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争大唐-第3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聪明,却绝无那等大智慧,是故,当慕容忠说破了于阗之事后,李贞不起疑心才见鬼了。

    “怎么?尔欲对本王撒谎乎?”李贞见慕容忠嘴皮子哆嗦了好一阵子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眉头一皱,毫不客气地喝问道。

    慕容忠实没想到李贞说变脸就变脸,小心肝吓得嘣嘣乱跳,此时见李贞身上煞气愈来愈重,再也吃不住劲了,忙不迭地高声叫了起来:“殿下息怒,殿下息怒,非是小王斗胆欺瞒,实是,实是……”

    “实是怎地?尔有何难言之隐?”李贞不耐烦地挥了下手,冷着声问道。

    慕容忠看样子是彻底被吓坏了,顾不得再行隐瞒,紧赶着叫道:“殿下息怒,此番话实非小王本意,实是王妃吩咐的,小王仅是转述而已。”

    “哦?是她?”李贞自是知晓慕容忠口中的王妃指的是青海王诺曷钵之正妻弘化公主,说起来这位弘化公主才是大唐和亲公主中的第一人,至于文成公主只是第二人而已,就辈分而论,弘化公主是李贞的堂姐,与文成公主自幼在外地生活不同,弘化公主打小了起便在长安长大,年龄比李贞稍长半岁,虽说因李贞忙于习文练武,不怎么与宗室子弟们交往,可逢年过节时倒与弘化公主见过几次面,又因着这位弘化公主好文善武之故,却也算是与李贞稍谈得来的宗室中人之一,不过彼此间身份地位不同,平日里却是无甚来往的,此时听慕容忠说出点破自个儿战略要点的人竟然是弘化公主,倒叫李贞很有些子意外了,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处置慕容忠,这便沉吟着没有开口说话。

    李贞不说话,可感受到李贞身上煞气并不曾减退多少的慕容忠却急急忙忙地解释道:“殿下明鉴,小王临行前王妃娘娘尚有交待,说是凡我青海一地,唯殿下之命是从,请殿下看在娘娘的薄面上帮着我青海一地,莫使我青海之民再遭劫掠之苦难。”

    唉,这可怜的小丫头!李贞来自后世,自是知晓原本那个时空中,弘化公主的下场着实可怜,以大唐和亲第一人的身份竟然没能在青史中留下印记——无论是从本身的才干还地位,弘化公主都要强过文成公主一大截,至于和亲的时间也比文成公主早了半年,就各自在所嫁国中的地位而言,弘化公主也比只是松赞干布二妃之一的文成公主来得强,可惜的是:吐谷浑因国力弱小,到了地儿还是被吐蕃所灭,弘化公主公主夫妇成了亡国之人,后头虽也受封为大唐安乐州刺史,可却未能被世人所记住,反倒是跟大唐死打烂缠了一个多世纪的吐蕃王妃文成公主成了和亲的典范,这不禁令李贞心中生出造化弄人的感慨。

    心生感慨归感慨,李贞却不是个感情用事之人,心中略一思索便有了计较,扫了眼兀自跪倒在地的慕容忠,心平气和地道:“尔起来罢,于阗之事本王自有主张,尔之所来,弘化可尚有其他交待否?”

    慕容忠一听李贞之言中暗许了己方的请求,立时大喜过望,忙不迭地起了身,躬着身子道:“娘娘不曾有其他交待,只是说但凡殿下有命,我青海一地莫有不从。”

    “哦?”李贞只是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却并没有任何的表示。

    “殿下明鉴,我父王对娘娘一向爱重,凡我青海一地之军政要务皆与娘娘相商,但凡娘娘有话,我父王莫有不从者,我兄弟二人也仰佩娘娘之智计,从不敢违,此情此心,绝无虚言。”慕容忠偷看了一眼李贞的脸色,紧赶着解释道。

    李贞手中的“旭日”在吐谷浑中也安插了不少的钉子,别的不说,在弘化公主陪嫁的随员中就有着“旭日”的人手在,对于吐谷浑的局势李贞自是了如指掌,也知晓弘化公主在吐谷浑王庭中的强势地位,倒也用不着慕容忠来多此一举地解释一番,至于弘化公主说别无所求的话,李贞却是全然不信的,无他,所谓的无求实际上不过是所求甚多的意思罢了,就是要李贞看着办而已,对于此点,早习惯了讨价还价的李贞心中又岂能无数?

    “这样罢,尔父子既愿助本王一臂之力,本王自也亏不了尔等,若是能依本王一件事,本王可允诺青海一地之客商畅行安西无阻,此外,尚可在朝廷给尔等的年例上再追加三成,这三成便由安西出好了,尔以为如何?”李贞斟酌了一番之后,沉吟着说道。

    吐谷浑说是内附了大唐,可实际上那都是名义上的事儿,除了每年进贡些不甚值钱的小玩意儿意思意思一番之外,其实并不曾给大唐缴纳赋税,也不曾听从大唐的调遣,反倒是大唐为了抑制吐蕃的扩张,每年都拨付大量的粮秣辎重以商队的名义救济吐谷浑,那数量虽不算多,可对于困难重重的吐谷浑来说,却无疑是根难得的救命稻草,此时李贞一开口就是再加三成,毫无疑问,其中的吸引力对于慕容忠来说是大得难以想象的,更何况允许吐谷浑商队享有在整个西域的通行权这一条,对于商贸体系较发达的吐谷浑来说更是难以抵挡的诱惑,惊喜之下,忙不迭地再次跪倒在地,高声道:“谢殿下成全,我青海一地自当以殿下马首是瞻。”

