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栗到了何云堂中,见田氏、王氏及各房的正头媳妇都在,沈淳三兄弟坐在一旁,世子这两日身体见好,也歪一边,沈枫作为他那一房的长子,家里要休他的继母,也叫他过来旁听。
各人见了礼,方才打开话题。
田氏道:“何氏做的事你们都知道了。我是决不能容忍家中有这样的媳妇的。”
说罢,转头去看王氏。
王氏平静道:“你看我做什么,你忍不了,难道我就忍得了?不叫她,我的涵儿怎么会死!”
沈涵养成事事争强的性子还真不能说没有王氏的影响,当初王氏自持出身书香门第,要与大字不识的田氏争锋,沈涵才养成看不起嫡母与嫡兄的脾性。老侯爷并不喜欢何府的人,当初这位三夫人能进门,也少不了王氏的支持。
只是沈涵死了,王氏总不能恨自己吧。她一腔恨意都放在何氏身上,认为不是何氏挑唆,不是那来路不明的‘一梦’,沈涵走不到那一步。故此何氏这几年并不好过,才越发恨沈府,恨大房。
余下众人也没什么好说的,身边有这么一号作妖的,日子也过得背后发凉。俗话说“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这样天天惦记着害人的媳妇,休就休了呗。留在家中,什么时候又害了人怎么办?
沈淳故意问沈栗道:“栗儿,你是怎么想的。”
沈栗知道沈淳急于给大房培养个能出面做事的儿子,故此也直抒己见:“儿子说句不讲情面的话,单凭三婶娘藏匿槐叶,意图使父亲蒙冤,危害我们侯府的利益,也不能再留在府中了。只是三婶娘为三叔生下九弟,他如今已经五岁,记事了,如今叫三婶娘家去,就怕九弟长大后有什么不妥。”
李氏迟疑道:“要不,就打发到庄子里,或者送到庙里叫她念佛去?”
沈淳摇头道:“栗儿?你说。”
沈栗朝李氏拱手道:“不断就要修复关系,要断就要断个干净。三婶娘关在府中还能折腾出这么多事来,放到外面,叫她联系何府,指不定要做出什么来。”
沈凌点头道:“栗儿说的好。要么咱们家以后当祖宗供着她,要么干脆休她回家。只把她打发到外面去,她也算咱们家媳妇,惹出什么来,还要咱家顶杠。”
王氏断然道:“休了她。叫我以后哄着她,没门!”
沈淳拍板道:“那就这么定了。枞儿到底姓沈,总会明白的。若是日后为了这个谋害沈家的媳妇怨恨我们这些做长辈的,叫他只管找我来!”
沈栗道:“如今重要的是如何送三婶娘回去。何家是不会不声不响的。”
沈沃道:“这倒是个难处,何家门生多,这些读书人的嘴,黑的都能说成白的。别再叫他们倒打一耙,反而说我们沈家没理。”
沈淳道:“好在那日槐叶在大理寺说到何氏拦着她不让作证,众目睽睽之下,这件事总是翻不过来的。”
沈栗接道:“何况这天下也不止何府门生会说话。”
“哦?”沈凌颇感兴趣道:“栗儿有什么主意。”
何氏与沈家作对,就是与沈栗作对,何况何氏先后出手害他两次。对于这个不择手段的敌人,沈栗是不会有什么同情之心的。既然府中已经决定赶走她,沈栗此时手软才叫跟自己过不去。
沈栗道:“如今整个景阳都在为父亲的事沸沸扬扬。听说酒楼中还有说书的编了故事。叫他们编怎么能和咱们家这些亲历的比?
不提以前三叔的事,只把父亲入狱之后三婶娘气病大兄又藏匿槐叶的事写出来,着人偷偷匿名散给说书先生们,或干脆叫人编成曲子小戏来演,比文人写几句之乎者也有趣多了。
井市之中消息传播最快,来往的人又多,用不了几天,三婶娘就可名动景阳了!说不定外地的人都会听说。到时候,咱们家站着理,又趁着名声,索性大张旗鼓地送三婶娘回何府,看何府能怎么着。”
沈沃笑道:“这个主意好,酸秀才们写几句酸词儿也架不住听书看戏的人多,人多则势众,先叫人知道何氏的坏处,别弄得像是咱们家委屈了何氏似的。这事交给我。”
沈沃交游广阔,他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这件事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
沈栗接道:“就是休书,也不单要祖母自己写(沈涵死了,要休他妻子,得田氏这个正经婆婆出休书),咱们家有一个算一个,都要署名,叫人家知道,这样的媳妇,就是出身再尊贵,咱们家也忍不了。”
一个生下孩子的媳妇,得多能作,才会全家都忍受不了。这样的休书一出,何氏就算硬赖也不能赖在沈家了。
德彰十二年九月,世族何家出嫁礼贤侯府之女,以一份婆家全家上上下下俱都署名的休书名动天下!
