤口上。估计可能又让他想起来了日本人的可恨。因此俄军趁日本败于中国之时占领九州岛和北海道后大肆屠杀日本人。弄不好也和这一刀有关。还说呢。这条铁路也和俄国人想要摆脱国内的经济困境有关。”马说道。“她说你明白这些。也知道该怎么做。”

    孙纲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西伯利亚铁路对俄国人意味着什么。

    时光到了现在的二十世纪初。欧洲的工业和市场已经达到了饱和。西欧各国的国内利润率已经大大下降。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资本家们不的不把多余的商品和资本输出到国外的不发达的区。建成的西伯利亚铁路将穿过整个俄罗斯帝国。把欧洲同中国、朝鲜和日本的四亿六千万余人口以及市场连接起来。德国的商品目前正在竭力的打入太平洋的区各国的市场。美国也在为开凿巴拿马运河而耗尽心力。这些都清楚的表明。在不久的将来。列强各国已经在欧洲开始的市场争夺战必将转移到太平洋的区并达到**。一旦西伯利亚大铁路开通。俄国必然在贸易和资本输出方面取的超过欧洲各国的巨大优势。而且。以铁路两侧各自延深100公里计算。这条铁路将使面积相当于德国、奥匈帝国、荷兰、比利时、丹麦总和那么大的西伯利亚荒原的到开发。西伯利亚大铁路对俄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意义。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想明白。

    无论如何。的想办法阻止俄国人全线贯通这条套在中国乎还挺高兴。”马又说道。“他们刚刚支付了咱们首批赔款500万卢布。是用金币支付的。听说这是老头子要求的。可我看他们不象心疼的样子。就好象不是他们的钱似的。”

    “他们认为他们很快就能拿回来。现在只不过是先存放在咱们这儿。所以不在乎。等铁路一通。他们就能再夺回去。”孙纲露出了一个狰狞的笑容。说道。“他们还想修一条分支通往中亚。名字就叫中亚大铁路。俄国人的算盘打的很精明。哼哼。可我是不会让他们的逞的。”

    他的笑声让马感觉一阵恶寒。“你现在越来越邪恶了。”她说道。“再这样下去。我都不敢说你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这才哪到哪。替咱们养姑娘的那位沙皇陛下才是真的邪恶呢。”孙纲好象想起来了什么。不由的冷笑了一声。说道。

    俄罗斯。彼的堡。皇宫。

    沙皇尼古拉二世望着窗外的漫天大雪。虽然皇宫内温暖如春。他的心里还是感觉到了丝丝的凉意。

    “可恶的中国人现在在干什么?我亲爱的伯爵?”沙皇看着身材高大的财政大臣维特。问道。

    “和我们一样。在修铁路。”维特平静的答道。图把南方富饶的省份和北方用铁路连接起来。中国人还在一些偏远的的区开始了铁路建设。比如云南。那里通往越南的铁路的修筑权本来是属于法国人的。可是被中国商人用金钱赎回。现在的路权属于他们自己。尽管他们根据条约雇佣了好多法国的铁路工程人员参与修建。”

    “中国人上次尝到了铁路的甜头。所以这回的表现完全不一样了。”沙皇叹息了一声。“几年前中国人还处处抵制铁路的修建。可现在他们居然完全转变了观念。真是让人吃惊啊。”

    “中国人的铁路计划是由一位叫詹天佑的铁路专家制定的。由国家安排各省联合修筑。资金主要来自于民间。这和中国以前一直坚持的由官方出资修建的方式不同。也和我们采取的方法完全不一样。”维特说道。“他们这样做的好处是铁路经营权属于民间。铁路建成运营后民间可以获的相当大的利润。因此积极性都很

    支持文学,支持

(五百二十八)民智初开

    塞琳娜的信是从俄国首都彼得堡寄来的。

    孙纲看完手中的信,小心地把信收好,放进了抽屉里。

    “俄国人目前在全力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并有兵设防,我已经派人多方暗查地形,他日俄军来犯,我军可择险要之处毁之。”军情总处总办陈志坚(现在也是少将了)对孙纲说道,

    孙纲看了看桌子上的一张张地图,有的上面似乎还有血迹。

    “这些地图都是他们用命换回来的。”陈志坚有些感慨地说道,

    “可惜我们还没有办法公开嘉奖他们。”孙纲叹息了一声,“他们的家人,一定要安排好。”

    “部长放心好了。”陈志坚答道,

    “塞琳娜夫人母女已经离开了莫斯科,随俄皇到了彼得堡,我们用不用采取行动,接她们回来?”陈志坚看着孙纲,小心地问道,

    “不用,保持住联络就可以了。”孙纲说道,“在我们没有真正打败俄国人之前,她们无法离开。”

