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兆军心中有数,这事急也不在这一会,先吃饱了再说。
“我就过来吃饭的,不行啊?”这会,李爱红也出来了,陈兆军故意大声说出了这话,就等着李爱红帮他的腔的。陈兆军是知道,自从李爱红
后,地位可是大大不同了。陈兆平是时时刻刻让着了李爱红。
“兆平,兆军又没有惹事,跑过来吃个饭怎么了?有什么事你们兄弟俩吃完了再说。”其实李爱红心里也有数,陈兆军恐怕是真的有事才过来的。不然不会赶上这个点。可是她也心疼自己的老公,天大的事,等吃完了饭再谈。
“就是么,还是嫂子对我好。”陈兆军说着,从李爱红手里接过碗筷。他也心中有数,这事要是说出来了,陈兆平的这个饭就不用吃了。
“就你是个宝!”陈兆平这会都恨不得给陈兆军一筷子了。对自己这个弟弟,他算是彻底没招了。别看小时候玩的那些东西,可陈兆平知道,可要不是玩那些东西开始,自己现在恐怕不过是一个退伍后在小工厂里当着工人的人。怎么可能像现在这样,整天风风光光的在中央领导身边?不过有时候兆军说的话是有点欠揍的感觉。可是你还拿他没有什么办法,因为陈兆军非常善于抓住矛盾的要点,平衡做得很好,让人拿他没办法……
等陈兆军吃完了李爱红因为饭不够吃专门为他下的面条以后,陈兆平都快看完新闻联播了。
陈兆军此时此刻颇有点酒足饭饱的感觉,往沙发上一靠,都有点想睡觉了。不过他知道这会可不是睡觉的时候。陈兆平正等着他呢。
“你也吃饱了,就说说吧。今天过来有什么事?”别看陈兆平眼睛盯着电视,可是陈兆军的活动都留意着。
“这次的事我也说不好。但是我估计跟超大型超高精度精密数控机床有关。”陈兆军心里也没底,毕竟还没见着切克弗,是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有一点陈兆军知道,通过苏联的途经一定能搞到超大型超高精度精密数控机床,要是没有这个东西,苏联的潜艇也开不出白令海峡。
一听这话,陈兆平“刷”的一下站了起来:“你跟我进书房来,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陈兆平毕竟在**中央办公厅上了那么长时间的班,保密已经成了习惯。说着,头都不回,直接走往去书房的路。
李爱红也很能理解(毕竟是军人),看陈兆军懒洋洋的不想动。伸手推了他一把:“快去吧,别让你哥等着。”
陈兆军真不明白,就家里几个人,李爱红还是军人,坐在沙发上聊不好?非要去书房……
“到底是怎么回事?东西是什么地方来的?”陈兆平挺着急这个事。谁都知道它的重要性。
“你别急呀,我现在还不知道是不是这个事呢。要不也不找你来商量了。”陈兆军毕竟心中没数,谁知道这事到底能不能成?
“不管能不能成,你先说说是怎么回事吧。”陈兆平现在很迫切的想知道,到底是什么让自己的弟弟做出这样的判断。
陈兆军老老实实的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并讲出了自己的分析理由……
“看来你说的这个事有可能,就算不是,这个切克弗也不能断了。”陈兆平想了一下:“这样,你先坐一会,我打个电话。”……
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也是看人来的。要是一个没边的人扯这个事,估计别人会当你是神经病。但是这事是陈兆军说出来的,就足够引起重视了。第二天一早,几个相关方面的专家就找上了门来。陈兆军这回聪明了,他晚上根本就没有回陈伟雄那边住。要不一帮人找上门去,陈伟雄又该不舒服了。在陈伟雄看来,陈兆军还小,用个人身份介入这么多一般大人或者政府部门才会介入的事,好在他还没有搞出什么问题来,要不陈伟雄都不知道怎么办了。要知道,这个损失可是不得了的。
由于这个事情挺急,陈兆军跟着一帮人一早就走了,至于陈伟雄那里有陈兆平在,陈兆军倒是不担心。现在的关键就是看切克弗到底要干什么了。对于这个事,陈兆军事先已经说过了,他也不清楚切克弗到底约他是什么事,只是这样推测,能行就行,不能行也没有办法。对于这一点,大家都很能理解。只要能行,多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就算不行,建立这样一个通道也是一件好事。
陈兆军一直没问跟他一起去黑河的人是谁,在给他介绍的时候,他只听到了其中两个人的称呼,一个是老王。一个是老杜。陈兆军知道这两个称呼不过是为了方便,但是他值得,既然陈兆平都没有跟他说这些是什么人,那么也没有必要去问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 切克弗的约会-2
廖沙已经在黑河等了陈兆军两天了,他也着急得很。楚,自己手里面的这些东西可不是开玩笑的,一担出了问题,那事情就大了。不过话说回来,利益与风险共存这句话可不光是中国人知道,谢廖沙也很清楚。为了搞到这套超大型超高精度精密数控机床,谢廖沙已经花了不少的钱了,不过他清楚,无论现在投入了多少,将来的回报率一定是非常高的。
