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10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璟转身向自己的书房走去,刘璟的书房其实一组建筑,有朝务主堂、议事堂、观战堂、引宾堂、秘书堂、藏书阁、观天楼等等大小十几栋建筑物组成,占地足有十亩。

    刘璟平时在朝务主堂处理公务,也在那里会见相国等重要臣属,但如果是见钟繇、陈群等外臣,一般都在引宾堂内。

    陈群和司马懿已经在引宾堂内等候,他一边喝茶,心中颇为紧张,这时,堂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司马懿低声提醒他道:“殿下来了!”

    陈群连忙跟着司马懿站了起来,只见数十名侍卫簇拥着刘璟出现在堂下,侍卫们分列两边,刘璟快步走上堂来,司马懿和陈群连忙上前躬身见礼,“参见汉王殿下!”

    “司马相国辛苦了,两位请免礼!”

    刘璟和司马懿打了招呼,这才将注意力转移陈群这里,刘璟微微笑道:“陈公能顺利抵达长安,令人欣慰,我代表汉国热烈欢迎陈公及全家到来。”

    陈群又深深行一礼,“复兴汉室是父亲和我的最大夙愿,今天能为汉王殿下效力,也是陈群的荣幸。”

    “说得好!”

    刘璟挽着陈群笑道:“请坐下,我们慢慢谈。”

    人坐了下来,刘璟又笑道:“当年我与陈公谈及律法,对陈公的九中正颇有兴趣,不知陈公是否还在魏国推行此制?”

    陈群有些愕然,他记得很清楚,当年刘璟可是坚决反对九中正制,而且从他几次科举中无论门第,唯才是举来看,他的做法也是和自己的九中正制背道而驰,现在怎么又感兴趣了。

    他心中不解,只得小心翼翼道:“魏公本来就不赞成九中正,尤其他这两年推行出丁令,打压世家,九中正就没有再提及了。”

    刘璟点点头,“九中正制对寒门弟不利,如果严格执行,就等于剥夺他们上进的门,确实不合理,不过,九中正制也有它积的一面,比如对士行的长期评估,这很重要,从前科举时,很多士跑来长安眠花宿柳,挥霍无,考上后又继续当官,毫无影响,这种人做官也很可能会为祸一方,所以我考虑将来要稍微改一改,叫做无论贵贱,惟才德是举,考中科举并不一定能做官,还必须由吏部考核他平时的德行,九中正制,就正好补充了这一点。”

    陈群心中充满苦笑,原来的九中正制是不要科举,只要地方中正对士考核行,然后推荐,便可做官,这其实就是汉朝举孝廉制的完善和延续,不料,刘璟却把它去掉了关键,而保留了次要的考核,这就完全变了味。

    陈群无奈,只得苦笑一声说:“殿下说得有理。”

    刘璟理解他的无奈,便笑了笑,暂时不再提此事,又将话题转了回来,对陈群道:“这次陈公来汉国出仕,我仔细考虑过,我想先委屈陈公出任尚书省右丞,主持新汉律制订,汉律制订后,我会再重用陈公。”

    陈群大喜,伏身行拜礼道:“愿为殿下效力!”

第1090章 惊天剧变

    、、、、、、、、、、

    邺都的繁盛俨如一朵绽开的烟花,在短短的璀璨后便消泯无踪,西河郡的失守引爆了魏公的短缺危机,使邺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物价暴涨,民怨沸腾,此时危机爆发已经过去近两个月,初始的混乱已渐渐平息,邺都进入了更深一层危机,那就是业萧条。【阅】

    就算是白天,邺都大街上也冷冷清清,很少看见行人,几乎所有的店铺都关门停业了,没有了商业,粮食实行最严厉的配给制,人们只能勉强生存,这种危机打击的,不仅仅是经济,更多是人心。

    到了夜晚,大街上更没有行人,到处一片漆黑,邺都俨如一座鬼城,黑暗中隐藏着危险,随时会发生案件,只有靠近城门和副相国府一带有士兵巡逻,治安才稍好一点。

    在黑暗的街道上,个人影在迅速走着,不安地望着两边小巷,或许是有个人的缘故,他们没有遭遇到危险,很快便走到了东门附近。

    人走进一条小巷,来到了聚财酒馆前,直接从后门进了酒馆,昏暗的灯光照在前面一人的脸上,是一张苍白肥胖的脸庞,正是宦官米应,后面两人是在宫门附近接应他的汉军探,护送他来到李孚这里。

    米应走进房间,见李孚正在写信,他连忙讨好地躬身笑道:“李参军,我来了。”

    “你怎么现在才出宫?”李孚着实有些恼火,他五天前就有急事找这个米应,足足等了他五天。

    米应吓得连忙道:“我也很着急,可是一直等不到我熟悉的当值侍卫,今天好容易才等到,而且花了十两黄金,他才给我一个时辰,我得马上回去。”

    蟹有蟹,虾有虾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赚钱之,守卫邺宫的侍卫也不例外,他们掌握着出入邺宫的大权,宫中人要想出宫办事,就得花钱行贿。

    当然,守卫邺都的侍卫是曹操的心腹,大部分人都不徇私情,花钱也买不通,但也有少数侍卫偷偷收钱放人,他们冒着调脑袋的风险,放宦官和宫女出宫办事,收取黄金行贿,一般是五两黄金一个时辰,现在查得紧,涨到十两黄金一个时辰了。

    从前米应是通过厨的令牌出来,但现在厨也不准外出,他也只能用黄金来收买侍卫。

    李孚有重要任务,也无暇计较这种事情,他对米应道:“现在是用你之时,刘协的御书房你进得去吗?”

