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我还专门下令,自明日起,增加突击队的数量,以救出更多和元军捆绑在一起的平民百姓。
当天夜里,找好攻击点的火炮营又运来了十门火炮。这二十门火炮分散在数处民房中,按照我的指示,元军的抛石机不动,火炮也不能发射,以免伤到更多的平民百姓。在我的计划中,火炮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忽必烈的皇宫。
子夜过后,段东楼和巫九带着两百名精挑细选的士卒从城南的一处下水道入口悄悄进入地下。
水道内气味难闻,但好在空间不小,最高处离地面有三米多高的距离,完全可以直着身子前进。众人捂住鼻子,一个接一个地跟着巫九向前。
前行了十多米后,众人便发现下水道越来越窄,且越走越高,每一增高处都有数级台阶,拱壁上每隔十来步就有一条直径在30…40厘米左右的水管,巫九道,这些乃是暗渠。再向前前行了约五十步,就能听见哗哗的流水声了。
要是我见到这处下水道,一定会大为感叹,元朝时的地下排水工程竟然如此齐整先进,即使和后世德国人所造的青岛地下水道相比,也相差无几。
这才是真正的“百年一遇”的工程。
来到下一个高低相错的台阶,巫九道:“段将军,就在这里了。”
段东楼“恩”了一声,转身对后面的将士道:“各位,一会我和巫九将军率先上去,如果无事,你们再按照约定的顺序逐个上来。”
说罢,段东楼轻轻一跃,手脚并用,悬于顶部,并将耳朵贴近地面,聚精会神地听了好一会,随即用力顶开了头上的铁盖,跳了上去。上到地面,段东楼四处看了看,见寺庙的后院并无元军的巡逻哨兵,便向下发出了信号。
巫九第二个爬了上来,紧接着,身穿元军军服的一百名兴复军将士陆续到了上面,并在一位副将的带领下,贴近墙壁四处散开。之后,一百名火枪手也爬了出来。
段东楼做了个让众人隐蔽的手势,自己却毫无声息地离开了后院。约莫一刻钟后,段东楼回到了后院,让突击队队员们全部返回下水道中。
“段将军,寺中有元军驻守吗?”巫九将出入口的铁盖盖好后问道。
“寺中只有五个僧人,并无军队把守。”段东楼小声道,“巫将军,带领大家返回,上报吕帅。”
“好。”
第三天的大战开始时,我还在睡梦中。
具体的临场战事安排,我全都交给了吕文焕、印应雷和赵淮三人。在整个白天的战斗中,我很少去往他们的指挥所,以免影响他们的计划和心态。有关巷战的理论,我早就告诉了他们,但其中的临场指挥却是他们所擅长的,我这个外行人自是不应该随便插手。
大约八点多钟,段东楼、文璋、吴松含和巫九再次来到了报恩寺下面的水道出口处。轻车熟路的段东楼将铁盖打开,和文璋两人跃到了地面。
报恩寺可以说是元朝皇后的私家寺庙,哪怕在战争期间,元军也没有派兵驻守其中,只在周围布置了少量士卒,这在大都的寺庙中是绝无仅有的。
此时,外面的大战已经开始,尽管离战场还有段距离,但枪声、喊杀声依旧可以听见。段、文两人身法极快,一左一右离开了后院,很快就将寺内的五名僧人制住,没隔多久,两人同时回到了后院的出口之处。随后,地下的宋军将士一个个爬到了地面,并将寺庙中可以借力的物品搬到了院墙下面。
两刻钟后,尽管还有一大半将士没有上来,但文璋和段东楼却是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射击的命令。
火枪手悄悄出现在寺庙的院墙上,得到命令后,众人同时点燃了引绳。
站在墙头的文璋大声道:“御林军将士,射击。”
上千支火枪轮番射击,加上投掷弹的爆炸,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音,一下就将报恩寺周围的元军打得晕头转向。无论是谁,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都会感到惊恐万分,何况是对火器心有余悸的大都元军呢?