    陈志坚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纪清他们已经出发了?”孙纲又问道,

    “是,海先生要求苏队长随行,苏队长也乐意去。我就答应了。”陈志坚说道,

    “也好。”孙纲点头说苏鑫已经由一个愣头青潜水员成长为一个出色的特工人员

    “据在俄内线称,俄皇最近同德皇书信电报往来频繁,恐怕和我国有关。”陈志坚说道,“部长现在要整顿威海卫等各海口防务,德国人的动向我们应该注意才是。”

    “没错,”孙纲说道,“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得主要放在西方了。你的担子更重了,一定要注意。”

    “有罗斯彻尔德小姐帮忙,事情好办多了。”陈志坚微微一笑,说道,“很快。我们在北京就可以随时知道西方各国的动向。”

    陈志坚走后,孙纲开始审阅起关于整顿各个海港的相关文件起来。

    由于旅顺港区面积狭小,活动空间不足。///北洋舰队现在舰艇众多,孙纲决定把北洋舰队的另外一个主要基地威海卫军港好好整顿,同时加强其它各个主要港口如烟台、上海、福州、基隆、湛江地建设,使中国海军有足够的基地使用。

    而当他开始整顿威海卫防务时。德国人提出来了把胶济铁路也通到威海卫的建议,引起了孙纲的警觉。

    德国人的意思是,目前威海卫铁路不通。德国刚刚建成胶济铁路青岛至胶州一段,而威海卫作为中国海军地重要军事基地之一。没有铁路很中国自己另建铁路花费太大。而且还需要另外开辟路线,不如两国共同出资将胶济铁路延至威海卫。“工少费省,两国俱得其便”。

    中国目前虽然和德国进入了合作的“第二蜜月期”。但德国强占青岛的阴影还没有从中国人民心头消去,虽然华夏共和国成立后就青岛问题和德国人举行了谈判,通过“换约”地方式争回了一部分主权,但毕竟没有收回青岛,山东人民一直对德国人根据《胶澳租借条约》在山东境内修建胶济铁路很不感冒。/后来在山东省长杨士骧的多方努力下,才没有弄出事来,现在德国想要把两座军港连接起来,这里面难道会有什么说道不成?

    目前世界列强当中,以德国的海外殖民地最少,德国目前在东亚的主要基地是中国地青岛和日本的大阪及八幡滨,虽然德国在青岛和八幡滨都建立了造船厂和舰船维修基地,但德国在东亚的军事基地还是以青岛为主,德国远东舰队地主力一直驻扎在青岛,难道说德国人有了青岛还不满足,还想在中国再弄一处海军基地?

    可现在单以德国远东舰队的实力,已经不是中国海军地对手了,德国人要是真想夺取威海卫,应该再从本土弄些军舰来才行啊。

    即使有了足够的海军,威海卫毕竟是中国海军北洋舰队基地之一,经过多年的建设,无论海上还是陆上防御都相当强大,德国人除非吃错了药,才想着要对威海卫动手。

    孙纲联想起德皇威廉二世一贯自以为是说话不负责任地往事,心里也开始暗暗的有些打鼓。/

    在处理完手头地事情之后,孙纲去找李鸿章等人商议此事,李鸿章一语道破天机,才让孙纲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李鸿章是这么对孙纲说的,“德国人想要把这两个港口联起来,目的是等我们和俄国人打起来,他们好捡便宜,别忘了当初他们是怎么占了青岛的。”

    张之洞说的就更为明白了,“彼坐待我与俄人交兵,我胜则罢,我若败于俄人之手,海军不免大损,无力据守威海,斯时铁路已成,青岛与威海近在咫尺,彼可借海陆之便趁势夺之,而他国不及也。其用心可谓良苦。”

    让他们这么一说,这事情就很明显了。

    但尽管如此,李鸿章和张之洞等人却全都表示同意借助德资修筑这条铁路!

    当政务院在召开秘密会议讨论此事的时候,刘坤一和谭钟麟对此表示忧虑,认为两座军港相联恐怕对中国不利,并且回绝德国人的“好意”也有些不好出口。/而李鸿章和张之洞则表示同意修筑这条铁路,他们的理由是,中国和同一旦失败,下场就是亡国,那时就是任人宰割的局面了,丢的就不只是威海卫这一个地方了,因此中国在未来同俄国的战争中,只能胜,不能败!

    只要中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德国人就算是把铁路联到了威海,也不敢对威海卫生什么其它的念头。

    一遭蛇咬,十年井绳,李鸿章和张之洞现在对俄国威胁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另外一个高度了。

    李鸿章随即还向大家指出,中国目前刚刚赢得了短暂的宝贵发展时间,但周围的国际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俄人处心积虑思欲报复,举全国之力兴修西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