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
我总认为这个时代的人思想固化,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呢?
账房(财务)该用电脑嘛。
“萧天言之有理,正好殿试之日快了,全觉,可以做一批放大镜,硬笔给来京的学子们试试。”
第60章 该抓经济了
第60章该抓经济了我在御书房中焦急地等待着火枪试射的消息,这是世上第一支火绳枪,我的渴望之心自是急切。
文天祥一进门便道:“陛下,昨日傍晚火枪试射成功,只是。。。。。。”
我紧张道:“只是什么,快说。”
文天祥喘了口气:“回陛下,这火枪最远射程可及一百二十米,但实际的有效射程只有三十米多点,超过三十多米弹丸就发生偏移,而且发射一次的速度也很慢。”
我松了口气,发现文天祥满头是汗,看来是一路马不停蹄,我顾不得叫他歇息,高兴地说道:“三十多米的有效射程算是不错了,朕要好好奖赏。”
早文天祥一步到达的陆秀夫道:“陛下,恕臣愚钝,臣在扬州时见过蒙古兵的弓箭射程至少在百米以外,这三十多米的射程根本不足以和弓箭手抗衡的。”
文璋也道:“是啊,陛下何以如此高兴?依臣所见,还是那炸弹够劲。”
我知道众人心里依旧没能重视火枪,便道:“各位爱卿,这只是第一次试射,朕相信这射程和速度都会慢慢提高的,其二呢,培养一个合格的弓箭手需要两三年吧,而火枪手只需一两个月的训练就能发射弹丸了,至于其它优点到时你们自然会知道的。文璋,那炸弹的威力当然强劲,只是人力所限,很少有人能掷出五十米远,而未来的火枪射程却是能够到数百米开外。”
“陛下,那要开始成批制造吗?”
“宋瑞,先叫云伯飞打造一百支即可,一来让工匠有所经验,二来让新军有所认识,大批量的火枪等改良后再制造。还有,宋瑞通知云伯飞,除了要改进火枪外,其弹丸也需改进,弹丸的分量太轻也会影响射程和精准度。”我接着又对文璋道,“文璋,落石山下的营房已经基本搭建好,你们明日便搬过去,顺便将火药司的外围防御接过,切记。”
“文璋遵旨。”
“恩,青年卫的训练进展如何?”
“回陛下,一切顺利。”
“你们搬过去后就开始投掷和瞄准训练吧。”
“是,陛下。”文璋跃跃欲试道,“那炸弹威力强大,先给我们青年卫配备吧。”
“这还不行,炸弹可是朕的秘密武器,眼下青年卫人多舌杂,暂时还不能配备,你们只需练好投掷即可。”
文璋无奈道:“臣尊旨。”
我笑笑对陆秀夫道:“君实,萧天已将同乐楼开往临安以外,你的情报部也随之渗入。”
“陛下,臣已安排妥当,目前情报部已经在临安之外建好了八个据点,京城中也有三个,只是蒙古那里暂时没能进入。”
“恩,已经很好了,蒙古那边你可以去问问张世杰,他来自蒙古,看看有没有什么机会切入。”
“是,陛下,扬州李大人按照陛下旨意,将武税军扩充至三万多人,由大人手下将领姜才统率,分为陆军两万五千,水军六千,目前正在日夜操练。”
我点头赞许道:“君实,修书一封,告诉李庭芝,在原扬州军和武税军中秘密发展龙牙成员,作为朕之新军的组成之一,文璋也是,秘密发展组员。”
“是,陛下。”两人应声答道。
袁棘见我们说完,起身道:“陛下,近日臣发现在狮峰商行附近时常有生人出没,可能是在盯梢。”
文璋一听急道:“盯梢?先生,是何方鼠辈,让文璋去收拾他们。”
袁棘道:“目前还未知,情况不明,臣也不敢打草惊蛇。”
“恩。”我道,“这其中贾似道,蒙古的可能性最大,朕还是太子时,贾似道便知道这个茶楼,而蒙古人想必在朝中也有细作,小七。”
“官家,小的在。”
“让萧天分批分人将皇宫到商行之间的房屋全部买下。”
“是,小的立即去办。”
“君实,情报部重点监视贾府动向,还有查查魏权中在灵隐山麓中的山庄。”
“臣遵旨。”
袁棘道:“臣也觉得是贾似道的可能性大,也许是陛下预言天象一事引起了贾似道的注意。”
我的看法和袁棘一致,不过我现在已经不像当初那般忌惮贾似道了。
经过三四个月的了解,我基本上看清了这贾似道。
贾似道其人最大的长处是善于捕捉皇帝的心思,可以称得上是心理学大师了。其成功之处就是给宋理宗造成一种假象,他贾似道能文能武,文能摆平朝臣,武能抗衡蒙古,他是大宋朝唯一的能人,宋理宗离开他就玩不转了,而宋理宗也慢慢相信了,在得到宋理宗给他的权力后,贾似道又在朝廷内外大肆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并封锁川鄂一带与蒙古交界地的真实消息,时不时向理宗帝说,蒙古人要打来了,理宗昏庸,指令贾似道处理,贾似道编造故事,使理宗认为,只要让贾似道出马,没有做不到的事。
贾似道的权谋之术登峰造极,却并非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况且朝中重臣也有不少是属于太后**或是居于中立,所以贾似道并不能完全遮天。
当然,要剥夺贾似道的权力也不是那么简单,毕竟其在朝中经营了二十来年,早已是根深蒂固了。狗急了还会跳墙,何况贾似道还掌握着禁军。
不过,最终的大敌还是蒙古,打遍天下的蒙古铁骑可不是吃素的。
想到这里,我道:“今后出行时多派细作于周边,朕料那贾似道也不敢公开叛乱,唯一要提防的就是吴铁山的同门,长沙吴家。不过,也不能完全排除蒙古人的可能,上次那些黑衣人必定有同伙潜伏在京中。”
袁棘道:“臣等会安排龙牙保安部小心从事。”
“恩,此事不可着急,慢慢摸清情况后再做定夺。明日就是中旬朝会的大朝之日,朕要和群臣讨论当下的经济事宜,各位都知道,现在国库空虚,宋瑞君实,有何良策?”
