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思邈一见是张允文,却是点了点头,向张允文示意让他进入殿中。
看着孙思邈皱着长眉的样子,张允文猜测李治之所以这般晚了还将众人叫来,想必是这孙道长的建议吧!当下整整衣衫,进入千秋殿。
此时殿中除了张允文,还有不少的人。像长孙无忌、李道宗、李道玄等朝中重臣和皇室宗亲。
张允文自觉的站在李道玄身边,满脸忧色的看着床榻之上的李世民。
此时的李世民面色苍白,面容清癯,白发散乱,唯独一双眼睛还炯炯有神的盯着握住他手的李治。
没过多久,程咬金、褚遂良等人也来到千秋殿。
李世民艰难的转过头,望了一眼殿中诸人,用沙哑的声音道:“当年秦王府下众将官,十八学士,今日到此,不过寥寥,余者皆先我而去!呵呵,时光如刀,好无情啦!”
听着李世民的感叹,众人皆是默默不语。倒是李治低声劝慰道:“父皇乃是真龙天子,自有上天庇佑,不会有事的!”
李世民面露苦笑:“天道之数,杳杳冥冥,又哪里说得准!这寿命乃是天定,岂人力可以更改,可笑我还想着服用丹药,以求不老!当真可笑!”
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李世民此时倒是说了一番实话。
他吃力的伸出手来,指着面前的长孙无忌道:“辅机啊,你是是小治的舅父,为尚书仆射!小治尚且年幼,这朝中之事,还要你多帮衬一下啊!”
长孙无忌赶紧抱拳,满脸深情的说道:“陛下不必担心,微臣定当竭力辅佐太子,成就一世明主!”
听了这话,李世民微微含笑,轻声咳了两声,目光又望向长孙无忌身后的李道宗、李道玄和张允文三人。
三人赶紧上前。
李世民继续说道:“道宗、道玄,还有允文,你三人掌控北衙大军,为国之柱石,太子继承国柄,正是需要你等支持!况且当今天下,大唐虽力压四夷,然吐蕃、突厥未灭,北有回纥壮大,东有新罗百济两国掣肘,还需你等将领为国征战,还天下太平,保社稷安稳!”
三人同时一抱拳:“陛下放心,我等自当竭心尽力!”
说了这么多话,李世民猛地大咳起来。旁边的李治慌忙端上一盏蜜水来,李世民喝了两口,止住咳嗽。望着李治,他喃喃的说道:“可惜世勣啊,此刻不知此处!若是身在此处,我也当好好叮嘱一下!”
此言一落,张允文不由翻了个白眼,李绩是李世民亲自贬出长安,外放做州刺史的,其间原因大家皆知道,分明就是想要让李治来提拔李绩,施恩与他,以为重用。如今却在这里怀念起李绩来。
三人过去之后,再是程咬金、褚遂良等人。李世民又对着他们一番叮嘱。
说完这些之后,李世民满脸疲惫的躺了下来,整个人似乎瘫在了床上。听着他陡然急促的呼吸声,众人心头一阵不妙。
“孙道长,孙道长!”李治赶紧对着门口喊了两声。
听到李治的呼唤,孙思邈赶紧进入房间中,来到床榻边,抓起李世民的手腕,切脉片刻,对着李治摇摇头:“太子还是请诸位娘娘和殿下进来吧!”
李治顿时知道了孙思邈话中含义。让诸位嫔妃和皇子公主来见李世民最后一面。当下沉着脸让人去偏殿请人。
而众位大臣则是自觉的退出了房间。
在退出房间之际,只见众嫔妃皇子公主鱼贯而入。像晋阳公主、金城公主等年纪较小的公主还发出“呜呜”的抽噎声。
站在千秋殿外的台阶之上,迎面吹着凉凉的夜风,让众人不由紧了紧衣衫。
挂在檐角的宫灯发出幽幽的亮光,飘飞的丝丝夜雨在这亮光的映照之下,看起来密密麻麻。
众人皆是沉着脸,不发一言,神游天外。
就这样呆呆的在殿外站立了进半个时辰,忽然听得身后殿中忽然传出一阵哭声,急着,哭声陡然加大,那些妃嫔公主,皆加入到了哭泣的行列之中。
众人猛的一回头,接着对望一眼,只在对方眼中看到深深的震动。
一名内侍走出门外,看着面前的众人,用尖利而微微抽泣的声音吼道:“陛下,陛下驾崩了!”
众人听得这话,赶紧涌入大殿之中。
大殿之中,哭声一片,李治站在中兄弟姐妹中间,呆呆的看着床榻之上的李世民。
大殿之外,夜雨飘摇,敲打在宫殿屋顶的琉璃瓦上,发出叮当的脆响声。
*************
擦,昨天下午压电影的时候,电脑再次悲壮的挂了,送去修理,今天才拿到。俺这四年之前的老家伙,的确该换换了!另外,本书即将结尾,小半如今正在写其他的东东,所以每天只更了一章!另外,说句实话,这个月俺没有收入,几乎没啥动力,所以才这样懒散!
