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演武之时,虎贲军配上这种天罡刀的话,只怕自家子弟,死伤会非常惨重
他娘的,这曹汲还是人吗?怎能设计出,如此好刀?
就是短了些!
典韦说:“主公,此刀并非为搏杀所造,乃护身刀,仪刀。
“哦?”
“典韦觉得,主公麾下豪勇之士甚多。
有时候,封赏官职,却不若赠与仪刀一一就比如元让和妙才,还有
仲康,哪个不是身径百战?随战功显赫,却少了分荣耀。
典韦就想着,他日谁若立下大功,主公可将此刀赠与。这每把刀,暗合天上星宿
之名,能获此刀,既是一份荣耀。您看,这刀脊上,都刻有刀铭。”
曹操心里一动,拿起刀,仔细观瞧。
刚才只注意了刀的质量,却没有留意还缕刻刀铭。
荣耀即吾命
五个暗红色的大篆,若不仔细看,还真不容易发现。而大篆之
下,则有星宿之名。曹操手中这文刀,名为天魁。
“好,好,好!”曹操抚掌大笑,眼角的鱼尾纹扭在一起,犹如一朵
绽放的菊花。
“真巨子,真荣耀!”
这种造刀技艺,这等奇思妙想一
如果说此前曹操对曹汲还是半信半疑的话,那么此刻,他真有些相信,曹汲就是隐墨钜子!
殊不知,这天罡刀的设计,正是曹朋从后世的勋章设计得来。
不过在东汉末年,勋章之类的物品未必能被接受。于是曹朋就想到了民国时的中正剑!
那同样也是一种荣耀,同时赐予刀剑,又能够被世人所接受。
之看郭嘉荀攸许猪等人那灼热的目光,就能够感受到,他么对这天罡刀的荣耀,是何等向往。
不过在这个时候,曹操是不会赠予出去的。
“来人啊,把天罡刀都收起来,传令下去,命。。。伯权妥善保管,每日都要细心护养,
不得有误。”
也就是这一刻,虎贲虎卫之争,胜负已分。
演武尚未开始,典韦在曹操的心中,已经得了一个满分……
“君明,十五日之后,虎、卫演武。听说你最近做的不错.还需再多努力
这天孤刀,我为你保留。”(P:各位书友!进不来书评的请登录这个网址试试!)
为什么走天孤刀?
曹操就是个告诉典韦:我需要你做一个孤臣,一个之需要忠于我的孤臣
他不知道典韦能否理解他的心思,但他相信,那个设计出天罡刀,说出荣耀即
吾命的人,一定可以猜出来。
许猪等人,无不羡慕的看着典韦。
而郭嘉,荀,荀攸几个人,啧若有所思,轻轻点头。
典韦,这是要发达了。。。
“对了,十五日后西苑演武,亦请曹大家同往!”曹操站起身,而后小咪咪看着许猪
“仲康,尔亦当奋勇。”M!~!
..
第87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
曹朋的书房很整洁,乍看不像是个男孩子的房间。
哪怕是有家奴跟在后面收拾,男孩子的房间,总难免会有些杂乱。但曹朋的书房,却非如此。
书房坐落在坞堡的一隅,地势较高,背靠龙山。
两排厢房依山而建,形成一个半圆的独特形状。靠山异变,青山绿水;另一边,则有一排篱笆。
正对着篱笆的青山绿水间,是一个独立的房舍,这就是曹朋的书房所在。
据说,这座坞堡原本是许县一个大豪所有。后来这位大豪站错了队伍,得罪了当时的权贵,被诬陷与太平道有勾连,满门抄斩。此后,坞堡便被空置下来,知道曹操迁都许县之后,才算重新启用。
整体而言,坞堡的构造很合理,并带有极为明显的书卷之气。
而这座书房,无疑是整个坞堡中最具特色的建筑。曹朋把这里选为书房,一边方面是由于地势好,视野宽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独特的雅致,非常符合曹朋个人的审美观点…
两排厢房,是王买、邓范和夏侯兰居住之所。
此时夏侯兰正在炉棚里帮曹汲掌火,所以这小院子里,也就变得格外安静。典韦拉着邓稷带路,荀彧跟在两人身后。他原本是想去看曹汲造刀的状况,不过见典韦那火急火燎的样子,也不再催促。反正都是在坞堡,先去哪儿不是一个样子?况且,荀彧也想看看,究竟是什么事情,让典韦这幅模样。
“叔孙,这是你妻弟的住所?”
