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52铁血中华-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辅清是杨秀清的东王“国宗”,他其实早就觉得天王杀杨秀清这件事里头石达开只怕难脱干系。不过杨辅清必须面对现实,东王府被杀个干净,“东王国宗”出身的杨辅清哪里会不害怕。所以石达开一向杨辅清伸出橄榄枝,杨辅清立刻就表示了赞同。

    最近两人商量了一件事,韦泽南下的时候竟然没遇到任何清军的阻挡,石达开认为此时或许是向东进军夺取江浙的好时机。杨辅清的部队正在宁国府,如果向东的话,杨辅清大可以打头阵。

    杨辅清当然希望能够距离天京城越远越好,对石达开的这个建议他很是赞同。若不是此时太平天国两大实力派中的江北派系头子林凤祥出来说话,他是断然不肯回到天京城的。而现在,杨辅清也觉得或许林凤祥的建议比单纯让石达开成为正军师要好很多。杨辅清原本就和杨秀清没什么亲戚关系,只是两人名字十分接近,杨秀清提出让杨辅清认同宗,那时候杨秀清已经是天**政统帅,杨辅清自然是乐意。

    如果正军师制度依旧存在,杨辅清始终是别人的手下而已。顶多上头的人从杨秀清换成石达开或者别的什么人。若是能够让老兄弟们参与推举六部尚书,石达开当天国执政官,杨辅清的地位也就从对别人俯首帖耳的手下,真正成为了拥有一定权力的老兄弟。选择支持林凤祥的话,明显对杨辅清更加有利。所以不管石达开数次对杨辅清使眼色,杨辅清却是一言不发。

    随着沉默时间的延长,石达开感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如果林凤祥此次是来夺权的,石达开也不害怕。太平天国现在的两大实力派中,林凤祥作为北伐三丞相的主将,对北伐军有着极大影响力。安徽在韦泽治下推行了完粮纳税,虽然比起正规的官府制度差很远,不过好歹能够维持战时体制。三丞相麾下有十几万兵马,其中有近万广西老兄弟,有两万经历过北伐之战的精锐。比起西征军,绝不逊色。

    即便如此,林凤祥也是没办法和石达开争权,两人的地位与号召力相差太远。老兄弟们不会真正服从林凤祥的。

    但是林凤祥从一开始就坚称支持石达开统领天国事务,这就让石达开无处发力了。而且林凤祥一面让天王亲政,另一方面又让老兄弟们大大获得了发言权。如果石达开能够开翼王府,六部尚书就能成为石达开收买人心的筹码。经由林凤祥这么一搅局,六部尚书现在成了老兄弟们认为自己本来就该占据的好处。石达开手中的筹码大大缩水。在此时,他这个总领天国事务的地位就变成了立刻要承担起责任来。

    上头有天王洪秀全,下面有林凤祥这样的实力派,再有一众具有一定发言权的老兄弟。石达开觉得这个总领天国事务的职务更像是一个烫手山芋啦。

    石达开内心期望着这样的沉默能够继续下去,至少在此时,天王洪秀全更多的被人认为是不支持这样想法的人,一旦这次会议结束,石达开就能在私下的沟通里头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天王洪秀全。

    “诸位兄弟,我觉得林兄弟所说的不错,可以这样整顿天国秩序!改翼王为义王,待得下诏书确定了六部尚书的人选之后,诏告天国。义王开始上任。”洪秀全说道。

    这下石达开被恶心坏了,洪秀全军事和行政能力很有限,不过是普通人中的中人而已。可玩起政治把戏来,洪秀全却是非常精通。看着提升为“义王”是一个地位上的大进步。可要知道,这“义王”却得由天王洪秀全亲自封,还有一套繁杂的封王仪式。在众多老兄弟的观礼下,石达开跪在洪秀全面前接受册封。这就是等于石达开要再次明确表示对洪秀全的屈服,接受洪秀全的领导。从现在天国的体制来说,洪秀全这么做还完全符合规矩。

    接受吧,石达开不乐意。不接受吧,兄弟眼巴巴的瞅着石达开呢!他如果就这么掀了桌子,兄弟们可不会觉得石达开干的对。

    到了此时,石达开完全明白了杨秀清当时很多看似非常过分的做法其实也是被逼出来的。只是杨秀清对洪秀全的能力并没有低估,所以先下手为强。采取了几乎是幽禁的方式断绝了洪秀全与外界的一切联系。石达开只看到了被幽禁的天王洪秀全,就真的小看了洪秀全。现在看,即便是遭到了杨秀清的幽禁,洪秀全依旧有能力把握住机会干掉杨秀清。洪秀全这样的一个人必须用可怕来形容。

    不过到了此时,石达开把心一横。如果他继续这么拖下去,局面只会越来越被动。与其被洪秀全步步进逼,还不如石达开主动的参与。想到这里,石达开起身说道:“天王,小弟不敢接义王的名号,用永安时候的名号就不错。不过既然兄弟们抬爱,我就担起总理天国事的差事来……”