这个谢廖沙不是别人,正是与陈兆军约会的切克弗。谢廖沙的父亲是后贝加尔军区(总部赤塔)司令谢聂夫斯基。不能不说谢聂夫斯基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当初他发现苏联的局势很不稳定,经济也一片混乱,于是让谢廖沙去德国留学。谢廖沙在欧洲呆了四年后,并没有像谢夫斯基想的留在欧洲,而是返回了苏联。学了四年经济的谢廖沙知道,虽然苏联现在的政局和经济都不稳定,但是相对而言,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只要把握好现在的机会,发财应该不是什么难的事。
回家后的谢廖沙并没有听从谢聂夫斯基的吩咐到内政部或是部队任职,而是选择了在由谢聂夫斯基控制的赤塔地区进行中苏贸易,这几年下来,谢廖沙的确挣了不少钱,但是他知道,这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他很能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名字能够排到福布斯的排行榜上。可以说,谢廖沙一直在寻找这样的机会。
由于谢廖沙明里暗里有谢聂夫斯基的帮忙,另一个关键,谢廖沙拥有的启动资金是当时苏联最为紧迫地外汇。几年下来,谢廖沙干得风生水起的,渐渐的成了赤塔和黑河地贸易名人。谁都知道。如果有人接不下来的生意,就该找谢廖沙了。不过黑河的人都只知道有个切克弗,谁也不知道谢廖沙。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毕竟现在苏联还有克格勃,谁也不愿意惹上他们。其实谢廖沙也知道,自己的事克格勃肯定清楚得很,但是毕竟谁都知道,谢廖沙不过是挣点钱,况且要是想动他,还得试一试谢聂夫斯基的威力。因此谢廖沙一直在克格勃的视线边缘游走着。
自从上次跟陈兆军做成了几笔生意以后,谢廖沙的感触很深,这到不是因为生意大小的问题。对中国的情况,谢廖沙还是知道一点的。他清楚,在中国。能够用到军车进行运输地人,没有很深的背景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说陈兆军他们肯定的能量肯定能够在中**方有一定的影响力。另一个方面就是刘骏留学地事。别看谢廖沙人在苏联,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不清楚中国现在的一些情况。他可以想象一帮希望去美国留学的年轻人在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外面排队地情形。对于刘骏那么快就可以通过美国的渠道来到苏联。谢廖沙的感觉除了吃惊就没有其他的了。他想不通。陈兆军他们是如何做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一切的。他当然不知道,陈兆军他们除了插队夹塞以外,更重要的是用钱开路,对于美国这个移民国家来说,这也许是最有效的办法了……
刘骏到了苏联以后,谢廖沙跟他联系过几次。不为别的,他就是想了解一下陈兆军的情况。刘骏也没有什么好隐瞒地,大致跟谢廖沙说了一下。这下,谢廖沙基本清楚了,他跟陈兆军的结识不过是一个意外。陈兆军并不是有意思的想认识谁。就连他当地几次倒爷,也是玩票的性质,更多地无非是想引导一下刘骏。看过谢廖沙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收获了。最起码他清楚了一点。陈兆军是真的想要搞一套超大型超高精度精密数控机床回去。对这个,谢廖沙开始留上了心。
谢廖沙毕竟是学经济的。他只知道苏联目前的经济情非常危险,但是也充满了机会,但是他对超大型超高精度精密数控机床的事可是一窍不通,他甚至不知道,这东西到底是干什么的。于是他找了几个专家,四处打听这个超大型超高精度精密数控机床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一打听他才知道,超大型超高精度精密数控机床本就不是苏联的东西,目前世界上能生产这个东西的国家也非常有限,就连苏联现在也在寻找途经想要搞几套回来。这个消息顿时让谢廖沙感到心灰意冷,他是学经济的,非常清楚供需和供求矛盾。对于陈兆军需要的这些东西他知道,只要自己有办法搞来,一个转手,也许自己这一辈子都不需要再做任何事。谢廖沙知道,凭借自己和家庭的影响力,只要不是什么先进武器,他都有办法搞到,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这本来就不是苏联的东西,而且连苏联也在想办法搞这个东西。想到这,谢廖沙动起了心思。毕竟这只是一套机床,又不是什么关键的武器设备,换句话说,苏联是有可能搞到的。这就是说,如果有这样的途经,自己也可以想办法做个“转口贸易”,现在的关键是寻找途经,如果找到合理的途经,也许机会就来了。
谢廖沙非常小心,他清楚这些事情的关键,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些见不得光的事。如果能借助这个机会。也许这并不是什么可能的事。谢廖沙开始动起了心思,他明白,了解这件是情的渠道和途经是很重要。谢廖沙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关系寻找能够获得超大型超高精度数控机床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