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渐青-第1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许清觉得,自己哒哒的马蹄声和这宁静的水乡有些格格不入,仿佛一个满身是血,杀气腾腾的人误入到了世外桃源,也许除了桨撸声外,马蹄声本就不属于这片宁静的水乡。

    许清一个人靠在车窗边,想起临别之时水儿满脸的幽怨,他不禁有些无奈,首先这次是苏言道请她过来,许清自是不愿她同回别院,没必要领苏言道这份人情,若不是为了尽快把淮南东路的水利工程抓起来,今夜的宴席他都不会参加。

    水儿的心思他懂,如此一位国色天香的美人儿,作为男人,让许清装作视而不见,他自问做不到,但如今正是百事冗沓之时,他不想再去招惹感情之事,一切顺其自然吧,惹是水儿注定和自己有缘,将来自见分晓。

    因王伦一事,说实话许清也是失望异常,甚至想过这样的大宋,养着这样一大群窝囊的官员,值得自己为之去奔走,去策划,去努力吗?反正大宋不会马上灭亡,还不如找个山青水秀的所在,安享一生呢。然而,所谓子不嫌母丑,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在道统上大宋都算是自己的母国,只要这个国家还在,这个民族才不会整体沦为亡国奴,她再丑陋,她再懦弱,她再不争气,作为这个民族的一分子,这都不能成为自己放弃这个国家的理由。

    正是因为她存在着种种弊端和不足,才更需要这个民族的每一分子去努力,去纠正她,去维护她,让这个国家可以走得更好,走得更远,而不至于走到崖山绝壁去!

    对苏言道等人,许清有利用的意思,利用他们保位的心里,尽可能的把淮南东路的水利设施搞起来,粮食储备关系到今后的重大战略问题,不容有失,只要苏言道等人一门心思扑在水利一事上,绝对比新派些官员来,一时四边摸不着门做得好!

    至于以后许清会不会真帮他们开脱,这不用过多考虑,政治上的承诺从来就是最不可靠的,许清也不怕对他们怪自己背信食言,如果范仲淹他们做得好,一个清净有为的淮南东路,更符合大宋的利益。

    许清回到别院,匆匆进入书房,先给赵祯上了一份奏章,再给范仲淹写了一份信件,催他对京东东路的官员下子,但对淮南东路的官员,却要把握好时机,给苏言道他们一些发挥余势的时间,有京东东路官员的前例摆着,相信苏言道他们这股余热一定卓有成效的。

    许清写好信,夜已三更,窗外的霜露湿了台阶,他准备拥衾美美地睡一觉时,才发现被冷床硬,自红菱进门已来,许清也习惯了每夜软玉、温香抱怀的感觉,前些日子餐风露宿时不觉得怎么样,这一安顿下来,大冬天一个人抱冷被睡觉还真……,唉,早知道还不如让水儿来暖暖床呢!

    许清还在叹着夜深被冷,而他不知道的是,京城里这一夜正是风云际会,许多人被从温暖的被窝里、从娇妻美妾的温柔乡里拉起来,仍进了开封府的大牢。(未完待续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

    ┏━━━━━━━━━━━━━━━━━━━━━━━━━┓

    ┃�网�������������������┃

    ┃�������������������������┃

    ┃��┃

    ┃�������������������������┃

    ┗━━━━━━━━━━━━━━━━━━━━━━━━━┛

    【……第二零八章 废物利用 文字更新最快……】@!!

第二百零九章 发难

    大宋京城,天章阁。赵祯看着手上的奏章,眉头紧皱着,这又是一份弹劾韩琦的奏章,说韩琦他们在军中大肆排除异己,任用私人,长此以往,大宋的禁军将尽握韩琦等人手中,社稷堪忧,国将不国。

    随着军改的不断深入,这样的奏章每日里如雪片飞来,有许清提前给赵祯打过预防针,他倒是一直将这类奏章压着不表。

    其实赵祯比任何人都清楚,韩琦这个枢密使控制不了军队,说白了,枢密使只是皇帝在军方的一个参谋,一个传声筒。而且枢密使手下没有一兵一卒,在皇帝一发现苗头不对,随时可以罢免这个枢密使。

    目前的军改只是裁撤老弱,补充新兵,至于将领除了那些明显极无能的,其他的并没有作过多的调整,基本上还是原来的那些人在将兵,一切还要看今后的训练和大比武,在大比武中成绩落后的将领,才会被撤换掉,在这种情况下说韩琦能把禁军控制在手中,赵祯是不信的,即使如此,他这个皇帝承受的压力仍非常大。

    还好当初没有采用范仲淹的方略,范仲淹革新十策中的修武备一条,是要于京畿地区就地召募壮丁守卫京城,用以辅助禁军,这些卫士每年三季可作务农,一季教练武艺战阵之法,如此可节省给养,若京城见效,再按此于地方施行。