    米应心中暗笑,刘协现在哪里还有什么御书房,不过就是他寝宫内的一间小书房罢了,他想了想道:“应该可以进去!”

    “那好,你进御书房内,找到刘协的蟠龙玉印,把它偷出来,你的任务就完成了,然后我们会给你五两黄金,你就回家乡吧!”

    蟠龙玉印并不是玉玺,传国玉玺在曹操手中,蟠龙玉印是刘协的私人印鉴,当然没有什么权力价值,但它能证明刘协本人。

    李孚打算再做一份刘协所书的衣带诏,恳求刘璟出兵征讨曹操,这便让刘璟有了出兵的借口,做一幅假衣带诏没有没有问题,有先例在前,关键需要一件能证明刘协本人的信物,李孚想来想去,最好就是蟠龙玉印,这就需要米应将它偷出来。

    米应当然知道蟠龙玉印,他曾经掌管过,后来被刘协收走,确实是放在刘协的书房内,但刘协的书房不好进,他知道不能拒绝,便问道:“什么时候需要?”

    “最迟后天中午前,你一定要给我。”

    米应无奈,只得咬牙道:“好吧!我试一试。”

    李孚心中大喜,他重重拍了拍米应的肩膀,注视着他肃然道:“此事事关重大,你一定要弄到手!”

    。。。

    邺宫占地足有千亩,大部分都是官署,天刘协所居住的后宫倒并不大,只有片建筑群,但由于曹丕压缩宫内开支,使得后宫宦官和宫女锐减,房舍也大多空置。

    目前,刘协所住的寝宫叫做福宫,刘协的书房也在福宫内,紧靠他的寝殿,次日晚上,宫内大多数人都入睡了,只有一队侍卫在刘协寝殿附近来回巡逻。

    约一更时分,一个黑影悄悄溜进了刘协的寝殿,正是宦官米应,他对这里非常熟悉,唯一的困难就是书房门前会有一名当值宦官,他想着爬窗进去,只是窗户距地面高约一丈,他身体肥胖,怎么爬得进去?

    但今天晚上简直就是上天在眷顾他,书房外面当值的宦官居然病倒了,而且没有人替换,现在已经不像以前,刘协早已被人淡忘,没有人会在意这种事情。

    米应心中激动,趁夜潜到了书房前,他躲在一根大柱后观察片刻,周围没有人,十分安静,估计都已经入睡,他蹑手蹑脚来到书房前,轻轻推开了门,房门发出吱嘎一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米应惊得心都快停止跳动,

    他一动不动,站了片刻,感觉没有动静,这才一闪身进了书房,书房里弥漫着淡淡香味,屋角的铜香炉没有熄灭,一缕缕若有若无的青烟从密缝里飘出,书房内有两扇门,一扇门从外面进来,另一扇小门则通向天刘协的寝房。

    米应心中剧烈跳动,紧张之,生怕惊动了在隔壁房间里睡觉的刘协,从前他也趁夜晚偷了不少皇宫内的财物,但他还是第一次来刘协的御书房偷东西,尤其偷的是蟠龙玉印。

    在皇宫内偷东西的宦官不止他一个,但大家心里都明白一些禁忌,有的物不能偷,偷了会惹大祸,像几个皇妃的饰,像皇帝的书房内的东西,这些都不能碰,但今天为了完成任务,米应只得豁出去了,过了今晚,他明天就会离开皇宫,后面的事情就与他无关了。

    很快,米应的眼睛便适应了书房内的黑暗,书房的一切他都看得清清楚楚,他对蟠龙玉印非常熟悉,那是一方拳头大小的方印,以蟠龙为纽,一般是放在书架上。

    他慢慢摸到书架前,上下找了一圈,刘协的笔筒和小饰都在,就是没有那方玉印,他心中奇怪,低头想了想,顿时想起来了,如果不在书架上,那一定在刘协的檀木箱内。

    米应很快便在墙角找到了紫檀木箱,箱被锁住了,他从靴里抽出一把雪亮的匕,微微用力,‘咔!’的一声,小金锁被撬掉了。

    他立刻打开箱,箱里放着刘协的一些常用之物,米应一眼便看见装蟠龙玉印的金盒,他拾起金盒打开看了看,心中大喜,立刻将金盒塞进怀中。

    可就在这时,他身后突然爆发出一声怒吼:“你在干什么?”

    米应吓得一屁股瘫坐在地上,一回头,只见天刘协手执蜡烛,在小门前恶狠狠地盯着他,眼睛里喷射出滔天怒火,刘协正好起夜,却隐隐听见书房里传来‘咔!’的一声,便举着蜡烛过来查看,不料正好看见米应蹲在自己檀木箱前藏东西。

    刘协也听宦官告状,说米应偷了不少宫中的财物,只是没有证据,他也半信半疑,但没有想到米应居然敢在自己书房内偷东西,而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