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球三国-第4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呢?也不作他想矣!

    甫一抵步,即送往城郊外的营地,每个营地有一千人,先行沐浴更衣,使用江南制造的香皂把身体弄得干干净净,换上的是江南出的丝绸衣服和丝履,人也就精神起来,也就有了体面。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管理他们的官府代表是个笑得象个阿弥陀佛的慈眉善目的员外,副手是个年轻干练的少妇姓刘、一位满身书卷气的山长姓金,代表官府欢迎他们的到来,他们的随员不多,竟有很多都是毛头小伙子和少女。

    员外姓张,他安慰大家道:“你们是魏王的子民,我家王爷是魏王的女婿,我们本为一家人,你们来到这里,开始新的生活,是你们的造化!你们将要学会很多知识,认真劳动,就有好日子过。”

    新来的北方人在营地呆了三个月,主要是进行生活素质教育,什么都学,象耕地、挖沟掘井、引水、修理器械,建筑、防身兵器、造船等等,甚至要学屠夫的开膛破肚,女人也要学习缫丝、江南式的煲饭炒菜(江南的铁锅炒菜大盛,江北可不是,尤其一些穷苦人家,更不可能用上铁锅,是用廉价的陶器)、纺织、医护、女红等,甚至连接生的活儿都要学,晚上开班学文字扫盲兼进行政治教育去洗脑,极忙。孩子们也都分班学习,还不时被叫来与他们的父母一道学习。

    到来的北人当中有些腐儒,当然看不过眼,他们是当老爷的命,一般小事哪会麻烦到他们的头上?要他们做琐碎生活小事,那不是要了他们的命?而且江南的文字也怪,虽然繁体字依旧在使用(李青龙说不能丢了文化传统),却大量使用了他们江南自称的‘简体字’,根本是改了夫子之道嘛。

    其中以钟先生为首,此人为乡绅,亦是当地大儒,被帝**硬捉来,稍一理论,帝**皮鞭和棒子就打下来,正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他心中本就十分恼怒,再加上到来后见到如此的“学习”,遂找管事的理论。

    钟先生微怒道:“吾等儒生,当佩剑破虏,效力君父于庙堂,岂可学此小事哉!”

    营地的金山长也不着恼,微笑道:“钟先生,你可听说过汉灵帝时的陈太傅,比之如何?”他默背史书道:“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钟先生摇头道:“陈太傅风骨峥然,吾远不如也!”

    金山长大喝道:“那你又可曾听说过陈太傅少年之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注:陈番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番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荒岁。父友同郡薛勤来侯之,谓番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番曰:“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反诘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他再喝道:“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等皆为圣人之徒,岂可不尊圣人之教?”

    钟先生很不服气地道:“你们曲解夫子意思,断章取义!”

    金山长嘿然道:“时势已不同了,我等儒生,当‘与时俱进’,不要以为自己读过圣人之书,就可以高高在上了,在我们江南,早就人人受过了圣人的教化,连女生都学习四书五经!”

    诸腐儒闻言大惊!这不是毁了他们立身之道吗?

    所谓士子阶层,在一定程度上是读书人阶层,古代教育不发达,不是任何人都能受教育的,而且那些士子阶层,也维护他们的利益,对上抬出万世师表孔圣人之名,连皇帝也要让他们三分;对下则剥夺下层阶级的受教育权,以维护他们超然的地位。

    在中国,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孔圣人之道、封建宗法,连皇帝都得遵守,不然,轻则万民离心,重则丢国离位!

    士子已经成为了一个特权阶层,士子问题不解决,任何统治者都坐不稳位子,有时士子阶级势大,危及皇权,统治者对他们进行罢职弃市(斩首),痛快是痛快了,可是失了天下之名!

    李青龙治理辖下,一不与士子冲突,二不与士子PK,方法很简单,就是推行“全民教育”,大家都是读书人,那还有什么士子阶层?!正如“大学生不如狗,硕士满街走,博士才能抖一抖”的年代,大学生还能说他们是天之骄子吗?!

    困扰古中国政治多年的二大问题之一:士子(另一个是宗族)一下子被李青龙不动声色,不用流血地解决了!如果用杀杀杀,杀光那群腐儒,就失去了大义名份,不利于日后的统治。

    一个腐儒须发已白,摇头晃脑地道:“这成何体统!夫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让女人读书,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

    金山长满嘴歪理地道:“你们又不懂我们江南之事,我们江南的新圣人说女人读书,生下来的孩子更聪明,在孩子们没出生前,可以进行书籍的胎‘教’,出生后在读书的氛围长大,岂不是更利于推行圣人之道乎?”

