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王吕布传-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非常确信,恩师卢植的在天之灵,一定不会喜欢学兄公孙瓒的这种祭奠,而更宁愿是几册书卷,一杯香茗。

    就在这时,后堂响起一阵珠帘掀起的声响,刘备倏然而惊,想起一事,当即一跃而起,窜起身来,堪堪在屏风转角处拦住意欲到堂前来的师娘,忍不住热泪涌落,拜倒在师娘膝前,悲呼出声。

    好半响后,刘备才强忍着悲痛,止住哭,搀扶着师娘,回到后堂。

    他是担心,师娘见到恩师卢植灵前摆放的人头,会惊吓过去。

    刘备在蓟县,只待了三天,三天来,他想尽一切办法,想要劝说学兄公孙瓒放弃兴兵的打算,每次都是不惜奴颜婢膝,可公孙瓒就是不领情。

    攻打涿郡刘虞和韩卓的先锋大军,正是赵云所率,早在刘备抵达的次日就先一步出发,而就在公孙瓒亲率大军离开蓟县时,刘备情知劝说无效,只得在恩师卢植灵前恸哭一场,无奈离去。

    公孙瓒在大举兴兵之时,还檄传天下,历数刘虞勾结鲜卑扶罗韩,杀害卢植,意欲独掌幽州的罪状。

    不知情者,铁定会信公孙瓒檄文所言,可徐庶乃是自扶罗韩那里,获知潘县之事的来龙去脉,自是对公孙瓒檄文所言不以为然。

    不光如此,他早在与赵云一起,押送扶罗韩一行赶赴蓟县时,就已告知赵云此事,并与赵云一起,亲自去与扶罗韩证实过。

    这就正是徐庶的可怕之处,神不知鬼不觉之间,就已成功离间赵云和公孙瓒之间的关系。

    徐庶则是在次日,才离开蓟县,他准备循原路返回平城,此行所得不俗,至少,他已经私底下邀了赵云,有机会去代郡,看看那里的大草原。

    当刘备忧心忡忡地回到平原,涿郡已毫无悬念地被学兄公孙瓒攻破,大司马刘虞仓惶难逃,蒙冀州牧韩馥收留,而涿郡太守韩卓,则宁死不降,被公孙瓒当众斩杀。

    而这还没完,公孙瓒在向冀州牧韩馥三下通牒后,见他仍拒不交出刘虞,悍然率大军南下,并一战击溃冀州中山太守臧旻所率郡兵,兵锋直指中山郡治卢奴,势头之盛,震惊河北。

    其实,刘备这个时候还不知道,渤海太守袁绍,已应冀州牧韩馥所邀,遣帐下大将颜良文丑,率大军自渤海郡南皮出发,过河间国乐成,赶往钜鹿郡,而他本人,则轻车简从,日夜兼程,赶至韩馥所在的邺城。

    一路风尘仆仆,袁绍一行赶到邺城时,已近亥时,日间的炎热尽去,正是一天中最为清凉的时候。

    城门早就关闭,袁绍亮出自己的身份,还是费了老大一番工夫,才叫开城门,进到城内。

    随袁绍一路赶来的,正是帐下幕僚郭图,还有外甥高干,就在袁绍洗漱歇息时,他们两个则精神抖擞,拜见韩馥府中幕僚荀谌和辛评。

    冀州牧韩馥收留大司马刘虞后,被公孙瓒的强势所吓,帐下幕僚辛评提议邀渤海太守袁绍出兵出面,加以调和,而幕僚荀谌走得更远,甚至建言韩馥让位于袁绍,以保自身安危。

    故而郭图和高干一到邺城,哪怕夜深,首先要拜访的,就是荀谌和辛评两人,以摸清邺城内的情势,搞清楚韩馥帐下,各人所持的态度如何。

    次日,韩馥为袁绍设下盛大筵席,接风洗尘,可也就仅此而已,余下的数日,他完全将袁绍晾在一边。

    袁绍则恍若没事人一般,每日里只是与访客高谈阔论,貌似对冀州毫无所图,可实际上,郭图和高干两个,则在私底下,频繁接触韩馥帐下幕僚。

    袁绍知道,韩馥是在等中山郡内的战事结果,那里,中山太守臧旻,河间国相陈延,安平太守孙根,巨鹿太守郭典,聚集大军,与公孙瓒对峙与卢奴,如若公孙瓒战败,迫于压力,就此退兵,他自是无需再提请袁绍出兵之事。

    如今已是夏末,落日时分,邺城仍旧燥热得很,有数骑自北方风尘仆仆地赶到,乃是袁绍帐下大将颜良所遣的信使。

    他们带来的军情,径直送到袁绍案前,很快就由郭图和高干告知荀谌、辛评等人。

    夜间,辛评和荀谌联袂拜见冀州牧韩馥,正事说完,他们两个一直不告辞,陪着韩馥在内书房里清谈。

    当韩馥帐下长史耿武匆匆赶至,附嘴在韩馥耳边,低语良久时,而韩馥脸色则骤然间,变得极其难看时,辛评和荀谌对视一眼,均知必是紧急军情至。

    果然,过不多时,韩馥颇有些失魂落魄地低声道:“臧旻四人兵败,公孙瓒,已一鼓而下卢奴。”

    辛评和荀谌都是聪明人,虽然早就得知此军情,此刻已然露出震惊之色,沉默半响之后,辛评才拱手言道:“主公,公孙瓒兵锋之盛,不若就此交出大司马……”

