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尾大不掉。”
杨应麒沉吟道:“为国家元气计,我宁可将来在统合中原、东北时困难重重,也不希望他们败绩。”
赵橘儿道:“若他们败了呢?”
杨应麒道:“那我们便得想办法收拾这个残局。”
赵橘儿问:“怎么收拾?”
杨应麒道:“至少要守住山东和塘沽,三哥韧力甚强,塘沽又如辽口般是临河背海之局面,山东半岛我们也经营已久,这两个地方我们应该可以守住。至于河东那边,我们便鞭长莫及了。不过二哥也不是会被轻易击溃的人。”
赵橘儿道:“嗯,除非是大溃败,否则塘沽和山东也应该还可以守住。可是……七郎,万一我九哥在南边响应金人,分别从山东和陕西包围我们,那可怎么办?”
杨应麒大吃一惊道:“这……他不会这么大胆吧?”
赵橘儿叹道:“我也只是担心,不过……不过你不得不防啊。”
杨应麒放开了妻子,站起来踱步道:“若是这样……若是这样……那我们能否守住,关键便不在燕云,而在东南了!”
赵橘儿道:“四哥那边么?”
杨应麒道:“不错。”
——————杨应麒在辽阳空自担心却毫无办法。在当下这种技术条件下,中枢对千里之外军政大局的掌控只能通过事前事后的人事安排来完成——即在事前尽量安排可靠的方面重臣,事后加以赏罚升贬。战争开打之前的规划也相当重要,但在局面展开之后、战事结束之前以后,中枢便只能尽量信任在外的重臣大将,除非有特别的契机,否则很多事情杨应麒就算明知存在隐忧也很难改变,因为无论是临阵换将还是在千里之外遥控战场都同样是极为愚蠢的事情。
“四哥……他会是什么态度呢?”
在三个月前,欧阳适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因为新汉政权在中原的防御布置不但足以防备金人,而且也防备着南宋。欧阳适若想凸显他的作用,除非是直接起兵造反,但他要真这么干会有多少人跟随他实在是个未知数,所以杨应麒对此并不十分担心,因为这个可能性不大。
但齐鲁军团北上展开攻击以后,山东一带面对南宋的防线便显得颇为空虚。这个时候,新汉政权和南宋政权至少在表面上还处于蜜月期,而且中原军势举兵恢复故土又是顺应华夏人心的大快事,所以在齐鲁军团和河东军团里几乎没人相信赵构会在这节骨眼上袭击汉部的背脊!
可是,汉部南部的防线的安全,能单纯地依靠赵构的信义么?杨应麒对赵构有无信义充满了忧心,而萧铁奴却觉得赵构一定会这么干!
在这种情况下,欧阳适的地位忽然变得重要起来,因为他是目前汉部唯一有力量影响大宋军政的人物!杨应麒对大宋本来也有相当的影响力,但他毕竟离得太远。
华元一六八一年正月,几乎在同一时间,萧铁奴和杨应麒不约而同地派出了使者。杨应麒派出的人分别前往塘沽、河东和舟山群岛。而从萧字旗出的卢彦伦则前往西夏和东海,另一个不甚重要的使者则冒充商人取道河东,可惜在路上便被金兵的逻骑捉住,这个使者为了保密服毒自杀,萧铁奴给河东方面的话便因此而没有传到。
不过,就算萧铁奴的话传到又怎么样呢?他要使者告诉曹广弼的话里头并不包括他接下来的动向,而只是提醒曹广弼要当心南边和西边。可这种提醒其实未必有实际效用,因为河东方面的布置并非存在几句话就能提醒的错误,曹广弼的各种安排已经做到了他所能做到的最高谨慎,但这样也未必能影响到棋盘大势的变化!
“冲啊!”
“上啊!”
杨应麒还在忧心忡忡时,齐鲁军团在河北的攻势却仍然在继续!虽然真定仍然没有攻下,但徐文的兵马已经开到了武清,和出城作战的塘沽军会师成功。燕云的战事虽然没有一个月前那么顺利了,金兵的抵抗也比之前强烈了许多,但汉军仍然占据上风!
“我们一定能赢的!”大部分兵将对此充满了信心。
“至少不会输!”就算保守者也如此想。
虽然已到正月,但那见鬼的北风还是不肯停下。塘沽就在背后,所以粮草的供给还不成问题,但御寒衣物却因为准备仓促显得有些不足。塘沽的正规军,以及王宣、刘锜的本部军马还能照顾,但数量庞大的义军队伍便没法人人都穿得暖和了。
“妈的!老子打了这么多胜仗!连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部分偏远的部队竟然出现了冻死冻伤的严重事件,虽然人数不多,但也让义军队伍的士气颇受打击。
杨应麒在辽阳府出的警告到了宗颍手上时,他也正为后勤的事情烦恼,不过他仍然认为杨应麒有些过虑。眼前中原汉军虽然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这些也仅仅是大胜利背景下的一些小瑕疵,还不足以动摇整个大局。
“入冬已有两个月,但金人至今未能反击,这说明他们是真的疲弱!”宗颍对王宣道:“如果金人是布下陷阱的话,那他们早该趁着北风动进攻了!其实,就算金人还在隐藏实力我们也不怕了,按我们现在的布置,塘沽军、齐鲁军和河东军已经连成了一片,击此应彼,击彼应此,金人就算组织起大军反攻,我们也一定扛得住!现在我反而是担心东北那边,因为如果宗翰将兵力北调,那大将军也许会很麻烦。”
王宣道:“但杨大人这信里还担心赵官家会抄我们后路……要是那样我们可就危险了。齐鲁乃是我们的根本,齐鲁若是有警,全军将士的士气都会崩溃!”
