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争大唐-第6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英明,确实是明日到期,可,哎,可如今魏王殿下突然病倒了,如今无人主持大局,微臣、微臣无奈之余,恳请殿下能帮着微臣缓颊一、二,若能再多个三数日,微臣也好从容部署杜全明原先是装可怜,可这会儿见李贞一副浑然不在乎的样子,却是不用再装了,心惊胆颤地禀报道。

    病了,哈,妈的,老四那厮竟然玩出了这么一手,这老滑头!李贞一听李泰装病,登时便是一阵好笑,也无心去听杜全明的废话,扬了下手,打算了杜全明的叨絮,冷笑一声道:宽容三数日,嘿,纵使再有个十日尔便能破得此案么,嗯?

    真要是能,那才是怪事了,可这当口上杜全明也不敢说不能啊,没奈何,只能跪倒在地,拼命地磕着响头,至于嘴巴则是闭得紧紧的,唯恐一个不小心说漏了嘴,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够了,平身罢。李贞不动声色地任由杜全明磕得额头都见了血,这才虚抬了下手道:若是能破,一日便足以,若是不能,再拖上十年亦是枉然,看尔诚心,本宫这便教尔个乖好了,尔且附耳过来。

    一听李贞同意出手相助,杜全明登时便大喜过望,便是连额头上的血迹都顾不得去擦上一下,连滚带爬地起了身,凑到了近前,恭恭弯着腰道:殿下请吩咐,微臣定当遵行无误。

    李贞笑了笑,就着杜全明的耳边低低地吩咐了一番,听得杜全明先是惊讶,而后便是兴奋得眉飞色舞起来,待得李贞话音一落,紧赶着便又是一个大礼参拜,高声道:微臣多谢殿下指点,事不宜迟,微臣这就回去安排,微臣告退。

    去罢。李贞懒洋洋地挥了下手,无可无不可地吭了一声。听李贞准了辞,杜全明赶忙趴下,再次磕了个头,爬将起来,脚步匆忙地退出了书房,自回衙门忙碌去了。

    嘿嘿。待得杜全明一走,李贞自失地一笑,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大步行出了书房,逛荡着往后殿而去

    看小说请到( )

第四百五十章突如其来的谋逆案

    7644

    贞观十九年元月二十六日戌时七刻,京兆府少尹杜全明接线报,侦知有江湖匪类正啸聚城外五里处的东碾坡,不顾天黑路险,亲率京兆府衙役、兵丁数百连夜出城奔袭,经激战,击溃敌百余人,当场格杀匪徒数名,生擒一人,并缴获金银珠宝一大箱,据被擒之匪徒供述:前番蕃各庄血案乃因在蕃各庄外发现无主之财物,引发各江湖匪类啸聚哄抢,引发血拼,后因城中搜捕甚严,诸方盗匪不得不离城而走,正商议如何分配财物之际,被京兆府官兵当场撞破。

    杜全明拿到盗匪之口供后,不敢有丝毫的怠慢,通宵反复审问,直抵天明,一大早便赶进皇宫,据实上奏,并呈上所缴获之财物,折合五千余贯,帝闻案破,甚喜之,龙颜大悦下,传诏:晋杜全明为京兆府尹,并犒赏有功之将士,勒令刑部通缉溃逃之匪类云云。至此,京兆喋血大案遂告一段落,京师百姓皆颂陛下洪福齐天,杜京兆断案如神,纷扰之民心初定矣。

    贞观十九年二月十一日,帝下诏亲征,十二日即祭拜天地,亲率主力从京师出发,再次踏上了征伐高句丽的征途,临行前,将已被贬之萧瑀复爵为宋国公,再任中书令一职,与房玄龄、诸遂良并为三辅政大臣,协助太子李贞处理国政,另一宰相长孙无忌则伴驾出征,京兆之戎守依旧由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负责。

    李世民这么一走,京师里就数李贞这个监国太子最大了,按常理来说,这可是个揽权的大好时机,至不济也能趁机排挤一下诸位兄弟的,可李贞倒好,不但不揽权,还可着劲地放权,所有奏本之批阅全都交给了以房玄龄为首的三宰相,自己就只当一个橡皮图章,但凡三宰相报将上来的奏本李贞一概准了,即便是有些官员越过三宰相直接递到东宫来的折子,李贞也都打发到三宰相那儿去先处理了再说,完全成了个甩手大掌柜,每日里除了对三宰相处理过的奏本签字审核之外,概不发表个人意见,也甚少行出东宫一步,低调得令人诧异,这令一帮子各主部司政务的兄弟们莫名其妙之余,也都暗自松了口气大家伙此前暗底势力被灭,这会儿正担心着李贞玩阴的呢,可一见李贞没动静,大家伙自然也不想在这等时分里找不痛快,于是乎,一起子皇子们各忙各的,满京师里和气一团,政务顺畅无阻,月未曾有丝毫涟漪泛起。

