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边戎-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应麒站起来看了一会挂在墙上的地图说道:“国主想要议和这心意从去年就已经透露了。当年女真起兵时不过两千五百人短短数年之间夺取了大辽半壁江山!底子不够厚扩张却又太快这两年就是黄龙府一带也不安稳更别说北边的室韦、东部的五国和南部的高丽了。甚至是辽南这里如果不是有我们在这里的汉人、渤海人、契丹人、奚人是否不起异心还难说呢。现在大金一意向西的话军事上或能胜过大辽但内部的隐患怎么办?后方的威胁怎么办?如果大军在西边和辽人持衡的时候东京道忽然有人造反或者高丽出兵来占便宜又该怎么办?所以当下之计莫若借着胜辽之威南震高丽北压室韦东服五国同时好好将已得领土整顿一番。等到内安外和再讨契丹——这才是上上之策!”

    杨朴想起了大宋来使说道:“大宋的使者虽然我还未会见过不过看起来意分明是要和我们夹击攻辽企图恢复被契丹人吞并的燕云十六州。如今我们若要和大辽讲和又如何应付大宋的使者?”

    杨应麒微微一笑道:“且不管他大金、大辽、大宋如果就我们汉部的小算盘来谈朴之啊你说我为何要想尽办法结好大宋呢?”

    杨朴道:“开通商道招徕人民。”

    “说得好!”杨应麒笑道:“其实比起国主来大宋皇帝太不会做生意了我们还没应承任何事情他便已经满足了我们大部分的要求了是不?赵家天子不但已经鼓励宋人多来津门允许明州、泉州放北来船引而且还允许在登州开设榷场!只要商路通畅我们汉部的财源就不会匮乏;只要来往频密大宋多余的劳力也必然会向津门涌来!所以就眼前来说宋金能否联盟其实对我们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让大宋天子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并愿意把眼前的好事延续下去——一直等到那一天的到来。”

    “那一天?”

    “就是国主决定再次伐辽的那天。”杨应麒道:“大金伐辽是迟早要继续的事情。到了那个时候国主应该很有兴趣和大宋联盟的。你说是么?”

    “当然。”杨朴的眼睛亮了起来:“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



    从津门到登州的海道一日比一日畅顺、安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之间的海路本来就短只要避开风浪太大的日子汉部船厂造出来的新船——车舰几乎可以不分季节地来往于两地之间。再加上商人们开始受到杨应麒的鼓励而在航道上的各个海岛大修灯塔各种能望天测气候的航海人才也受到空前的重视这一切都令海浪中的儿郎们把船走得更加安心。

    赵良嗣和马政这次是从登州州城附近的渡头上岸所以并不知道登州新榷场的事情。王师中与马政虽然是好友但在这件事情上却瞒得他甚紧只是在自己的州衙内设宴款待了一席便匆匆将他们送上海船。

    这次使团的规模比上次大了十倍不但有官方系统的文书、武卫还有若干随行的商人甚至还包括一个代替大宋皇帝来赏赐折彦冲的太监。

    童贯曾想过要亲自出使来威风威风然而考虑到海路毕竟不是一万分的安全便打消了主意。

    这一趟船刚好遇上了一阵不大不小的南风随风而北第二日就到了津门。行程如此顺利实在是大大出乎赵良嗣等人的意料。

    津门此时已经开始繁忙起来虽然还没有达到一年中的高峰但整个市集的活力已经彰显。各坊的店铺、客栈早被人抢订一空码头等着无数伙计和苦力望着南边盼船来。现在来到津门的大多是从登州出的海船数量不多作为真正商贸主力的泉州、明州商家此刻还在黑水洋的航线上。因此码头上人多船少正是人抢活干的时候。等到真正的旺季到来那就是活抢人干了。

    不过这种还在酝酿的繁华还是吓了赵良嗣一跳他万万想不到复州南部居然是这等模样!从码头上的繁盛看来马政的描述不是在夸大而是太过谨慎了。难道之前自己从同僚那里听到的消息都有误?还是说津门在归入大金后才忽然变得繁华起来?对这两种解释赵良嗣都感到不满意。

    杨应麒也没有料到大宋会派出这么大一个使团来津门那小小的驿舍根本就安排不下。这个新城市的客栈虽多但此时早被抢空了。负责具体筹划整个事件的杨朴知道杨应麒不肯扰民便将大宋使团的人马分为两拨:赵良嗣和马政使团主体住驿舍那个宦官带着礼仪人员住进孤山寺前者由卢克忠安排后者由慧观和尚接待。

    杨朴命人将两拨人好吃好喝地供着却礼貌地限制他们不要到处乱跑。在此期间各路豪强也都识趣地离这两个地方远远的去孤山寺上香的都是些普通百姓。

    直到第三天卢克忠才循例来引赵良嗣去见杨朴两人都曾是大辽臣民相见毕赵良嗣道:“恭喜杨大人傍上了一个好主子。”

    杨朴微笑道:“不是傍上一个好主子是找到一条好路子。倒是赵大人不但傍上了一个好主子连姓氏也改了。”原来赵良嗣原名马植投宋后改名李良嗣后来大宋皇帝高兴起来又赐他国姓这才改作赵良嗣。

