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验研究》的论文荣获高等物理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囯有史以来第一位物理学博士
学成归囯后,李复几积极参与南洋公学电机料的创立,开启了中囯电气工程的高
教肓。当时的中囯积贫积弱,不可能提供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条件,导致他的
学术
生命绚烂而短暂,在回囯后再没能进行物理学的学术研究。
1910年,他离开学校,先后在汉冶萍公司、汉口工巡处、四川盐务管理ju等部门
作,担任过jiāng南船坞、汉阳铁厂、萍乡煤矿、京汉铁路等大型项目的工程师,为
囯工业的近代化贡献所学。这位物理学博士曰常从事的是普通技术工作,但他并没
有放弃过学术研究的念头。1923年,他负责的京汉铁路桥梁工程即将完工,曾向上
级申请出洋考察学术,结果被拒绝。
李复几晚年经济拮据,为了延迟退休,r好隐瞒s岁。逝世前夕;甚至还兼任中学的英
文教员。据其子女回忆,他晚年精神状态不jiā,工作之余沉默寡言、郁郁寡欢。这
也不难理解:一个堂堂的名校博士,最后沦落如斯;个中辛酸却向何人说道?想来k只能默默无言,自我况味吧!
九十一、红紫春来独擅场
写书不易,请到支持作者,感谢有你
随后,在英国呆满一个月的孙元起,应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
等国科学院、大学的邀请,开始周游欧洲各国。孙元起前脚刚走,《泰晤
士报》就在科学版用大标题写道:“反物质:约翰逊教授的猜想”……
第一站是离英伦三岛最近的法国,应邀在法国学士院、巴黎大学等学
术机构做学术报告后,特意拜会了居里夫妇。临出门时,孙元起意味深长
地提醒居里先生:“注意交通安全,尤其是马路上的马车。”。也不知道这
位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能否领会自己的忠告。
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颁出了第四届诺贝尔奖,其中化学奖
得主是“发现六种惰性气休,并确定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的英国
科学家拉姆塞,物理学奖得主则是“发现氢”。的英国科学家瑞利。耳合的
是,在两人的获奖感言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孙元起。
拉姆塞说道:“感谢远东的约翰逊博士,他对元素周期表以及化学反
应原理的解读,让我受益匪浅。”。
瑞利则表示:“此次获奖,我觉得荣幸的同时,也有些惭愧。因为同
时获奖的拉好塞先生发现了6种惰性气休,至于先后发现氲、撸、谱、碍
4种元素的约翰逊博士尚未获奖,而我,只是幸运地发现了氲元素而已!
等孙元起结束在法国的十余天旅程,英国科学家早已快速搭建好了相
应的设备,开始实验,在最初的照片中并没有出现孙元起描绘的那种正电
子轨迹。于是《泰晤士报》的科学版出现了这样的标题:“反物质:博士
的假设与实验的真实”……
在比利时、荷兰短暂逗留,之后孙元起直奔德柏林,在那里有位著名
的物理学家想和他讨论量子力学的事儿。见面之后,孙元起紧紧握住他的
手,仔细打量这位大人物:脸部轮廓可以依稀看出这位快五十岁的教授,
在青少年时期一定是个英俊无双的德国帅哥”只是无情的岁月已经带走了
他的帅气以及头顶的头发:但出生教育世家自小熏陶出的温文尔雅,再加
上从教二十余年的锤炼,举手投足间便使人如坐十里春风。
不错,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普朗克教授!
曾祖父、祖父、父亲、叔叔都是教授,普朗克从小就十分具有音乐天
赋,他会钢琴、管风琴和大提琴,还上过演唱课,曾为多首歌曲和一部轻
歌剧作曲。但是普朗克并没有选择音乐作为他的大学专业,而是决定学习
物理。
为此”慕尼黑的物理学教授冯,约利曾劝说道:“这门科学中的一切都
已经被研究了,只有一些不重要的空白需要被填补。”。希孪他就此回心
转意。但是普朗克回复道:“我并不期望发现新大陆,只希望理解已经存
在的物理学基础,或许能将其加深。”。
结果,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后来创立了量子说,揭开了量子力学大发
展的序幕,给经典物理学以致命一击。也就是这样一位创立量子说的科学
家,曾先后反对过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海森堡的矩阵力学。
孙元起见普朗克时还有一丝紧张,要知道这位培养出三位诺贝尔奖得
主的诺贝尔奖得主,是这样批评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爱因斯坦的:“光量
子理论不是后退了几十年,而是后退了几百年,那时克里斯蒂如惠更斯提
出反对牛顿业已占据优势的辐射理论。”。对于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海森
堡,他只用了一个词:“令人厌恶的”。(德语原文:abscheulich)!
