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得张允文说得郑重,林然重重的点了点头。
张允文之所以这样做,却是出于保护那些探员考虑的。
揣着信封,张允文直接来到皇宫之中。
“唔,允文啊,上次你说让你的兄长领中郎将之职。当时李药师在场,朕便同意了,毕竟他乃是李药师之徒!但是我可给你说清楚啊,若是此战之中,你那位哥哥没有立下什么功劳,朕可要收回那中郎将之职!”见到张允文过来,李世民笑道。
前段时间张允文为苏定方求了一个中郎将官制和独立带领二千人的权力,当时李世民正和李靖商量着主帅人选,张允文进来陈述之后,李世民当即便答应了张允文的要求。
如今,听得李世民在提起此事,张允文不由先是一愣,接着笑道:“请陛下放心,微臣敢保证,苏烈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李世民摸了摸髭须:“呵呵,那就好!唔,对了,允文啊,你来皇宫所为何事?”
张允文当下便将这吐蕃使团即将到来,一名吐蕃骑士已经到达长安的事情说了出来。末了,张允文道:“探员们蹲守了一夜,终于查清了这吐蕃人夜里所做的行动。现在特呈于陛下!”
说着,将那信封拿出来,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信封,打开看了几眼,眉头便微微皱了起来。
将纸张连同信封一起扔在几案之上,李世民轻哼一声:“这些吐蕃人,进入长安不去鸿胪寺,却往侯君集家中跑什么?”
张允文看了一眼李世民的脸色:“陛下,依微臣看,此事并不是那般简单,当年吐蕃使团第一次到达长安的时候,便和侯君集勾连再来一起,甚至讨伐吐谷浑,侯君集也提出了请吐蕃帮忙的意见。如今吐蕃使团再次来长安,第一个见的便是侯君集,而且是以这种偷偷摸摸的方式进行的,难免不让人心生疑虑啊!”
李世民闻言,却是轻叹一声:“其间恐怕还有什么误会吧!允文啊,你再去好好查查,看看那吐蕃人究竟作何打算!”
张允文听见李世民开口闭口吐蕃人,却是不提侯君集,顿时知道其不愿处罚侯君集,也知道仅凭这些很难让李世民惩处侯君集的。当下起身抱拳道:“陛下请放心,微臣一定将吐蕃人的意图差得一清二楚!”
正当张允文要走出大殿之时,李世民忽然道:“允文啊,当初你所说建立情报系统要做到公正,朕可是希望你能好好的做到公正啊!”
张允文转过身来,肃然说道:“请陛下放心,微臣一定不负公正二字!”
李世民点点头,却是垂下头来,继续看桌上的那些情报。
听了李世民的忠告,张允文心头一叹,这侯君集还真是得李世民的宠爱啊!不过想来也是,在当初李世民刚刚封为秦王的时候,侯君集便一直跟着他,焉能不感情深厚?况且这侯君集身后却是有着关陇军事集团的影子,为李世民所倚仗,所以李世民对待侯君集,那是一个好字了得。
返回调查院,吩咐林然继续调查下去,一定要好好的盯着那吐蕃人。
然而令张允文失望的是,那吐蕃人和侯君集接触过一次之后,便再也没有与之接触了。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转眼之间,半个月时间便悄悄流走了。
而此时,那支吐蕃使团,也抵达了长安。
***************
本书首发于,,请支持正版!
第三百三十五章 请尚公主
在使团抵达长安的前夕,那位先到长安的吐蕃人又去见了一面侯君集。
这次会面却是在天然居中。
当张允文获悉这一情况,不由愕然,难道他们还要光明正大的在光天化日之下勾连在一起不成?
于是,张允文和林然躲在侯君集与那吐蕃人会面的房间隔壁,一边喝茶,一边偷听那二人说话。
然而,听了半天,只听得二人所说的皆是废话,或是说起长安风情,或是论起雪域景观,或是畅谈友谊,或是谈论大唐时政。而张允文想要听的吐蕃人来长安的目的,还有侯君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他们是只字未提。
听着隔壁传来的不紧不慢的谈话声,张允文和林然只得默默的喝茶等待。
终于,待二人唤来小二结账之后,那吐蕃人先行出门。到门口时,吐蕃人忽然转过头来,对侯君集道了一声:“侯大将军,拜托之事,还望尽力完成!”
侯君集默默不语,点了点头,算是回答。
一听到这话,张允文心头一动,看样子不是二人有什么勾连,而是这吐蕃人在求侯君集办什么事情。
得到这个消息,张允文思忖片刻,还是决定不忙着告诉李世民,等自己弄清楚了这吐蕃人所求之后,在告诉李世民不迟。
可是,这些吐蕃人到底想要什么呢,要拜托侯君集来帮忙?