    据当初许清自西北回来所言,范仲淹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策略,一是认为禁军大都驻守在京城周边,有事才派往边疆或地方,这在应急速度上就慢了许多,容易丧失宝贵的战机;二是从京城派兵,在边疆上就不可能事先囤积军资粮饷,禁军从京城派出,后勤保障也要从京成调运,这对作战极为不利。

    范仲淹针对这些弊端提出的军改方案,看似好使,实则却是把大宋的募兵制变成唐朝的府兵制,唐朝的府兵制是造成后唐地方割据的重大因素,军队一但不用朝廷养活,能自给自足,必定会重蹈唐朝覆辙,地方藩镇林立。

    许清提出的军改,只是裁撤老弱,严加训练,以训练成绩和军功来作为将领升迁的标准,并淘汰一大批无能将领。即使如此,还是压力重重。若真按范仲淹的策略施行,恐怕一提出使会遭到朝野一至反对,这就不是承受压力的问题了。

    除了军改带来的压力外,赵祯恼怒的是前几天许清从淄川递上来的奏章,小小一个王伦,率领几十个叛军,竟肆虐京东东路数县,所过之州府皆紧闭城门,无人敢出战,任王伦在地方上烧杀虏掠,若不看许清的奏章,他还真信了京东东路官员的说词,什么王伦势大,州府力保不失之类的

    后来更是接到了淮南东路经略使的急奏,言海州被王伦攻破,请求朝廷火速调兵,区区百十个乱兵,竟能攻破州城,这让赵祯这个皇帝,怎能不对这些只知吃喝玩乐的官员恼怒异常?

    就在这时,突然闻道御使中丞王拱辰在天章阁外求见,赵祯稍稍压下心头的怒火和烦躁,有些疑惑王伦何以会寅夜求见,除非有重大事情,一般朝中官员,是不会入夜之后求见的,想到这赵祯变得更烦躁起来,开始猜测又发生了什么糟糕的事,等内侍领着王拱辰进来,赵祯沉声问道:“王中丞有什么急事要奏啊?”

    昨日范仲淹刚好出京,加上赵祯这些天的情绪王拱辰都看在眼里,他在心里冷笑一声,将手上的奏章递了上去,赵祯刚一看完,猛然站起,将奏章往御案上一扔,一掌重重地击在御案上,怒声喝道:“抓,把这些只知吃喝玩乐的国之蛀虫全抓起来,传朕旨意,明日着开封府即刻开堂问案”

    王拱辰一见平时待臣下宽厚的赵祯,罕见的爆怒成这样子,还真吓了一跳,转而又暗中欣喜若狂,这不正是自己想要看到的吗?这样的结果比自己预期的还来好啊

    崇仁坊,苏府。

    书房檐下的灯笼在北风里摇晃着,没事的家人已早早上床就寝,初冬的天气冷得让人手脚有些发僵,苏舜钦放下笔,搓了搓发麻的双手,脚下虽然放着火盘,但入夜的寒气仍让人难以忍受。

    这段时间由于地方上大举兴修水利,加了军改上的牵扯,呈送上来的奏章比往常多了几倍,苏舜钦这个进奏院提举也忙碌异常,再没有闲情去吟诗作赋了。

    京东东路和淮南东路递上来关于王伦作乱的奏章,苏舜钦作为进奏院提举,自然也是看到了,奏章上虽然说王伦领着近千叛军作乱,但苏舜钦仍认为,地方上连这点叛军都应付不是,还要朝廷派兵,根本就是无能的表现。

    因此,虽然目前大修水利和军改方面都取得不错的进展,但他和王益柔这些年轻一辈,还是不太认可许清的方案,认为这样的方案力度有限,没有触及大宋核心的时弊,根本无助于地方的吏治,王伦近千叛军就能四处作乱,这就是最好的证明,若不加强地方吏治,这样的例子怕是还将不断的出现。

    其实大家都知道,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都曾提出自己的革新方案,核心内容大多也都是针对吏治着手,但赵祯却偏偏采用了许清这一套避重就轻的方案,这和赵祯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皇帝不是那种雷厉风行的人啊

    或许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范仲淹他们几位重臣才不得不作出妥协,实行许清的方案吧。毕竟大家都清楚,失去赵祯的支持,所谓的革新不过是镜花水月。

    苏舜钦有些无奈地感叹,还好,虽然许清的方案没有直接针对冗员这个核心问题,至少开了个好头,总比原来的一潭死水好的多,这两方面做出成绩来之后,范仲淹他们在朝中的威望也会增加不少,为今后的合并机构、裁撤冗员、肃清吏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窗外夜色寒气渐深,苏舜钦吹灭烛火,由丫环提着灯笼在前面引路,往卧室走去,刚准备宽衣睡下,突然前院传一片嘈杂的吵闹声,不等小厮进来通报,就见宫中宦官手拿皇帝的赦书,带着大群人闯了进来,以一个监守自盗,目无法纪之罪,不由分说便将苏舜钦抓了起来,等苏舜钦从惊愕中回过神来,已被押出了自家大门,苏家上下早已是哭声一片,邻里犬声狂吠,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