    赵良嗣一听就知道杨朴讥笑自己冷笑道:“天子赐姓那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就是杨大人祖上三百年前也未必姓杨!”东北各民族的中华姓氏多因仰慕汉文而改赵良嗣这句话分明是指杨朴是个蛮夷。

    马政怕两人一言不合坏了正事连忙打和腔道:“商周以国为姓、以官为姓、以职为姓——不都和天子赐姓是一般的道理么?这是古法。神州万邦都是炎黄之后只是后代山川阻隔令兄弟反成陌人而已。后世改回汉姓那也是认祖归宗。”

    杨朴和赵良嗣闻言一齐大笑。两人其实也都不愿把关系弄僵便趁机下台。

    赵良嗣道:“马大人说得好。彼此都是炎黄子孙何必因山川阻隔而成陌路?本使此来正是要让兄弟之族做回兄弟。”

    杨朴也笑道:“这也正是我汉部所愿!”

    当下赵良嗣请见汉部七将军杨朴道:“不巧了。贵使来得好快出乎我等意料之外七将军入朱虚山读书去了半个月内只怕回不来。”

    赵良嗣等不知这朱虚山在哪里听名字似乎是个有点耳熟的地名只是无论如何想不起来。他常常在大宋臣僚面前夸耀自己对北国山川了如指掌因此也不好在马政等面前问却不知他耳熟的“朱虚”本是山东地名这个新命名为“朱虚山”的地方其实就在城外。

    原来杨应麒心想自己的容貌是十七八岁样子此时汉部在大宋朝廷中威信未立见面只怕会惹轻视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再则自己接见赵良嗣意义也不大便干脆决定不见宋使。

    赵良嗣又求见大金公主杨朴道:“公主鸾驾日前北上向两宫太后请安去了。”

    赵良嗣不悦道:“然则辽南地面上就以杨大人为了?”

    杨朴笑道:“赵大人生的却是哪门子的气?大宋既有国书来本官自当引去朝见我大金皇帝。至于公主和七将军见不见又有何妨?”

    赵良嗣一听这话气便平了他怕的就是杨朴像上次搪塞马政一般跟自己推诿累得自己空手而回那便无法回京交代。但若能见到金主那真如杨朴所言公主和辽南将军见不见都无所谓了。

    当天杨朴大摆宴席又请大宋、高丽留在津门的商人陪列下座。大宋商人见朝廷连使者也派来了生意自然做得更加安心而高丽商人则更添敬重。

    卢克忠送赵良嗣等回去休息后杨朴又到朱虚山见杨应麒说知今日之事。

    杨应麒道:“咱们津门的旺季就要来了到时候人多口杂怕会有变。不如趁早送他们上路吧。”

    杨朴问道:“却走哪条道路为好?”

    杨应麒道:“我们辽南无天险可守可守之险全在民心。所以不怕别人知道我们的道路。就沿着永宁、辽口、鞍坡、东京一路上去。赵良嗣曾经是大辽臣属如果我们绕路只怕他也会瞧出端倪。”

    杨朴沉吟道:“这一路上去越往北就越荒凉。东京以南还好过了东京大金的底子就漏了!”

    杨应麒笑道:“既然决定让他们去见国主那女真的本色便无论如何也掩不住的。再说又何必掩?大宋来找女真人原本就不是因为女真够文明而是因为女真够强悍!尽管让他们到国主那里碰钉子去!去过一趟会宁他们才知道我们汉部是多好说话!”( )



    去年是大宋政和七年、金天辅元年天下的庄稼收成普遍不好在大宋是因为旱灾在大辽则因为兵祸。不过辽南地方政局较为稳定特别是复、辰、开三州由于投入了大量的牛马铁具当政者又注意农田水利因此有了一个不错的年景。今年开春以来各地逃荒者不断地往这个地区涌来。幸好辽南三州无论是上层的行政秩序还是下层的民间秩序都已建立起来不但农村有大量的荒地可以收容流入境内的农民牧民就是津门、辽口和鞍坡也需要大量的手工劳动力。

    杨应麒在春节过后的几个月里一直躲在管宁学舍读书教书凡因军务政务来求见的人一概不理甚至连卢克忠也被婉拒门外。这几个月里除了管宁学舍的师生只有三个人见到了他。

    第一个是杨朴在宋使船只入港后连夜上朱虚。

    第二个是孤山寺的证因和尚他在见过杨应麒后便从辽东半岛消失。一个月后山东半岛清阳港附近便新建了一座栖霞寺主持正是证因和尚。这些年道君皇帝不断逼迫佛门子弟改从道门大宋境内的佛寺有减无增。在这种背景下忽然有一座新佛寺出现便引得天下僧人无不瞩目。

    第三个则是一个叫阿依木思的维吾尔商人。这几个月里就连赵履民、刘介、李相隆、林翎这些“老客户”都只能通过书信和杨应麒联系而这个万里而来、只带着两车货物的胡商居然得到杨应麒的垂青知情者听说后无不讶异。

    这个胡商见杨应麒的场景后来被管宁学舍一个多嘴的学生泄漏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