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2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灵儿又想吃酸汤鱼了?”

    “恩,还是哥了解我。”

    “好,走吧。”我轻轻拍了拍飞燕,道了声“驾。”

    两日后的中午,我们来到了镇溪村。一进入镇溪村,就见田景已在村前迎接。在我们离开十天后,田景便让田方和田宏每日在村外轮流守候。这一日,在村口守候的田方远远看见我们的马队过来,便立即让人通知了田景。

    “田景见过公子。”

    “老先生不必多礼。”

    “是,公子。”田景直接将我们带到了结义楼。

    方灵坐下后道:“田老先生,还是给我们上酸菜鱼吧,一路走来,就没有好好吃过,这次总算可以大吃一顿了。”

    “没问题,方姑娘稍后,田方,快去安排。”

    自从离开乌河苗寨之后,一路奔波,每日三餐都是十分简单,哪里能有机会吃上什么大餐?何况还是如此开胃的苗家酸汤鱼,听着名字便已将众人的食欲吊了起来。

    酒足饭饱后,我私下吩咐田景,让湘西苗寨中的两千勇士在准备完毕后,不再去往广南军区,而是转向黄泥河东岸的乌河寨驻扎,组建乌河苗家独立军区,听从洪源大巫师的统一指挥。洪源之名田景自然听说过,乃是和姜央齐名的苗族大巫师,对此,田景并无意见,有关的细节问题我和田景也一一进行了沟通,最终确定乌河苗军以屯军的方式驻扎在乌河寨以北的北丹山下。

    在镇溪村休息一晚后,我们一行人于凌晨时分启程东行。离开湘西后的第二天,我便收到了文天祥和陆秀夫通过龙牙传来的密码信件,知道最近的一个多月里朝中一切正常,遂安下心来。

    沿着官道,横穿湖南,便是江西省的地界。在离开临安的四十九天后,我们来到了江西省与两浙西路交界的信州府(今江西上饶)。信州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邻浙江省衢州市,北毗安徽省池州市,南隔武夷山脉与福建省南平市接壤,有着“牙闽、控皖、襟淮、面浙”的优越地理位置,自古享有“豫章第一门户”、“四省通衢”之美誉。

    信州府因“山郁珍奇”之故,所以又叫上饶,最早建于东汉年间。自古以来,信州便是江南富饶地区之一,四季分明,山环水绕,在后世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袁棘道:“公子,前面东行二十里就是江西省的信州府,再经信州东行便可到达两浙西路了。”

    “好,时间也不早了,今晚就到信州城内歇息吧。”

    “是,公子。”

    我想了想又道:“先生,到了此处,距离临安已经不远了,你安排云仲飞和张子健带领两百名侍卫先行返回,只需龙牙之人在四周护卫即可。”

    袁棘点点头道:“如此可行。”

    方灵紧随前面的文璋和沈墨,边走边道:“哥,快进城吧。”

    距离信州府还有五里处,有一座名叫渺湾的村落,渺湾本是一处小村落,但因为渺湾村是进入信州府的必经之路,从湖南,两广和江西去往临安的过客和商队都要经过此地,倘若遇到时间不对,信州城城门关闭时,就要在此歇脚了,而且这里的消费比起城里便宜不少,所以这渺湾村自宋高宗南渡建立南宋之后,一直是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今天的渺湾村较往日更加热闹,倒不是因为过往之人骤然增加,也不是村中有何活动,而是信州城的数十名衙役和村中的百姓已经对峙了一个下午。

    “咦,怎么回事?”前面的方灵道。

    袁棘道:“文璋,去看看。”

    我们也走到旁边,勒住缰绳,边看边听了起来。或许是因为后世在媒体上见过太多的这种事情,没多久,我已经能够猜测出大致的情况了。

    自去年以来,朝廷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信州的经济也出现了上升的趋势,信州的农业十分发达,是世界上稻作的起源地之一,信州出产的大米在宋朝时期远近闻名,就连宫中的贡米也有不少是出自这里。

    利用这种优势,信州官府准备建立一处大米集散地,将全国的粮商引来此处。经过商议,官府计划将地址定在城外的渺湾村,并由信州最大的粮商……通衢商行牵头来筹建。

    这原本是件好事,但渺湾村里的里正没有和村民商量,便答应了开发商提出的迁移条件。今天正好是开发商前来施工的第一天,却遭到了村民的阻拦。无奈之下,通衢商行的大掌柜只好叫来了衙役,打算以官府的名义强行让村民们搬离,不料渺湾村村民面对衙役,同样是寸步不让,竟然手持农具等物品,强行阻止,坚持不让其施工,从下午未时一直到申时(下午五点)末,始终没能解决。

