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魏文魁-第6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款曲,为探消息者也,返城便当使姜伯奕严查之,务必割此毒痈!

    ——估计姜叙听了这命令能哭出来:主公啊,你手下就没别人了吗?我还要忙着扩城呢,你是想把我给活活累死不成吗?!就算陈宫滚蛋了,缺了左膀右臂,也没有把活儿都压在我们几个肩膀上的道理呀!

    既然秦宓追了过来,吕布也不好再避而不见,只能捏着鼻子,入帐与秦子敕见礼。等坐稳当了他就说:“为令居新筑,尘嚣闷人,故此出猎散心也,却使子敕先生追赶至此,孤之过也。先生既来,孤新猎一羊,可炙之以奉先生。”拿吃食能不能堵得上你那张嘴呢?

    秦宓微笑拱手:“凉公有赐,宓不敢辞。乃知凉公心闷,不当再言国事,闲谈轶闻可也。”吕布说什么,要跟我聊闲天啊?那太好了——咱们聊点儿什么好呢?

    秦宓突然就问了:“是宏辅名满天下,惜乎宓不得与见也,闻凉公与其有旧,然否?”

    吕布说没错,我是跟是勋见过几面,这个人嘛,怎么说呢——“允文允武,当世才杰,若使为将,可定边塞,若使为相,国家大治。”其实他心里说,是勋最厉害的就是他那张嘴,倘若他在这里,我哪儿还用得着躲你啊?

    秦宓笑道:“宓虽未识,慕之久矣,亦颇闻其事。或云昔在幽州,率军定平,公孙康责以无罪而伐,是宏辅乃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未识此事,有诸?”

    听到这句话,吕布当场就把脸给沉了下来。

    他也不傻,秦宓的意思自然明白。想当年是勋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理由讨伐公孙康,他跟曹操是穿一条裤子的,将来会不会用同样的理由,怂恿曹操来讨伐我呢?

    秦宓游说吕布,不外乎两个理由:一,曹操将要篡汉,身为汉臣,必须跟他誓不两立;二,曹操异日必伐凉州,若不先发制人,恐将为其所害也。对于前一个理由,吕布总是自欺欺人地分辨,说曹操尚无篡汉的实际行动,如今他还是汉相,身为汉臣,不当敌视之;对于后一个理由,吕布则借口曹操对自己挺不错的,将来未必再会兵戎相见,从而婉拒益州的联合意愿。

    所以今天秦宓过来假装聊闲篇,实际是告诉吕布,由其臣乃可见其主,是勋就是个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的性子,你怎么敢保证曹操将来不拿你当公孙康?

    吕布闻言,不禁意动……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帐外突然响起一声朗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壮哉斯言!”(未完待续。。)

    ps:  话说朋友月夜一心想当无节操龙套,好吧,我就给他这么个位置。至于非但不是士大夫,还是个胡人……若有意见,让他死得更惨好了。

第二章、九江处士

    是宏辅昔日曾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秦宓提起此事,吕布不禁悚然而惊——虽然他此前并未听说过这事儿,是真是假,也还无从判断。

    不过吕奉先脑筋并没有那么好使,能够当即明了秦宓道此“轶闻”的用意,那就已经很了不起啦,根本无法在顷刻之间,便即分析出是勋当日的心态,以及将会对自己造成何种影响。吕布更主要想到的是:

    秦子敕这狗头,诡言闲谈,而实说我——我该怎么回复他才好呢?

    正在此时,忽听帐外一人长笑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壮哉斯言!”吕布闻声不禁大喜:“子翼归来矣!”真是才瞌睡就有人给送枕头,正不知道该怎么回复秦宓呢,老天爷就把他的敌手给派过来啦!

    要说吕某麾下,能言善辩者乃以此人为先,指白道黑,嘘枯吹生,几不在是宏辅之下也,秦子敕如何是他的对手?天幸他才使安邑归来,乃可为孤解此难也。

    当下吕奉先长身而起,连连招呼那人进帐。秦宓倒不由得一惊,心说这是谁啊?竟得吕布如此看重?别说杨义山、姜伯奕了,就算陈公台尚在,亦不至于使吕布起身相迎也——看起来,我家在凉州的情报工作缺口很大……

    他当然想不到,若非自己正在帐内,一句话逼得吕布哑口无言,吕奉先也不会如此殷切地期盼此人到来。

    于是转头望去,只见帐帘一挑,进来一名士人。此人不过三十多岁年纪。中等身材。论其相貌。给人第一眼的印象就是一个小字——脸短而狭,眉疏而分,细眼扁鼻,窄口微须,连身量、脑袋直至五官,貌似都比旁人要小一号,但配合起来,倒也并不显得难看。反而格外清隽。此人穿一袭素白的深衣,戴着黑色巾帻,却未加冠,腰系布带,足蹬云履,只是平民或者乡间小吏的装束。再细看,足底有泥,衣襟着土,风尘仆仆,似乎才经远路而来。

    既然吕布站起来了。秦宓也只得起身,拱手向来人行礼。那人微笑还礼。口称:“得非广汉秦子敕先生否?适闻先生所言是宏辅之高论,由衷感佩,贸然发声,请恕失礼之罪。”

    秦宓心说什么“由衷感佩”?你这是什么意思?是想为是勋洗地吗?我倒真想听听你的高论呢。不过在此之前,先得搞明白,阁下究竟何许人也?