    揽权?没那个必要!对于李贞来说,此时手中握有的权柄已经足够保住自己的优势地位了,没必要做得太过,否则的话,老爷子那头一旦起了猜忌之心,那乐子可就大了去了要知道老爷子这一辈子可是在各种阴谋诡计里泡大的,此番人虽离京,可离京前若是没有相关安排,那才怪了,既然明知如此,还要去触动红线,不是找抽又是甚子?再说了,薛延陀大汗夷男如今已是处于弥留状态,随时都会丧命,西北乱局将起之际,李贞也不希望京师里出现太大的动荡,毫无疑问,保持现状便是最佳的选择,每日里批批折子,陪陪妻儿,这等小日子过将起来倒是满惬意的,这不,今日一大早起来,李贞便到了书房,例行公事来了,可才坐下来没多久,就见东宫主事宦官王秉和急步走了进来,高声禀报道:启禀太子殿下,大理寺卿孙大人在宫外求见。

    嗯?李贞从折子堆里抬起了头来,疑惑地看了眼王秉和,皱了下眉头道:宣罢。

    是。王秉和恭敬地应答了一声,疾步出了书房,自去请孙伏伽觐见不提。

    老臣见过太子殿下。孙伏伽紧跟在王秉和的后头走进了书房,入眼便见李贞正端坐在书桌后头,忙抢上前去,便要大礼参见。

    孙大人不必多礼,平身罢,尔欲见本宫可有要事么?李贞见孙伏伽面色黑沉,心里头登时便涌出股不祥的预感,可脸上却依旧是笑容满面地问了一句。

    殿下明鉴,微臣此来确有一要务。孙伏伽站直了身子,口中说有要事,却并不言明是何事,一双老眼倒是四下乱转了起来。

    呵,这个老孙头,玩啥子神秘么。李贞一看孙伏伽的神色,便知其意,笑了笑,对着王秉和一挥手道:尔等全都退下。李贞既下了令,王秉和等在书房里的宦官们自是不敢怠慢,各自应答了一声,全都退出了书房。

    孙大人,有话就请直说罢,本宫听着呢。待得众人退下之后,李贞笑着提点了一声。

    殿下,老臣接到状纸,有人告发房玄龄欲谋反,老臣不敢擅自做主,特来请殿下拿个主意。孙伏伽从宽大的衣袖中取出一份卷起来的文档,语气平缓地回道。

    尽管李贞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可乍一听居然是这么个案子,登时便霍然而立,脱口叫道:什么?这不可能!孙伏伽对于李贞的惊讶没有一丝的反应,不动声色地躬着身子,只是将手中的那份状子举得略高了些。

    李贞一闪身,人已从书桌后闪了出来,手一抄,便已将孙伏伽举着的那份状子接到了手中,只一看,眉头便紧锁了起来状子是房家的一名远亲所上,检举房家欲行谋逆篡位之事,上列证据三条:其一,贞观十九年二月二十三日,李世民刚离京师,房家从工部私调铁匠十数名入府;其二,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时常入房家,与房玄龄屡有密议,其形状甚是可疑;其三,其次子房遗爱常自夸房家功高盖世,非肯居人下者,其言反形毕露。

    荒谬绝伦!李贞看完了这份状子,心里头登时又好气又好笑天下人谁都会反,唯独房玄龄绝对不会反,这一条无论是根据李贞前世所知的史实,还是根据李贞今世之所见,都是确定无疑之事,这么份状子,毫无疑问就是捕风捉影之事罢了,压根儿不值得一提,只不过谋逆大罪非同小可,李贞尽管心里头不以为然,可也不会直接了当地表示出来,而是沉吟了一下,扫了眼垂面前的孙伏伽,淡然地问了一句:孙爱卿以为此事如何?

    孙伏伽一躬身子,面不改色地回道:老臣无异议,自当秉公审理便是,一切听凭殿下做主。

    呵呵,这老儿怎地也学会踢皮球了。李贞没想到素来以敢言著称的孙伏伽也耍起了手腕,一时间还真不知说些啥才好,这便皱了皱眉头道:此事本宫已知晓了,先将那出首之人好生看管起来,明日会聚群臣再议罢。

    李贞既然说要再议,孙伏伽自也不会反对,躬身应答道:是,老臣遵命,殿下事忙,老臣告退。

    嗯,此事暂时保密,不得擅自外传,去罢。李贞挥了下手,让孙伏伽自去安排相关事宜,自己却在书房里来回踱了几步,略一沉思之后,提高了下声调道:来人,请莫、纳二位先生即刻到书房议事。

    莫、纳二人如今都是东宫之属官,本就在东宫里办差,来得自是很快,待得看完了那份状子之后,二人全都默默地沉思了起来,一时间满书房里静悄悄地再无一丝声响。

    此事断无可能,房公绝非反骨之辈!一阵沉默之后,莫离率先抬起了头来,语气坚决地说了一句。

    不错,房公一生唯谨慎,岂是反复小儿辈,此事必定是假。莫离话音刚落,纳隆立马出言附和了一句。

    李贞点了点头道:这个自然,本宫尚未糊涂,而今所虑者乃是此案背后可有其他蹊跷?

    莫离摇了摇羽毛扇,面色凝重地说道:唔,此状子上所列尽是捕风捉影之事,虚言耳,非有大智者所应为,依某看来,此乃偶发事件,非是有人指使,不过,事情既出,却难善了了。

    纳隆的脸色同样凝重得很,拈了拈胸前的长须道:值此陛下远征之际,殿下要的是稳,前方无论胜败,只要京师平定,于殿下来说便是大功一件,诸王前番刚受重挫,此时本无挑事之心,然则此状子一出,诸王必当有所借用,殿下不可不防啊。

    李贞此番当甩手掌柜,固然是不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