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当公孙小宸告诉我投掷弹只剩下一千二百颗时,我道:“小宸,通知二十军,做好出营准备。”
“是,皇上。”
“火炮营至少还需要半个时辰的冷却时间,这段时间将会是最艰苦的了。”
“哥,要不我也去吧。”方灵见局势紧张,忙道。
“灵儿,还不至于。”我笑笑道。
昨夜,按照我的指令,江万载率人在灌子滩前三十米至一百二十米处新挖了好几条简易的壕沟,加上以往挖好的,以及各种障碍物,使得蒙古骑军无法大批量地通过,因此,在前沿拼杀的全是步军,这对于不善马战的宋军来说,还是有很大好处的。
在二十军军指挥使的指挥下,二千多名重甲步军突然冲出了大营,攻向元军的前沿部队。
突如其来的重甲步军让元军略显慌乱,不过,很快就在怯薛军的带领下,稳住了阵势,双方短兵相接地肉搏起来。
同时,元军的骑射手全部停止了放箭,绝大多数火枪手也停止了近程射击,将枪口对准了远处的元军,谁也无法保证不会伤到自己人,火绳枪可不像后世的步枪,毕竟有一个点火的过程。护栏上,唯有四十多名火枪手,依旧对着眼前的敌军射击,这些人乃是御林军中的狙击手,虽然在混乱中,却也可以时不时地捕捉到目标,在周围同伴的帮助下,他们的火绳始终处于点火状态,只要有机会,便会扣动扳机,伴随着每一声枪响,必有一名元军倒在地上,如果在火绳燃尽之时,又无法找到目标的话,则会朝天发射。
在两军混战之际,这些零星的枪声根本无人注意,似乎对于整个战局并没有任何的帮助。不过,有少数机灵的元军士兵发现,他们的上司一个个地在减少。
前面的元军基本上都是刀盾手,难以和重甲步军抗衡,怯薛军虽然勇猛,但人数太少,很快便落入下风。然而,后续的元军冲破了火枪手的射击网,一波一波地攻到了大营前。
利用人数的优势,元军士兵们两三个人围攻一名重甲军,渐渐扳回了劣势。
“二十军不愧是我军的主力步卒,在和元军的步战中,略占上风。”
“是啊,皇上。”袁棘道,“临安军区的这支重甲步军部队尽选原禁军中的大力士,不过也只能勉强凑成一个军而已,印应雷还感叹过,我朝士兵的体能还是有所欠缺。”
在这种短兵相接的肉搏战中,力量,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敌人一刀劈来,可能会给重甲战士造成一定的伤害,但要被重甲步军手中的重型武器击中,不死也会重伤。
没有什么技巧所言,你一刀,我一刀,简简单单。这就是古代的战争,除了大将单挑之外,士兵之间的争斗就是如此直接。
如果有观众在外观看,甚至会觉得枯燥。
当然,重甲步军也有其弱点,那就是消耗的体力要远远大过普通将士。不说手中的武器,单就是那身盔甲,就不是常人所能承受的。
经验丰富的元军士兵当然清楚这点,在怯薛军的带领下,尽量不和二十军将士硬碰硬。
护栏上直接指挥战斗的江万载看见重甲步军体力渐渐耗尽,而后续冲上来的元军将士又是源源不断,便对一旁的朱焕将军点点头。
当二十军出击时,第六厢的全体将士就已在大营前集结,只等令下便冲将出去。
朱焕手持双刀,大声道:“第六厢将士,随我冲。”
第六厢指挥使朱焕是从北方逃难至扬州的难民,一身武学,端的不凡。在李庭芝帐下,有三位武艺超群的大将,分别是破虏军首领姜才,扬州军区棍棒枪术总教头兼第八厢指挥使施忠,还有就是原武税军首领,现任第六厢指挥使的朱焕将军了。
在江淮军区成立后,原有的武税军被打散,第六厢将士中有一半人是来自武税军。武税军是由来自北方的流民组成,这些武税军和蒙古人都有着深仇大恨,家破人亡之痛岂可轻易忘却?和原来的扬州军相比,武税军训练更为刻苦,在他们心里,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打回老家去。
一万多名江淮军区的将士替代了重甲步军和元军大战开来。
双方在大营前的兵力越聚越多,大营前百米之内全是人,火枪手自是不能再开枪射击,哪怕是狙击手也无法捕捉到射击的目标了,战斗完全复归于冷兵器的较量。
朱焕本就是步战出身,刀法出众。只见其双刀挥舞,光影尽闪,大开大合,似滚滚巨lang拍岸而来。涌上来的元军士兵纷纷倒在其刀光之下,即便是怯薛军,也少有五合之敌。看见朱焕如此神勇,加上战甲的别致,元军自然可以看出,此人乃是宋军的主将。
这时,一位身着普通怯薛军战甲的元军士兵从侧面冲了上来,此人手舞弯刀,一上来便和朱焕斗得在一起,数合间竟然旗鼓相当。
