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鳞开-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Γ渌⒒拥男в萌绻荒鼙攘礁龆懒⒊捎牡ノ桓螅夷稍俣嗌枰桓龆懒⒂!

    碍于攻击力的局限性,部队编制不能过小,否则就没有了足够火力。

    也因为只能通过旗号传达军令,编制太大也会造成很多麻烦。皇帝派遣大将出征的时候,常有“临机处置”“便宜行事”之权,就是因为通讯技术落后,难以协调。当年萨尔浒之战,杨镐二十万大军兵分四路进发赫图阿拉,结果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足以成为例证。

    “殿下,末将愿意一试。”萧陌坚定道。(未完待续。。)

    ps:  看完书,顺便投个推荐票呗~新的一月,有月票也要尽快投了哦~~~

二六三 洪炉照破夜沉沉(二)

    要扩大一支部队,绝不是制定一个框架,把人填进去就可以了。或许李闯和满洲人可以这么做,但是珍惜资源的朱慈烺绝不会做这种饮鸩止渴的事。他需要有一个项目表,安排好进度,预设好人员岗位,保证充分利用手中的每一点资源。

    “坦克司调走之后,东虏那边怎么说?”

    在刚才接见萧陌的会客室里,朱慈烺低声问道。

    座下一个身穿布衣的官员低垂着头,正好避开昏暗的烛光,使得脸上呈现出一片黑影。他道:“调动坦克司之事,出现在真定府的呈报之中。可能是民间流传的说书曲子让东虏注意到了这个司。”

    朱慈烺之所以要调动坦克司去拱卫圣驾,并非单纯因为这个司战斗力最强。以山东当前的治安环境,若是崇祯胆子大些,十余骑就能安全地从莱州到兖州,根本不会出事。之所以杀鸡用牛刀,是因为宋弘业之前传来消息:多尔衮特别要求京畿南部府县关注坦克司的动向。这让朱慈烺吃不准东虏是否在山东安插了奸细。

    论说起来,重视情报工作也算是满洲人罕见的特长。当年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对四路明兵了如指掌,才能够做出“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正确决策。

    朱慈烺调动坦克司,就是想打草惊蛇。如果东虏的确在山东布有奸细,那么坦克司调动的事,肯定是直达北京,而不会由真定府转达。除非是真定府的官员具有远见卓识,安插的奸细。不过这种可能性低得可以不予考虑。

    “我已经将内部肃清奸细的任务交给了东厂,你见过新任提督了么?”朱慈烺又问道。

    “臣如今是他府上的一个杂役。”那人轻声笑道。

    “如此说来,我不需要让东厂额外再抄送情报给锦衣卫了吧。”朱慈烺玩笑了:“反正你肯定会去偷看。”

    那人连忙叫道:“能抄送一份总还是好的。如今人手奇缺。臣要办的事又多,能多省一分力也是好的。”

    “能有多少事?就这般叫苦。”朱慈烺不以为然道:“金鳞会弄得不错,京中有宋弘业给你当眼睛,也少了你许多麻烦。当下你最紧要的事,还是办好谍报班。”

    “臣明白。”那人知道会面接近尾声,缓缓站起身。向朱慈烺行礼告退。

    烛光寸寸抬高,终于照在了他的脸上,正是那个自命不凡的徐惇。时光在他脸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短短一年时间,他组建起了一个黑社会组织,将其作为自己的眼线。此番来到泰安州,他接过了锦衣卫都指挥使的大印,真正成了一枚棋盘上举足轻重的棋子。

    正是有了宋弘业和金鳞会作为内线,朱慈烺才有信心调离坦克司。同时为了宋弘业的安全。他更需要确定自己身边没有能够刺探到这一情报的东虏间谍。

    不过,从清廷得知这一消息的时间来看,在鲁西北一带还是有不少眼睛的。要想彻底瞎了他们的眼睛,只有实行乐夏防线以东的集村并屯,明确身份制度,强化路引检查,让外来间谍失去活动土壤。

    朱慈烺目送徐惇出去,伸了个懒腰。重重坐在椅子上。他拉了拉铃,很快就看到了陆素瑶一袭宫装进来。手里还端着散发着热气的棉布帕子。

    “你倒是知道我要热巾啊。”朱慈烺笑着接过帕子,烫了烫眼睛,精神为之一振。

    “殿下,夜深了,还请珍重身子。”陆素瑶柔声道。

    “外面还有谁在加班?”朱慈烺问道。

    “姚桃正带着人整理户部账目,恐怕今晚也睡不了。”陆素瑶道。

    朱慈烺站起身。道:“走,去看看。”

    陆素瑶本想劝阻,但还是咽了回去,紧跟在朱慈烺身后,往下面的别院走去。

    东宫外邸虽然成立时间短。但是一应账目都十分清晰,所以需要存放账目的库房也大。相比之下,大明户部的账目就是一团乱麻,再加上许多账簿和原件都留在北京,如今想核实也没办法。

    虽然朱慈烺说过重新立账的话,但巨大的工作量还是让姚桃和她的财务科忙得焦头烂额。

    “女司徒,进展如何了?”朱慈烺是少有可以直入财务科的人,门口禁卫自然也不会通报。

    姚桃见东宫来了,连忙停下手下的活计,上前行礼,道:“殿下,夜深至此,可有什么吩咐?”

