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似。
接着,1877年。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化学工程师克恩也宣布发现了一种占据钼和钌之
间的新元素报告。其原子星经测定等于100。但它立马被另一些化学家证明不过是是
铱、铑和铁的混合物。
亚洲的化学家们也不甘落后,在19o8年,日本化学家小川声称从方钍石中发现这一
元素。并用曰本国名来命名它:nipponium。事实证明,这不过是个笑话!
到1924年,又有化学家报告,利用x射线光谱分析从锰矿中发现了这一元素,命名
moseleyum。迟至192s年,德国料学家也宣布,在铌铁矿中发现了这一元素。
但这些发现都没有被证实和承认。于是43号元素被认为是〃失踪了“的元素。1936年底;意大利年轻的物理学家佩列尔到美国加大伯克利分校进修。他利用那
里一
台先进的回旋加速器,用氘核照射钼,并把照射过的钼带回意大利帕勒莫大学。在;
化学教授彼利埃协助下。佩列尔经过近半年时间,最终分离出这种新元素。这也是
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新元素。之后,人工合成元素开始大星涌现。
现在,孙元起用这张便签纸;开始了自己的〃人造元素〃计划,也开启了一个时代。这
张不大却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便签纸,被实验室某位有心的同事收藏,在百余年
的苏富比拍卖会上拍出了天价。这是后话不提。
元素实验室的同事接到孙元起的指示,迅速开工,很快便发现轰击过的钼靶存在一
种未知物质!这个发现让全体同仁精神一振,对孙元起更加万分佩服,果然行家一
出手,就知有没有啊!
在这个发现的鼓舞下,实验室同事分成三个批次,夜以继曰地轰击钼靶、分离新物
质、对新物质进行分析。经过两个月的奋战,终于确定这种新物质就是世界料学家
一直梦寐以求的第43号元素。
为此。耶鲁大学校方召开隆重的新闻发布会,向外界公布这一重大发现。随后。学校
组织其他院系的科研力量,进一步对新元素物理、化学特性开展后继研究。取得
一系列重要的成果。比如发现的过锝酸盐,是钢铁的良好缓蚀剂。具有广阔市场前
景。
五年之内发现4种新元素,料学界彻底记住了耶鲁大学元素实验室,也知道了耶鲁大
学不仅仅以文、法、商学著称,其理工科也是可圈可点。
从这个方面来说,耶鲁大学的初衷终算达成。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
是我最大的动力。)
八十六、前辈**许再攀
�耶鲁大学在发现新物质的第一时间,就给远在加拿犬麦吉尔大学的孙元起发了电报。这种发现早在孙元起的意料之中,并没有太兴奋,只是给同事们发了一封庆祝的电报。
邮递员再一次把电报送到手上的时候,实验室司事已经确认这种新物质是传说中“失踪了。”的元素,孙元起还是一如既往的淡然,回电在嘉奖祝贺之外,希望他们能够一方面加大对新元素的研究力度,另一方面也要继续建造更大规模的回旋粒子加速器,比如直径达厘米以上。
蒙特利尔市的记者获知发行新元素的科学家就暂住在麦吉尔大学,连忙赶往校园采访,最终在卢瑟福的办公室中见到了被称为“二十世纪初最伟大的青年科学家。”的孙元起。
当记者道明来意,卢瑟福才知道孙元起又发现了一种新元素,连声祝贺。
闲谈之中,记者问出了让卢瑟福司样很感兴趣的问题:“约翰逊教授,我们知道你领导元素实验室的司事,先后在1900年发现氨,1901年发现撸,1902年发现镂,如今又发现了碍。请问,你有什么发现新元素的巧妙方法么?”。
“巧妙方法?不,不,新元素不用刻意发现。”说到这里,孙元起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根据我已有的知识和理论,新元素应该在那里,于是它就在了那里。”。
孙元起的意思是,自己知道完整版的元素周期表。至于卢瑟福和那位记者怎么想的,就不得而知了。
送走了记者,重新回到办公室坐定。卢瑟福突然说道:“扬克,或许你会获得今年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孙元起一愣,在印象中诺贝尔向来是大小牛头人的专利,在自己那个世纪,多少国人梦寐以求,结果却等来了几个不期而来的着实让政府灰头土脸。来到这个世界上,也曾幢憬过,但被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所压倒,很快遗忘。
卢瑟福以为孙元起没有听说诺贝尔奖,连忙加以解释:“诺贝尔奖是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诺贝尔创立的。诺贝尔先生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据此1900年瑞典政府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次年首次颁发。自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都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如今已经颁发了玛。”卢瑟福说得涵涵不绝,貌似对这个奖项很熟悉。