忽然间,脑海中灵光一闪,吐蕃,贞观年间,文成公主……
张允文猜测到了吐蕃所求之事,吐蕃所求的定是希望大唐能嫁一名公主过去。
一支马队慢慢的从南方行来。马队大约有三十多人,中间夹带着两辆马车。车辙印很深,也不知马车上装载的是什么。马背上骑士的打扮与汉人迥异。只见他们穿着厚厚的皮裘,皮裘从左肩上一直到右手腋下,却是将整个右手露在外面。他们皮肤黝黑,在阳光的照射之下泛着油光。
一路行来,这支队伍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沿途的路人纷纷驻足观看。
“大相大人,这些汉人盯着我们看,好像就是在看什么热闹一样!”一名高大的汉子凑到一名貌似中原文士的人面前,小声嘀咕道。
“足伦,你是我吐蕃的勇士,如今怎可在汉人面前失了威风?挺起你的胸脯来,那些汉人要看,就让他们好好看看我们吐蕃勇士的风采!”这位文士模样的大相淡淡的说道,目光四下扫了一下人群,却是视若不见。
这文士模样的大相几年也不过四五十岁的样子,双眉如刀,脸上始终挂着一股淡然,眼中不是闪过睿智的光芒。所谓的大相,却是相当于大唐的丞相。算得上是赞普以下第一人。想不到这支使团竟然由大相来带领。
那位叫足伦的吐蕃勇士听了大相的话,顿时挺起胸脯来,目光不屑的看了看看沿途的路人。
然而随着使团离长安越来越近,这足伦的不屑也渐渐消失,转而成了惊愕、畏惧。尤其是他和那些第一次到达长安的吐蕃人,看着面前这高大巍峨,气势恢宏的长安城墙时,这种惊愕与畏惧达到了极点。
大相看着足伦等人垂头丧气的样子,不由说道:“不要光看大唐强大,我们吐蕃也不差,自从赞普即位之后,东征西讨,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来,就算是大唐,也不一定能打得过!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军队感到骄傲!”
大相的话语明显起来作用,只见这些原本垂头丧气的吐蕃人顿时提起精神来,大声说道:“大相说得对,我吐蕃大军百战百胜!”
“再说了!”那大相有说道,“我们可是过来为赞普向大唐的皇帝求亲的,以后大唐的公主将也会是我们赞普的妻子!”
此言刚落,那足伦便有些犹豫的问道:“可是,可是大唐会同意我们的求亲么?”
大相轻哼一声,目光倏然变冷。
旁边的一位吐蕃人冷声说道:“我吐蕃二十万铁骑已经开始集结,由不得大唐皇帝不答应!”
当吐蕃使团在长安城外说这些话的时候,张允文已经站在李世民面前,向其陈述天然居内的事情。末了,张允文说道:“微臣认为此事乃是吐蕃有求雨唐,恐陛下不同意,便派人以厚礼馈赠侯君集,让其帮着说话!至于吐蕃所求之事,臣也猜测到一二!”
李世民听得这话,先是松了一口气,接着便疑惑的说道:“怎么?允文你知道那吐蕃所求之事?”
张允文笑道:“此为猜测,尚无根据!”
“是什么?”
“吐蕃定然是向我大唐求尚公主!”
“什么!”李世民一脸震惊,“吐蕃人欲我大唐宗室之女远嫁吐蕃?允文你又如何猜测的?”
张允文道沉思片刻,说道:“吐蕃紧邻吐谷浑,而吐谷浑便有我大唐公主嫁欲彼处,想来吐蕃定然十分了解的。在说了,吐蕃向大唐求亲,非是求公主本身,而是那丰厚的嫁资!”
李世民听了,却是一笑:“允文此言过虑了吧,那吐蕃虽说远离中原,民穷国馑,但还不至于贪图我大唐之嫁资吧!”
张允文却是沉着脸说道:“吐蕃之上,地势高峻,气候寒冷,除了被其称之为‘青稞’之物外,无生五谷。至于纺织技艺、冶铁技艺等诸般技艺,却是一个也没有。若是臣猜测正确,那吐蕃人的目的便是我大唐的作物种植之法,纺织冶铁之术等关乎于民生之术!”
历史上的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大量的种子、技术工人、书籍,为吐蕃日后强大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如藏人在长诗中记述的那样:尊敬的文成公主,带来手工艺五千种,打开了西藏工艺,繁荣昌盛的大门。尊敬的文成公主,带来畜类五千种,给藏区乳酪的丰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见李世民有些不在意的样子,张允文接着补充道:“如今吐蕃人所用之武器,尚有石制、铜制,铁制武器多是掠夺他国与私下买卖得来,若是让吐蕃人掌握冶铁、铸铁之术,则吐蕃人军力将会上升不知一筹!到时候,从陇右至剑南,乃至整个西域,都将暴露在吐蕃人之铁骑之下。凭陵而下,来去如风,何以能挡?”
李世民素来重视军事,如今听张允文这般一说,倏然而惊:“唔,允文此言当真?”
“千真万确,绝无半点虚言!”
李世民面色阴沉,好半天才到:“好了,允文啊,你暂且下去,此事朕自有决断!”
张允文只好慢慢的退出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