荀彧走进小院,立刻感受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气氛。
书房很大,大门两旁写着一副楹联。上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原本是明代东林党魁首顾宪成所书的一副楹联,如今却被曹朋无耻的剽窃过来。
说实话,那字倒也普通,算不得什么出奇。可这内容,却蕴意深刻。以至于荀彧看到这幅对联时,不由得驻足凝视,久久不语…楹联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时期。距东汉末年,尚有七百余年时间。荀彧却意外的发现,这小小楹联中,似有无穷奥妙,一时间却又说不清楚。
楹联,对仗之学。
这种语言文字,讲求平行对称,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的阴阳二元观念,又悄然吻合一处。
易传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而《荀子…礼论》中也有: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合而变化起的说法。
黄老帛书则称: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阴有阳…
楹联这种文学形式,如果放在后世,也只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但究竟有多少人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未尝可知。楹联,一左一右,上联与下联,阴阳相合。如果但举半联,似乎没什么蕴意。可二联合在一处,顿时产生出无穷奥妙,就犹如那阴阳轮转一起的乾坤。
荀彧是大家,对这阴阳之说,自然极为熟悉。
初看那楹联内容的时候,他倒不在意。两联若不合在一处,单一而论,看不出什么特别用词很直白,很俗气,好像上不得台面。但如果把两联连在一起,荀彧也不由得为之称赞。
“叔孙,这是谁写的?”
邓稷挠挠头,有些尴尬。
他来许都这么久,一直帮典韦忙虎贲军的事情,对这边坞堡里发生的事情,还真不太了解。
于是在楹联前驻足,片刻后低声道:“若以字迹而论,似乎是阿福所书。”
他也是个有学问的人,一眼看出,这楹联的不俗。
特别是楹联的对仗,一看就知道与众不同。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令人为之拍案叫绝。
这,真是阿福所做吗?
如果不是楹联的字迹的确是出自曹朋之手,邓稷断然不敢相信,这是曹朋所为。原因很简单,邓稷对曹朋,也算了解。当初在邓村的时候,曹朋似乎并不认得太多字,很多还是邓稷教授。可现在,只看楹联用字的巧妙,邓稷自认,无法做到这种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荀彧站在楹联前,呢喃自语。而后他目光一转,又落在旁边的楹联上:“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好气魄,好志向!”
荀彧抚掌称赞。
典韦是看不出这其中奥妙来的,他这会儿,正急着想要看曹朋留给他的东西。
“都到了,咱们进屋再说。”
说罢,他迈步就走进了书屋,荀彧连忙跟进。
这个时候,荀彧已不把曹朋视作简单的少年,而是一个才华卓绝,天资聪慧的天才。
他很怕典韦进屋后,破坏了什么。所以跟着典韦走进书屋,却见空荡荡的书房中,正对着窗户,摆放一张书案。书案上,放着一摞竹筒,还有一叠麻纸,上面似乎写写画画着什么。
除此之外,书房里再也没什么摆设。
荀彧扭头向邓稷看去,那意思是在问:为何你妻弟这边,没有书籍?
邓稷苦笑一声,走过去,拿起书卷。
“我们这才来的匆忙,加之原先就没什么藏书。就连阿福这两卷平时诵读的书籍,也是别人所赠。我那里倒是有些藏书,可惜阿福对刑名律法没兴趣,所以对我那些书,也很少留意。”
荀彧接过来,展开扫了一卷《诗》,一卷《论》,还有一卷《尚书》。
真正让荀彧感到吃惊的,还是那书卷一角的字迹:“鹿门山?”
他抬起头,向邓稷看过去,“叔孙,你这妻弟,难不成是鹿门山弟子吗?”
邓稷点点头,又摇了摇头。
“阿福本有机会成为鹿门山弟子…可因为得罪了江夏黄氏,最终只得逃离南阳,此生恐难有机会了。”
能被鹿门山看重,这小子果然不一般!
颖川,是一个学术气氛很浓的地方,虽世家林立,但同样有着极好的学术氛围。颍川书院,在东汉末年,那是为天下士子所仰慕的地方。早年间党锢之争的李膺,陈蕃等人,皆出自颍川书院。包括荀彧、郭嘉,也是颍川学院的学子。相比之下。鹿门山私学的性质更重一些,二庞之名,也极为响亮。荀彧当然也知道鹿门山的名气,不由得对曹朋,又高看一眼。
“这都是什么东西!”
典韦突然大声咆哮。
他手里拿着一摞麻黄纸,上面也不知是用什么工具画出许多奇怪的图形。
“让我看看?”
荀彧突然有些好奇,他认为,曹朋这个被鹿门山看重的少年,书写出来的东西,理应不同凡响。
图画,是用炭笔所书,画了一排排小人。
小人儿们做出各种队列,有的似乎是在行进,有的似乎是在站立,还有的…荀彧说不清楚。
把这些图纸一一看完,荀彧也不太明白。
不过,最后一页图纸上,却写着密密麻麻的炭笔小字。
曹朋说:虎贲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