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风流才子-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对大宋立下莫大的功劳,而且收获也会不菲。哪里盛产香料,肉桂、丁香、豆蔻、胡椒到处都是,当地土著人拿它们来当柴火烧。也许,”他说到此处指着桌子上一只碗说:“就可以换来几十斤香料。”

 

     这让众人听了再次流出口水,一斤香料在大宋市场上值多少钱,要买多只碗?他们都快算不出来。这简直是巨利暴利,用一本万利已经不能形容了。

 

     他们都在望着石坚的嘴巴,那里吐出的可不是语言,而是一团团黄金。

 

     石坚又说道:“此行航行遥远,船员容易生船死病(也就是缺乏维生素生的病),江老爷务必要多带柑橘,每天让船员食用几个。小子还特地参考了历代船只的设计,设计了一种新帆船,江老爷可以参考一下。”

 

     说着他又画了几张草图,这是他参考记忆里近代西方先进的帆船画出的。帆装方面和宋朝船只发生了一些典型变化。加上了尾桅的中横帆及上横帆,在前桅中帆和主桅中帆上有2或3排缩帆索,并在后桅中帆和前桅主横帆以及主桅主横帆上有一两排缩帆索。中桅帆的头部更像方形,也就是加宽了,而且帆之高度比主横帆更大。艏斜帆桁从艏斜杠伸出,终止于新的最前三角帆的下前角索桁外缘。他带画了一组绞车圆筒,遇到坏天气,舵柄被通向绞车圆筒的滑车组所控制,绞车可通过后甲板上的舵轮来旋转。

 

     当然这些人中间只有孙员外女婿才能看懂这样设计的妙用。他望着石坚发愣,倒不是他怀疑石坚,而是在想难道这个少年真是天上文奎星下凡,不然怎能懂得这么多。

 

     石坚猜出他的心意说道:“小子愚笨执着,遇事喜欢追其根本。不过小子年幼,现在许多道理还没有悟出,学问也很浅薄,等过几年小子学问稍有长进时候,小子打算写一本《格物学》,那时江老爷就会明白我是如何想出这帆设计的。”

 

     众人也不怀疑,只是陶知州心中郁闷,他在想我怎么就从书中看不出这些道理?不但是他,事情传到京城以后,也让那些自命清高的大臣才子郁闷不已。

 

     石坚又说道:“大海无边,此行虽然事关重大,江老爷可不要着急。特别是夏季来临,大海风浪更急,可找一片栖居之地,待到秋天出发。如果江老爷此行成功,将会功垂千载,名扬万世。众位知道我平常很少写诗作词,非是小子不想作也,乃是小子认为诗词歌赋乃是小道,仅供人娱乐而。不过今天为壮江老爷此行,小子特赋一首新词赠与江老爷。”

 

     孙家女婿听了更是乐开了花。虽然他知道此行如若象这位小神童所说,危险艰巨,可那种香料的利润足以让他动心,何况还有这样大的功劳在等着他,现在这位小神童还要为自己作词。恐怕连知州大人也没有这样的福气。他都不知道怎样感谢才好。

 

     小弟这本书评挺热闹的,精华手上只剩下几张,不知道给谁了。只有下星期全部补精(下星期起点一定会给小弟多多精华的)。到了现在,有些读者出现了许多想法,第一我写这本书严格参照历史资料,比如双季稻功能并没有许多大神笔下那么奇妙,这是史实。第二小弟我一直是认为诗词是小道,只有改变宋朝保守的态度和对科技人员的重视(以前这些人都叫匠人,很低可怜的,比如黄道婆正规史书都不记载她。),当然本书会很yy,这样大家才能看得更爽。第三主角长起来很快,就如大大们所说他后来进入京城是太子宾客,是三品大官了,可还没有资格参与政事,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站在朝堂上和大人们讨论国家大事,我想想也挺异怪的,因此石坚借海客的嘴说出。现在主要是为主角造势,让他一进京城引起轰动。虽然没有花无缺和楚留香的武功(也不会出现武功,因为小弟我想按照史实发展故事情节,但这条书评让我看了直乐),也有他俩那种风采。第四我引进的这些物种在正规历史上很顺利,并没有造成自然灾害。双季稻以及占城稻在宋朝就出现,宋真宗的确是下命推广。棉花是朱元璋强行推广的,但那时并不是单株种植,是撒种籽种植方式,产量不高,后文将出现,红薯等也是明朝时从欧洲引进。(至于水浒传电视剧里开始吃花生喝酒,我为之仰鼻)后来不到一百年就在中国普及。至于灾害好象因为土豆发生灾害,差点引起欧洲饥荒,但在中国并没有出现,所以主角大胆引进。这些作物丰富了农民的种植,宋朝那么富,还时常发生饥荒,清朝却用多不没有一倍的土地养活比宋朝多了近十倍的人口。十二点之前还有一更,明天继续三章,这个星期每天也不会低于三章,至于会不会四更,那看我能不能写出和大大们的票票,还望各位大大多多支持小弟,票票拿来,收藏更放心,这几天小弟我就要和起点签约。

