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第三帝国-第5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日本会不会因为澳大利亚背后的主子从英美换成了德国就放弃侵略呢?显然是不可能的。最近日本人击败了美国人,在太平洋上自认霸主,怎么可能顾忌一个在太平洋上毫无根基的遥远德国?

    其实大家都是在装样子,一步赶一步而已。政治这种东西,就是表面文章吧?澳大利亚在美国的授意下对德国投怀送抱这没有任何损失,德国也无法把手真的伸进太平洋,而日本入侵澳洲这是既定攻击路线,不可能因为遥远的德国放弃攻击,于是德日两国的宣战就必然会生,但是生是一回事,真正打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德国象征性的派出自己的舰队去太平洋上露个脸,表面功夫要多于实际作用,目的只是为了安抚北部英国而已;而日本拿下澳大利亚是既定国策,也不会因为澳大利亚的一份声明更改大家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自己的战略,只是因为美国的一次成功的外交陷阱,导致了德日双方宣而不战罢了。最新章节全文阅读

    昏暗的灯光下,一个矮小的男人正愁容不展的坐在椅子上,他手里拿着酒杯,望着一旁站着的元帅先生。现在他们两个都是苏联的罪人,是有家不能回的可怜人。

    他们两个就是退守到克里木半岛还有乌克兰南部地区的赫鲁晓夫还有伏罗希洛夫。他们带着溃兵一路撤退到这里,却不敢回莫斯科跟斯大林交差,于是他们类似半**状态就这么吞并克里木,没有人过问。

    大约有1o个师的部队偷偷离开了他们,返回到正面战场,加入到苏联与德国人的对峙中去。这些离开的部队被斯大林褒奖,也没有追究他们的任何罪责。

    不过伏罗希洛夫还有赫鲁晓夫两个人手里还有接近3o万的大军,他们对于防守住克里木半岛信心满满,甚至赫鲁晓夫还以此和斯大林讨价还价,妄图一直守在克里木半岛,做一个无冕之王。

    不过无冕之王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好做,毕竟克里木原本还有一些部队,还要储备海军的物资,所以经过一个月的对峙和消耗,赫鲁晓夫突然现自己的储备物资用的七七八八了。现在军队数量庞大对于他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而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虽然说在克里木,苏联为了舰队储备的物资并不少,粮食也绝对算是充足,可是谁曾想一口气退到克里木将近5o万的部队,还一点儿粮食都没带,这就有点让克里木地区储备的粮食有点儿捉襟见肘了。加上又供养了大军一个月的,剩下的粮食估计再有几个月,就会被军队吃光。

    可想而知赫鲁晓夫是不会得到斯大林的增援的,他的部队也没有勇气反击,夺回一些地区。和德国人和谈买粮食的想法也胎死腹中,毕竟如果被扣上通敌的帽子,赫鲁晓夫也就算彻底站在了苏联的对立面上现在虽然和斯大林不太友好,可是毕竟大家只是默认,没有真正撕破脸面。

    “莫斯科方面把我们的电报当做废纸了么?3o万大军的口粮和弹药他们都不打算提供了么?”伏罗希洛夫元帅比赫鲁晓夫要着急,他知道自己的部队现在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虽然距离揭不开锅的程度确实还算遥远,不过弹药得不到补充,整个克里木地区的6军武器储备只能算是勉强够用,一旦德军起大规模的攻势,那么他和赫鲁晓夫将没有能力阻止德军进入克里木半岛,苏联会因为内讧丢掉整个黑海舰队。

    而事实上,苏联的黑海舰队其实也已经和毁灭没什么区别了。与土耳其的外交环境恶化,以至于黑海舰队失去了大量的机动空间,也无法出海针对德国进行地中海作战,所以苏联人把大量的海军士兵调上6地,参与防御与作战。

    苏联海军在文化程度上要远远高于6军,而且训练准备更加充分,所以其体现出来的战斗力也更强。这些苏联海军士兵被当做精锐步兵使用,部署在克里木半岛的要害位置上。

    “斯大林现在来的电报只有一个内容,那就是让你我赶紧返回莫斯科去,他甚至连一个安全的保证都不愿意留给我们两个,除了让我们立刻回到莫斯科,竟然什么都不说。”赫鲁晓夫沮丧的喝了一口酒,醉醺醺的冷笑了一声。

    咬了咬牙,伏罗希洛夫还是开口说道:“不行的话,我们调1o万部队北上,交给朱可夫,他欠我们的人情,所以必然会接受这批部队,和他换点军火什么的,也好在这里稳住形势,多坚持个一年半载?”

    “那我们剩下这2o多万人,怎么可能继续守住整个克里木?到了那个时候,德国人只要以进攻,我们连讨价还价的本钱都没有了。”赫鲁晓夫意兴阑珊的站起身,摇晃着走到伏罗希洛夫身边,拍着他的肩膀说道:“老兄!我们被……斯大林给害了!他先和德国人……德国人眉来眼去的,后来……嗝……又和美国人勾勾搭搭,结果……结果在根本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让我们去前线督战,起对德国人的进攻……现在……现在他却让我们两个背战败的黑锅!”

