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沧狼行-第14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千八百八十九回 倭寇朋友

    耿少南冷笑道:“陆总指挥,你觉得这些事情,我就没有考虑过吗?我刚才跟你说的那件事,要你搜集的严嵩一党的证据,就是为了以后的下一步计划。你难道还不明白吗?”

    陆炳的双眼一亮,连忙说道:“难道千岁的意思是,上了台后,再对。。。。”

    耿少南满意地点了点头:“夺权需要不择手段,要用这样的奸臣,可是要想治理天下,名垂青史,做一个伟大的皇帝,那就不能用这样的奸臣,得用贤臣良相才行,严嵩父子也许对权力没什么渴望,但他们结党营私,贪污**,把国家弄得一团糟,我早晚是要除掉的。”

    他笑着拍了拍陆炳的肩膀:“陆总指挥,你放心,这次我夺位的全过程,你都是出了大力的,在我眼里,在我心里,最信任的人就是你了,将来我夺取天下,这个内阁首辅的位置,迟早会让你来坐的。”

    陆炳吃惊地睁大了眼睛:“不行啊,齐王,这怎么可以呢,卑职,卑职不过是一个鹰犬,充其量只是一个武夫罢了,内阁首辅是万万轮不到我的。”

    耿少南笑道:“你能管好锦衣卫,怎么就管不好国家呢,就算你文才稍逊,也可以找得力的幕僚啊,也可以有其他的文臣来为你分忧啊,这有什么可担心的?从汉到唐,有多少大将,甚至是杀猪的屠夫都能当丞相,武人凭什么就不能当我大明的内阁首辅了?只要你有足够的证据,上台后能扳倒严嵩父子,那这个位置,论功行赏也应该轮到你了呀。现在你就已经是官居一品,身兼太子少师之职,让你当这首辅,也就是我一句话的事了。”

    陆炳的两眼放光,单膝下跪,抱拳行礼道:“千岁的天高地厚之恩,卑职就是粉身碎骨,肝脑涂地也无以为报。”

    耿少南哈哈一笑,扶起陆炳,拍着他的肩膀,说道:“陆总指挥不必如此多礼,我答应你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只可惜师父现在不在,不然看到我们现在的成就,一定会高兴的,好了,多的不说了,你尽快联络严世藩,恩威并施,把我们的开价告诉他,也露给他两个手下人的把柄,以示警告,若是他不跟我们合作,哼,我们也不会让他严家继续当这个内阁首辅的,清流派的那些官员,正对他们的这些贪污证据,求之不得呢。”

    陆炳点了点头:“属下明白,属下这就去办。最快的话,今天晚上就会有回音。”

    耿少南点了点头:“很好,去吧,我等你的好消息。”

    入夜,锦衣卫总指挥使的大殿,耿少南一个人坐在陆炳的那个上鹰下犬的座椅上,他的面前摆着一个棋盘,上面放着黑白两色的棋子,他的手里拈着一枚黑棋,面色沉静,看着棋盘一角一处棋眼,落了下去,然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陆炳的声音从十几步外响起:“千岁的这一手棋,实在是妙啊,攻敌所必求,又给敌放了这样一条生路,只怕换了谁来,都只能往这里走一步呢。”他说着,拿起一枚白棋,对着另一处落了子。

    耿少南抬起了头,微微一笑:“我这样自己和自己下棋,是不是很傻?”

    陆炳摇了摇头:“不,您这样才是真正的帝王之术,这种挑动手下,左右分治,非圣君贤主不能为也,卑职有幸为您效力,实在是三生有幸啊。”

    耿少南点了点头,长身而起,说道:“好了,那事办得如何了?”

    陆炳收起了脸上谄媚的笑容,正色道:“一切已经谈妥,小阁老明天将会出巡江淮一带,收取盐税,他跟您约定,要在扬州城外十里处的天道祠碰头,共商这要事,而且到时候还会有别的朋友加入。”

    耿少南的眉头一皱:“别的朋友,是他的党羽吗?这件事我跟他谈就行了,要别人参与做什么。“

    陆炳摇了摇头,看了一眼门外,压低了声音,轻轻地说道:“不,这些朋友并不是大明的子民,而是倭人。“

    耿少南的脸一下子拉了下来,沉声道:“什么意思?倭人?你说的是倭寇吗?”

    陆炳正色道:“其实并不是寇,而是一些海商,这些倭寇为祸东南,名声很坏,但殿下可能有所不知,他们多半并不是倭人,而是大明子民作首脑,十个倭寇里,起码有七八个是大明的百姓,只有两三个才是真正的倭人,他们也是冲杀最凶,打仗最狠的那些。”

    耿少南奇道:“我大明子民为什么要扮成倭人的样子,为祸东南呢?这样自己抢劫自己,又有什么好处?”