第二十一章 好大张的休书
槐叶在大理寺当众说出三夫人拦着不让给沈淳作证的话,何家人就知道不好。沈淳一开释,何泽就备了礼上门探望——探望是托词,主要是探口风,修复关系。被沈府以沈淳修养,府中忙乱不宜见客推了,没见着人。
这几日正思量着什么时候合适再次登门,何府就渐渐听说风声不好:如今满景阳大街小巷都在谈论起沈家那位不安生的三夫人。
起先是什么酒巷瓦肆,勾栏曲舍,驿外桥边,如今连太学、官中都在议论。
到太学中有位学生写了篇《讽沈妇言》,这事算是发酵到了顶点。虽然被议论的是礼贤侯府的后宅,可这位“沈妇”可是出自何家!
何家也不是没仇人!人家平时畏惧何府势大,不敢明目张胆与何府作对。如今趁着风头,悄悄提几句何家姑娘教养如何如何,还不行吗。
把何泽恨的!他又不能叫人到处解释:我们何家的姑娘都是好的,这其中有缘故……有误会……
后宅的姑娘们的闺誉是能拿到外面去说的吗?
这几天何家有适龄女儿的夫人们都跑来哭诉:这可怎么办,何家姑娘的名声都叫何氏连累了,可怎么嫁人呢?
何家老太爷还活着——他运气不好,做过前朝的官,世家都靠名声活着,他不好意思做贰臣,索性退下来,做个族长,着力培养族中子弟。
何老太爷嘱咐何泽:你快别绷着面子了,赶紧的,与沈家和解吧,把何氏的事压下来。何家女没了名声,就嫁不到好人家,没有好姻亲,咱们何家的势力就会缩小,没了势力,你还有什么面子。
何泽连忙吩咐人准备礼物,刚换好出门的大衣服,管家屁滚尿流地爬进来禀报:“老太爷,老爷,不好了,府门前被贴了张好大的休书。”
何泽连忙跑出去看——还真是好大张的休书。
沈栗也真损。他发现府中还有会刻雕版的家人——这人的父亲是匠人,到了他,去当了兵,后来跟着沈淳到府中做了护院——现拆了两张桌面叫人把休书刻印出来,特意声明“要大张的”。
连夜印了许多。今天把原版田氏亲手写,众人署名的那张塞给何氏,叫人整理好何氏的嫁妆,送她回何家。赶着一路走,一路把印出来的休书分发,就见队伍后面一群群人手里拿着休书跟着看热闹。
到了何府,先贴了一张到门上。看门的要往下揭,看热闹的都不让:“别揭别揭,没看完呢,欸,说你呢,再揭扔鸡蛋了啊。”
何泽:姥姥!你们沈府太损了!
何泽还想找沈府人争辩,老太爷一摆手。还有什么争辩的?沈府这样大张旗鼓地送人回来,还能把人再抬回去吗?
先前两家互有把柄,沈家才会忍下去,如今何氏闹出羁押人证之事,还叫人在大理寺说出来了,沈家的借口都是现成的!
你看看,休书发的满大街都是,何氏还有什么名声!你越争辩,看热闹的越多,当务之急,是赶快让事件平息下去。
老太爷亲自出马,站在府门前,拱手道:“各位,家中不幸,出了这样的孽障。竟然鬼迷心窍为祸夫家……”
老太爷发表了一场热情洋溢的演说,大意是何氏自从丈夫死后就哀毁过度,失心疯了,所以行事颠倒。我们何家出了这样的女儿,也是痛心疾首,就是沈家不休了她,我们何家也不能容她……
沈栗作为休书事件的策划者,今天也跟着来了,听着何老太爷这番演说,佩服地对沈淳道:“真不愧是何家啊,听他这么一说,我竟觉得何家的德行不错,三婶娘只是个特例罢了。”
“如今她不是你三婶娘了,叫她何氏就是。”沈淳纠正他道:“何家人也不是白给的。”
“比何泽道行深。”沈栗评论道。
“何泽的心性简单的几乎不像何家人!”沈淳道:“这老家伙才是何家人的水平,看何氏先前不声不响的阴毒就知道了,若不是被仇恨蒙蔽了理智,她能做的更多。倒也奇怪,何密有四个儿子,偏偏最没心计的何泽最得他喜欢,其余三子都打发出景阳为官了,只留这个儿子在身边。”
何密已亲自走下台阶迎沈淳进府商谈。沈家人在门外站着,看热闹的就不会散,这事就没完没了。只有先请沈家人进府,才好命家丁驱散人群。
沈淳与何家人已经无话可说,两家彻底撕破了脸,连人家闺女都赶出去了,还能一同坐下来喝茶吗?
遂推辞道:“既然人已送到,在下府中还有事要处理,只能辜负何公的好意了。”
何密现在瞧着沈淳也犯膈应,事已至此,他请沈淳入府能有什么话好说。他只是求沈家人不要堵在门口发那好大张的休书罢了。
何密客气道:“既然如此,就不耽搁沈侯的时间了,改日再到府上致歉。这就是令公子吧?早听说贵公子事亲至孝,为沈侯不惜告御状,今日一见,果然一表人才。”
何密只是随口客气,沈栗的话可是一向犀利:“何老太爷谬赞了。何老太爷,何氏……我前三婶娘的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