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糜贞在给张彦穿衣的时候,突然开口说道:“如果你真的想纳妾,你就纳吧。不过,就算要纳妾的话,也不是这个时候,我们才刚刚成婚不久,你现在就要纳妾的话,岂不是在间接告诉别人,我不够吸引你吗?再等等吧,等我什么时候怀上了你的骨肉,你再纳妾吧!”

    张彦突然听到糜贞的这番话,倒是感觉到有一种欣慰,没想到糜贞竟然没有拒绝他的纳妾想法,这让他有些大出所料。

    他清楚的记得,昨天在和糜贞说到纳妾之事的时候,糜贞一脸的不悦,怎么刚刚过了一夜,糜贞的想法就变了?

    不过,糜贞说的也很清楚,她可以同意张彦纳妾,但必须要在糜贞怀孕之后。可现在他与糜贞聚少离多,什么时候才能让糜贞怀上孕啊?

    话又说回来了,他其实早已经纳妾了,糜贞就算不同意,也是于事无补,他完全可以将这个妾藏在别处。或许,糜贞也是这样想的,既然无法阻止,不如就顺应张彦的意思,同时也给出了一个条件,好让张彦不至于觉得她是一个蛮横的人。

    “纳妾之事,以后再说吧!”张彦穿好衣服,轻描淡写的说道。

    随后,张彦便来到了校场,太史慈已经在校场上点齐了五千兵马,这五千人,都是徐州的老兵,能征惯战,比那些新兵要强出许多倍。

    张彦见到这些精兵后,便唤来了太史慈,让太史慈更换跟随出征的士兵,只带一千名这样的精兵,另外四千名全部由新兵进行填充。

    之所以会这样安排,就是想给新兵一个锻炼的机会,只有这样,这些新兵才能稳步的成长。

    而且,这次他去江东是去支援的,根本用不着带那么多精锐的士兵。而且,根据他对历史的了解,孙策带的兵马里,真正的精兵还不足一千人呢,其余的兵马都是现招现用的。

    太史慈虽然不明白张彦这样做的意思,但还是照办了。之后,张彦便派人去粮仓,找陈群要粮。

    陈群早已经将粮食准备妥当了,只等着张彦来取。士兵们把粮车全部运到泗水河边,然后装上船只,走水路运送。

    不仅如此,张彦的这次行军,也走水路,顺流而下,反而比走陆路要快出许多。再抵达淮河后,再改走陆路,从而直抵江都。

    这个时候,京杭大运河还没有开通,不然的话,张彦便可以乘坐船只,直接抵达长江之中。这个巨大的水利工程,只能暂时成为一个设想,等什么时候徐州没有战事了,再发动民夫进行开凿,连通这些水系,让漕运更加流畅和顺通。

    张彦在临行前,又去探望了貂蝉一次,他给貂蝉准备好了婢女,以及家丁,还留了一些钱财,以供貂蝉使用。

    如果这次不是去打仗,而是去旅游的话,张彦肯定会带上貂蝉,如果糜贞、貂蝉又能和平相处的话,他两个都会带上。

    但可惜,这次是去打仗,而非旅游,虽有大好河山,却无从欣赏。

    这次出征,张彦仍以张纮为军师,以太史慈为先锋,带领五千兵马,前往江东。

    数日后,张彦、太史慈、张纮等人抵达江都,江都令早早的就接到了张彦的命令,早已经准备好了一切,把张彦等人迎入江都城里,便是一番宴请。

    张彦虽然到了,可惜糜竺的钱还没到,没有军饷,他不会渡过长江的。

    这期间,张彦一面在江都城里游走,一边派人过江打探消息,得知刘繇、陈登仍然在秣陵城里,孙策这一顿时间在休整军队,便放下心来。

    又过两日,糜竺派人运送的军饷到了,张彦验收之后,便带着军饷、粮草,在江都令的协助下,顺利的渡过了长江,直接抵达丹徒,正式跨入了江东地面。

    一进入江东的地面,张彦便暗想道:“小霸王,老子来了,你也该滚回去了吧?”(未完待续。。)

158白虎来袭

    张彦、太史慈、张纮等人刚刚登岸,便见远处来了十余骑,为首一人穿着宽大的袍子,头顶束发戴冠,面容枯瘦,肤色暗黄,眼窝深陷,下颌上挂着一部青须,所带的随从,都穿着玄色劲装,腰中系着一把佩刀。

    这十余骑向正在登岸的张彦等人看了一眼,为首之人的脸上便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一声令下,带着人从高岗上飞驰而下。

    张彦刚刚踏足江东的地面,对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也不知道这十余骑是敌是友。于是,张彦让太史慈率军在外拦截,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太史慈领着二十多名长矛兵,便挡在了要道上,将长矛一致对外,严阵以待,大声喝问道:“来者何人,报上名来!”

    为首一人见状,急忙停了下来,朗声问道:“我乃扬州刺史帐下别驾,姓薛名礼,特来拜见张使君!”

