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梅脸刷地红了,小桃哼了一声:“屋里还有别人呢,你怎么就光喊小梅?”
淑宁出了房门,见马三儿脸红红的样子,还探头探脑地想往屋里瞧。她抿着嘴,忍住笑走了。
到了上房一看,原来是牙婆带了几个女孩子来让佟氏挑,是要填补小桃空下来的位置的,佟氏已经看中了两个。因为是侍候淑宁的侍女,特地叫她来决定。淑宁仔细打量了两个女孩子,她们都是十二三岁年纪,一个肤色白、高颧骨,一个是个子高挑、脸蛋红红、又长了一头黑鸦鸦好发的东北姑娘。淑宁挑中了后面这位。佟氏问了她的本名是三妞,嫌土,就改了个名字叫春杏,先交由二嫫管教,并吩咐下去,命小桃好好将所有侍候小姐的规矩都教给新人。
日子很快就过去了,春去夏来,等女孩子们都换了轻薄的夏衣时,小桃出嫁了。王家是城效农户,因此小桃要先到他们庄子上准备出嫁。婚礼前一天,男家的亲戚派了一辆马车来接,小桃在张保佟氏面前磕了头,又拜别了端宁淑宁及家中众人,亲眼看着自己的卖身契在佟氏手中化为灰烬,就流着眼泪,带了几大包行李和一箱陪嫁,上了马车走了。淑宁一家都不会参加婚礼,唯有长福作为代表明天会去喝喜酒。那个新郎官王大牛,淑宁见过一次,高大憨实,应该是个可靠的人吧。
过了不到半个月,就轮到马三儿和小梅的婚礼了。
一大早,马小哥胸前戴着大红花,拉着一身红衣羞答答的小梅,在张保和佟氏跟前磕了头,拜过天地,领到一对沉甸甸的大红包,欢天喜地的被一众家仆丫环迎到新房去了,那是后跨院新建的小耳房,里外都贴着红字剪纸,一派喜色。主家不摆席,马三儿早就托人在离后门不远的一家小饭馆订好了两桌席面,请几位同僚和认识的几家仆役吃酒。附近几户人家的孩子在街上看见他,喊着“新郎倌、新郎倌”,他也笑嘻嘻地送他们几块糖。二嫫留在新房里陪小梅,端宁和淑宁跟着成昆和长贵去贺喜,看到马三儿一杯接一杯地喝别人敬的酒,好像那是蜜水儿似的,笑得眼睛都看不到了。长贵在一旁笑话:“瞧他那个样儿,知道的,晓得是他日思夜想要娶小梅当老婆,今日终于得偿所愿了,才会这样忘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家跑出来的疯子,只会对着人笑呢。”成昆听了笑笑:“能娶到心上人,的确是值得高兴的事,他醉了还有我们呢,今儿高兴,就让他多喝两杯罢。”
淑宁这才知道,原来马三儿喜欢的是小梅,怪不得小桃上回闲聊时话里含酸,还干净利落地嫁了别人,看来是知道马三儿不可能喜欢上自己的缘故。可是奇怪的就是这一点:像马三儿这样一个猴儿似的调皮少年,喜欢的居然是安静温顺的小梅,而不是活泼开郎的小桃?这只能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了。
小梅婚后仍然负责侍候端宁的起居,而原本小桃的工作就全部交给了新来的春杏。她是个手脚利落的女孩子,做事勤快,又心灵手巧,针线上来得,而且是位手艺高超的全灶。她负责给主人一家做饭,一个月里,几乎每天的菜色都不同,而且都是家常菜,令张保一家四口啧啧称奇,让二嫫小梅惭愧不已,而淑宁更是羡慕得不行,心中蠢蠢欲动。
这可是能成为厨艺高手的绝佳机会呀!千万不能放过了,学会这一手,以后就算做给自己吃也是好的,这几年吃着单调的菜式,不是乱炖就是面食,要不就是酸菜酱菜,实在让原本已经习惯了现代社会品种繁多的美食的她难以忍受了。
决定了!从明天开始,她要开始跟春杏小师傅学厨!
