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夏军得了大批的财物,军纪已涣散,军令不能执行了。这就给了种师道机会,他一天之内三次追上了西夏军,斩杀七八千西夏军。
就在种师道追击西夏军的同时,姚友仲和姚平仲兄弟俩也追上了西夏人,大开杀戒,杀了数千西夏军。
与此同时,童贯也追上了西夏军。童贯虽是太监出身,却是勇武过人,武艺高强,对兵道虽不如种师道那般精深,却也了得,在他率领下的李宪军勇猛冲杀,杀得西夏人尸横遍野。
在遭到西兵的多次打击之后,西夏人这才惊恐,发现大事不妙,惶惶难安,以前那支军纪严明,整肃异常的大军不见了。
李宗保和梁熙抓住机会,再次下令,扔掉财货。这次,西夏军没有发怒了,而是执行了。丢掉了财货,西夏军的行动猛然迅捷起来,把他们自小练就的爬山涉水本领发挥到极致,与西兵在崇山峻岭中展开了一场赛跑。
此时的西夏军还没有伤筋动骨,可是,近二十万西兵在后追杀,让他们心惊胆跳。再者,西夏军队的军心已泄,土气已经开始低落,哪敢回头与西兵厮杀,只有逃跑的份。
“绝不能让西夏狗逃进横山!”
种谔、姚吉、李宪三人虽未再度聚首,却是不约而同的作出了相同的决定,绝不能让西夏军退入横山。
陕州的地形复杂,地势险要,可是,比起横山来说,又有所不如。横山,绵延数百里,那里更加难走,更加不便大军行动。若是西夏军逃进横山的话,西兵就失去了追杀的机会。
要知道,横山一直掌握在西夏手里,进入横山,就等于立于不败之地。
于是乎,在种谔、姚吉、李宪的严令下,二十万西兵不睡不眠,在后穷追猛打。他们困了,就一边行军一边打盹,不顾疲劳的追击。
西兵的追击很猛,很迅速。西兵主要是用来对付西夏军队的,他们主要是在陕州作战,对于爬山越岭一点也不输于西夏人,行走在崇山峻岭中极是迅速,一点也不比西夏人差。
好在,西夏人自小生长在穷山恶水之地,自小就练就了爬山涉水的本领,为了活命,他们把这一本事发挥到极致,才有了以上一幕。
西夏军逃跑,西兵追击,这场逃跑与追逐的大戏,谁能胜出,就要看谁的脚板更管用了。
(未完待续)
第四章 重续辉煌(上)
“燕云光复了!”
“燕云光复了!”
汴京再一次沸腾了,不计其数的百姓在欢呼,在雀跃,他们吼叫着,他们流着眼泪。
自从大破耶律洪基的消息传来后,百姓就知道,收复燕云是铁板上钉钉的事儿了,只是朝夕间事,他们就翘首以待。
果然,没过多久,这天大的好消息就传来了。虽说这是预料中的事儿,可是,当这消息传来时,汴京百姓仍是激动难已,欢喜声响彻天际,整个汴京处于疯狂中。
收复燕云,这是无数宋人的夙愿,一百多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之奔走呐喊,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因为宋朝积弱,一直不能实现,迟迟不能收复。如今,这一百年梦想终于成真,燕云之地终于给收复了,这是天大的喜事,谁能不欢喜?
只要是华夏儿女,就会欢欣鼓舞!
这消息传得飞快,比风的速度还要快,只喘口气的功夫,汴京人都知晓了,个个欢呼声不断,呐喊不已,处于疯狂之中。
皇宫门口,只见成群结队的大臣蜂涌而来,个个脸上带着喜悦,双腿迈得飞快,小跑着,一边跑一边呐喊“燕云光复了”,还晃着拳头,挥着胳膊,再也没有大臣的稳重,有的只是疯狂的欢喜。
不能怪他们,实在是这是华夏儿女最为欢喜之事。
涌进皇宫的大臣太多了,只有去大庆殿才能装得下,大臣不需要人引导,成群结队的就去了。他们一见面,就是说着喜悦的话语,把自己的欢喜心情表露无疑。
只一会儿功夫,大庆殿里就挤满了人,凡是在京的官员,无论官位高低,都赶了来。王安石、司马光、韩琦、吕惠卿、吕公著、蔡京、苏轼、苏洵、苏辙、沈括……个个睁大眼睛,打量着大殿的深处,盼望见到宋神宗。
不用说,如此大事,正是宋神宗盼望已久的胜利,他一定会欢天喜地而来。
这是大臣们的共识,他们深深的知晓,宋神宗之所以要变法,就是要让宋朝强大,就是要重现盛唐气象。收复燕云就是走向强大的第一步,如今,这第一步迈得很坚实,后面的道路就是一帆风顺,这是天大的喜事,要宋神宗不欢喜都不行。
然而,让大臣们万分不解的是,宋神宗并没有赶来,他们一等不见宋神宗的身影,二等不见宋神宗的影踪,三等没有宋神宗的人影。
群臣毕集,就差宋神宗了,他却迟迟不赶来,这让一众大臣既是不解,又是惊奇,宋神宗这是唱的哪出?