    吕布伸手一指:“布来绍介,此布之师友,九江处士蒋子翼是也。”

    这位蒋子翼,确实是专程跑来问难秦子敕,顺道帮是勋洗地的——因为他本身就是曹家派到凉国的间谍。

    且说昔日是勋出使凉州,坑陷了陈宫,并且与杨阜、姜叙结成统一战线以后,便即返回安邑。可是回程的路上,他左思右想,还是觉得心里没底——吕布乃猛虎也,又居于胡汉杂处的凉州之地,恐怕比起刘备来,更为曹家心腹之患,杨、姜等人真能约束得住他吗?况且杨、姜等人主要代表着凉州士人的利益,具备一定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遇事果然能够第一顺位考虑朝廷,或者考虑曹家吗?不行,我必须往凉州派个自己人过去,既方便沟通消息,也可就近监视彼等。

    可是究竟派谁为好呢?这不是往外国派驻大使,此人必须得经过杨、姜等人的推荐,得入吕布幕府,表面上算是吕布自己的部下,而暗中为间。所以这个人选必须具备三项要素:一,智谋深广;二,能言善辩;三,非曹氏故吏也。

    要说多智而能言之士,其实是勋囊中有不少备选,比方说弟子诸葛孔明,比方说才自荆州归降的马良马季长、傅巽傅公悌,自扬州归降的阚泽阚德润,等等。但问题这些人皆已出仕曹氏(或者出仕朝廷,那跟出仕曹氏有区别吗?),还怎么可能取得吕布的信任呢?

    左思右想,毫无头绪,无奈之下,只得在返回安邑以后,去寻荀攸、贾诩等人商议。最终荀公达提出来一个备选来:“前蒋子通(蒋济)言及有族兄蒋子翼,九江处士也,或可当此重任,宏辅何不就子通问之?”

    是勋闻言不禁一愣啊,心说蒋子翼这名字好熟……难道是蒋干?!

    根据史书记载,蒋济乃“楚国平阿人”也,其实就行政区划而言,这一说法是有讹误的。西汉初刘邦即封其弟刘交为楚王,传八代而国除,旋宣帝封其子刘嚣为第九代楚王,再传三代,至王莽时绝;东汉朝则由光武帝封其子刘英为楚王,在位近三十年,因被告谋逆而徙丹阳,翌年自杀——所以说,从汉明帝时代就已经没有楚国啦,他蒋子通哪年出生的?难道还能是一百三十多岁的老人瑞不成吗?

    楚国既除,平阿县乃归属九江郡所辖,所以正经应该说蒋济是“九江郡平阿人”。而蒋干根据记载,也是九江人,两人不但同样姓蒋,表字里还都有一个“子”字——以前怎么就没能想到,这俩会是同族兄弟哪?

    那么蒋干这家伙究竟靠谱不靠谱呢?“蒋干盗书”的桥段,自然是小说家言了,理论上他不大可能是戏台上那蠢到姥姥家的白鼻子小丑。根据《三国志》裴疏引《江表传》所载,曹操“闻(周)瑜年少有美才,谓可游说动也”,于是秘密地派蒋干前去说降。二人见面一番对答,包括后来周瑜领蒋干看其营中兵马器械,都跟演义上差不太多,只是没有“盗书”之事。观营之时,蒋干只是笑,“终无所言”,回去以后就对曹操说,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光靠耍嘴皮子是说不动他的。曹操只索罢了。

    是勋是个惯于耍嘴皮子的,所以他很清楚,嘴炮不是任何时候都能产生效果的。尤其当面对周瑜这种既精明。又有自己明确主见的家伙。蒋干劝不服周瑜(或者瞧对方那神情,听对方那言辞,压根儿就不打算多费唾沫星子了),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没有“盗书”,还真不算丢脸。

    他前世对于演义和正史相龃龉的内容格外关注,所以还能基本上背得出《江表传》里的这段叙述,开篇就说:“(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也就是说,这人有学问,有口才,起码在淮北地界很少有士人是他的对手。啊呀,是勋心说我当初跑九江去见太史子义的时候,怎么就没想着跟他打问一下这个蒋干呢?

    于是即从荀攸所言,去找了蒋济。蒋子通曾在鲁肃麾下担任功曹,后鲁肃伐吴东迁。他继任为庐江太守,魏国肇建。入安邑为兵部侍郎,乃是荀攸的直接下属。说起来也真巧,是勋才刚开口一问,蒋济就笑:“子翼时在都中也。”

    于是蒋干千里迢迢从九江老家来到安邑,这征尘还没洗净呢,就有好事临门了。根据蒋济的介绍,蒋干在九江颇有盛名,故此自视也高,不愿为州郡吏也,认为以自己的本事当做朝官,所以还一直是白衣“处士”。这回因为族弟蒋济得以进入魏国中枢为官,所以他才前来投奔,寻找入仕的机会。

    是勋一听有门儿啊,此人既有野心,或能为我所用。于是亲自前去拜访蒋干,面谈之下,觉得此人确有一定的长处——搁游戏里,智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