第563章 海战
第563章海战
突然出现在报恩寺一带的枪声、爆炸声顿时让附近的元军将士胆颤心惊,原本还能借助地形之利负隅顽抗,且战且走的元军士兵们,却被这阵阵枪声彻底将信心击碎。一时之间,报恩寺左右的元军还以为周边的阵地全被宋军攻破,而自己则成为宋军南北夹击的孤军。
陆续上到地面的一万多名宋军将报恩寺作为基地,开始向南发起进攻。
到了中午时分,由南向北的宋军主力越过了一道又一道防线,其中最前面的数支突击队成功地冲到了报恩寺前,与吴松含、文璋所部汇合。
报恩寺周边的元军组织了好几次反击,希望能将报恩寺夺回,但在火枪和投掷弹的攻击下,每次都是徒劳而返,只能丢下数百具尸体。
半个时辰后,城南的宋军完全打通了从南门到报恩寺的道路,根据指挥部的命令,大军并未继续向北攻击,而是转向左右,横向进攻。遭到夹击的元军越发变得恐慌起来,虽然大部分蒙古族士兵依旧在拼死挣扎,但却还是无法挡住宋军火器的攻击,加上不少汉人士卒开始消极应战,更有甚者则和百姓一样,逮着机会便向南逃去,这也使得元军溃败的速度较之前二日快了许多。
到了此时,元军前沿的防线已经被冲得七零八落,由于无法连成片,被宋军分割包围后逐个击破。此消彼长之下,距离皇宫以南五里以外的元军只能成为瓮中之鳖,束手待擒。
当第三天的战事结束时,宋军最前沿的阵地已经离大都皇宫不足五里了。如果从一些稍微高一点的建筑屋顶北望,便可以看见皇宫的轮廓。
和之前一样,我在战事停顿后才来到吕文焕所在的指挥所。
“参见陛下。”
“恩,众将军免礼。”
“陛下,今日战果辉煌,一天之内向前推进了近五里之地。据初步估计,我军在一天之中击杀了近万名元军,俘虏了三千多名,其中有两百多名蒙古兵,另外,今日临阵反水的元军达到了八百余人,我军将士的伤亡约在五千人左右,但大约七成的伤员都是轻伤,经各军卫生员简单施救后,基本上不会影响明日的战斗。”吕文焕兴奋地汇报道。
“恩,按照今日之进度,明天傍晚便可攻到元朝的皇宫附近了。”
“是啊,陛下。”
“各位将军,今日城中百姓的情况如何?”
吕文焕下意识地看了看印应雷和赵淮道:“陛下,今日一战中,我军救下的百姓至少超过了五万人,但死亡的百姓人数也超过了两万人,伤者一万余名。”
“什么?”我惊道,“死伤三万,这么多?”
生活在大都的百姓人数远不如后世的北京,一共只有三十多万,而这一天之中就伤亡了近十分之一,这个数字不可谓不大,令人心痛不已。
吕文焕等人见我脸色有异,默默地点点头道:“是。”
“这就是战争啊。”我想了想,知道此时不是仁慈之际,更不是责怪谁的时候,只是暗自叹了口气,便对三人说道:“三位将军,让我军医院和卫生员全力救助这些百姓。这几天中,城里的百姓如有缺粮者,则都由我军无偿提供,要保证,不能让一个百姓饿死,另外,对于无家可归者,安排到城外的军营中居住,令城外的部队做好安抚工作。被俘的元军,先行羁押,至于那数百人的反水队伍,则交给巫九,由他统一指挥,充当前军的向导。”
“是,陛下。”
我继续道:“从这几天的战况看,元军在皇宫南部投入的兵力多以汉、金将士为主,估计明日也差不多,到了后日,大都元军中剩下来的应该都是蒙古精锐了,也就是说,后天开始的皇宫之战将会更加激烈,我军虽然连战皆捷,但也要做好思想准备,不可掉以轻心。”
“是,陛下。”
“明日一战,依旧按照既定方针执行,以突击队为箭头,攻占城中要点,大军再随后压上,同时也要尽量减少我军将士及百姓的伤亡。下面,大家一起来合计合计,后日该如何攻打皇宫。”
三人见我没有追究下去,顿时松了口气,开始商议起来。
第四天一早,宋军在吕文焕等人的指挥下,又一次向北发起了攻击。
就在宋军攻破大都城南门后的第三天晚上,位于渤海湾内的元军水师统帅刘整知道了这个消息。
经过一夜的苦思冥想,刘整终于做出决定,突围。倘若大都沦陷,水师的陆地基地很快就会被宋军占领,到时自会两头受压,还不如孤注一掷,早日突出重围。
刘整的提议得到了军中所有将领的支持,哪怕是忽必烈派到水师中的蒙古监军,也认为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至于冲出南朝水师的包围圈后,何去何从,那就只能到时再议了。
次日一早,当大都城的宋军发起进攻时,刘整率领所有的元军战船离开了其水师基地,向渤海湾驶去。午后,战船抵达了渤海海峡。
各战船的指挥使早已得到命令,各自突围。如果能够成功冲出渤海海峡,则向东北方向行驶,在距离渤海海峡两日海程的一处岛屿汇合。
不过,宋朝水师自然不会让元军水师好过。
李北洋记得很清楚,我曾经说过,刘整是汉奸,和蒙古军中的汉人将领张柔、史天泽等完全不同,决不轻饶。至于李北洋和刘整的个人恩怨早就在上一次的海战中了结,无论是战船的吨位还是数量,无论是武器的配备还是攻守方式,大宋朝的水师都领先不止百年之久。
尽管我给与水师的直接指点不多,但后世那些人人皆知的海军基本知识却极大地拓展了李北洋、欧阳建青等一众水师将领的思路,就仅仅只凭旗语的完善,已给水师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当然,在李北洋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