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斗鸾-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章寂郑重谢了他,马贵摆摆手,便告辞了,临行前叹道:“如今这世道究竟是怎么了?你们家在这里也是安分守己的,怎的祸事偏从天上来?东家一族被压了几年,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转机,商量着明年春闱就让几位年轻的爷下场一试呢,如今出了这么一档子事,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成。”

    马贵走了,章家众人心情都十分沉重,唯有章敞嘀咕了句:“陈家居然已经决定要让子弟参加春闱了,可怜我苦读了这么多日,连童试都不知道能不能参加呢。”

    陈氏手一颤,扭开头去,章寂没好气地驳斥儿子:“眼下都什么时候了,你还顾着你那童试从前怎么不见你有这般热衷于功名?”

    章敞吓了一跳,缩起脑袋呐呐地道:“儿子只是……只是想到全家人搬去广州的计划就这么夭折了,才抱怨两句而已,并没有别的意思……”

    陈氏向公爹行了一礼,淡淡地道:“老爷,饭时将近,媳妇儿去做饭了。”

    “你去吧。”

    陈氏带着周姨娘与玉翟离开了,玉翟回头看看明鸾,有些不明白她为何留下来,但看到明鸾在旁边瞪着章敞,脸色十分不善,便想劝她几句,只是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扭头走了。

    明鸾继续瞪着章敞,章寂也没好气,抬手就打了儿子一拐:“你如今读书是越读越出息了,连点廉耻心都没有了陈家是你岳家,这几年帮我们还不够多么?他家出几个子弟参加春闱又如何?值得你在这里酸溜溜地说话?”

    “儿子不是这个意思”

    “你还说不是这个意思?你是说你老子我冤枉你了是不是?”

    “不……儿子说错了,是儿子不对您饶了儿子吧”

    “既然知道不对,那你躲什么?讨什么饶呀,乖乖挨我几棍,我心里的气才能顺些”

    章敞被老爹几拐杖打得鸡飞狗跳,明鸾看得心里很爽,怨气尽去,也有心情考虑起马贵说的事来了。她想了想,问章寂:“祖父,冯兆东为什么会夸二伯父,我是不知道,但冯家人现在已经不算是建文帝的死忠了吧?朱翰之不是说过,如今为了储位之事,建文帝跟冯家正明争暗斗么?咱们能不能从这里头想点办法?”

    章寂喘着气停下拐杖,沉吟片刻,道:“难。冯家即便与建文有些个矛盾,与燕王的矛盾却更深。有建文在,他们好歹还能手握大权,但若建文在燕王手上吃了亏,他们的地位就难保了。当年他们不惜冒天下之大不讳,逼宫夺位,不就是为了权势二字么?至于储位,如今冯家女儿还在后位上,嫡皇子也没什么失德之处,建文心里再不乐意,也无法轻易扶持庶长子上位。因此,他与冯家之间,小隙或许有,大冲突是不会有的。建文若要对付燕王,冯兆东断不会为了我们家便与他做对。”

    明鸾苦着脸又想了想:“那……冯兆东又为什么要夸二伯父呢?从二伯父写回来的家书看,冯兆东似乎在有意试探拉拢他呀?”

    章寂眯了眯眼,过了一会儿才说:“冯家所谋只怕更大呢。”

    明鸾没听明白:“您说什么?”

    章敞摸着红肿的手臂,怯怯地插了句嘴:“他们如今都到这份上了,所谋还要更大,难不成要坐皇位不成?”

    章寂冷笑:“安南小国,掀起战乱的又是逆臣,朝廷大军打了几个月,都把人围困在一处了,剿灭是迟早的事,偏在这时候说战事胶着,下令征粮,还是五十万石之多。若说冯兆东没什么不可告人的心思,我才不信呢”

    明鸾眨了眨眼,细心一想,也觉得有些不对劲:“没错前些时候二伯父写回来的信里明明说……战事已经稳定下来了一个小庄子要打几天?况且上回冯兆东只要了二十万石粮食,如今才过了不到一个月,又要五十万石,难道出征安南的将士都是大胃王吗?”

    章寂不知道什么叫大胃王,只是道:“算算时间,冯兆东增征五十万石粮食,是这几天才传到德庆的,他那儿离德庆近,离京城却远,朝廷对燕王发难,想必是在得知安南战事将近完结之时。建文帝再傻也不会让朝廷大军两线作战,更别说他手下没几个能拿得出手的大将,若真有意打燕王,必然要将冯兆东派过去的。可如今冯兆东却说战事胶着,还大征军粮,显然是打算长留安南……”

    明鸾一拍掌:“他是想要跟朝廷讨价还价如果是打算将军粮用在北方,根本没必要在两广征集,毕竟前不久他才在这里征过一次,秋粮还没下来呢,江南鱼米之乡,显然可以为他提供更多的粮食。”

    章敞问:“他想要跟朝廷讨要什么好处?难不成是要逼建文帝立嫡皇子为储?”

