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3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元起打量他一眼,笑道:“皙子,你应该说是‘细雨牵马入剑门’。”

    杨度得意地抖了抖手里的马缰:“唐诗有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但无论是骑驴还是骑马,都不失为士子本色。只怕像你这种养尊处优的官宦,想骑马骑驴也没有机会吧?”

    “呃——,”孙元起有些不缀,“那等会儿我就找匹马来骑骑,看你还怎么说!”

    杨度连连告饶:“别,别!再走几步就是四川地界了,堂堂一品大员骑马上任,已经是官场奇谈。万一你再在四川官员面前摔个七荤八素,岂不是要贻笑千古?我看还是算了吧。”

    两人正说笑间,开道的士兵来报:“大人,前面有两位不速之客求见。其中一位据说还是来自美国,跟大人有半师之谊,听说大人入川赴任,特地赶来拜见。”

    如今天下学子,半数以上都可以说和孙元起有半师之谊,所以这不过是借口罢了。放在平时。杨度一定会坚决反对孙元起与这些无关人等闲聊的,今天却一反常态,反而再三劝说孙元起见见这两个人。

    难得在这荒郊野岭还能遇到留过洋的学生,见见就见见吧!孙元起心道。当下便吩咐士兵:“你带着他们俩过来吧!”

    “且慢!”杨度赶紧伸手拦住孙元起,“百熙,做了总督,就要有总督的排场。这里山路崎岖,你打算就这么见客?还是打算边走边聊?”

    “这两样都未尝不可。”孙元起不以为意。

    “百熙你读《论语》,可知‘虎豹之鞟’与‘犬羊之鞟’有何区别?同样道理,你和乡间私塾先生又有多大区别?不就是从职位品衔、官服顶戴、用度排场等外物上看出来的么?‘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同样,总督大人的规矩也正是从平常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的,在你初入四川之时,绝不容丝毫马虎!”杨度又开始了他的官僚养成计划。

    孙元起对固执起来的杨度也颇感无奈,只好投降:“依皙子看,该如何处置?”

    杨度胸有成竹:“回禀大人,前面十五里就是四川保宁府广元县的七盘关,想来府县大小官员都已经在那里恭候。我们可以一鼓作气先进关。等晚上有时间再见那两人不迟!”

    孙元起抬头望了望云雾遮掩的峰峦,点了点头说道:“那好,我们再加把劲!进了关。大家也正好休整一番!”

    正如杨度所言,保宁府知府以下大小官员早已候在七盘关外,自是一番寒暄应酬不提。待到晚间宴席散后,孙元起方才想起还有两人眼巴巴等着自己接见,赶紧让人把他们请过来。…;

    来人年纪都不大,一个三十岁左右,另一个估计不到二十岁。年龄稍大的穿着西服,看见孙元起微微鞠了一躬:“在下冯懋龙见过孙大人!”

    孙元起起身笑着说道:“你不是说和孙某有半师之谊么?叫‘大人’什么的就太见外了,叫‘先生’便好。对了,还不知后面这位小兄弟该如何称呼?”

    冯懋龙道:“这是我的护卫——”

    那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长得眉清目秀。带着眼镜,显得很斯文,?锵答道:“在下刘明昭,字伯承,四川开县人,奉命护送冯先生来拜见大人。”

    “呵呵。原来是伯承兄。”孙元起话音未落,笑容猛然一僵,“啊!你、你、你是刘伯承?”

    刘明昭见孙元起一脸惊讶的表情,心中也起疑,不过还是非常镇定地答道:“正是在下!”

    孙元起仔细打量这个后来被尊称“军神”、官拜元帅的青年,眉眼间依稀可见后世的风采。旋即转过头重新审视冯懋龙:能用元帅做保镖的人,应该不是凡夫俗子吧?

    冯懋龙被孙元起看得发毛,不禁出声问道:“不知孙先生有何赐教?”

    孙元起道:“只怕冯懋龙不是你真名吧?”

    冯懋龙尴尬地笑了笑:“冯懋龙确实是在下的真名,不过平时很少用罢了。现在一般叫‘冯自由’,知道的人稍微多些。”

    孙元起思忖道:冯自由?没怎么听过。难道是冯玉祥?没听说刘明昭给冯玉祥做过保镖呀。难道是自己这只蝴蝶翅膀一抖,把两人给扇到一块儿了?片刻后,孙元起才醒过神问道:“不知冯兄来访有何赐教?”

    冯自由看杨度、杨永泰等人还坐在边上喝茶,目光逡巡:“在下有些要事和孙先生商议,不知能否面谈?”

    孙元起道:“在座都是信得过的,冯兄请直言无妨。”

    冯自由还有些不大相信,试探着说道:“孙先生,在下其实是受您旧友的委托前来询问:‘六年前在西雅图与君欢晤,受益匪浅。如今沧海横流,不知贤弟当如何自处?’”

    六年前?西雅图?孙元起想了想,直接说道:“你说的是中山先生吧?他最近怎么样?”