二十二、本事
所谓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以淑宁区区六岁的年龄,想要在厨房里动刀生火,当老娘的怎么可能答应?佟氏咬紧了就是不松口,淑宁什么好话都说绝了,差点就要躺在地上赖着不起,幸好在最后一刻记起自己是成年人穿越来的,绝不可以像个小屁孩似的丢咱穿越人的脸,这才作罢。二嫫在一旁看了心疼,她从来就不会逆着两个孩子的意思,见淑宁真的想学厨,便在佟氏耳边帮口,建议只学些简单的,不动刀火就是了。佟氏慢慢地松了口,终于答应让女儿跟春杏学些做菜的本事,但暂时只限做面食,菜刀上的活计全由春杏做好,火也由别人替她烧,更难些的,等过两年再说。
淑宁有些泄气。所谓只做面食,就是只许学包饺子、馄饨和做馒头、包子之类的,她又不是没做过,不许动刀,那就连面条也做不了了,还有什么意思呀?听了她的埋怨,春杏安慰道:“姑娘也别灰心,其实面食也很讲究,和面怎么和,除了面粉要加些什么别的东西才好吃,蒸包子馒头该用什么火候,包子馅儿又该怎么调,这都是学问,而且饺子的种类又多,上回你不是教我做玉米馅儿的饺子么?还有像金鱼样子的饺子,可见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就算是面条,除了用刀切,还可以用手拉,或是揪面片儿做猫耳朵汤什么的。等咱们学完这些,姑娘也大了,正好学其他的,你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淑宁听了觉得有理,也就乖乖地跟着学起来了,先学和面,每日里弄得满脸满手都是面粉的,好不有趣儿。佟氏看着她一天天地学会了面食的基础,家里做饭时也让她在旁边帮个下手,渐渐地有点样了,心里很满意。
不过显然有人看不得佟氏高兴,马上就来招惹她了。
京里伯爵府里的大奶奶,也就是淑宁的大伯母那拉氏,叫人送了信来,同来的还有几个包袱和两个女仆。其中一个媳妇子佟氏认得,是大嫂子那拉氏的陪房,是最最亲信的,便对她十分客气,让她在跟前的脚踏上坐了,问她京中诸事,并此行的目的。
那媳妇子捧来一个大包袱,打开头,却是大小两件夏衣,一件嫩绿,一件湖水蓝,笑着道:“其实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我们二姑娘前些日子打发人去做了几件新衣裳,专是盛夏日子里穿的,我们奶奶觉得新鲜,就每房的奶奶和姑娘都送了些,这不,给三奶奶和三姑娘也送过来了,三奶奶不妨看看?”
佟氏拿起来看,两件都是薄绸子做的长袍,比较特别的是袖长比平日的短了三分,另用同色的薄纱做成荷叶边,接缝处缀有别致的蝴蝶结,整件衣裳的领口、前襟、袖口、下摆处,都镶着白色的勾纱花边,看着就像是蕾丝花边的样子,每隔寸许间距,就缀有小指指甲大小的缎带小花,有红的,有粉的,有黄的,钮扣也不是平日见的琵琶扣之类,而是一颗颗白色的珍珠。
这两件衣裳,不但样式别致精美,造价更是不菲,单看这点缀的花饰花边蝴蝶结,就要花费大功夫去做,那些做扣子的珍珠,更是粒粒浑圆饱满,单只这一项,少说也要上百两。
佟氏差点没倒吸一口气,京中伯爵府几时这般富贵起来?既花那么大价钱做一件夏衣,而且还送到一向感情疏离的三房这里?
那媳妇子看佟氏一脸吃惊的样子,忍不住有几分得意:“这可是京里如今最盛行的款式,咱们二姑娘真真是水晶心肝玻璃人儿,这样精美的衣裳,难为她怎么想出来的?这可不是那些式样简单的外套斗篷什么的,谁穿出去都一个样儿,这样的衣裳最是挑人,气质不好、不够高贵都衬不起呢。”她偷偷望了佟氏一眼:“只有主子们这样的尊贵人儿,才配穿这样的好衣裳呢。满京城里的千金小姐,也没一个穿得有我们二姑娘好看。”
佟氏皱皱眉,放下了衣裳:“的确做得很好,只是看着,怎么觉得尺寸不太对?小的那件,似乎有些大了。”
“唉哟,三奶奶真是好眼力,实话告诉您,做衣裳的时候,并不知三姑娘的尺寸,只是估摸着,大约和四姑娘差不多,就照着她的身量做了,不知道合不合身,原想着来了以后还要改的。如今倒叫三奶奶看出来了。”那媳妇子原慌了一下,不过马上就笑着解释了。
佟氏不置可否,抬头望了望站在一边的那个丫头,问:“这是谁?看着眼生。”
那媳妇子忙拉过那丫头,让她跪下道:“回三奶奶话,我们大奶奶听说您底下的姑娘都嫁了出去,怕不够人使,这不,特地让奴婢给您带了个人过来,这是秋雪,最是伶俐不过的。”
佟氏看着那丫头娇俏明媚的脸蛋,眉头皱得更深了。伯爵府里是什么意思?想送个丫头过来给自家爷们当妾吗?她心里忍不住起了一股怒气,想到当着大嫂子的陪房发火有些不妥当,只好强压了下来:“难为大嫂子操心了,只是我的两个丫头,一个是嫁给家里人,还留下来侍候,另一个虽嫁到外面去了,但家里已经买了个新的,而且做得很好。我们三房人口少,比不得大房兴旺,如今已经够人使了,还添人做什么?”
那媳妇子笑笑:“三奶奶这是什么话,咱们府里是什么人家儿?多一个丫头算什么呀?人太少了,反而会被人笑话呢,如今三爷已经高升了,家里多添一个人也没什么。”
佟氏听了更不高兴了,这话是什么意思?!不过看起来,这人是一定要留下的了,那就定要先给她个下马威!
“那就留下吧。不过这名字起得不好,秋天哪里来的雪?下了雪可不就是冬天了?我家新买的丫头起的名儿叫春杏,你就改作秋菊吧。”
那丫头有些不甘愿,无奈被媳妇子扯着磕头谢恩:“快谢三奶奶赐名字,多好的名字呀,你以后就是秋菊了。”
佟氏也不理会这媳妇,随便几句话打发她走了,留下那个丫头在堂下跪着。佟氏慢慢地喝着茶,想着怎么处理她才好。
那秋菊丫头等了许久,也不见佟氏开口,她本是个聪明人,怎么看不出佟氏对自己的戒心?于是主动开口道:“奴婢斗胆问句,三奶奶可是疑心奴婢是为了给三爷做小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