    太史慈听到以后,便回到张彦的身边,抱拳道:“启禀主公,是刘繇的部下!”

    “让他过来吧!”张彦道。

    “喏!”

    太史慈应了一声,转身便冲薛礼大声喊道:“薛大人,我家主公有请!”

    话音一落,挡在外面的二十多名长矛兵便随即撤开了一条路,薛礼翻身下马,让部下在原地停留,径直朝岸边走去。

    张彦坐在岸边的一块岩石上,看到薛礼朝他走了过来,又细细的打量了一番,不等薛礼开口。他便先问道:“听说。薛大人是徐州彭城人士?”

    薛礼点了点头。道:“回张使君话,在下不仅是徐州彭城人士,还担任过彭城相。”

    “难怪你的名字听着这么耳熟,居然是我的前任!”张彦呵呵笑道。

    薛礼愣了一下,问道:“怎么?张使君也曾担任过彭城相?”

    “嗯,就在曹操第一次入侵徐州之后。”

    薛礼惊讶的道:“这实在是太巧了,我正是在曹操入侵徐州前半个月离开彭城的。”

    “我接掌彭城相时,曾经听小吏提及过薛大人。说薛大人不知道因何原因,是突然离开了彭城……如果当初薛大人没有离开彭城,我们说不定还会见上一见呢。”

    薛礼道:“过去的事情,都别提了,总之一言难尽。我之所以会离开彭城,也是被陶使君所逼迫的,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一走了之。”

    “被陶使君所逼?”张彦好奇的问道。

    薛礼一提起这件事,就气不打一处出,于是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给了张彦听。

    说起来。薛礼与陶谦之间并无什么矛盾,归根到底。还是汉朝州刺史与郡国之间的权力之争所造成的。

    汉朝把全国分成十三个监察区,即一个司隶(中央直辖区)和十二个州。司隶设司隶校尉一人,地位极为显赫,负责监察除三公以外的朝廷百官和京师近郡犯法者。每州各置刺史一人,用以监察地方政情、受理案件、考核官吏。

    而刺史的职权,也有明确的规定,即“奉诏六条察州”,那六条是:一、“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即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反对其横行乡里。二、“二千石不奉诏,遵旧典,倍公问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即打击地方高级官员的以权谋私的不法行为。三、“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历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苛暴剥戮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祆实讹言。”即打击地方高级官员执法不公平。

    四、“二千石选署不平,阿附所爱,敝贤宠玩”,即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在察举士人时偏向亲己。五、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任所监”,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子弟不法。六,“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和地方大族相互勾结。对刺史的职权作出明文规定,既可以为刺史行使权力提供依据,又可以防止刺史滥用职权干扰地方的正常行政事务。

    最初,刺史的权力只限于这些,但随着以后日益的发展,到了东汉建武十八年(42年),刺史开始有固定的治所,奏事可遣计吏代行,不复自往,而且就连俸禄也提高了许多,不仅如此,朝廷还经常派刺史领兵作战,刺史奏闻之事更不必经过三公委派掾吏按验,太守、国相、县令都对其颇为忌惮,甚至有因畏刺史而解印弃官之事。

    到了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刘焉谓四方多事,原因在刺史权轻,遂改部分资深刺史为牧,刺使实际已为一州军政的长吏、太守的上级,州郡两级制随之形成。

    薛礼当彭城相时,陶谦也只是个州刺史,薛礼想要在彭城干什么事情,按照道理来说,不必想陶谦禀告,可自行做主,因为陶谦并非他的上司。可陶谦却非要横插一杠子,事事进行干预,薛礼对陶谦的这种行为极度不满,便上疏朝廷,弹劾陶谦。

    可是,陶谦早就在薛礼身边安插了眼线,得知这一情况后,陶谦便让人把薛礼给关了起来。

    薛礼身为国相,身边都是陶谦的人,连他的行动都受到了限制,在极度郁闷中,薛礼最终决定辞官不做。但薛礼又害怕遭到陶谦的迫害,于是举家迁徙到了扬州的秣陵。后来,刘繇到了扬州,听闻薛礼的大名,便聘为了别驾。

    起初,薛礼并不愿意出仕,但刘繇礼贤下士,数次光顾,薛礼碍于面子,这才肯答应出仕,担任别驾一职。

    薛礼出任别驾之后,用自己之前的亲身经历向刘繇建议,一定不要对治下各郡干预太多,否则会适得其反。

    刘繇恰恰听了薛礼的建议,所以除了他所在丹阳一郡之外,其余各郡都他都阳奉阴违,以至于扬州政令不通,各郡互相为政。

    不过,在刘繇治理的丹阳郡里,百姓都安居乐业,他也深受百姓的爱戴,但他身为刺史,不干预其他各郡之事的行为,却让吴越一带的贤才反认为是无能的表现,于是,吴越之地,济济人才,都思得明主而不能。

    张彦与薛礼一番谈话之后,也算是一见如故,毕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