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52铁血中华-第12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罗巴银行在研究欧洲,欧洲也在观察民朝。1908年民朝出现了涨价潮,涨价潮并没有出现在北美地区,这里是民朝的大粮仓兼很多基础产品基地,涨价潮只是让北美的农场也企业赚到盆满钵满。

    在英国大使接到国内发来要求他询问民朝是不是要吞并刚果自由邦的命令时,英国大使刚命令把他收集到的情报传回给维多利亚城。报告里面详细介绍了英国大使馆和各地领事馆收集到的信息。

    从1907年年中开始,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人民群众在‘物价要全面暴涨数倍’‘人民币要不值钱’的消息刺激下疯狂的上街购买各种产品。有些城市的领导们自己都晕了头,应对失据。有些城市的领导还算清醒,南京和上海尤其如此。两个城市领导发动情报机构,听说人民要认为粮食要涨,开始抢购粮食。他们就命令各大商场和粮食供应点就在临街的地方立起‘粮价飞涨是谣言’‘一时冲动,遗憾终生’的大牌子,在牌子旁边把一袋袋的米面堆得跟小山一样,其他油料等产品也是高高堆起。

    因为价格没有变动,又是摆出一副‘我们撑着你们买’的架势,虽然群众还是抢购,却平抑了恐慌情绪。

    有人吵吵说粮价要涨,就堆粮食。有人吵吵说布匹价格要涨,就堆布匹。有人说酱油价格要涨,那些企业就在街头摆出来大量的酱油。后来连食盐都有人来抢,这两个城市的负责人就在街上卖食盐。

    群众们有一种随波逐流的习性,但是毕竟有一部分人是很理性的,大部分人虽然不够理性,却也不至于失去理性。至于那帮失去理性的抢货民众,他们手里的钱总是有限的,等钱花光之后,不管他们再对别的人说什么,他们自己总是没办法带头行动。

    1907到1908年,先是城市,后来又到了农村,民众对通货膨胀的恐慌情绪连续引发了四大波抢购风潮。到了1908年7月,风潮因为大家手里没钱而不得不平抑下来。而物价并没有像预期般的暴涨,不仅没有让政府的形象得到提升,感觉吃了大亏的人民群众对于政府没能阻止人民不理性的行为而感到愤怒。基于这样的愤怒,各种不满变成了各种对政府的全力批评乃至批判。

    ‘官倒’的说法在极短时间里面红遍大江南北,红遍太平洋两岸。是的,在这次无理性的大抢购中,官方是唯一赚到大钱的单位。原本好久才能卖光的粮食和酱油、食用油,可都是官方掌控唯一销售渠道。

    各种抨击自发的花样百出,自发的变得光怪陆离。英国大使对此自然是大喜过望,民朝几十年来一直呈现出令英国人恐惧的稳定,官方和民间的关系非常稳定,人民群众信赖政府,政府执政同样稳健。

    这里面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北美战争,如果是英国对美国作战,那就要进行各种煽动,各种动员。最后大舰队和动员起来的几十万英**队杀上北美,也许可以获得一系列的胜利,却没办法征服美国那么广袤的国土。

    然而皇帝韦泽一句‘对于进攻中国的美国华sheng顿匪帮,若是不立刻投降,就只有灭亡。到了那日,勿谓言之不预’。接着前后有大约两千万民朝人民从军作战,跑到万里之外把美国从北美打跑。这样的社会动员力,让英国感到了发自内心的恐惧。

    现在,曾经看似坚不可摧的社会稳定好想被动摇,还是在皇帝韦泽在世的时候被动摇的。在英国大使看来,如果动摇继续扩大,那可就太好啦!

第578章 应对矛盾(四)

    英国大使并不相信民朝会承认他们要在刚果自由邦进行扩张,事实也是如此。民朝拿出了他们从比利时国王奥利波德二世手中购买了大量土地使用权的证明。最初大力宣传奥利波德二世在刚果自由邦实施残暴统治的还是英国人,民朝的解释自然是‘东非行政区收到欧罗巴银行的委托,前去接受租用的土地,黑人起来反抗奥利波德二世的残暴统治与民朝无关’。

    至少得到了正式回答,证明民朝不会亲自赤膊上阵,英国大使也只能暂时满足于这样的回答。非常不爽的出了民朝外交部,大使让汽车先回去,自己散心的走在北京的大街上。

    和几年前相比,北京越发繁荣了。这里本就是河北的中心城市,来了几十万中央政府人员,来了好多大学,十几年来北京人口膨胀了数倍。人口集中带来诸多新的就业机会,有了就业机会就意味着生活好过。

    宽阔的街道,美丽的行道树,往来的公交和私人车辆,还有极具民朝特色的自行车车流。北京这座城市拥有和民朝其他大城市几乎一样的风景。这是现在英国大使看得到的景象,他知道在城市之外的民朝也同样发生了巨变。得到了北美之后,民朝的亚洲部分重新规划,开始恢复轮耕制。