现在,孙元起把他俩的光量子理论和矩阵力学都借鉴了来”天晓得普
大神会怎么教i#自己!
没想到,普大神拿着那本《science》,和风细雨地向他询问量子力
学中的一些问题。虽然他并不准备放弃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但对量子力
学理论还是表示了一定的肯定。期间,也曾苦口婆心地劝说孙元起继续努;
力,争取把量子力学纳入到经典物理学的框架下,但是,那只是一个建议
而已。
在德国物理学会授予孙元起外籍会员之后,普朗克突然问道:“扬克”
你真觉得世界上有反物质么?”。
孙元起一怔,这才想起”经过近二十天的实验,各个实验室仍然没有
在宇宙射线中找到所谓的正电子,于是《泰晤士报》再次换了个标题:“
反物质:东方小子的妄想”……
“我确信世界上存在反粒子,并且一定可以通过实验手段找到。至于
反物质,那我们必须把眼光瞄准广毒的宇宙”并且需要足够先进的设备!”
。孙元起如是说道。
或许是偶然,或许是天意,在平安夜那一天,英国两家实验室同时在
照片上发现了正电子的踪迹。次日”《泰晤士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这个
重大发现,题目是:“反物质:本世纪最重大发现!”。
被这个消息所鼓舞,几乎英国乃至欧洲的所有科学家都迅速把目光瞄
准了反物质,甚至他们被孙元起还笃信:宇宙中真的存在反物质!观测宇
宙射线迅速成为1905年科学界最重要的研究项目。
在1905年的元旦前,孙元起结束了在欧洲的游历,打点行装,由法
国的马赛起身,搭乘邮轮,穿过地中海,由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随后经
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东海、黄海、渤海,于光绪三十一年的春节
前,顺利抵达天津的大沽。
从孙元起抵达英国伦敦开始,便有计划地扫荡各大书店、图书馆,举
凡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药农林、社会人文等的书籍,只要是出售的,
全部购买,然后打包装箱,先行运送到法国马赛港口。书籍,在二十世纪
初,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都是一种奢侈的消费品,如此大批量的购买”
费用自然不赞。好在孙元起手中握有一百万美元的支票,算得上财大气粗
,自然不惧。
在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等,凡是孙元起经到之处,不管是英语
、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还是拉丁语什么的,孙元起都本着“有杀错,没
放过”。的原则,大肆清扫。
书店对这样的大主顾尤其热烈欢迎,恨不得把压箱底的都拿出来。但
孙元起也有自己的原则”购买的图书要印刷清楚、内容完整、知识不过时
,具有一定实用性和使用价值。至于版本啊、装帧啊,那就不在乎了。那
些拿出公元眺年摇篮本《节本托勒密天文学大成》、1603年活字本《金
言集》乃至牛顿手稿来求售的,都被华丽丽地拒绝了。最后在法国巴黎购
买了数套实验室仪器,孙元起才结束了在欧洲的“血拼之旅…”。
按照道理来说”如此大肆的血拼,应该能购得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册
图书。其实并非如此。书籍在二十世纪初是一种稀缺资源,一个书店能有
一千种图书,已经称得上“浩瀚”。了。而且在质量和价值上也良莠不分,
大量的是各种《圣经》教义、流行小说、诗集,科学书籍是陪衬,有价值
的科学书籍更属凤毛麟角。孙元起虽然不懂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拉丁
语之类的,只要请翻译人员略略讲述一下文中内容,或者自己略微看看文
中的公式、图画,便能大致挑出自己想要的书。逛了几十个书店”才淘到
三千多种、一万册图书。即便如此,这些书也花了近二十万美金。
这一万册图书,装了七八十个大箱子,孙元起一行自然无计可施。里
面前是国内难得一见的珍贵图书,加上易碎的实验仪器,交给别人运送断
断是不放心。在马赛时,就发电报给留守学校的张元济,让他组织车队,
准备运送到天津运书。
果然”孙元起的轮船在大沽一停泊,就有人过来大声打听“国子监的孙
大人”……孙元起一愣”才想起自己还兼着正六品国子监司业的闲职,那是
今年刚从从六品国子监监丞职位上提拔的。这“国子监的孙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