    “不可!”耿武一直不赞成辛评和荀谌的建言,此时不假思索,直接一把跳进辛评设好的陷阱,出声阻止,“如此一来,主公在天下间,会落得个出尔反尔的名声。”

    “可是,战无可战,不交出大司马,公孙瓒势必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耿武看向荀谌,紧锁双眉,转向韩馥,建言道:“主公,何不遣大将麹义、张郃,率大军北上,与公孙瓒决一死战?”(未完待续。。)

173 袁本初乘势取冀州(下)

    荀谌对着韩馥微微摇头,叹道:“主公,如若麹义、张合仍旧不敌,那时冀州损兵折将,公孙瓒率燕代之师,兵锋直逼邺县,州郡袖手,冀州,势将危矣。”

    韩馥面色再变,怔然良久,才对着荀谌问道:“先生的意思是……”

    荀谌站起身来,对着韩馥躬身一揖,侃侃而谈:“主公,恕属下直言,公孙瓒所谓为师报仇之言,乃是借口而已,真实意图,则是意欲就此入主冀州,届时,公孙瓒有冀州钱粮,有燕代之师,足可横扫天下。公孙瓒此志甚大,属下并不担忧自身安危,而是担忧主公。”

    韩馥双眉紧锁,沉思片刻,才问道:“此话如何说?”

    荀谌胸有成竹地指指耿武,辛评,还有自己,道:“公孙瓒入主冀州,属下等人,皆可在他帐下谋个一官半职,大不了,尚可远走他处,谋个一官半职,可主公,以公孙瓒鹰视狼顾之性,如何能容得下主公?”

    说完,荀谌转向耿武,问道:“耿长史以为谌此言对否?”

    耿武双眉就一直没有舒展过,默然片刻,还是缓缓点头。

    他却没有想到,自始至终,他就被是辛评和荀谌牵着鼻子走,荀谌此言是没错,可是此言成立,却要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公孙瓒能够如此一直保持胜势,一路攻至邺县,并战而下之。

    这个前提条件不详加说明,就相当于是已经承认,哪怕韩馥聚全冀州之兵,仍旧无法抵挡公孙瓒的兵锋,然后再来讨论韩馥及众人所面临的命运而已。

    荀谌压根就不给耿武仔细思索的时间,双掌一拍。朗声道:“这就是了,主公危亡,已在旋踵之间,袁车骑乃将军故交,如今也已结盟以为援,何不让冀州于袁车骑,主公既得让贤之美名,公孙瓒也势将不能与袁车骑抗争,袁车骑领冀州,必会厚待主公……”

    “不可!”

    耿武急得跳起身来。高声阻止,怒瞪荀谌一眼,转向韩馥,躬身劝道:“主公,冀州乃富甲之地。甲士百万,粮草充盈。公孙瓒自幽州南下。名不正,言不顺,孤师难以深入,中山一战,主公虽然兵败,可根本未伤。如何要让冀州于他人。袁本初乃是主公辖下郡守,出兵相助,共抗公孙瓒,乃份内事而。如何就成了只有他才能解救主公的道理。况且,如若袁本初仅凭渤海一郡之兵,即可北抗公孙瓒,那主公举冀州之力,如何就抵挡不了公孙瓒?!”

    这番话,耿武说得又急又快,毫不留情,而后转向荀谌,一字一顿道:“荀友若,枉我一向敬你为高义之士,如今一而再再而三地陷主公于危境之中,到底是何居心?”

    荀谌心中暗自叫苦,面上却丝毫不露,针锋相对地辩驳道:“耿长史此言,貌似忠义,实则才是欲陷主公于危难。袁车骑,天下名士,威望加诸海内外,振臂高呼,即能聚起关东联军,共讨李郭诸贼。如今他忝为渤海太守,如何肯就此居于主公之下,如今他正是敬重主公,不忍出手,不然,以他之威望,一旦振臂高呼,冀州,尚会属主公否?”

    说完,荀谌转向韩馥,继续道:“主公,恕属下直言,主公宽厚仁爱,不及袁车骑;才智决断,不及袁车骑;累世广施恩德,不及袁车骑;名声威望,不及袁车骑,值此危亡之际,不让贤于人,以保全自身,更待何时?”

    “正是!”

    辛评不失时机地出声附和,长身而起,对韩馥一揖到地,恳声劝道:“主公,此时冀州尚全,让贤正当其时,如若主公再兴大军,再战再败于公孙瓒,到得那时,袁车骑大可高竖北御外侮的大旗,即可令冀州各郡国群起而响应,那时,主公又该当如何自处呢?”

    说完,辛评也是看向耿武,语重心长道:“耿长史,友若兄与在下,与耿长史一样,俱奉主公,意见虽有相左,可一心所为,俱是为主公着想,耿长史可有想到,如若这个时候,袁车骑不是轻车简从,来邺县为主公排忧解难,而是趁公孙瓒大军南下之际,起而呼之,耿长史以为,主公又该当如何应对?”

    论到打嘴仗,一个荀谌,就足够打得耿武找不到北,再加上一个辛评,就更是令他难以招架,他此时脑中已是乱作一团,压根就不知该从何驳起,一时间,呆愣在那里。

    只是他隐隐似是抓住了两人话语中的关键所在,可就是只差那么一线,未能明明白白地抓住,如同隔着一层轻纱,始终朦胧中带着清晰,清晰却又朦胧。

    韩馥轻叹一声,意兴阑珊之意,尽数凝聚于这一叹之中。

    耿武三人同时看向韩馥,见他抬头望空,面现万念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