    当时是谁在斯大林面前说这一次开战稳操胜券的?当时是谁抢着要上前线,哭着喊着要为国尽忠的?还不是你自己?伏罗希洛夫叹了一口气,他才是那个躺枪的倒霉蛋,当时他还有点小病,是被赫鲁晓夫拉着上前线的。

    想到这里,他摇了摇头,指了指赫鲁晓夫办公室墙壁上挂着的克里木地图,无奈的说道:“我们正在加强几个要塞的防御工事,可是缺少原材料,火炮的数量也不足,更重要的是我们缺乏外围的牵制力量。”

    朱可夫在克里木方向上部署的部队并不多,所以一旦双方战斗开始,很可能整个克里木地区都会被舍弃掉。这样一来苏联方面也缩短了防线,德国也同样可以减轻防御压力,所以放弃这里对于苏德双方确实都有好处。

    如果德军进攻,朱可夫很可能立刻让出克里木半岛的入口位置,将部队撤退回梅利托波尔,在那里组织新的防御。而这样一次撤退,至少能够给朱可夫节省下来过2o万的兵力,用来在其他方向上参与反击作战。

    一旦这个推想成为现实,那么克里木就成了被围困起来的一个包围圈,一面是德军士兵,剩下的三面都是汪洋大海。到时候就真的成为了瓮中捉鳖,而这个鳖不是别人,正是赫鲁晓夫和他伏罗希洛夫。

    打也打不过,逃也逃不掉,现在的局势对于赫鲁晓夫和伏罗希洛夫两个人来说,可以说是穷途末路了。因为这个原因,赫鲁晓夫最近整天喝的醉醺醺的,虽然因为很少外出,手下的人还不知道这个影响士气的情况,可是作为搭档的伏罗希洛夫可是一清二楚。

    “事情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德军想要稳定后方,至少要有两个地方必须解决,一个是巴尔干半岛,这里干系到轴心国的油田安全;另一个地方是北非,那里也同样重要。”伏罗希洛夫还是劝说了几句:“短期内,似乎不会有针对我们这里的军事行动。”

    “你说的对!嗝!”赫鲁晓夫打了一个酒嗝,走到自己的单人床边,一头栽了下去:“可是我们能做的就只有等死,等着德国人或者斯大林什么时候有时间了,就来这里抓我们了!”

第589章 589兵进埃及

    在德国占领托布鲁克之后,隆美尔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入城仪式。德军的汽车沿着公路一路向前,似乎永远没有尽头一般。而公路的边沿上,德军的坦克也烟尘滚滚的前进着,看上去煞气十足,威风凛凛。

    这一次北非军团大约抓了盟军3万1000名俘虏,其中包括了突然摇身一变成为同盟军的9000名澳大利亚士兵。这些士兵来自澳大利亚,自然不能再以俘虏对待,可是非洲军团依旧不敢把差不多1万人的澳大利亚部队就这么编进自己的战斗序列里。

    于是这支澳大利亚部队奉命移防到后方去,和那些被隆美尔抛在后脑勺的意大利二流部队一个待遇——意思也再明显不过了:打仗我们不用你,麻烦你在后面修桥铺路别捣乱就行了,非常感谢。

    洋洋得意的隆美尔终于吐出了一口浊气,他从大本营返回非洲之后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就以胜利告终。意大利人为了感谢法国人对此次会战的支持,甚至调集了一些二流部队,帮维希法国在西非殖民地重新占领了一些地区。

    现在的意法两国好的蜜里调油,连带着德法关系也改善了无数倍。德国大兵在巴黎的消费能力简直让人咂舌,很多人不仅仅采购香水还有丝袜,甚至连美食和各种旅游景点的都放过,而生意最红火的,还是那些法国巴黎的特色景点“红磨坊”。

    大批的法国人发现德国人的钞票好赚到了极点,他们只要拿出产品来,就能卖出去。帽子衣服鞋子婴儿车轮椅,只要你能想到的产品这些德国人都买。

    于是这些来自德国的购物狂们拿着刚分发下来的法郎或者马克买东西,法国人就友好的卖东西,卖了东西再交税给维希法国政府,然后又被维希法国政府赔款给德国,德国人再发放这些赔款,让德国人在那里继续购物。

    这看似简单的商品和资金流动,和直接抢东西也没有什么区别,却因为德国人让出了一部分利益给维希法国政府还有法国当地人,降低了当地抵抗的程度——大家都拿到了好处,不少人还发了小财,这样一个环境下,再煽动人民起来与德国人作对就不太容易了。

    西非的部分殖民地回归法国统治,这给法国人民提供了振作的理由,德国在法国的快速推进给当地人造成的创伤不大,这成了亲德人士的本钱。于是一种论调在法国高层里悄然诞生:德国人需要法国的支持,我们最终会演变成盟友,德国人的侵略也终究会结束!

    事实上剥削和掠夺并没有减少,而是被稀释并且转移到了不为人知的一些非敏感领域。法国维希政府亏欠德国的大批战争赔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