 

     ( )

第二十七章 圆球

    石坚拿起笔说道:“江老爷身为杭州人氏,小子听说杭州乃是江南最繁华的地方之一,可惜小子没有去过。但小子常听到或在书上看到对哪里的描述。小子今天就以杭州作词一首。”

 

     说着他写道:望海潮。江如亭,杭州府人氏也,今正值秋高鹰扬季节,之为大宋亿万百姓踏前无古人所至地域,诚壮举也,小子特嘉之,为其贺赋之。

 

     东南形胜,三路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矶,户盈罗绮竞豪夸。

 

     重湖叠懈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姜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吹箫,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些客人虽多是商贾或者是地主,但宋朝文风兴盛,连街上卖柴的老夫也会吟哦两首,况且这些人为了附庸风雅,也经常读一些诗书。当他们看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时,再也忍不住,轻声低吟。

 

     石坚则是心中得意,这是柳三变最为有名气的几首词之一,抄袭他的作品比抄袭范仲淹的更保险。现在柳永二十岁不到,到了景佑元年(1034年)才中了进士,离写这首词时间还远着呢。陶知州现在见怪不怪,反正这少年每一首词出必震动天下。只是让他急的是少年还连称自己学问不深,他没有学问,那整个大宋有几人敢称得上有学问的?有一次他写了一首词,感觉不错,拿出来让客人欣赏,这个客人赞道:“大人学问果然渊博,写出如此妙词。”谁知道他听了这句话勃然变色,说:“以后谁也不准提本官学问渊博,谁提本官跟谁急。”

 

     有的人禁不住问孙员外女婿,杭州真有少年所说那么美丽?

 

     江姓海客连连点头,他在心里想能得到这样一首妙词,纵死也无憾。

 

     这时候有一个人向石坚问道:“石相公,那个海客有没有说过过了这外印第安大陆,又是什么地方。怎么小的在这地图上又看到了大海?”

 

     石坚想到这个人好奇心比别人要重得多,他把地图画出后,只有这个人才发出这样的问题。但他在心里说道:问得好。

 

     他说:“那个海客接下的说法另人匪夷所思。他说这个大海与我们大宋东边的大海不一样,也没有它宽大,穿过这片大陆,越过那片狭长的大海,又来到一片大陆,它叫欧洲,上面也有许多国家,但比我们大宋小得多,也很穷。再往东走就是大食。”

 

     这个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他不解地说:“大食不是在我们大宋西方边吗?”

 

     这时只有陶知州勃然变色,震惊地说:“你是说这是一个球?”

 

     石坚点头道:“这不是我说的,是那个海客说的,所以小子说他说得匪夷所思。他说我们居住在一个圆球上。”

 

     石坚心想自古以来,都认为地方天圆,他现在的说法可以说是推翻了所有前贤的说法,这个说法传出去将会造成多大的震动。反正这不是我说的,有人生气也找不到我头上。

 

     “那么为什么住在下面的人没有掉下去?”这又是一个聪明人问的。

 

     石坚拿起一个苹果扔向空中,然后接住说:“为什么小子将苹果扔向空中,它不向上飞而向地上落?小子推断因为大地有引力,又将它扯回地面。也就是说那个海客说法是正确的话,我们不管居住在大地的什么地方,所谓上下只是对着天空大地而言。”

 

     陶知州嘴里还在喃喃道:“怎能是这样的,怎能是这样的。那为什么小鸟会在天空飞翔?”

 

     看来他还没有从震惊中醒来。

 

     石坚又用了通俗易懂的道理讲解了鸟类飞翔的原因。然后他又向孙员外讨要了一根蜡烛和一杯水。他用火舌点燃了蜡烛,众人不知道他要干什么。石坚拿起纸对众人说道:“你们看好了。”

 

     他说完将纸放在蜡烛上,片刻就燃尽。然后他将纸叠了一个纸盒,里面盛了半盒水,用夹子夹住,放在蜡烛上烧,还说道:“我用这个纸盒子却能将水烧开。”

 

     这怎么可能,纸一碰到火不就点着了,这是连三岁小孩子也懂得的道理,怎能将水烧开?

 

     可一会儿纸盒底上让油烟熏了一层墨迹,但纸盒子安然无恙。再过一会儿,水真的烧开了。

 

     这怎可能?众人惊讶地望着那在纸盒里翻滚地水。

 

     石坚将水泼出厅外,说道:“小子这不是在玩把戏(古俗称杂技和魔术为玩把戏),这是因为想要将纸燃起,需要一定温度,小子称它为燃点。想要把水烧开也要一定温度,小子将它叫沸点。在没有达到纸的燃点之前,纸盒子将温度传给了盒子里的水。因为水的沸点比纸盒子燃点低,所以水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