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命令我们是难以抗拒的——虽然可以劝谏会宁息兵,但最终是否征伐,决定权还是控制在国主手中。除非我们汉部下定宁可造反也不侵宋的决心,否则谁也不敢拍胸口说能阻止国主侵宋!”
说到这里,许多人己开始紧张起来。
“当然,我们汉部一直都是大金最忠诚的部属,造反的事情是不会生的。但这件事情,却让我们陷入两难!”曹广弼道:得知伐宋这件事情之后,狄将军、大将军、三将军、四将军、五将军、六将军、七将军和我多次商议,希望能想出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件事情。但是,从辽口还是一片废墟到如今辽口城墙已基本立起,这件事还是没商量出个所以然来。
“几位将军的幕僚,以有津门的文官高层也参加了讨论,但结果却只是让事情变得越来越乱!最后,我们决定趁着元部民会议把这件事情跟大家说知。这次决策是整个汉部的事情,一个不慎,就会把整个汉部拖入战乱的深渊。所以几位将军觉得大家应该与闻此事。我们希望这次的会议能有人提出高明的见地来。至少,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表决,能够减少一些部内的纠纷。大将军和我们都希望:无论最后的决定是怎么样的,那些对决定不满的人也应当体谅这个决定一一因为这尽管不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选择,至少也是汉部大多数人的选择。
“坐在这里的人,如果从出身来讲,有汉籍,有辽籍,有渤海,有女真,有高丽,还有西域。所以现在站在宋籍部民的私人感情上讲什么故国之情根本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汉部固然有亲大宋而远女真的人,比如李阶先生,但同样有亲女真而远大宋的人,比如安塔海将军。”
安塔海没想到曹广弼会提到自己,而且称自己为将军。他感到很多人在一瞬间都向自己看来,因此脸上不禁一热。
曹广弼的话却没有停滞,而是行云流水般继续说下去:“但现在,我要说的不是从金伐宋这件事情对大宋或大金有利有害。而是要说这件事情对汉部的妨害!
“战争乃是凶器,至不得己时方用之1但是,伐宋这件事情无论对大金来说还是对汉部来说,实在都很难说得上不得己。大宋没有对不起大金的地方,而且根据海上之盟,双方还是盟国!举兵伐宋,不但会令大金失信,而且会让汉部背义!这是我认为不能伐宋的第一个原因!
“辽南与流求的农夫、工匠,有八成来自大宋;在我们军中服役的士兵,有一半以上来自大宋。我们的文官与重臣,来自大宋的也接近一半。一旦伐宋,故国故国亲人流离失所,甚至身陷水火,我们能安心吗?‘如果我们能面对这场灾难毫不动心而继续作为侵宋的帮凶,那我们岂不变成了一个失去了良心的部族?如果我们面对这场灾难而忧心却仍然作为帮凶,那我们这个部族迟早要面临一场内乱!因为我们失去了我们赖以团结的信义!失去了我们赖以团结的良心!这是我认为不能伐宋的第二个原因!
“最后,伐宋还会让我们的利益受到损害。在座的人想必都应该知道,我们在东海的贸易线几乎都是靠大宋的财富撑起来的。几乎每个港口的繁荣都与此有关!如果我们从金侵宋,汁梁朝廷极有可能会将所有市舶司关闭,那我们的商人是否受得了?依靠着商税支撑的津门是否受得了?商税不够用了,是否要靠加征农税来补足?那样的话辽南和流求的农人是否受得了?如果我们的商农都受到重大打击,那还靠什么来养活我们的战士?战士如果吃不饱,还靠什么来保护辽南,保护东海,保护流求?这是我反对侵宋的第三个原因!”
听到这里,安塔海己经颇为心动了,他从来没想过从金伐宋会牵涉到这么多的问题。曹广弼说的没错,这场仗打下来,汉部受损的不仅仅是局部的利益,甚至是有可能损害汉部立部的根基!
但杨应麒却不这么看。他觉得曹广弼没有把他反对随金侵宋的另外一个具有强大说服力的原因讲出来——那就是从金侵宋与主动伐宋的区别。
“如果时机合适的话,二哥未必会反对主动伐宋。”杨应麒心想:“但从金伐宋,对于汉部长远的征服计划来说其实是有害处的。”
如果汉部举起的是类似于“武王伐封”的鼎革大旗,那在内部,即便是邓肃这样的亲宋派也不会反对一一因为经过这么多事,这批人亲的实际上己不是大宋而是中原;甚至在大宋境内,如果宣传得力的话也可以得到许多士大夫的呼应,至少在占领宋地以后遇到的抵触不会很大。
这一条虽然能够帮曹广弼争取到部分有野心的人——特别是军人,但它实在有些遥远,遥远得似乎还不适合在这个场合公开来说!
就在曹广弼说完准备下来的时候,萧铁奴忽然站了起来,他的嘴角在冷笑,但没有笑出声来——这种克制表示他对曹广弼保持着尊重。不过,他的言词却锋利得像刀:“二将军,我能问你几个问题吗?”