    “立储是国之大事,即便定了要立,光是等册封的吉日、还有一些繁文缛节就得几个月功夫。他冯兆东倒是乐意在安南耗上这么长时间,可燕王那边却是不等人的。”章寂冷声道,“自打李家沉船,消息走漏,燕王迟迟未能起事,只怕就是顾忌着北方的蒙古,总要打一次蒙古,打得他们乖顺了,才好回头对京城下手,否则腹背受敌,饶他燕王再厉害也抵挡不住。若是朝廷的计划被冯兆东拖上几个月才能行事,燕王早将蒙古打懵了,自然能腾出手来对付朝廷派去的兵。”

    明鸾忙问:“那么说,咱们还有一线生机喽?但这几个月里,我们总不能坐以待毙,要想些应对之法才好。要不然,万一朝廷逼大伯父投向他们,拿我们做人质逼大伯父就范,那我们岂不是很危险吗?”

    章敞哂道:“依你说,能有什么应对之法?难不成真要逃走么?如今咱们安安分分的,朝廷尚不肯饶过我们,若是逃了,岂不等于将现成的把柄送到官府手里?”

    明鸾不理他,只是盯着章寂看:“祖父,您拿个主意吧?就算逃,咱们也未必逃不掉的。”她连行李和路线都准备好了。

    章寂却摇摇头:“逃,能逃到哪里去?无论北平还是辽东,都离得太远,鞭长莫及,我们更不能连累陈家。”他看了看儿子与孙女,“但我们未必无处求援,别忘了,燕王府在广东……还有一处援兵呢”(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十九章 北平(上)

    收费章节(16点)

    第三十九章 北平(上)

    胡四海指挥着侍从们将丰盛的午餐撤下,回头看见太孙站在窗前发呆,暗暗叹了口气,上前微笑劝道:“殿下怎的又只吃了这么一点?若燕王妃知道,必然又要担心了。”

    太孙苦笑:“我这几个月没少让王叔、王婶担心,实在是不孝,对不对?”

    胡四海忙道:“您怎么能这样想呢?燕王殿下与王妃关心您,是因为您身份非同一般,贵不可言,他们既将您视作自家子侄,也奉为日后的主君,关心原是应该的。”

    太孙叹了口气:“别说了,如今我算是什么?除了这个身份,什么都做不了,总是给王叔、王婶添麻烦。我有时候会想,若不是因为顾及父亲的情份,又有我在,王叔也许就不会走上今天这条路,更不会落入眼下的困境中了。自打朝廷的旨意传来,我心里就沉甸甸的,总担心会害了王叔,那我就真是万死不辞了”

    “您千万不能这么想”胡四海有些急了,“那建文帝本就忌惮燕王殿下,他本得位不正,时刻都提防着先帝遗臣反抗于他,尤其是燕王这样身份高又有名望、有兵权的人物,他必然欲除之而后快。即便没有您,燕王殿下也不可能归顺建文帝的。正因为有您在,他还得了一条生路呢”

    太孙默了一默,又苦笑了:“你说得对,建文帝为了皇位,什么事做不出来?连祖父与父亲他都不放过,京中诸王也多有因违逆他而殒命者,再加上先前弟弟提过的他欲与蒙古议和之事,可见他根本就是个无道昏君我若实在无能为力也就罢了,既然王叔有意将他推翻,又有用到我之处,我自然是义不容辞的”

    胡四海笑着连连应是,只是转念一想,又觉得有些不对:太孙这个说法,隐隐将自己放到了从属的位置上,这好象不应该吧?太孙才是主君呀

    只是此刻太孙与燕王关系亲近,相处得极好,他不好说出来,只能将劝诫的话又吞回肚子里,心里想着:燕王对太孙是诚心诚意的,太孙既然年纪还小,燕王多帮着处理军政事务又如何?只看他平日行事,也不象是有不臣之心的,况且燕王的皇室血统又远了一层,不可能对那皇位有什么企图,若是换了先帝的其他皇子,那还真信不过。

    想了想,胡四海又笑着劝太孙:“殿下既有心,平日闲了,不如到书房多走动走动?燕王殿下也常常劝您常过去熟悉政务,哪怕是听不明白,多向那几位先生请教也是好的。奴婢瞧那几位先生都是极忠心和气之人,又常常指点殿下功课,殿下多与他们亲近,也能有所进益。”

    太孙犹豫了一下,点头道:“你说得有理,我也愿意多向他们请教,只是……”他顿了顿,“之前我犯了两回过错,如今见到他们,怪不好意思的……”

    胡四海忙道:“那如何能算是过错呢?头一回是底下人写文书时写错了,您又不懂得这些,看不出来也是有的,况且袁先生发现后,马上就告诉您了,不是么?他还有意为您隐瞒,只是您坚持,方才报给燕王殿下知晓,燕王也不曾怪您啊”

    太孙叹道:“你知道什么?那错处是明明白白的,我粗心才没发现,是我错了,原该受些教训,可是他们所有人都没怪我,反而让我心里过意不去。还有后来那一回……”

    “那就更不怪您了。”胡四海恳切地说,“那是地方小吏利欲熏心,贪没了兴修水利的银子,又意图瞒骗王府,才故意将文书编得天花乱坠,您哪里知道这些?”

    太孙又是一脸苦笑:“可是燕王叔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