文天祥道:“臣对于经济一道并无太多研究,不过自古以来就有开源节流之说,所以臣以为需从这两方面同时着手。”
陆秀夫道:“宋瑞言之有理,今上至朝廷,下至各级官府,都是花销极大,相比能省出不少费用,但更重要的是开源,类似龙牙中的商业部。陛下当鼓励农工商贸等业,只有民富了才能增加国库税收。”
“恩,二位爱卿言之有理。宋瑞,朕听说你当日在瑞州时曾经建立便民库,有这回事吧?”
“回陛下,当日的瑞州曾遭蒙古人蹂躏,城垣屋宇被毁,人民残忍虐杀,文物古迹被洗劫。天祥履任后,实行宽惠政策,尽力安抚百姓,筹集资金建立便民库,供借贷和救济之用,使地方秩序重新恢复过来。”
“这便民库倒是可以推广,朕打算成立一个经济部,独立于六部之外,朕今夜再仔细考量,明日朝会上再议了。近些日子朕得主抓我朝的经济了,不然既没钱造枪炮,也没钱给诸位发俸禄了。”
第61章 开源节流
第61章开源节流“众位爱卿,今国库日渐空虚,该如何是好?大家一起来议议吧。”
我见贾似道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双眼微闭,或许是在看我这个真龙天子会怎么个真法,又或许是在准备看我的笑话,总之这种姿态让我十分不爽。
自理宗帝以来,南宋的经济一路下滑,纸币贬值,物价攀升,军费短缺,南宋的财政税收实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一二六三年实行的公田法虽然缓解了边军军费的压力,但并没有从本质上抑制住经济的下滑,加上在实施过程中监管极其不力,反倒成为社会动荡的新源头。
马廷鸾等人不谙此道,也不敢轻易上奏,虽然目前的经济确已是千疮百孔,但是这些大官僚大地主却仍然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就朝廷所发的那些俸禄,根本不够其花销的,倘若再弄出一个类似公田法的方案,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得不偿失。
文天祥陆秀夫等人官阶过低,也没有出班上奏。
一时间偌大的殿内鸦雀无声。
“既然大家都不言语,那朕就来抛砖引玉吧。”我冷冷说道,“说到国库拮据,就不能不提公田法,那朕就先来说说这公田法吧。”
自从我登基以来,朝中大臣为此分为极端的两派不停的争论,尽管以前我都支持了贾似道继续实施此法,但也从未正面回应过公田法,这一次应该是我这个皇帝首次对公田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贾似道,马廷鸾等人一下集中了精神。
“朕首先表个态,朕是支持公田法的,公田法的本意也是可取的,而且在公田法实施的当年就筹集到了足够的军饷。”我开门见山地说道,“公田法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公田的来源,二是公田的使用。公田的来源早期是源自官田,但由于官田的私有化势态不断加剧,使得土地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里,造成了严重的贫富不均,这才有了由官府回购土地拥有者超标部分成为公田一说。朝廷有了公田,再将其转卖给土地不足的农户,或者是通过建立官庄(类似国有农场)招揽农民,流民等承租耕种,这样可以解决农民流民的失业问题。从这些可以看出,公田法只不过是将土地进行了一次再分配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大部分的农民来讲,利多弊少,而对于地主阶级而言,却是一片反对之声。为什么?因为涉及到了他们的利益,朕记得当日若非师臣带头献出浙西一万亩田作为官田,堵住了那些反对者的嘴巴,先帝也许就会取消了此法。”
说到这里,我突然提高了声音:“众位爱卿,你们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