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斗鸾-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氏听完了这些内情后,心中安定了许多。既是利用了冯家的名头,想必那海船出港时,也不会有人不长眼地去搜查。沈昭容未能随行,她心里虽有些遗憾,但想到太孙能远离广安王朱文考的威胁,又觉得自己受的委屈不算什么。只要日后好生安抚,太孙必然会体谅沈家人的做法。

    沈氏没有留意到,太孙朱文至此时望向她的目光,已经带上了不解与怨怼,望向沈儒平夫妻时,则完全是怨恨了,看向朱翰之的目光倒是满怀愧疚。朱翰之表现得越是开朗不在乎,他的愧疚就越重,心里早已暗下决定,日后必定要好生补偿弟弟,不会让弟弟再受委屈。

    而此时此刻,在离章家四十里外的德庆码头,郭钊一脚踏上岸边,抬头望向四周,目光幽深。

第五十八章 同门

    收费章节(16点)

    第五十八章 同门

    郭钊到了德庆城后,花了不少时间去打听被流放到此地的同门师兄曹泽民的去向,得知是在偏僻的地区,又雇人领路,从官道转小道,又从小道转山路,等到他站在曹泽民面前时,已经是五天后了。

    他已经几乎认不出曹泽民来。

    从前的曹泽民,是个身长俊秀的年青书生,浓眉星眸,笑声爽朗,喜欢穿着柔软的月白细布深衣,浑身透着浓浓的书卷气。

    现在的曹泽民,黝黑、瘦削、疲倦、苍老,外貌足足比实际年纪老了十岁,穿着一身农夫的短褐,衣服上还带着几个颜色不同的补丁,佝偻着腰背,拿着把锄头,背着个竹篓,低着头默默地走着。若不是随从十分肯定地说他就是曹泽民,郭钊绝对不会认为这个从自己面前默默走过的乡下人就是自己那意气风发的同门师兄。

    他几乎是立刻就掉下泪来:“二哥,你……你怎么变成了这副模样?我们才大半年不见而已……”

    曹泽民看着他,神色十分淡然:“你怎么来了?”并没有露出与故人久别重逢的激动神色。

    郭钊没有多想,他只是抱着曹泽民哭道:“我早就想来了,只是京里诸事纷乱,一时脱不得身,等师母那里安顿好了,我立刻就过来了。二哥,你可知道?小六……小六没了死在了牢里他才只有二十四岁,还这么年青,这么有才华,那帮畜牲却生生把他折磨死了”

    曹泽民浑身一震,接着闭上了双眼,两行清泪落下,久久方才再度睁开眼睛:“师母在做什么?你们在做什么?”他心中忽然燃起了怒火:哪怕是象他一样被流放到偏远之地,一辈子都无法出头也好,为什么,那个小师弟居然会死在牢里?难道就没有一个同伴能保住他的性命吗?

    郭钊含泪道:“我们想尽了办法,可那些人就是铁了心不肯放人。师母进宫去求,太后避而不见,皇后更是直接拿后宫不得干政的戒律回绝了她的请求,接着皇上直接下旨申斥师母,甚至将师母赶到山上庵堂清修,不让我们与她见面。本来我们还求到了几位王爷那里,好不容易说服他们点头答应帮忙,结果消息传来,小六已经……他们分明是故意的”

    “若是当初六弟刚刚入狱时,你们就开始设法,他未必会死得这么惨。”曹泽民转开了头,“他性子素来耿直,眼里揉不得沙子,对朝中看不惯的事是半点也容忍不了,早就已经是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了,只怕连师母也觉得他骨头太硬了,不好管教吧?会有这种结果,其实我并不意外。”

    “二哥”郭钊听明白了他话中的意思,不由得满脸震惊,“你在说什么?你……你是在怪师母和我们吗?”张张口,又颓然道:“确实……小六的死,都怪我们救治不力,可这不是师母的责任,二哥就别怪她了。”

    曹泽民沉默下来,过了好一会儿,方才淡淡地道:“你千里迢迢来找我,就是为了告诉我小六的死讯么?”

    郭钊忙道:“这只是其一。二哥,如今师母处境艰难,皇上又越发昏庸了,冯家父子在朝中倒行逆施,闹得朝野大乱,民不聊生。我们不能再坐视下去了二哥,你回来吧,跟我们一起想法子对付冯家,拨乱反正,也好救师母于水火之中”

    曹泽民看了他一眼,自嘲地笑笑:“我如今不过是阶下之囚,还怎么回去?四弟,这种话你就不必再说了。二哥很感激你来看我,但我还有事儿要做呢,你回去吧。”说罢竟颠了颠背上的竹篓,绕过郭钊继续往前路走。

    “二哥”郭钊震惊地追了上去,“你有什么事要做?我千里迢迢跑来找你,难道你连跟我说一会儿话的时间都没有吗?”

    曹泽民朝迎面而来的一个人打了个招呼,才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自然是要紧事。我在后山那块地种了稻米,长势不大好,接连下了几天雨,庄稼都快淹死了,我得在田边挖条沟将积水排走。已经挖了几日,今日再挖上几十尺,沟就通了。你说,能不要紧么?”

