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3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关系。您是为了保护您的人民不受伤害,万不得已才这么做的。如果换做是我,我也会采取和阁下一样的行动。”提尔皮茨笑着说道,“只是,我的枪法,也许不及阁下准确,呵呵。”

    两个人相互客气了一番,随后很快的进入到了深入交谈当中,孙纲这才知道,提尔皮茨是应李鸿章的邀请秘密从青岛来到北京的。

    老头子为了防止德国人倒向俄国,而且也想重新和德国人展开象当年那样的军事方面的合作,所以邀请提尔皮茨来到北京,因为担心其它国家知道后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联想”,因此提尔皮茨才以“非正式”的身份前来会谈的。

    在同提尔皮茨的会谈中,虽然提尔皮茨经常的闪烁其词,而且不时的回避一些关键问题,但孙纲还是从他话里透露出的蛛丝马迹猜出了很多重要的东西。

    那就是,中国害怕德国倒向俄国,而德国,也在害怕中国倒向英国。

    由于“华夏共和国”在成立之初就表现出来了和以前的大清朝在好多地方完全不一样,而且当中**事实力的突然增长让德国人大为吃惊,当德国人知道中国新式军队的实际统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时就更为吃惊了。德国人担心一个强大的中国出现也许会对德国在亚洲的利益产生威胁,因为毕竟德国还占据着中国的青岛,包括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内的德国高层人士都对此产生了疑虑,而且中国和英美表现出来的“亲近”和中英关系的“迅速解冻”也让德国感觉到不安,德国人非常想知道已经拥有了一支相当规模的新式海陆军的中国会不会把自己当成继俄国人之后的下一个目标,所以才派出提尔皮茨这样的“重臣”前来北京“摸底”。

    中国海军现在的规模,已经具备了和德国远东舰队交手的力量,提尔皮茨听说中国海军仍在扩建,他不清楚中国海军的扩建计划,如果照中国政府现在对海军的投入规模,也许几年之后,中国海军就有了把德国远东舰队消灭的实力,而德国海军现在规模有限,而且防御重点在本土,不可能将本土舰队的主力尽数东移,实际上象现在这样的把海军主力的一半都放在了东方,就已经给德国海军的防御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现在中俄之间的战事和“日俄战争”都已经结束,德国人知道中国暂时不可能动手收回青岛,但“暂时”不等于“永远”,如果中国在英国的支持下发展壮大起来,一旦英国和德国起了冲突,中国倒向英国的话,对在东方的德国人来说,就是一场可怕的灾难了。

    德国政府内部有人提出来德国支持俄国压制中国,但反对的声音也很强烈,他们的理由是,因为德国地处法俄之间,法国支持俄国的“工业化”,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牵制德国的力量,俄、德、法三国也许可以在东方的某些利益上达成一致,但在西方,德国是不可能和法俄两国走到一起的。

    而且有人指出来,德国和中国有一定的“传统友谊”,后来因为青岛的问题受到了影响,两国关系才变得紧张,而后来德国用日本领土对中国进行了一定的“补偿”后两国关系又有所缓和,这次“华夏共和国”成立后,仍然承认了《胶澳租借条约》继续有效,也证明了中国不想和德国交恶。德国如果硬要在东方找个盟友,选俄国不如选中国,让中国把俄国的注意力吸引在东方,这样可以有效减轻德国在东线的压力,也可以间接的牵制住法国的力量。

    采集

(四百二十三)开始调查

    (四百二十三)开始调查面对着手底下出什么主意都有的众位大臣,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这回彻底有些蒙了,第一次感觉到了来自东方的“麻烦”,为了决定今后的对华政策走向,同时也想知道中国海军的发展方向,所以威廉二世派提尔皮茨以“巡视”的名义来到东方,察看中国的底细。(中文)所以当李鸿章向提尔皮茨发出邀请时,提尔皮茨欣然接受,立刻应约前来。

    只是提尔皮茨也没有想到,会在北京的大街上碰到华夏共和国政务院最年轻的参政被人用炸弹炸,而他也跟着赔上了两匹马。

    孙纲听了提尔皮茨的话,又结合自己在后世的知识和对这个时代世界形势的了解,立刻就猜到了提尔皮茨的来意,他当即向提尔皮茨表示,中国扩充海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对俄国的威胁,保证中国海岸线和海上商路的的安全,是绝对不会针对“传统友邦”的德国的。

    在谈话当中,孙纲还有意无意的向提尔皮茨“诉苦”说,中国“国家初定,百废待兴”,因为财力有限的关系,没办法加大对海军的投入,现在只能向外国购买一些“二手军舰”来修理改装,并把虏获的一些俄国“老式军舰”修理后给海军“充数”,境况堪怜,中国现在正考虑向德国定购一艘新式战列舰,如果提尔皮茨能够帮忙促成此事的话,中国将“感激不尽”。