曹广弼暂时打消了离开的念头,在台上站定,说道:“请讲。”
萧铁奴道:“二将军,请问如果我们坚决地违抗会宁的命令,会宁会派遣大军来攻打我们么?”
曹广弼略一沉吟,道:“很可能会。”
萧铁奴又问:“如果那样,战火会烧到汉部境内么?还是说你有把握把战事控制在汉部辖地以外?”
曹广弼想了想,说道:“如果女真与汉部真的起握靛,我汉部并无全胜的把握。战事若起,辽南必成战场。”
萧铁奴又问:“那如果我们从金伐宋,战争会打到境内么?”
他一问出这个问题,杨应麒就知道曹广弼要糟,果见二哥眼神稍微黯然了一下,终于道:“暂时不会。”( )
第一六三章 表决
第一六三章 表决(上)
可是今年的这次会议却实在“古怪”,领导层居然出现了分歧!作为风向标的折彦冲与杨应麒都没有作出表态,争议的代表竟是另外的两个重量缓人物:二将军曹广弼和六将军萧铁奴!两位将军的话当然各有道理,虽然听到最后许多人心里其实己经有了打算,不过还是频频关注折彦冲与杨应麒的神色,希望他们能透露出一些言语或者意见来好让自己跟风。但令他们失望的是折彦冲和杨应麒一个端坐不动,一个低头沉思,竟然半点倾向也不表露,这让那些想跟风的代表们好生为难。
曹广弼和萧铁奴的对话结束以后,主持者让代表们排队言声明排队是怕要说话的人太多,谁知道到头来整个会场一只出头鸟都没有。眼见情景尴尬,主持会议的张玄征动了急智,让各个代表区的代表都推举一个出来言。一时间各个区都哄闹了一会,这才匆匆各自推出一个人说话,除了管宁学舍的李郁较为激昂、明显支持曹广弼以外,其他的人个个说得四平八稳,而其中又以赵履民那两句结束词最具代表性:“这件大事,我们认为,从金伐宋也难,扶宋弭兵也难,既两难,又两可。但无论如何,只要是大将军和几位将军最后决定了的,我们都支持1?说得许多人轰然鼓掌。
看到这场景杨应麒心里忍不住有些失望,心想场面怎么会搞得这样形式化?但想想,元部民会议本来就是一个很形式化的东西,现在忽然要大伙儿来表“真知灼见”,自然很难扭过弯来。来自辽、金的部民都没有经历过类似的场面,反倒是宋籍知识分子在有类似的传统中国自古有廷推、廷议之类的制度,至元、清两代方废,所以耳濡目染之下,宋籍知识分子倒也都有当廷抗辩的勇气与习惯。可惜一个B掌拍不响,没有人站出来和他们对抗议论,这一箭便如落到了空处,难以持续下去。再说李郁的话也有些虚高了,落不到实处。其实在场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但大多数人都烂在肚子里不肯开口!
“或许把事情拿到这里来讨论,根本就是一个错误”杨应麒想:“还是说我们的这个议事程序有问题?”
杨应麒深知会议讨论中风气与程序都是相当重要的。风气是与会者积极参与议论的前提,而程序则是在方法上保证会议结果能达到预期目。杨应麒经历过少数几个人或十几个人进行的论议表决,却还没经历过这样几百个人一起议论一件大事的场面,因此对这种情况下什么样的程序才是最有效的心里没底。
终于,会议到了最后的表决阶段。表决的内容是:如果女真果然要求汉部作为伐宋先锋,在用尽其它方法都无法让会宁回心转意的情况下,是不顾一切抵制,还是退让屈从、从金伐宋。
本来杨应麒还希望会有聪明才智之士在会上提出第三个、第四个办法以供选择,谁知到头来一个也没有!
“请支持不顾一切抵制伐宋的代表举手”
聊聊十数人,其中一半举起来以后赶紧放下。
曹广弼看得呆了,萧铁奴则暗暗得意。
“那请支持退让屈从、从金伐宋的举手”
一个也没有!
正用喝水来掩饰自己不安的杨应麒一口呛了出来一十几个人支持曹,一个支持萧的也没有,那其他人又是什么意思?
杨应麒的脑袋一时还没转过弯来,但那边萧铁奴却己经明白过来了:十几个对零这个表决的对比并不是说曹广弼得到的支持比自己高,而是说大多数人看到第一次举手的那十几个人的尴尬场景都心虚不愿举手了!杨应麒脑筋一转也明白了过来,略一沉吟,便命人去找津门商会借他们的投票机来。津门商会议事的场所就在附近,所以投票机很快就找来了,但票筹却不够,杨应麒又命人火去找来几盒围棋,用棋子来做票筹。
那投票机其实就是一个用黑布盖住的架子,架子上有左中右三个盒子,将手伸进黑布中可以很清楚地摸到三个盒子的投口,既保证投票者不会弄错,又保证其他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