    没等石达开说完,一众兄弟们都齐声欢呼起来。听到众位兄弟的欢呼,石达开的心中也勉强变得好受了一点。

    新的构架开始的时候需要很多时间来调整,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简单的就能与有着不同利益需求的很多人达成一致的。不过黄河决口改道,为太平天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左宗棠刚到浙江,一时半会儿根本无力组建军队发动进攻。江南大营的张国梁在张应宸手中吃了败仗,重建精锐部队同样需要时间。至于皖北的江忠源和李鸿章,也受到了黄河改道的影响。

    历史上黄河南下改道总是一场可怕的灾难,向北改道反倒影响比较小。可黄河改道之后,曾经流经徐州的黄河径流大大缩水,这让同处皖北的捻军获得了不小的行动自由。原本必须靠大量船只才能渡过的黄河在一些地方甚至能够涉水而过,江忠源与李鸿章必须拿出更大的力量对付活跃起来的捻军。

    至于徐州方面,山东在满清一朝素来是动乱之地,已经有一小部分山东方向来的土匪队伍开始在苏北和山东边界活动。虽然这帮人数量根本不足以影响局面,可没人敢对此等闲视之。大部分徐州官员都认为未来会许会有更多山东籍土匪出现。他们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北边而不是南边。

    这就给了太平天国一个极为难得的机会,天王洪秀全终于有机会清洗一下在天京之变中染满了鲜血的双手。翼王石达开也能够对自己进行更进一步的包装整理。至少在这时候,太平天国的中央政府缓慢却没有停顿的开始重建起来。

第44章 投身与投机(一)

    广州进入八月之后如同蒸笼一样,最新的报告放到韦泽桌上的时候,秘书处的秘书忍不住用衣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都督,这是最近北方的局面变化。”

    “有什么机密级别的内容么?”韦泽放下正在批示的公wen,抬起头问道。

    秘书知道韦泽的意思,他答道:“政治部的同志已经分过类,通用类型的情报已经制作成了简报,开始向下面传达。这次北方情报中有一项属于机密级别的情报,我们前两天缴获了乘船从福建海上潜入广东的情报人员,缴获了一大批满清鼓动地方团练谋反的文件,还有委任书。这一段,海上还有陆路,抓了好些此类人,也发现不少可疑份子。政治部已经对一批可疑份子实施了放长线的计划。”

    “部队马上就要开始制作夏装,这个已经通知了么?”韦泽问道。

    “部队里面已经通知了。”秘书答道。

    等秘书离开之后,韦泽拿起最新的报告看起来,黄河改道,向北的话对国家倒也比较有利。这个消息韦泽早就知道了,最新情报讲的是关于大运河北段通航中断的事情。在太平天国方面,最新新闻是石达开主政,天国动荡的朝局逐渐平息。

    当然,光复都督府已经初步和英国、法国、美国三国就通商事务有了初步的协议,英国一大批积压的布匹以低价销售给光复都督府。后勤部门在广州开始开办工厂,并且开始在广东招收工人。

    对于旧时代的政权来说,搞黑箱操作是本能的行动。不过在进入了工业化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民被卷入工业化大潮,信息透明化反倒成了非常重要的治理手段。大家肯定还会对事情背后的动机有诸多怀疑,并且根据自己的想法编造出各种说法,但是所谓媒体的力量则是对信息的权威性发布。一定要总结的话,就是“我可以不说谎话,但是我可以根据我的意愿来组织实话。”

    韦泽首先就在光复都督府的体制中纳入了报纸和简报。报纸更倾向于普通民众,而简报则是体制内流通。如果体制内部的人们自己都两眼一抹黑,对时局根本没有了解,那就不用指望他们能够有更广阔的视野,更正确的判断。

    关于满清大量向地方上民团封官许愿的报告,韦泽是最后才拿起来看的。这个就不是与光复都督府关联有限的事情,针对满清的行动,光复都督府很快就做出了“放长线钓大鱼”的计划。作为外来户,想介入广东的土地问题,除了再次接收满清的官地之外,还需要让一部分地主让出自己的土地。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让地主们卷入与光复都督府的敌对行动,然后把他们斩尽杀绝。一来能够震慑宵小,二来能够合法的没收土地。

    在讨论会议上也有同志提出现在都督府对地方上的控制能力不足,这种纵容会不会导致过多地主卷入。世上从来没有万全之事,大家讨论的结果是过多地主民团卷入的风险还在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光复军此时已经封闭了广东与福建的陆路交通,现在大伙等的是罗大纲攻破梧州,一旦两扇门都关上,就可以放心的关门打狗了。

    罗大纲此时正在梧州城外,部队已经控制了梧州城北的山岭制高点,从这里居高临下的看去。梧州城南边,已经立起了好多高高的大牌子,虽然从这些地方看不清楚,不过梧州城头的那些守军,以及被守军裹挟的百姓们能够看得清楚,上面写了“光复军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