    至于中国海军的扩建计划,孙纲则含糊地“暗示”提尔皮茨,中国海军最多会再添置二艘战列舰和四艘大型巡洋舰,只要能维持住中国海岸线的安全,他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孙纲同时对当年德国卖给中国的“定远”、“镇远”两艘战列舰的质量赞不绝口。认为“德船质坚甲厚,他国多有不如”,如果德国能够按照中国提供地图纸和数据要求给中国再建一艘优秀的战列舰的话,“此舰当为我海军中坚,异日称雄海上,亦贵国之荣光也”,狠狠地“捧”了提尔皮茨一番。

    提尔皮茨是何等精明的人物,当然不会被孙纲的“迷汤”灌倒,但孙纲既然向他明确表示要求在德国订造新式战列舰,那就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德国的亲善之意。中国的这个“底”,他目前应该是探到了。

    提尔皮茨当即向孙纲表示,中国向德国“订造新舰”一事,他将设法全力促成,对于孙纲“搂草打兔子”顺便提出来的由德国派遣现役军官帮助中国建立“总参谋处”的要求,也一口答应了。

    双方既然谈得很是亲热,提尔皮茨不知怎么把话题转到了目前中国国内的局势上来,毕竟这回他以堂堂德意志帝国海军大臣之尊,陪着孙纲挨了刺客一回炸。还饶上两匹好马,说不心疼是假地。提尔皮茨对中国的局势目前还没有稳定下来表示“担忧”,希望中国能够尽快的“恢复秩序”。

    提尔皮茨说的其实也并非没有道理,今天孙纲这次炸弹挨的属实有些莫明其妙,华夏共和国立国之初。孙纲最担心的其实是蒙古、新疆和****地方会出现问题,相对于以汉人占多数的地区,这三个地方中国政府的控制力量较弱,而且民族矛盾一直十分尖锐,尤其是蒙古和新疆都邻近俄国,一旦俄国人弄点什么花样出来。再加上怀念清朝的遗老遗少,可就够他喝一壶地了。

    所幸“两宫国葬”以后,这三个地方都“表现”得不错,让孙纲放下心来,开始全身心的关注于国内建设方面来,可今天的这颗土炸弹,无异于给了他当头一棒。

    这件事表明,中国的局势远远没有看上去那样稳定。

    孙纲对提尔皮茨说,今天发生的事很可能是俄国间谍所为。因为毕竟俄国人是败在他地手上,因此俄国人的行为也很好理解,“我们会有效的清除掉这些间谍,”孙纲说道,“他们很快就会知道,他们的行动只会给他们自己带来灾难。”

    会谈结束,送走了提尔皮茨之后,孙纲回到了军务部,爱妻马和军情总处总办陈志坚以及接替江穆齐工作的任厚泽,加上警务部长岑春煊和监察部长李鸿藻也都来了。在孙纲和提尔皮茨会谈的时候。马已经向林文昊问清楚了事情地经过,通知了陈志坚和任厚泽。开始进行调查,刚刚上任的警务部长岑春煊得知消息后吓了一跳,和李鸿藻急急赶来,岑春煊本想封闭全城挨家挨护搜捕凶手,但为李鸿藻所制止,李鸿藻认为“彼等有备而来,早有退处,若全城锁拿,徒扰百姓,于事无益”,倒不如等孙纲这个“当事人”回来,听听他怎么说。

    孙纲也认为“全城搜捕扰民过甚,不若以秘侦为上”,正好陈志坚和任厚泽也在,孙纲安排由军情总处和警务部、监察部联合行动,有情况直接向他汇报,“多派人手暗中详查,抓捕人犯以秘拘为主”,不要把风声弄得太大,“以免民心不安”。

    马还告诉孙纲,那对拦路喊冤的母女军情总处在审问过后已经把她们移交给司法部了。

    孙纲听后吓了一跳,他在心里隐约觉得那对母女应该和这次的刺杀事件无关,可因为搅在自己遇刺这件事里,司法部再把她们弄个好歹的,他可是没法子原谅自己的。

    马可能猜出了他的心思,告诉他陈志坚和任厚泽已经问过她们了,她们的确是有冤情在身,和这次的刺杀事件无关,所以才把她们地事移交给了司法部的,马已经以“孙纲”的名义要求司法部秉公处理,因为她们的事,和西洋教会有关。

    听了爱妻的话,孙纲松了一口气,等两个特务头子和两位部长走后,马告诉孙纲,任厚泽说让她转告他的,据他们收集上来的信息显示,这次刺杀事件,应该是和满清的遗老遗少们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还可能有康有为弄的那个“中华帝国”地余党地份儿。

    当然了,俄国人也很可能在里面掺了一脚。

    马说,军情总处的人已经在现场查勘过了,并询问了周围地百姓,根据现场的目击者描述,这颗炸弹是用手抛掷过来的,刺客身材高大,根据抛掷的距离看,此人膂力惊人,据街上的摊贩们说,他们常年在此地贩售,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人,这个人头戴草帽,周围的人都没有看清他的模样,他掷出炸弹发现一击不中之后就立刻跑了,据在街巷里玩耍的小孩子们说,他没有走大路,而是钻的胡同,而且他一下子就能从墙上翻过去,连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