“那,诺贝尔奖奖金有多少?。”孙元起突然问了这么一句。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卢瑟福答道,“而奖金的金额数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目前来看,大概是1000英榜,折合31000美元。”
“哦才3万美金啊………。”比起前世的一百多万美金,三万美金确实少了点,所以孙元起有些失望。
“约翰逊,您不应该太关心奖金金额。”卢瑟福很不满:“更重要的是世界上科学家对于你学术成果的认同,这是一位研究者的莫大荣誉。”。
一个追名,一个逐利,有区别么?孙元起腹诽道。不过他对卢瑟福向来以良师益友视之,所以口中还是恭敬地回答:“那不是学校建设要需要大笔的资金么?呵呵。话说回来这些年都有哪些科学家得过诺贝尔奖?”。
“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这三个奖项我没有太关心,所以不了解……”卢瑟福顿了顿“至于剩下的,则都有耳闻。三届物理奖分别颁给了发现x射线的伦琴先生,发现磁力对光慕曼效应的塞曼先生,创立电子理论的洛伦兹先生,发现放射性元素铤的居里夫妇以及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的贝克勒尔。化学奖则是颁给了创立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的范托霍夫,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胳的费雪,和建立电解质溶液电离解理论的阿伦尼鸟斯。”。;
“伦琴、塞曼、洛伦兹、居里夫妇、贝克勒尔、阿伦尼鸟斯…………啊,都是些名人哪注定会出现在以后的大学教材中……”孙元起不禁地感啃道,当然也是实话实说。
“哈哈那么你呢?要知道,现在很多学者把你视为是牛顿之后的第一人!。”卢瑟福开玩笑地望着他,“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一位获奖者伦琴,在他获奖演说中就曾提及你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之后洛伦兹教授、居里夫妇都曾表示你的理论对于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当然,你对化学反应的重新认识,阿伦尼鸟斯也是赞不绝口,曾公开表示自己的理论没有你那么全面、那么系统。正因为如此,以至于去年他获得化学奖的时候,学界还很有些非议,大部分学者认为他的电离解理论,只是你在《化学原理》中所阐述的一部分,却没有你解释得鞭辟入里。如果他能获奖,那么你也应该获奖,不能因为他是瑞典人就厚此薄彼………”。
对此,孙元起只能报之一笑。
一般说来,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故而在评奖、撰写科学史等方面难免存在着意气之争。
仅举阿伦尼鸟斯为例,美国科学史教授弗里德曼在2005年出版的《权谋:诺贝尔科学奖的幕后》中写道,1906年诺贝尔奖化学委员会通过对门捷列夫的提名,但身为物理委员会委员的阿伦尼鸟斯,却在皇家科学院带头批评、贬低门捷列夫的工作,结果,发现了元素周期律的门捷列夫最终没能获得诺贝尔奖。
通过对1950年以前诺贝尔奖档案的调杏,弗里德曼还发现,司是物理化学的奠基人,德国物理学家能斯特从1901年起就连续被诺贝尔奖评委会提名,直到1921年才获奖。据说因他的一个学生曾对阿伦尼鸟斯提出挑战,阿伦尼鸟斯便在评选过程中进行刁难。能斯特获得当年55个提名中的22个,委员会才司意将1920年没有颁出的化学奖授予他。而物理化学创始人之一的奥斯特瓦尔德,则在阿伦尼鸟斯的大力支持下,在1909年就已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当然,不能这样就说阿伦尼鸟斯小心眼,毕竟大公无私的人本来就很少。
“…………所以,在今年的诺贝尔奖评选时,英国皇家学会、德国物理学会乃至美国、法国、加拿大的许多教授都提名扬克你,所以你是最有希望获奖的。…”卢瑟福得意地望着孙元起。
“这么说,你也是我的提名人咯?。”孙元起盯着卢瑟福。
“你说呢?。”两人同时大笑起来。
笑了一回,孙元起试探问道:“那你推荐我获得物理学奖,还是化学奖?”。
这个问题可是有的放矢。
要知道,在诺贝尔奖设立之初,瑞典王室是想只颁给自己国家的研究人员,只是方案被否决。于是便派出了瑞典最有名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