    “随便看看。”朱慈烺笑着走到姚桃书案前,低头看了一眼账目上的小字,道:“看这小字很累吧?多点些蜡烛,伤了眼睛可不好。”

    “谢殿下。”姚桃口中道谢,心中却在计算若是多添蜡烛会带来多大的成本。等她意识到这点,也颇为惊讶,自己当了账房之后似乎变得小气了不少。

    “就目前来看,国家财政如何?”朱慈烺并不指望姚桃已经完全上手,只是想看看她上手的程度。

    大明用官总是有个错误的顺序,那就是不看人的能力和兴趣,先将他放在一个位置上,然后慢慢学习。人们总看到某人年纪太轻资历不足,却没想到那些有资历出任尚书的官员,并不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

    “鉴于圣旨已经罢了三饷,只从眼下来看,七月下旬能有第一批大约三十万石的漕粮陆续运到山东,正好填补粮食缺口。”姚桃说得如释重负:“之前没有算国家正税,如今看来却像是意外之喜。”

    “那就好。”朱慈烺轻轻敲击着桌面。

    江南还没有饿死人的情况发生,但是目前收罗来的情报,江南的米价也有所上升。左良玉赶在夏收之前进驻了湖广一带,总算让自给都成问题的江南松了口气。不过运河被截断之后,今年北京的米价是势必要疯涨的,整个西北也面临着大范围的饥荒。

    想到这里,朱慈烺不得不重重叹了口气道:“不要因为粮食多了就松懈,还是要严格配给制,准备接收难民。”

    姚桃看过户部仅存的一些度支记录,也从中总结了一些规律,知道就算挺过了今年第一个青黄不接的时节,也难保下一季能够熬过去。

    山东最近几年颇受兵灾,仅存的大户人家也不敢拂逆皇太子的雷霆手段,所以没人敢屯粮待沽。然而别的省份可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山陕一带,肯定有人要囤积居奇。

    “殿下,还有一事,”姚桃道,“银库的存银已然不足,是否能够种些烟草换些银子?”

    在缺乏收入的时候,种植经济作物肯定能够有所缓解。然而这里面非但有经济问题,更有政治问题。崇祯皇帝两次下诏禁烟,甚至因为有人贩烟而被斩首。事关国策,朱慈烺若是敢在治下公开种植烟草,那可是比属下御前失礼更加不可宽恕的罪过。

    更何况朱慈烺不觉得自己能做出更适口的烤烟,要想抢夺江南市场并不容易。不过姚桃倒是提醒了他,有必要给罗玉昆出一道手令,凡是江淮一带的烟田,都要没收,归为国有,改种粮食。

    “还是等淄川那边的平板玻璃出来吧。”朱慈烺道:“那个可以卖得贵一些。”

    虽然目前已经能够制造小块的平板玻璃,但想要推广到商业领域,可谓价值连城。除了江南豪富之家,恐怕没人会考虑用这种奢侈品当窗户。

    “还是先抓住山东省内的商税收取,以及设立海关的事吧。”朱慈烺自己也觉得等玻璃出产似乎有些不靠谱,只得将话题方向引到了可行性更高的方向。

    朱慈烺正跟姚桃说着,门外悄悄进来一个女官,与陆素瑶耳语两句。陆素瑶闻言之后点了点头,上前对皇太子道:“殿下,有红盒传报。”(未完待续。。)

    ps:  求月票!推荐票!

二六四 洪炉照破夜沉沉(三)

    如果不是红盒传报,姚桃几乎都要以为是陆素瑶嫉妒她,故意打断她与皇太子的交谈。

    然而红盒传报就意味着有足以影响到社稷安危的大事发生,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直达殿下手边,没有任何人有权利拆看。

    朱慈烺不动声色,吩咐一句:“给加班的人备些吃食。”旋即带着一票人马离开了财务科——如今的户部——小院。

    在朱慈烺书房的耳屋里,一个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千户双腿分开,站得如同铁塔一般。见皇太子进来,那千户上前躬身行礼,双手奉上一个紫檀木盒,只因为用了朱红封泥所以叫做红盒。

    朱慈烺亲自接过红盒,边检查了一下封泥,边往书案走去,打开了着纸盒。纸盒里静静躺着一张米白色的宣纸,上面没有半点墨迹。

    “你先出去吧。”朱慈烺道:“侍从室取回执。”

    锦衣卫千户躬身而退。

    朱慈烺让陆素瑶取来了让小火炉,上面坐了一壶水,等到蒸汽出来之后,将那白纸放在蒸汽上熏了片刻。原本米白色的宣纸上,渐渐浮现出两行字迹,果然是京中宋弘业送来的顶级情报:

    “九酋拟遣固山额真叶臣走大同取山西,由觉罗巴哈纳、石廷柱南下取山东。”

    朱慈烺捏着情报,又看了两遍,最终将目标放在了“拟”和“由”两个字上。看来巴哈纳和石廷柱南下是已经确定的事,而叶臣取山西是还没有最终定论。联想到之前满清内部的争议,看来满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