    见孙元起直言无忌,冯自由再无疑虑,从怀里掏出信件递了过去:“孙先生,这是中山先生给你的亲笔信,在下奉命带到。”

    孙元起拆开信,信中所言和冯自由带的话并无二致,一方面是追忆旧情,一方面则是劝孙元起率部反正,支持革命。他看完随后递给了杨度。

    杨度、杨永泰传阅了一遍,信件重新回到孙元起手里。不待冯自由发问,杨度已经摇头说道:“如今孙大人年未不惑,已经贵为朝廷内阁大臣、四川总督,可谓权倾朝野、恩宠无双,凭什么要率部反正,支持革命?纵使现在参加革命,一旦失败,不仅荣华富贵尽归尘土,而且连身家性命也难保全;即便侥幸成功,以后也不过是内阁大臣,与现在的职位并无二致。两者相权,未见其利,徒见其害,再愚蠢的人也知道如何选择。你们却舀他来劝说我们大人,岂不是荒天下之大谬、滑天下之大稽?”

    冯自由自然不会被杨度轻易击倒,马上反唇相讥道:“革命潮流上应天命,下顺民心,浩浩荡荡不可阻遏,顺之者则昌,逆之者则亡。大江以南各省纷纷独立便是明证。尽早率部反正、支持革命,可以得到全体国民的尊重和爱戴。如果一意孤行,要做满清鞑虏的走狗,早晚会遭受天诛!如今清廷如同一艘破船,不过是表面光鲜罢了,其实根本不奈风雨。如今风云激荡,只怕倾覆就在眼前。如果孙先生眷恋顷刻荣华,罔顾国民呼声,与清廷一齐灭亡,又岂是明智之举?”…;

    杨度嗤笑道:“我不知道清廷什么时候覆亡,不过现在摆在眼前的是,袁项城率领北洋劲旅已经收复汉阳、汉口,兵锋直指武昌,湖北军政府势如累卵朝不保夕。我们大人得天下学子之心,今提一协劲旅入川,与赵季和(赵尔丰)、端午桥(端方)等合兵一处,四川也指日可定。”

    杨永泰也说道:“想当年圣祖仁皇帝时有三藩之乱,吴三桂兵出云贵,进据湖南,孙延龄叛于广西,罗森、郑蛟麟、吴之茂叛于四川,耿精忠叛于福建,台湾郑经渡海进兵福建漳州、泉州和广东潮州,王辅臣叛于陕西,尚之信叛于广东,跟现在相比,当时形势不是更危急?结果呢?”

    冯自由直着嗓子道:“你们都是汉人,为何甘心给满人做奴才,反过来还要屠杀我汉人同胞?”

    杨度不屑地说道:“我们大人向来认为,凡在中华国土上生活、维护中华利益的人都属于华夏民族一份子,不分夷狄蛮戎,也不分汉满回藏。你们强分民族,互相屠戮,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

    说到辩论,十个冯自由捆起来,也不是杨度、杨永泰两个的对手。当下他被驳得理屈词穷,只能呼呼地喘粗气。

    一直在边上默不做声的刘明昭此时突然开口说道:“孙大人、两位先生,如今革命党和清廷形势究竟如何,不劳刘某多言。现在我们只想问一个问题:究竟要怎么样,孙大人才愿意率部反正,支持革命?”(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二六九、天子择日拜将军

    对于政客来说,任何东西都是可以明码标价出售的,包括出身、官职、待遇、节操,乃至生命、爱情、自由。如果买不到,那是因为你出的价钱还不够高。

    既然孙元起等人听到冯自由的提议没有立即翻脸,就充分说明这件事完全有的谈。事情的关键便不再是能不能谈,而是变成了价格能不能谈拢。杨度、杨永泰大肆罗列己方优点、攻击对方缺陷,好比是在菜市场上挑大萝卜,不过是想图个好价钱。

    刘明昭一眼就看穿了两人的意图,直接撕下外面冠冕堂皇的借口,提出了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

    这个一针见血的提问,让孙元起这边辛辛苦苦营造出有利的气势为之一空。说到底,孙元起、杨度等人还是读书人,讲究温文尔雅,丑陋肮脏的东西真不愿意直接宣之于口,总想遮遮掩掩,在外面披上一层道貌岸然的外衣。这也是官场、学界的惯例。

    没想到刘明昭根本不按套路出牌,径自放了个直线球,让孙元起等人措手不及。

    半天杨度才干笑道:“我们大人认为华夏民族不分夷狄蛮戎、汉满回藏,其实本意是希望全体国民不分贫富、贵贱、种族、肤色,生而平等。我们固然对贵党大肆宣传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持有异议,但对朝廷‘贵满贱汉’政策更加不满。要想达到人人生而平等,就必须推翻满清皇室对中华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的新国家。从这个方面来说,我们大人对革命并不排斥。”

    经过杨度的辛苦弥缝,终于把偏离的主题给拉了回来。

    刘明昭完全不顾忌杨度的感受,再次杀出一记直线球:“也就是说,只要民国政府宣布放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主张,孙大人就会率部反正。支持革命?”

    杨度看傻子一样盯着他:“这当然不够!你们必须保证我们大人在政府中有足够的权力,使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