    郭钊几乎无法相信自己听到的话:“我让人替你挖还有什么事要做的,你说一声,我让随从们去做二哥,你就停下来吧,跟我谈一谈我知道你心里有许多怨言,我也觉得很对不起你,但你总得给我一个补救的机会啊”

    曹泽民脚下顿了顿,回身正色道:“我没有怨你什么,你不必补救。我如今过得很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虽清苦些,但心里很平静。我已经不想再回到从前的日子了,你……你就走吧”说罢转过身继续走。

    郭钊停下了脚步,他越发觉得有必要跟师兄好好谈一谈了。从前的曹泽民可不是这样的,难不成,只是几个月的流放生涯,就把他的志气全都消磨殆尽了吗?

    他不死心,执意跟在对方身后,看着对方爬上山坡,看着对方挖沟,招呼了自己的随从上前帮忙,甚至亲自动手帮忙搬土块,直把他那身干净的袍子都弄得脏兮兮的,也丝毫不在乎。曹泽民无奈地看着他,他便冲着对方笑:“瞧,二哥,沟已经挖好了,你有空跟我说话了么?”

    曹泽民抿抿唇,转身跳下田中:“我还要给庄稼除草呢,你还是回去吧。”

    郭钊咬咬牙,也跟着跳下田去拔草,但此时的稻苗长得还不高,有好几回他把稻苗给拔了,挨了师兄一顿训,但他仍然厚着脸皮留了下来。曹泽民素知他性子执拗,耐心又好,便也忍着不松口,只是不停地赶人。郭钊不肯,两人便对峙起来。

    这时,天边飘来一片乌云,眼看着又要下雨了,曹泽民无法,只得收起工具返回住所。郭钊连忙带人跟了上去。

    曹泽民是流放来的军户,与别的军户住在一起,因地处偏远,条件有限,只能住树皮搭的屋子,屋顶还漏雨。屋里没有床,只有干草堆,屋子正中用石块垒了个小小的火塘,烧着柴火,火塘上方吊着瓦罐。曹泽民看了看全身湿透的师弟,心软了,往瓦罐里倒了些水,丢了些药草下去,烧起汤来,又丢了块干巾给他,道:“快把湿衣裳换了吧,当心着凉。我这是学的瑶民的方子,还挺管用的,一会儿你喝一碗发发汗。”

    郭钊接过干巾擦着身上、脸上的雨水,随从送来了干衣,他换上了,走到火塘边学着曹泽民的样子坐下,张望四周一圈:“这里也有瑶民?我听说德庆瑶乱挺厉害的。”

    “那是老皇历了。”曹泽民舀了一碗热汤递过来,“如今地方上还算太平,即便有些冲突,也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瑶民靠山吃山,如今的日子并不好过,我随军在此安家,除了屯田也无甚可做的,便教他们些耕种的法子,让他们也能过上稳定的生活。先生在世时,常说大丈夫当济世安民,能为百姓做一点事,就做一点,即便是小事,也比不做强。如今想起,先生说得果然有道理。不管朝廷上坐龙椅的人是谁,这里的山民,无论是汉是瑶,也一样过自己的日子。谁还能想到他们呢?若我能对他们有所助益,多少能赎回我这辈子所犯下的罪,日后到了九泉下见到先生,也不至于太过羞愧。”

    郭钊眼圈一红,道:“二哥言重了,什么罪不罪的,你素来是先生的得意门生,又蒙受了不白之冤,被放逐至此,还不忘先生教诲,竭尽所能帮助百姓。这样的你,若见了先生还觉得羞愧,那我们就更没脸见他了。”

    曹泽民摇摇头:“我不是这个意思。”他低下头,想了一会儿,才道:“其实……我知道你的来意,但我真的不想回去。这大半年里,我在半夜静思回想,常常后悔得忍不住痛哭流泪。三年前,我们真的做错了我们辜负了先生的教诲,还把先生一生的心血都毁了我们还哪里有脸面跟人说是先生的弟子?”

    郭钊忙道:“不是这样的,二哥,我们也是被皇帝哄骗了,当时,他说的那么真切,又有人证物证,师母心痛难当,我们何尝不是……”

    “师母?”曹泽民自嘲地笑笑,“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把师母的意志视作先生的意志。事实上,我们心里都很清楚,先生在时,从来不让师母插手政事。他常常说,那种事师母是玩不转的,就让她快快乐乐做个小女人吧,外头的事交给男人就好。可是我们呢?先生一去,便事事请师母决断,甚至连皇储大事,也不曾多想便听从了师母的号令。即便皇帝骗了师母,那又如何?师母不懂这些,我们难道是傻子?为何不设法求证呢?”

    郭钊张张口,又闭上了,捧着热汤低头不语。

    曹泽民看着他,苦笑一声:“是因为师母生气,对不对?可这种事关系到先生的遗愿,即便师母生气,我们也该将事情查个水落石出才是当年不查,何尝不是因为……先生去后,我们无根可依,在朝中不受重用,只能在地方上熬资历,结果急了,躁了,忘了先生的教诲,才会自欺欺人地装作没看见那件事中的破绽,执迷不悔地走上了错路?”

    郭钊仍旧沉默着,屋外的雨越下越大,几名随从盘腿坐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