在千军万马的战斗中,我的眼神已经有所不及,就连方灵也看不清混战的局面,只能听袁棘讲述其中的细节。
“朱焕将军被一怯薛军士卒缠住,此人刀法纯熟,想必不是无名之辈。”
数息后,袁棘又道:“两人实力相当,短时间内怕是分不出胜负。”
第六厢以逸待劳,在体力上占据上风,其中的武税军又是斗志昂扬,虽然元军的后继部队陆续攻了上来,也还是略占上风。
混战的场面持续了约莫一刻钟,远处又冲来一支队伍,从军服上可以看出,这支三千人左右的元军全是蒙古怯薛。尽管不是在战马上,怯薛军的冲击力也相当犀利,三千人的队伍瞬间便冲到了战场的中心。
“冲啊,杀啊。”怯薛军用蒙语大声喊道。
大批怯薛的加入,立时增加了在场元军的信心。怯薛军招式简练,经验丰富,一下就将宋军的气势压制住了。
正在激战中的朱焕听到元军一方又传来一阵喊杀声,知道对方又增加了新的兵力,而自己被对手缠住,无法指挥战斗,顿时心急起来。
第509章 紧要之处
第509章紧要之处
双刀比单刀要难练得多,行家皆知,单刀左臂难防,双刀两耳难防。
朱焕的双刀名为鸳鸯刀,一长一短,其刀把各呈半圆形状,二刀合拢其刀把合成圆形,如同一刀,乃是武林人士常用的步战用刀。
本已略占上风的朱焕心神一分,立时被对手趁虚而入。那名怯薛军抓住战机,“嗖、嗖”数刀劈下,将朱焕逼于下风。朱焕在鸳鸯刀上浸yin了十数年,临敌经验也十分丰富,连忙收拾心神,施展出鸳鸯刀法中精妙的防御招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袁棘道:“虽处下风,却让对手得势而不得分,朱将军暂且无碍。”
这时,就听公孙小宸道:“陛下,离火炮再度发射的时间还有两刻钟。”
“恩,时间差不多了,只要打退元军的这次进攻,火炮便可以重新发射,那就能够隔断元军的连续进攻了。公孙小宸,传令破虏军出营迎敌。”
“是,皇上。”
“小宸,等等。”袁棘出声道,“陛下,这些元军中几乎没有高手,让亲卫军去冲一阵吧。”
“好,小宸,传令呼延德,令其率领五十名亲卫一同出阵,尽快将敌军杀退。”
尽管忽必烈投入了大量的军力,但冲在百米之内的元军大将却一个没有,可能是担心被火器射杀之故吧。不过,这样一来,也就给我军将领造成了一个机会,那就是像呼延德、姜才等高手,在混战中少有对手,可以横冲直闯,肆意掠杀对方的士卒,这就会极大提高我方将士的士气。
公孙小宸刚一离去,方灵接着道:“哥,快看,又有大批元军冲上来了。”
我向前望去,果然看见从骑射军中冲出来一大群蒙古步军,黑压压的一片,人数似乎不下于一万。
“沈墨。”我转头叫道。
“在,陛下。”
“你去通知江万载,让吴松含所部第三厢的三个军一起出击,忠顺军做好准备,御林军也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旦大营前出现险情,便出营迎敌,务必要坚持到火炮发射时,这场战争的最为紧要之处到了,当我朝火炮再次响起时,元军就会完全崩溃。”
“是,皇上。”
我不知道忽必烈后续还有多少兵马可派,按照公孙小宸的初步统计,元军在灌子滩大营前伤亡了二万多人,骑射手一共两万名,目前还在大营前百米之内与我军近战的约两万五千人,加上刚刚冲上来的一万大军,以及目力所及,在忽必烈身旁的一万余人,总计达到了九万多人。
当吴松含率部出营后,大营内就只剩下御林军,忠顺军和体力耗尽的第二十军了。看似人还不少,但御林军自组建后便偏重于火器,虽然也每日训练刀枪棍棒,却和忠顺军一样,从未上过战场和元军真刀真枪地拼杀过,要让他们和近战经验丰富的元军肉搏,胜算并不大。
此时,忽必烈的内心和我一样,也是十分焦虑,对他而言,如此艰苦,如此漫长的战斗也是首次遇见,身边所有的步军都已冲到了大营前面,无数次的攻击,付出了大量伤亡,但局势仍旧呈交织状。
身旁的阿术小声建议道:“皇上,灌子滩大营中目前还有约三万南朝军,我方剩下四万骑军,末将以为,何不让四万骑军下马,步战而上,一鼓作气,攻进敌方大营。”
忽必烈并非没有想过阿术的提议,自己一方的四万多名骑军全是蒙古本族的精锐,如果步战,则失去了马战的优势,虽然下马作战,并不会输于对方,但这批骑军乃是元朝的主力骑军,倘若在此和宋军拼命相搏,也会损失惨重,这样的后果让忽必烈难以接受,一时间左右为难,无法决断。
作为大元帝国的皇帝,忽必烈十分清楚,当今朝中的局势相当复杂,更改国号,有利有弊,虽然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