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天下之绝世悍将-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宋人尽管一般都肯定岳飞,却并未将他作为忠君道德的楷模,更无人认为他有今人所谓的“愚忠”思想。理学集大成人物朱熹在肯定岳飞“忠勇”的同时,又认为岳飞“有些毛病”。“毛病”之一是“骄横”,“若论数将之才,则岳飞为胜,然飞亦横”。“岳飞较疏,高宗又忌之,遂为秦所诛”。“毛病”之二,是“恃才不自晦”,锋芒毕lou,不行韬晦保身之计。②

    如今看来,朱熹的一些指责,倒恰好是岳飞的一些优点。例如他在绍兴七年愤慨辞职,绍兴十年违诏出师,说明他对皇帝并非是绝对服从,而毫无怨尤。

    研究问题忌带表面性,若仅从今存宋高宗手诏和岳飞奏议着眼,总不免有表面应酬的官样文章。人们摘引此类文词,说明君爱臣,臣忠君,自然并不困难,却不足以说明实质性的问题。

    如果进行由表及里的探究,就不难发现,绍兴七年是宋高宗和岳飞君臣关系发生转折的一年。自绍兴元年到七年初,宋高宗需要擢用良将,安内攘外,以保全皇位。岳飞升迁最快,后来居上,一时成为宋高宗最器重的武将,甚至准备授以全国大部兵力的指挥权。岳飞在上奏中非常感激皇帝的破格提拔,渴望抗金功成,以为报答。但是,自宋高宗取消兼统淮西行营左护军的成命,岳飞愤而辞职以后,围绕着设立皇储,要求增兵,对金和战等问题,君臣之间的裂痕愈来愈深。宋高宗最后使用屠刀,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岳飞的悲剧在于既要爱国,又须忠君,事实上两者不可兼得。他在生前最后几年中,既对皇帝愈来愈不满,却又不能摆拖忠君道德的束缚。最后则是宋高宗对这个根本没有野心的将帅下毒手。人们不能苛求岳飞具有反对**政治的超前意识,岳飞的才能、品格和风骨尽管堪称是古代武将的典范,却反而不容于世,成为****政治的典型牺牲品。

    在中华四千年的悠久历史巾,对后世子孙起着巨大精神影响的历史伟人,为数并不多,而岳飞则是其中的—位。岳飞“尽忠报国”的精神,他的高风亮节,不仅为表率于宋代,③也激励着后世。

    残酷的宋金战争早已成为历史陈迹,金朝的女真人逐渐融合在汉族之中,其后裔也已成为汉人的一部分,仅有少量留在东北的女真人,成为后来满族的祖先。然而岳飞的崇高爱国精神,却长久地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神魂,砥砺着我们民族的志节。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也长久地震撼着我们民族的心灵。

    一个伟大的、而又多灾多难的文明古国,她之所以能屡仆而屡兴,千百年来的爱国主义传统,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支柱,无疑是发挥着重大作用的。每当祖国蒙受耻辱,遭遇劫难,濒临危亡之际,总是有大批大批的爱国志士,甘愿为她的荣辱、兴衰、存亡而献身。岳飞等先烈的榜样,鞭策着后人;而后人的奋斗业绩,也可超越前人。

    时至今日,中华大地仍处在文明重建阶段。中华民族是有强韧生命力的民族,中华民族不甘永远落人之后,也不会永远落人之后。建设新文明,并不意味着必须彻底毁灭旧传统。特别是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必将发扬光大本民族优秀的、有价值的旧传统,而摈弃坏的、不适用的旧传统,以滋养和建设崭新的文明。

    ※#8226;①《岳庙志略》卷首《岳武穆论》。

    ※#8226;②《朱子语类)卷13l,卷132.

    ※#8226;③如《宋史》卷451《徐应镳传》载,南宋亡时,太学生徐应镳在原是岳飞故宅的太学,祭奠岳飞祠,然后全家**。!~!

    ..

有关宋、金战争和岳飞评价的几个问题

    (转载:邓广铭)

    一、宋、金战争的性质

    十二世纪初期,崛兴于我国东北白山黑水地区的女真族,在完颜部酋长阿骨打的领导下,集中全族的力量,反对辽王朝契丹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就女真贵族所发动的这次战争的性质而言,乃是被压迫民族对于压迫民族的残暴统治与种族压迫的反抗斗争,是“要用反抗的手段来解除这种压迫”,因而它符合于女真族全体人民的利益,我们也必须承认他们有发动这次战争的充分理由。到辽王朝既已被女真族的兵马消灭掉之后,女真族在长城以外的广大地区已跃居于统治者的地位,金王朝既不曾受到宋王朝的欺凌,它原所统辖和新从辽王朝夺占的地区的居民,也全都没有受到宋王朝统治阶层的压迫和剥削,而女真贵族却无端寻衅,发动了南侵的战争,侵占了黄河下游的广大地区,灭掉了已经建立了百数十年的北宋王朝,对华北、中原以及大江南北广大居民的生命财产肆行残杀奴役和掠夺。进入这一阶段之后的战争,其性质已与其反抗辽王朝的战争大不相同,已完全变为侵略性、掠夺性和非正义性的战争了。