    村民们以私塾王先生为代表,和通衢商行及衙役反复交涉,这王先生本是一名落第秀才,对于大宋律法也略知一二,几番论理之下,倒是将衙役说得哑口无言。

    简单而言,这就是一桩因拆迁引起的纠纷,和临安东康坊事件并无多大区别。

    那王先生赤手空拳,依法力争道:“我渺湾村的土地并非全由村里的里正拥有,根据我朝律法规定,官府应当保护百姓的私有财产,不能以任何理由强行进入民居,如果遇到新建或者改造的,必须征得屋主同意后,方可进行。”

    通衢商行的大掌柜似乎已经忍耐到极限,恼怒道:“我这里有信州官府的公示批文,尔等要是再行阻拦,可别怪我们商行不客气。”

    “大掌柜,各位衙役大哥,信州府也是我朝的府衙之一,任何批文都不可违反我朝律法,这是律法上有提及的。而本村的里正在数日前已经失踪,即便他的画押是真实的,也只能代表其本人,不能代表我们渺湾村的全体村民。如果你们想要硬来,那我渺湾村村民宁死保卫自己的家园。”王先生回头大声道,“各位乡亲,是也不是?”

    “宁死不屈,宁死不屈。”

    村民的人数显然占多,这一阵呼声更加激怒了通衢商行。

    衙役班头见大掌柜显然沉不住气了,便道:“何大掌柜,不可乱来,最近上面三令五申,要依法办事,依我看,我们还是先回去,和大人商议后再做决定吧。王先生,你也劝劝村民,你们也不可胡来,否则同样会受律法制裁的。”

    “哼,平时你们吃我的、喝我的,关键时候怎么就成这样了?”

    衙役班头暗骂一句,压住心中不满道:“何掌柜,现在可是在风头上,万一此事处理不好,被省里知道了,别说你我,就是大人的乌纱帽也指定不保啊。”

    “他娘的。”何大掌柜怒气冲冲地骂了一句,转身带着商行之人离去。

    待衙役走后,我上前道:“请问这位王先生,何故而起?”

    王先生见我似乎也是读书人,说道:“这位公子,说来话长,如若不嫌本村简陋,何不前去村中小酌三杯?”

第347章 信州同乐楼

    第347章信州同乐楼我不知道眼前的王先生为何会邀请我这位陌生人一同入村喝酒,但见他满脸诚恳之色,而我也想知道整个事件的详细情况,便应允道:“好,同饮三杯。”

    渺湾村里的酒肆饭店都不大,却胜在数量众多,倒有点像后世的酒吧一条街。

    我跟着王先生到了一间看上去较为干净但颇为偏僻的酒肆,这间酒肆名为小信州,里面不大,只有八张桌子,装修也很简单,我们坐在了唯一一张靠窗的桌前,袁棘等人则坐在我旁边的一张台前。

    王先生倒好酒后,笑道:“公子,王某与公子素不相识,却拖着公子陪王某饮酒,还请公子宽恕王某之唐突。”

    “无妨,前人不是说过,相逢何必曾相识吗?相遇即缘。”

    “说得好,来,王某先敬公子一杯。”

    “好,干了。”

    小信州的酒只是古代传统的水酒,如果和后世的酒做一对比,其酒精浓度大约也就相当于啤酒而已,所以对于我这样一个不好饮酒之人来说,也是不成问题。

    “来,公子,满上。”

    “好,满上。”

    “听口音,公子不是本地人吧?”

    “不是,我是临安人氏,承祖业,做点小买卖,所以日后会常到四处走走,这信州府乃是交通要道,更会常来。”

    王先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道:“公子一看就是读过圣贤书之人,王某虽说乃是一介落第秀才,却也能看出公子器宇轩昂,气度不凡啊。”

    “哪里,哪里,王先生过奖。”我端起酒杯道,“王先生,来,我们喝了这第二杯。”

    “好。”

    “王先生,今日之事因何而起?”

    王先生喝完第二杯后,叹道,“公子,这渺湾村土地肥沃,又是交通要道,因此村里的百姓既务农又为商,相对于信州其他地方而言,生活要好得多。十几天前,村里的里正突然通知大家,说官府要征用渺湾村,让村民们做好搬家准备,十天后便需搬往离此地三十里之外的小凤凰山,另外,官府答应给每家二十五贯的搬家安置费。”

    对这个搬家费我还没有什么概念,问道:“王先生,二十五贯算是很少吗?”

    “公子,按照我朝的律法,如果仅仅是搬家迁移费,二十五贯尚在合理范围之内。但是,搬到小凤凰山后,村民们拥有的土地也要被置换到那里,小凤凰山之名听着好听,但那里的土地却属于贫瘠之地,和渺湾村根本无法相比,因此,村民们坚决不同意搬迁。前几日,里正还在挨家挨户走访,让大家要听从官府的安排,但没有任何效果。之后,里正却再也没有露过面。五天前,通衢商行来到村里张贴告示,要我们搬离此处,昨天便是期限的最后一天,今天中午,通衢商行便派来了大批施工人员,被我们阻拦后,又叫来了信州府的衙役,意图强迫我们搬离。因王某读过几天书,又学过我朝律法,所以被村民们推举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