    根据民朝自己的宣传,在民朝人口与土地矛盾不激烈的时候,也实施过轮耕制。发达农耕水平让中国人口增长很快,愈发激烈的土地矛盾让轮耕制不得不被取消。时至今日,伟大的民朝不仅提供了足够的土地,还实现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农村的劳动力与土地矛盾消失,对土地资源合理保养与利用的轮耕制得以恢复。

    中国真能吹啊!英国大使愤愤的想。不管什么事情,到了中国人嘴里都是一通吹嘘,还要和全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自打实施土地国有制之后,中国就把国家的土地和人民的土地等同起来。只要国家拥有就是人民拥有,如此的法螺吹嘘了几十年,偏偏中国人民几十年如一日的始终买账。

    怀着沉重的心情向前走了两个路口,前面突然传来了喊口号的声音。这动静并没有让英国大使感到惊讶,民朝的各种大型活动中很多是类似军训,喊点口号再正常不过。不仅民朝如此,英国很多俱乐部和私立学校也一样。

    “我们要公平!”“我们要留在北京!”……

    一者呼百者应。好大一队人还没转过街角,呼喊声就传了过来。

    英国大使听清楚了口号,英国大使听懂了口号。然后欢快如同电流般在他神经里面奔驰,三步并作两步,大使快步绕过街角,就见到大队人马举着标语,喊着口号,沿着宽敞的人行道走了过来。路边的人都驻足观看,之间最前面的大标语上写着‘要求北京市政府遵守分配协议,保障护士学院分配名额’。

    零散的小标语可就多了,‘要工作’‘反失业’‘中国的工作机会给中国人’……

    看着这帮年轻人组成的队伍生气勃勃的经过,英国大使站在路边满脸喜色,如果此时有人邀请他参加的话,大使大概就会立刻同意。

    从大使面前通过的年轻人也注意到了这个外国人,他们的眼中先是好奇,接着是若有所思,后来就是不怀善意。最后有人冲着大使喊道:外国人,滚蛋!

    这话让大使登时就感觉如鲠在喉,特别是队伍里面明显有几个金发碧眼混血的娃。这几个娃也是一脸嫌弃的表情看着大使,让英国大使更是心情郁结。民朝几十年历史中金发碧眼国民的有三个来源,征服吕宋时候掳掠走的红发西班牙人,对俄国开战的时候被俘虏的毛子妇孺,另一个就是征服北美时候获取的国民。在北美地区获取的金发碧眼的人民大部分盎格鲁撒克逊人,也就是英国人的后代。

    能当上驻华大使,英国大使的中国文化休养不低。一首中国诗登时浮现在他心中,几个字也应景的发生了改变,‘欧儿尽作汉人语,却向街头骂欧人’……

    游行队伍才不管旁边的欧洲色目人是什么身份,对于这帮护理学院的学生而言,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在城市的就业。之前的护理学校和医学院都不存在就业的难度,战争时期医生们的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城市化阶段的医院疯狂扩张,医生与护士都很缺乏。

    然而战争结束了十几年,城市化也结束了疯狂阶段。整个国家就业机会再也没有以前那样的快速增长,更重要的是,大城市的稳定就业职位开始出现停滞。这帮快毕业的学生得知上头要终止分配工作,自己毕业就要失业,至少是要离开京城这么一个花花世界。大家哪里受得了这个,不少学生都是家里的希望所在,好多家族成员都希望娃们能在北京站稳脚跟,然后借助这个支点到北京来发展呢。内外交迫,学生们哀求学校只得到了‘学校属于服从命令的单位,也没办法’的回应,学生们情绪激动,经过数次串联,激进份子们达成了共识。

    既然怎么都是完蛋,那就鱼死网破,上街表达诉求。

    年轻人都这样单纯,有了共识之后,激进派面对温和派撂下‘要抓抓我们’的狠话,小股人马从各个护理学校出发,逐渐汇集起来,向着教育部出发。学校很含蓄的表示,改变政策的不是学校,而是教育部。冤有头债有主,大家自然要去找教育部讨说法。

    滚滚人流还是秉持着守纪律讲道理的理念,沿途不惹是生非,在围观群众不解的目光中,在交通警察和治安警察不解的目光中穿过好几条街道,最终抵达教育部门口。

    教育部里面也有少数人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他们都是和各个护理学校有联系的人员,职务都不高。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知道后告诉上头,上头就会有什么奖赏,所以大家都闭嘴不言。

    然后,教育部长从窗户里面居高临下看着教育部大楼前的空地上聚集了上千号学生,整个人都懵逼了。从韦泽都督独立领军以来,都是领着人民对付其他势力。即便有少数人针对民朝,也都是很微小的事件,占理的都是民朝,顶多是做事不太合情而已。现在被上千学生针对,教育部长彻底傻了。他不是军人出身,根本没想到数千的反对者聚集起来的时候,仅仅从视觉效果上就给人如此巨大的压力。

    在旁边围观吃瓜群众的看法就有些不同。护理学院招生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