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兵器谱-第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导致新法失败,曹太后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贬王韶,二件事是罢掉王安石。曹太后很有眼光,很有手腕,精通帝王之术,为了反对新法,她从不跳出来,更不会指责哪条哪款新法有问题,她把目光对准了推行新法的大臣。

    在当时,宋神宗的左臂右膀是王安石和王韶。这两人,一文一武,非常合得来,王韶之所以给宋神宗重用,就是因为王安石的一力举荐,是以,两人合得来就是情理中事了。

    再加上王韶取得了熙河之役的大胜,关上了关中的西大门,让西夏不能两路出兵关中,这对宋朝来说,是很不错的胜仗,战略意义很重大。若是再发展下去,宋朝很可能取得更大的对外战争的胜利,就在这时候,曹太后出手了。

    宋神宗准备出兵燕云之地,都安排好了,就等着出兵了。曹太后把宋神宗叫来,问宋神宗准备好了?宋神宗回答说准备好了。曹太后见挑不出毛病了,她就说得到燕云之地不过是“南面受贺而已”,其意思很明白,就是要让宋神宗不得出兵。

    收回燕云之地,对宋朝来说,太重要了,她却说成“南面受贺而已”,要不是她是为了争权夺利而故意如此说的话,+那么,她就是太缺乏眼光了。

    正是在她的高压下,宋神宗不得把取消了这次行动。

    接下来,曹太后就对王韶下手了。在她的授意之下,司马光、韩琦、吕公著之流鼓起三寸不烂之舌,把熙河之役说得一文不值,不仅不值钱,还耗天下之费,让天下百姓苦兵,好象宋朝都快亡了似的。

    声势一成,王韶不得不贬了,宋神宗万分不甘心,却不得不把王韶贬出朝。

    当王韶离京的时候,曹太后派人来安抚王韶,赐王韶金银珠宝无数,而送来几坛美酒,摆出一副善良的嘴脸,真的是捉鬼是她,放鬼还是她。最终,司马光等人背上了恶名,而她却是得到美名,颂扬声一片。

    王韶被贬,王安石也就孤立了,只要拿掉王安石,新法也就夭折了。司马光这些反对派大受鼓舞,开始造势,准备罢免王安石。

    形势一造成,曹太后又出手了。这一次,她更加阴险,她逼迫宋神宗的母亲高太后、宋神宗的皇后向皇后一起出动,前来逼迫宋神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后干政,逼迫宋神宗罢掉王安石。

    “她是悬在官家头上的一把利剑,随时可能落下来,官家却是无可奈何。”王韶的声音更低了,要不是吴骥的耳音好,根本就听不见:”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她不是官家的亲祖母,没有血缘关系。”

    曹太后不是宋神宗的亲奶奶,这才是最致命的,若是她不满意,要废宋神宗就废了。

    血缘关系,非常重要。这点,已经为历史所证明了,汉武大帝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都知道汉朝有一个窦太后,她是汉武帝的亲奶奶,虽然她反对汉武帝的改革,粉碎了汉武帝的“建元革新”,把汉武帝器重的几个大臣适得自杀,她最终没有对汉武帝下杀手,因为那是她的亲孙子。

    在当时,汉武帝的境地很微妙,窦太后要废汉武帝的谣言四起,更有不少人认为这是良机,准备讨好窦太后,派出刺客暗杀汉武帝。

    却是没有想到,窦太后把这些人给灭了。她的逻辑很简单:汉武帝再有不是,纵然干般锚,万般不对,还是我的孙子。要打要骂要削,也得我动手,你不能出手。你敢对我的孙子不利,我就灭了你。

    宋神宗就没有这种有利条件。宋仁宗本有三个儿子,却全部天折了,只得从宗室中选一人来当皇帝,这个人就是宋英宗,是宋神宗的父亲。

    正是因为没有这层血缘关系,曹太后逼迫高太后和向皇后向宋神宗施压,宋神宗不得不屈服,不得不把王安石罢掉了。

    高太后是宋神宗的生母,宋神宗是向皇后的丈夫,这两人是最不可能反对宋神宗的。即使她们有不满,也不会在那个时候落井下石,会挑在别在时候出手。她们出面,是因为曹太后的高压,这二人的加入,对宋神宗来说,那是致命。

    若是宋神宗不屈服,仍然坚持变法的话,那么,曹太后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废掉宋神宗,理由都造好了:你的母亲,你的妻子都在反对你,你天理难容,不废你还废谁?

    就这样,王安在给罢了,新法夭折了。

    “想起来了,宋朝有一个垂帘听政的皇后,与司马光同时代,应该就是她!”吴骥终于明白了,为何宋神宗对菖太后如此忌惮,原来是那个垂帘听政的女人。

    明白了这一层关系,吴骥就想到了更深层的东西:“照这么说来,新法已经处在生死存亡之际!华夏往何处去,是走向强大,还是回到变法以前,因循守1日,不思进取,醉生梦死,就在接下来这一战了!”

    “没错,就是这样!”王韶眉头拧得更紧了:“若是我们打得好,一切都好说。若是打得不好,不仅我们是千古罪人,就是官家恐怕也是骂名千载!”