    见他们惶惶不安,一脸沉重。金山长缓和道:“大家学过四书五经,识字了,先天上比很多人有优势,你看,那些人还在念着三字经,你们就能学习江南的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只要努力,出人头地也不是难事”

    三个月的时间很紧,一转眼就过去了,金山长召集了男人来,宣布了官府对他们处置,发给他们一本小册子。

    他们可以选取二条路之一,一是进城二是下乡,下乡者得一百亩土地,一年内不用交租,二年内交一半租,三年时全交;进城者从事各种职业,找不到工作的,官府可以进行培训,一年考察期满,成为正式子民,有相应的福利可以享受(效外免费送十亩地等各项福利),不过有些福利是立即能够够得到的,例如小孩子的入学,既是福利,也带有强制性;还有小孩子每天有一瓶牛奶赠送,过江南所订的“六一”儿童节时还有礼物送等等。

    官府给出的优惠还真是不少,有一笔的安家费,官府还能担保他们得到名目繁多的免息贷款、低息贷款,还有多间“银行”的商业贷款,想做生意和种田都有启动资金。此为欲要取之,必先给之的方法,他们拥有,就会怕失去,如果一身光棍,那就会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至于说怕他们不还钱,嘿嘿,李青龙冷哼道:“古人远比现代人要守信用多了!今人不如古人多多矣!而且谁要是有意不还钱,老子的皮鞭是吃素的?”

    小册子介绍他们能够选取地方,有江南、岭南、台湾,并且随着离中心大城市的距离,优惠条件各不相同,越远就越多优惠,到最后简直是送钱给新移民了。看你怎么取舍,不过大部分的人都选择了离城市近的地方,就连一些原本是腐儒现在经过教育成为半腐儒的人都选择了田地,官府说了,土地归他们使用,不得买卖、转让,可传子,据他们所知,官府极少回收土地,这不等于是他们自己的吗,中国人还是偏爱土地的。

    钟先生把小册子看了又看,指着选取范围的最后一行道:“这……是钓鱼岛?”

    管事的懒洋洋地道:“嗯哪,位于台湾岛附近的几座小岛子,鸟不拉几的没人要,还是我们主公亲自加上去的,说我们大汉朝的国土,一寸都不能丢,所以给加上去了。”

    钟先生试探道:“那,我们能去吗?”

    听到他的话,管事的爽朗道:“怎么不能?都是我国国土,当然能去,你来填这张表吧!”

    钟先生立下了契约,官府按他家族的男丁共十一口来算,得授地一千一百亩,可在到达后勘察后再交由官府实授。

    钟先生之所以要那座荒凉的海岛,完全是“眼不见耳不听为净”,江南习俗大异江北,不说什么,单说饮食,那是什么都吃,丑陋的蛇蛙猫狗无所不包,看着江南人津津有味地大啖那些东西,真令不习惯的北人毛骨悚然!在参观街道时,看见江南人衣着暴露,露胸露肉,还设立什么红灯区,里面的妓女穿得可真够清凉!“所谓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可轻触”,可是江南人习惯性去理发,一些当兵的甚至把头发剃个精光!光可照人,还得意洋洋地上街炫耀,简直比蛮夷更蛮夷!

    圣人之训,那个江南人言必称的新圣人口口声声遵从圣人之教,却改得乱七八糟,一通通的歪理,看得钟先生是面青口唇白,不如远去……

    钟先生这一族要去钓鱼岛安家,才知“着数”(好处)多多。

    先是有一大笔的安家费,数额属于最高级,这安家费是江南官府赠送不要还的。管事的唱道:“海岛地处边僻,特事特办,五年内不用交纳任何赋税!六年后交一半租,七年后全交!”这不啻于白送五年了。

    他们在一位有经验的官府买手叫做沈大叔的带领下买了一批安家的材料和粮食,还运去了树苗种子、燃煤、五十吨肥肥的塘泥后就坐上海船动身前往钓鱼岛。海船晃荡,令不谙水性的钟氏一族吐得昏天黑地,可是到得岛屿,大家都高兴起来。

    在钓鱼岛列屿中,钓鱼岛的面积最大,岛上有九个山峰,主峰海拔363米。东南侧山岩陡峭,呈鱼叉状,东测岩礁颇似尖塔。岛上海鸟栖息,鸟类资源相当丰富,海鸟成千上万终日盘旋飞翔,千鸣万啭,自成奇观。

    站在岛上高处极目四眺,象朵朵睡莲,浮珠般在绿波万顷的东海上,景色慰为大观。

    沈大叔为人甚为热情,没有北方人看见的官府官差的高高在上的傲态,他亲自与水手们一起帮助钟家建屋,找到遮风地把肥土倒下,播下种子和栽下树苗,甚至还帮他们钉了门牌!

    从此,钟家就留在了钓鱼岛,正式定居下来。

    …………

    秋去冬来,少年钟甲长大了。

    在他成长时,觉得生活是那么的美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