第五百零九章 乱局
一张张白色的纸钱随风飘摇,又缓缓落在地上,宫殿的屋顶之上。
此时,无论是地上还是屋顶之上,都已经铺着厚厚的纸钱了。
皇宫之中,一片素白,檐角之下,挂着白色的帐幔和白色的花朵,那些树上也挂着白花,裹着白色布帛,站立在回廊之下的士卒,也是白色的木甲,手持包裹着白色布帛的长槊。
今日,举国同哀。
昨夜,李世民辞世之后,众人进入殿中,只见李治正伏在李世民的身上大声哭泣这,而那些妃嫔公主,尽皆抽泣。
见到这样的情形,长孙无忌上前,请求李治处分众事以安内外。李治听后,哀号不已,却不答话。长孙无忌生气的说道:“陛下将天下社稷交给殿下,殿下岂能像匹夫一样除了哭泣,什么也不做!”
李治闻言,擦干眼泪,和长孙无忌一起处理起内外事情来。
在宫内情况安定之后,天还未亮,李治便和众人来到了两仪殿。此时雨已经慢慢停了下来。
等到天亮之后,在两仪殿中,李治以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为侍中,少詹事张行成兼侍中,以检校刑部尚书、右庶子、兼吏部侍郎高季辅兼中书令。将朝中之事尽数收于东宫,同时宣布了李世民去世的消息。
一天之后,发丧太极殿,宣读遗诏,太子即位。
就在同一天,李治令军国大事,不可停阙;平常细务,委之有司。诸王为都督、刺史者,并听奔丧,濮王泰不在来限。同时下令全国正在建造的宫殿水利,尽数暂停。
短短三日时间,,李治便在长孙无忌等人的协助之下,掌控了整个长安。只要等李世民葬礼一过,便正式举行登基仪式,即位称帝。
按照唐礼,举哀之日,为位于别殿,文武三品以上入,哭于庭,四品以下哭于门外。有司版奏“中严”、“外办”。皇帝已变服而哭,然后百官内外在位者皆哭,十五举音,哭止而奉慰。
张允文穿着素白色的衣衫,跪在别殿外,脑袋压得低低的。脑海之中,却是空无一物。
所幸的是,在李世民过世后的第二日,天便开始放晴了,若是不然,恐怕张允文他们现在还得跪在雨水之中。
在哭了十五次之后,四下一片寂静,便有一位翰林院的老学士颤颤巍巍的站起来,呃,是跪得太久,膝盖发麻,接着大呼一声“呜呼哀哉”,引得众人侧耳倾听之后,便开始满口之乎者也,骈四骊六,说了一大堆话语,听其内容,无外乎就是赞扬李世民的丰功伟绩,在对李世民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之类的话语。对天朗诵之时,这位大人呼天抢地,情真意切,念到**之处,更是声嘶力竭。
文章念过之后,还附有五言律诗,也是沉痛吊念的主题。
在这位老学士念诵完毕之后,又有些文官站起来,念诵吊词挽歌。
终于,等到这些有资格念诵悼文的大臣念诵完毕,这举哀之事便算完成。过上几日之后,便是临丧。
张允文他们也就可以暂时休息一下,等到临丧之日,还有忙的。
慢慢的起身,揉了揉有些麻木的膝盖,看着满目的素白,张允文慢慢向外走去。
这些日子以来,朝廷重心放在为李世民治丧之上,三省长官,各部尚书都加入到治丧的行列中来,留守的都是副职佐官。而李治,没有心思处理国家政事,却是一心扑到了治丧之上。
国君离世,此乃国之大礼,不得不慎重。
所以,如今朝廷中办事效率不足平时的七成很多不紧要的事情皆被搁置。
当张允文随着人流出了皇宫,正准备上马车,忽然看见一人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却是一个身材胖胖的中年人,正是如今调查院的主事梅仁幸。
见到他气喘吁吁的跑过来,张允文心头一动,,停住脚步,看着梅仁幸渐渐靠近。
来到张允文身边,这梅仁幸停住脚步,喘了两口气,低声道:“大人!”
张允文见梅仁幸面色郑重,当下一指马车:“咱们上去再说!”
梅仁幸略一犹豫,紧跟着张允文进了马车。
上车之后,张允文却是招呼道:“往调查院去!”
车内,张允文和梅仁幸对坐,梅仁幸看看外面的车夫,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张允文见状,知道这是梅仁幸谨小慎微,也不怪罪,而是笑道:“好吧,那就到调查院之后再说!”
马车“答答”作响,很快就到达了调查院。
进入调查院之后,张允文和梅仁幸一道,来到了一个房间之中。坐定之后,张允文这才悠然道:“好了,梅大人,有什么要紧事需要对我说的?”
梅仁幸看了张允文一眼,低声说道:“陛下病逝,而太子尚未继位,如今朝中和四境,都有些不稳啊!”
张允文点点头:“这我倒是知道!不过你不用担心,等太子登基之后,朝野便会安稳下来!至于我们周围的那些属国,到时候,我大唐军队自会前去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