    呵呵,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从来都不假!一见慕容忠那副感激涕零的样子,李贞自失地一笑,轻摇了下头道:“世子先不忙着谢,本王交待的事若是办不好,别说那三成了,便是朝廷的年例只怕也保不住。”

    本正欣喜若狂的慕容忠一听此言,立时如同凉水淋头般醒过了神来,忙不迭地道:“殿下有事尽管吩咐,小王等必尽全力而为之。”

    “那就好,本王实与尔说罢,吐蕃图谋青海之心不死,定会与尔等大动干戈,不单如此,便是本王的安西之地,吐蕃贼子也存着野心,这一条想来世子心中有数,也毋庸本王多言,如今吐蕃没有动本王之力,可对付尔等却是绰绰有余的,若是尔等不加警醒,到头来只怕难逃国破之下场,本王实不忍弘化那个丫头落到无家可归之地步,这就给尔等指条明路罢。”李贞话说到这儿,顿了一下,饶有深意地看了眼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状的慕容忠,这才接着道:“吐蕃居上,尔等居下,地利在彼,吐蕃新盛,尔等立国已久,暮气重矣,虽有朝廷之支持,然就天时而论,最多各半,甚或尔等还稍处下风,是故,尔等欲与吐蕃争雄者,唯有人和可用,若是连人和都没了,尔等必败无疑,然,纵或尔等能团结一心却也不足以与吐蕃之地利相抗衡,唯一能行的只有釜底抽薪之计。”

    李贞所言虚虚实实、半真半假,可绝大部分都是大实话,慕容忠虽说不怎么通军务,可身为世子,在周边诸大臣的耳濡目染之下,却也多少懂点门道,此时听李贞说己方绝非吐蕃之敌手,心下顿时黯然,再一听釜底抽薪之计,立时眼睛一亮,忙不迭地开口道:“殿下之意是刺杀?”

    呵呵,这小子看样子聪明也有限得很,最多就是小聪明而已,大智慧是绝然没有的,奶奶的,前面那些个作为乃是谈话九成九全都出自弘化那个小丫头的部署,嘿,弘化丫头是个明白人,该知道没了大唐的支持,她也就成了无根的漂萍,应不至于坏了本王的大计才是!李贞心思动得飞快,可脸上却是平静得很,只是摇了摇头道:“殿下说到哪去了,松赞干布之父便是死于刺杀,其又岂能不防,此事不易办不说,一旦走漏了消息,吐蕃大军一出,朝廷却苦无名义救援,尔等又岂有活路?个中危害无须本王多说了罢。”

    “是,是,是,殿下教训得是,小王失言了,请殿下见谅,只是,嗯,只是不知殿下所言的釜底抽薪却又是如何个抽法,小王愚昧,还请殿下点拨一、二。”一想起国破家亡的惨景,慕容忠顿时吓出了一身的冷汗,如啄米之鸡般地可着劲地点头不迭地问道。

    “本王听闻吐蕃时常出兵越境掠夺尔族人为奴隶,谓之为打草谷,可有此事?”李贞笑而不答,反倒是转开了话题,貌似随意地问了一句。

    “是有此事,我边民无奈之余,只能放弃了边境的草场,可恨吐蕃人却步步进逼,我等一退,他便进占,此等蚕食之计,我等苦无对策,只是……”慕容忠不明白李贞问此话的用心所在,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李贞淡然一笑道:“吐蕃能打草谷,尔等又何尝不可反其道而行之,本王倒有一策,可遏制吐蕃人的蚕食,尔且附耳过来,本王说与你知晓。”

    慕容忠见李贞说得如此神秘,好奇心顿起,忙不迭地走到李贞身边,听着李贞的低声交代,脸上的神色变幻个不停,听到后来,已是目瞪口呆,下颌骨险些都掉到了地上,良久之后才回过了神来,心神不定地看着李贞道:“殿下,此计虽好,可一旦吐蕃大举来攻,如之奈何?”

    “无妨,若是吐蕃敢妄动,不单朝廷会出兵相助,本王也会派兵出击,从侧后给吐蕃来个两面夹攻,本王料定松赞干布没有此等两面作战之勇气,尔尽管放心做去便是。”李贞哈哈一笑,不以为意地说道。

    “好,能得殿下相助,我青海一地当可确保无忧矣,就依殿下所言,且容小王回去后禀明父王,立刻依计行事便是……”慕容忠想了片刻之后,咬着牙说道。

    “嗯,本王说话自是算话,第一笔年例就由世子回国时带上便可,至于后头的么,就按议定的办,尔等交了多少人,本王按人头一手交人一手交钱好了,尔先去找秦刺史沟通一二罢。”见事已大致谈妥,李贞也没有多留慕容忠的意思,笑着挥了下手道。

    见李贞下了逐客令,慕容忠自是识趣得很,忙躬身行礼道:“殿下事忙,小王就不耽搁了,告辞,殿下请留步。”话音一落,便退出了厅堂,自去找秦文化沟通不提。

    此次诸国来贺,对于李贞来说,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如何令吐蕃无法顺利地将手伸入西域,从而为整个安西战略的实现争取到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