    的确是这样,若这次宋朝打不好,北方有辽国,西边有西夏,两国狼狈为奸,从两路打进来,中原、关中很可能兵连祸结,不知道有多少百姓死于战火。情形之危急,比起耶律德光打进中原还要超过十倍百倍。

    “这个……”吴骥根本就没有想到,局势竟然是如此的危急。

    “官家问我们调多少西兵,既是信任我们,也是在问询我们成算有多少。”王韶眉头一挑,道:“这一次,官家不仅仅把大宋的未来押上了,还把官家的名声也押上了。吴兄弟,你说,从陕州调多少兵?”

    接下来的这一仗,干系太大了,关系到宋朝的前途,关系到华夏的前途,是从此崛起,重回汉唐巅峰,还是就此一蹶不振,就在这一仗!

    宋神宗的气魄足够大,把能押上的东西全押上了,吴骥明白之后,很是感动:“历史上的宋神宗变法虽然没有成功,让人扼腕,没想到,他竟有如此魄力!无论如何,这一仗一定要打好,不能失败!”

    “王枢密,容我好好想想!”吴骥并没有马上回答,不住踱来踱去,陷入沉思中。

    “如此大事,是该好好想想。”王韶重重点头,也陷入了沉思中了。

    两人同时陷入沉思中,屋里静悄悄的,除了呼吸声外,再也没有任何声间。

    时间在无声中度过,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二人同时清醒过来,王韶右手一握拳,道:

    “既然如此,那就破釜沉舟,把西兵调到北方来,弃陕州于不顾。西夏要关中,就丢给西夏。只要打胜这一仗,夺回燕云之地,从东边照样可以灭西夏。所有的罪过,我来担!哪怕是诛灭九族,我也担了!”

    这绝对是破釜沉舟了,若是把西兵调到北方来,西夏必然是趁虚而入,拿下陕州北部,直下关中。丢了关中,反对派肯定会反扑,一个天大的罪名就会扣下来,王韶愿意担待,这着实让人震憾。

    然而,吴骥却是一口否认了:“不!绝不能调西兵,哪怕一兵一卒都不能调!”

    “西兵号称天下精锐,若不调西兵,怎能打胜这一仗?除非吴兄弟有撒豆成兵的本事。”王韶狠狠摇头。

    “撒豆成兵的本事,我没有!狠招倒是有一个!”吴骥猛的拔出斩虏刀,狠狠钉在地图上,道:“这里!一定要拿下来!”

    王韶一双眼睛瞪得滚圆,打量着斩虏刀钉着的地方,半天没有说出话,过了好一阵,这才尖叫起来:“吴兄弟,你的胆子太大了!太大了!”

    (未完待续)

第七十二章 惊天谋划

    斩虏刀钉在地图上,不住颤动,发出嗡嗡的声响。这响声听在王韶耳里,如同雷鸣一般,让他很是震惊。

    王韶的胆子是没说的,非常之大,要他如此尖叫,实在是不多,可见吴骥这个想法的大胆了。

    “吴兄弟,你竟然想要攻打涿州,这胆子也太大了吧!”王韶的声音依然高亢,有些刺耳:“涿州是辽国的重地,是辽国对大宋进攻的跳板,若是没有涿州,辽国从幽州出发,对大宋发起进攻,就要困难很多。涿州积蓄了大量的粮草、军械,辽国若要进攻大宋,必须从涿州获得补给。拿下涿州,拿掉这个重城,对于辽国来说,必然是一场地动,会让辽国朝野震惊。再则,一旦失去了涿州,耶律洪基接下来对大宋的进攻,就不太可行了。若他仍要进攻大宋,就得先拿回涿州,要不然的话,一切都是妄想。”

    涿州对于辽国非常重要,王韶的话已经很好的说明了。

    王韶说到此处,话锋一转,道:“可是,要想打下涿州,谈何容易。拿下涿州,大宋早就想做了,只是太过困难,无法实施。吴兄弟,攻打涿州的困难很大,别的不说,就算大宋之军到了涿州城下,也是打不下来。要知道,涿州城高垣厚,其艰固不比雄州差。辽国攻打雄州上百年都没有打下来,我们去打涿州,真的没有一点成算。”

    他说的是实情,在古代,缺少有力的攻城器械,遇到坚城,往往就是束手无策。涿州是辽国的重要战略基地,在燕云十六州里面,其重要性仅次于幽州。辽国对涿州经蓠了上百年,其坚固程度可想而知。只需要想想辽国攻打雄州上百年都没有结果,一切都会明白的。

    “王枢密,我可以知诉你,只要大军到了涿州城下,就一定能打下涿州。”吴骥非常有信心,掷地有声。”威算多少?”王韶的眼睛猛的瞪圆了,死盯着吴骥,确认吴骥没有说大话,这才有些惊疑不定。

    “十威!”

    “十成?”吴骥的话具有石破天惊的力量,王韶直接石化了。

    在冷兵器时代,最困难的仗并不是野战,就是攻城战。因为有了依托,很难打下来,这有无数的战例。匈奴强横,压着汉朝打了数十年,却是没有打下汉朝的城池,因为汉朝的城池让匈奴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