    陆炳笑道:“卑职刚才说过,这些倭寇,他们的首领多是海商,我大明自开国以来,太祖皇帝曾经下过海禁令,片板不得下海,但是这个禁令,随着成祖皇帝派郑和太监七下西洋,而成了一纸空文,后面的历任皇帝,都没有遵循这个禁令,而是继续开海通商。”

    “但是我大明泱泱大国,并不图这些海上的生意赚钱,所谓的开海通商,不过是类似开马市这样的万国来朝贡罢了,图的就是一个天朝上国的面子,对于东边的倭国,我们大明一向是每三年开放一次宁波港,允许其持我大明特许的斟合,前来通商朝贡,本着厚往薄来的原则,他们给的东西,只要意思一下就行,但我们大明,却是给出大笔倭人所需要的绢帛,刺绣,陶瓷这些东西。”

    耿少南有些明白了,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了,这个就跟和蒙古的马市一样,蒙古人只要给一些他们根本不稀奇的马匹,皮毛,就可以换得大量中原的手工产物,维持部落的生活水平,怪不得倭人这么重视这个斟合贸易呢。只是我听说后来宁波那里出了些事情,让这个贸易停止了?”

    陆炳笑了笑,说道:“是啊,其实我们对倭国一无所知,也正是出了宁波勘合贸易的事情,我才开始打探起倭国的情况。”(未完待续。)

第一千八百九十回 倭寇的来源

    陆炳勾了勾嘴角,正色道:“倭国几十年前也是天下大乱,诸候林立,一个诸候称为一家,比如织田家,德川家等等。我大明原来的勘合是给日本朝廷,后来朝廷失势,这个勘合就到了他们那里有力的藩镇大名手中,原来的勘合是在一个诸候,名叫细川家的手上,后来东洋的朝廷又私自给了另一个军阀大内家一个新勘合,这样就造成了嘉靖二年的时候,这两家都带着勘合和船队,来到了宁波。”

    耿少南听到这里有些糊涂了,打断了陆炳的话:“陆总指挥,我有些不太明白啊,勘合按说朝廷只有一个,为什么到了东洋人手上就有两个了?难不成是伪造的吗?”

    陆炳笑道:“那个细川家手上的,是正德皇帝的爹,前任孝宗皇帝发的勘合,按说早就过期了,而大内家在东洋的内战里已经把细川家给赶出了京都,按说是更有力的军阀,只是也没有办法一统倭国,但手上的勘合却是正德皇帝所给,应该是合法有效的。”

    “可是细川家却用了个过期的勘合,通过一个在日本出生的中国人作副使,贿赂了当时宁波那里的市舶司官员,反而把持有正规勘合的大内家给挤掉了,还想要攻杀大内家的这些使者和商人。”

    “但那次大内家也是有备而来,带来的人里有不少是武艺高强的剑客,两边在宁波城一场混战,大内家不仅尽杀细川家的使节和商团,还杀了不少大明的官兵,最后洗劫了宁波城后逃回东洋。”

    “经此一事,皇上就认定了倭国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对他大不敬,就直接恢复了海禁令,禁止一切与外国的海外贸易,还要沿海的渔民与商贩全部内迁,片板不得下海。”

    耿少南点了点头:“这么说来,皇帝只是因为个人失了面子,这才重新要进行海禁的,是不是?”

    陆炳点了点头,正色道:“是的,由于皇上为了个人面子实行的海禁令,沿海的渔民被迫内迁,离开他们生活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土地,更是放弃祖祖辈辈们靠海吃饭的营生,由于朝廷只知迁民,不知抚恤,这些人多数生计无着,只有咬咬牙,学着倭寇那样,剃成月袋头,做起海盗的营生。”

    “随着这种中日合壁的倭寇不断发展,只知打打杀杀的日本倭寇渐渐地沦为了倭寇中的炮灰和打手,由于这些东洋武士武艺高强,又没有太大的野心,所图的不过是饮酒吃肉,****掳掠这些基本需求罢了,所以被更有野心,头脑也更精明的中国海商巨盗们逐渐地把持了话语权。”

    耿少南奇道:“这些海商,就是你说的倭寇首领吗?”

    陆炳笑道:“正是,现在在浙江福建两省的倭寇中,势力最大的就数徽州商人汪直领导的海盗集团了,汪直号称五峰先生,原来就是一个精明的商人,最早是跑吕宋那一带的海外贸易,靠着他精明的生意头脑和狠辣的手段,汪直很快就吞并了几个合伙生意人,成为船主。”

    “到了嘉靖十九年的时候,汪直又和日本的倭寇扯上了关系,与上泉信之等东洋****大概也是那时候建立的合作关系,开始建造巨大的战舰,样式和火炮均仿制在这个时代称雄海上的佛朗机人(西班牙和葡萄牙在远东的殖民者,此时以巨舰大炮见长),战船可以建到六七层楼高,容纳二千人,甚至在上面可以跑马。”

    “由于汪直这个海盗头子也是中国人,因此投奔他的沿海渔民络绎不绝,现在的汪直,手下战船千艘,走私海船更是数倍于此,海贼数万,都是装备精良,穷凶极恶之徒,如此实力甚至连日本的领主也不敢招惹他,日本九州的萨摩藩号称关西数一数二的强藩(诸候),碰到汪直也只能乖乖地允许他的庞大船队在自己的领海里通行,甚至专门划出了一个叫松浦津的小岛供汪直作为基地。”

    “于是汪直在宁波外海的双屿(今千岛群岛里的一个大岛)以及萨摩的松浦津分别建立了基地,大肆地进行走私和贸易,大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