    在十二世纪最初的三四十年内,女真贵族的军事实力虽然发展得很快,而女真族的生产方式,较之汉族地区则远为落后。汉族地区是已经高度发展的封建生产方式,而女真族进入奴隶制社会还并不太久。女真贵族全都是大奴隶主,主要的生产劳动全部由奴隶承担。女真贵族占领了华北地区之后,为加强其镇压力量,曾屡次下令,以女真贵族原来的社会组织猛安(千户长)、谋克(百户长)为单位,从东北移向华北,取名为屯田军。为了安置一批接连一批的屯田军,金国统治者在华北大生产区,强夺大量的肥沃农田,强令“前日之主(按即土地所有者),今则为客(按即租种土地者)”,接着便把这些客户“并籍入官”。大量的华北农民,就这样地沦落为女真贵族的奴隶。猛安、谋克们所强占的土地,或则由其拥有的奴隶为之耕种,或则强迫附近的汉族农民佃种,租佃条件极其苛酷,而且常常向租佃者预征两三年的租课。女真贵族们的这类行径,理所当然地招致了华北汉族人民的切齿痛恨和顽强反抗,汉族人民岂肯再为女真贵族认真努力地去耕耘收获?于是,屯田军所霸占的广大农田,便大都由贫瘠而趋于荒芜,使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力遭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这就是说,专从社会经济方面来说,女真贵族们的侵宋战争,也完全是一种破坏性和落后性的战争。

    既是如此,则在宋王朝统治区域内的军民们抗击女真铁骑的斗争,从政治意义上讲,乃是属于用反抗的手段以解除外来的民族压迫的,亦即自卫性的战争,从而也就是正义性的战争!从经济意义上讲,则更是为了保障一种进步的生产方式,要尽量使其免受破坏以至更向后逆转,自然也是属于进步性和正义性的战争。

    在此姑举淮南地区社会生产情况的前后变化作为例证。

    在北宋一代,淮南地区是以“土壤膏沃”、“廛里饶富”著称的,赵构在一次与刘大中对话时,就曾追忆其地之富实情况说:“淮南利源甚博:平时一路上供内藏库绸绢九十余万,其它可知。”而刘大中也说:“淮南桑麻之富不减京东,而鱼盐之利他处莫比,今荒残可惜。”①但到赵家王朝南迁到江南以后,其地变成了宋、金鏖战的冲要地区之一,居民四向逃散,以求免遭女真铁骑的蹂躏,农业生产几乎全废,于是而突然变为一个荒凉地带。见于汪藻建炎四年(1130)所上奏章中的淮南地区的情况已经是:

    淮南近经兵祸,民去本业,十室而九。其不耕之田,千里相望,流移之人非朝夕可还。②

    到绍兴二年(1132),担任淮南东路提点刑狱兼营田副使的王实,也对其地农业生产的荒废情况做了一番调查统计,说道:

    被旨措置营田,劝诱人户或召募军兵请射布种,今相度:先将根括到江都天长县未种水田一万六千九百六十九顷,陆田一万三千五百六十六顷,分拨诸军,趁时耕种。③

    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双方订立了所谓和约,以东起淮水中游、西至大散关作为两国的分界线,遂致淮南地区成了南宋王朝北部的“极边”。南宋王朝这时虽已定都杭州,但是,为了确保杭州以及江南各地的安全,它所应采取的最正确的战略性措施,是必须充实沿淮的防务和军务,而且也必须千方百计使淮南地区的流民尽速还乡复业,必须使从北方流徙到淮南来的人民在淮南地区定居下来,分与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使其能够从事耕种,这才符合于所谓的实边政策。然而南宋王朝的当政者们却一直不肯这样做:既没有把沿淮的防御力量充实强大起来,从而当地外流的农民也都不敢回乡复业,而从北方流徙来的人民,更不敢在那里落户定居。其结果是,直到宋孝宗赵昚的乾道七年(1171),据淮东安抚使司向南宋王朝所陈报的,淮南东路真州、扬州、通州、泰州、楚州、滁州、高邮军、盱眙军的“系官荒田”和“在户未耕荒田”,总共还有三万五千一百二十四万顷。④

    如果南宋王朝的抗战派,特别是岳飞所一贯坚持的武装抗金的主张能够贯彻执行,则不但淮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不至凋残到这等地步,就连淮北以及整个华北地区的已经高度发展的封建生产方式和文化,也全都可以不至长期遭受女真铁骑的践踏、蹂躏和向后逆转。对比看来,女真贵族所发动的侵宋战争,和南宋王朝的抗战派们所主张,特别是岳飞始终以坚苦卓绝的精神去履行的抗金自卫战争,不论就双方的动机或其效果而论,其孰是孰非,孰为进步性的,孰为落后性的,孰为正义性的,孰为非正义性的,也全都是明明白白的。

    ※#8226;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九,绍兴八年五月丁未记事。

    ②同上书卷四○,建炎四年十二月末。

    ③《宋会要※#8226;食货》二之九。

    ④《宋会要※#8226;食货》六之二一。

    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