宗颍闻言笑道:“那怎么可能?赵官家虽然抗击胡马的魄力颇为不足,但汉宋毕竟是姻亲,女真乃是仇寇。现在二圣还在金人手里呢!我们这次北伐,就算是江南、湖广的士林也都是很支持的,若赵官家真个倒行逆施,他如何向天下士林交代!”
这时真定城外已有十五万兵马将之重重围困,宗颍觉得过多的兵力聚集在这个地方有些浪费,便签帅令,让王宣率精兵万人北上和杨开远会师进攻燕京。本来离燕京最近的乃是塘沽,但这段时间来杨开远的兵力部署极为保守,所以宗颍对此甚不满意。甚至对曹广弼在河东方面的种种布置,宗颍也觉得太过固步自封。
“父亲……”宗颍手按胸房,默默道:“我们已经过河了,如今便是太祖太宗皇帝望之兴叹的燕云也指日可下!再进一步,只要再进一步!我们便大功克成了!”( )
第二五三章 盟友的恐惧感(上)
在这个时代,讯息的传递常常要延后很长一段时间。东北战场和燕云战场之间的消息传递,由于是自家人给自家人报信,所以还来得顺利些,内容也确切些、深入些。而江南、川陕等地对于这两个战场形势的把握,便要比新汉政权内部来得迟缓和表面。
折彦冲在东北取得大捷的消息传的很快,大概在一六八零年十一月便到达了刚刚改名的为建康的南宋行在。在大概一个月后,两河、燕云的捷报也不断传来。至于汉军进军期间的一些隐忧,江南、川陕、湖广的士大夫反而知道得不多。总体来说,从一六八零年十一月到一六八一年正月这三个月里,北边传来的消息就是汉军大胜、大胜、大胜!无论是士大夫还是武将,都从金军不断溃退中惊讶地认为:金人在汉部面前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听说了么?汉部又打胜仗了!”
“嗯,听说两河已经完全收复了!现在就差真定。”
“何止,听说连金人的老家也唾手可得了!那么远的地方,只有当年大唐曾经打到那里去!”
自秦以后,中国人便有根深蒂固的大一统观念。当天下还很混乱时,大家都不知道何去何从,不知道向谁贡献自己的忠诚、货卖自己的能耐。但只要有一个势力展现出明显胜过其它势力的优势时,天下英雄就会向它靠拢!一个政权如果能向天下人展现出一种比其它政权都更为博大的胸襟和更为强大的力量,让天下人认为它是最有希望统一天下时,这个政权几乎不需要刻意去招揽人才,天下英雄自然会属意于它!一个政权一旦得到了这种“势”,那它只要不犯下严重的错误,几乎单凭惯性便足以一统中原,到时候收拾各个割据势力,如拾草芥。
当今世上,既拥有一个完整政治系统又有力量问鼎中原的势力只有金国、大宋和汉部三家。大金的力量很强,但它的政治系统粗糙得很,而且又是很难被中原士人承认的蛮夷政权;大宋的系统很完满,但它的气象却是日落西山,而且目前十分疲弱;就当下的形势看来,汉部这个政权显然是兼有二者之长,而无二者之短。
所以,当折彦冲在东北、宗颍在河北所取得的大捷接连传来之后,江南、湖广和川陕的文武士人受到的心理冲击可想而知,几乎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汉部那并吞胡汉的开国气象。
“终于将金人赶出去了!”
当娄室撤出陕西,西兵趁机收复全境之时,陕西兵将中感情充沛的竟然感动得流泪。当然他们知道能完成这项伟业靠的主要不是他们自己的奋战,而应该说金人是被汉部硬生生给逼走的。这时张浚已经到达汉中,在名义上接掌了川陕的大权,但陕西的民政军务实际上还掌握在各州各军的文臣武将手中。
曹广弼传檄陕西,一方面要求夏边诸将为华夏守土,并应承如果夏人胆敢犯边,汉部自会动用人力、财力、兵力和外交手段向夏人施压,有汉部作为后台夏边军民不必担忧;同时又希望延、陕、华、耀、京兆府等陕西腹地的英雄好汉能够引兵向北,呼应河东军的西北战线。在汉宋协议当中,陕西是一个很模糊的所在,因为汉部实欲得之而知宋必不肯轻弃,所以双方便搁置起来不提。这时曹广弼挟大胜之威传此檄文,陕西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