收复燕云之地,是普天同庆,就是司马光这些反对派重要人物也是欢喜难言呀,宋神宗殚精竭虑不就是为的这一刻么?
“这个……”一众大臣万分不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只见对方眼中的惊奇。
此时的宋神宗正端坐在集英殿,埋头阅奏童,极为专注。
邵九站在旁边,一双耳朵竖得老高,把宫外传来的n孔声听得清清楚楚,一脸的欢喜之色。再把宋神宗那副专注样儿看在眼里,真想打断宋神宗。可是,他又不敢,只得强忍着。
宋神宗一直这般坐着,仿佛没有听见惊天的吼声。邵九实在是忍不住了,吸口气,犹豫再三,不得不小心翼翼的提醒,道:”官家,官家,你听听,这是何声音?为何这般喜悦?”
他是明知故问,是为了提醒宋神宗。
“燕云光复了,百姓欢喜嘛!”宋神宗头部没有抬,一口道破。
……”邵九还以为宋神宗没有听见,哪里想得到,他竟然听见了,不由得一阵惊讶,愣是没有说出来话来。”官家,如此大事,您听见了,为何不去欢喜?”邵九实在是太好奇了,不得不问。
燕云光复,这是普天同庆的大事,宋神宗竟然没有欢喜,没有去庆贺,谁能不好奇?”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宋神宗仍是没有抬头:“吴骥他们把辽国的精锐悉数歼灭,就算再来个周世宗那样的事儿,燕云也会收回,不会有任何意外。”
“官家,理是这理,可是,这是大宋的大事,是华夏的大事,普天同庆。您是大宋的官家,能不去么?”邵九埋怨起来了。如此说话,很失礼的事儿,可是,处此之情,邵九不得不埋怨,宋神宗的举动太离奇了。
“普天同庆?说得好!”宋神宗终于抬起了头,打量着邵九,把他那副急切而欢喜的样儿看在眼里,微微点头,道:“燕云收复固然欢喜,可是,就只有欢喜么?”
“这个……”邵九抚着下巴,不解的问道:“官家,那还有甚么…)”
“你自己看吧!”宋神宗把正在观看的一道奏章抛了过来。
邵九接在手里,打开一瞧,手一抖,差点掉在地上。这是一本有些泛黄的奏章了,落款是司马光。
“有大事发生了!”邵九的心脏狠狠一跳,预感到宋神宗的反常并不是无缘无故,而是蕴含着很深的用心。
果然,就在他心惊之际,只听宋神宗道:
“邵九,把司马光他们反对新法的奏章全部拿来,带上,随朕前去会会他们。
“咕!”邵九喉头传来一阵怪异的响声:
“官家,这时节应该是普天同庆,若是如此做,是不是不太合适?”
他小心翼翼,万分委婉的提醒。
“不合适?不不不不!”宋神宗不住摇头,道:“正是良机!此时,朕大刀阔斧的整顿,谁也不敢说个不字!若是错过了眼下时节,必然又起波澜!”
说到此处,宋神宗打量着邵九,似自语,又似在告诉邵九:“燕云收复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大宋要进军辽东,要出兵大漠,要灭掉西夏,要收复西域,还要攻打吐蓄,说不定在西域还要与大食打。这将是一场接一场的大战,要打的仗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若是朝中不宁,那些别有用心之人还在朝堂之上的话,前方将士能打胜仗么?”
宋朝的朝堂上明显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变法,以王安石为首。另一派以司马光为首,他们反对变法。这两派很不对眼,斗了这么多年,使得新法举步维艰,难以执行。若是任由这两派再斗下去,那么,在接下来的大战中,必然会给宋朝造成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损兵折将是必然,的确是该结束这两派争斗的时候了。
“哎!”邵九追随宋神宗的时候很长了,很了解宋神宗的心思,眼下的确是一个良机。
就是这良机选择得也太让人难以接受,刚刚收到燕云光复的捷报,宋神宗就下手了,这也太煞风情了点。
转念一想,宋神宗这是快刀斩乱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会有人反应得过来。等到他们反应过来,一切都迟了。
虽然说,以宋神宗眼下的声望,无人能撼动他的地位,即使曹太后也不行。不过,若是让司马光他们有所准备的话,还是会造成很多麻烦的。若是这时节动手,司马光他们没有一点准备,效果会好得多,这的确是难得的良机。
“官家圣明!”邵九又不得不服气。
“去带上吧!”宋神宗站起身来,甩甩衣袖,叹口气,道:“朕本愿如此做,可是,事已如此,不得不为!若是不为,大宋仍是处在风雨飘摇中,今天吵,明天争,后天打,前方将士们怎生打仗?”
朝中的局势干系太大了,若是朝中扯皮,你推我诿的,对前线极为不利。要想保证前方的战事顺利进行,唯有肃清朝堂!
邵九带领太监整理奏章,一本一本的整理起来,不一会儿功夫,就装了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