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争大唐-第3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端,理应分宫以居之,此老臣之愚见耳,望陛下圣裁!”

    萧瑀此言一出,不单李世民,便是满大殿的群臣们也全都傻了眼,谁也没想到这个不开眼的萧老头竟然会在这等时分如此隆重地说起李治这个“阿斗”的事情——李世民立了李治为太子之后,从不曾让其参与国事,更不曾给过他一丝一毫的权柄,甚至连东宫都不曾让其入住,摆明了就是将李治当成个傀儡来用,其用心就是暂时平息一帮子大能大耐的皇子们之间的明争暗斗,谁也没将李治当成真命天子来看,这可是大家伙心照不宣的事儿,便是当初一力死推李治为太子的长孙无忌也没怎么在李治身上下功夫,这本是块遮羞的破布罢了,可萧老头这一本下去,却硬生生地将破布给掀开了,露出了内里那些个着实不怎么漂亮的杂碎来,更麻烦的是萧瑀不但是中书令,还是太子太保,他的话说的再情在理,任是谁都挑不出刺来,谁也不知道该如何驳斥萧瑀才是,这不,满大殿数百朝臣立时集体失声了,全都傻愣愣地看着眉飞色舞的萧瑀,各自的心思却全都转了起来。

    在一派诡异的安静之中,李世民的脸色变幻个不停,一双眼锐利如刀般地在局促不安的李治之背影与神情笃定的萧瑀身上来回转个不停,可嘴唇却抿得紧紧的,啥话都不说,他这一沉默,李治就再也坐不住了,慌乱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低着头,根本不敢去看李世民的脸,口中呐呐地说道:“父皇,儿臣,儿臣……”可说了老半天,也没见李治说出句完整的话来,怯弱之状显而易见。

    “稚奴,尔有何话要说?”李世民沉默了好一阵子之后,有些子不忍地开了口,缓缓地问了一句。

    李治本就是个怯弱的主儿,尽自心中有无数的话要说,可真儿个叫他说时,他却连一句都说不出来,站在那儿哆嗦着,愣是没憋出个屁来,可其心中却是惊涛骇浪地翻个不停——自打与纳隆在东苑私会之后,李治笃定李贞会派人在朝堂上就自己入住东宫一事上本,他也曾为了此事而与武媚娘暗中勾连了几回,打算将计就计,却没想到出面上本的竟然不是李贞一边的官员,而是中书令萧瑀这个不怎么受自家老爷子待见的老头儿,心生疑虑之余,原本定好的策略也被他自个儿忘得一干二净了,哪还说得出个子丑寅卯来。

    李治说不出话来,萧瑀却倒是多话,也不管旁人如何想,亢声道:“陛下,太子乃是储君,是社稷之未来所系,为保我大唐江山永固,太子殿下当历朝务,能决断,若是不经历练,如何能担起国之重任,而今太子早已大婚,年已过十七,该是历练之时矣,有鉴于此,老臣恳请陛下恩准太子殿下入住东宫,理事之余,亦能明察政局,不致有荒度年华之虞。”

    萧老头自个儿倒是说得痛快了,可李世民却有如生生吃了只苍蝇般难受,再一瞅见李治那怯弱样,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刚想着出言转移话题,却突地瞅见吴、魏双王一系的朝臣们脸上露出的怪异神色,立时心中一动,猛地想起了一事,也就不急着表态,淡然一笑道:“萧爱卿所言甚是,只是兹体事大,容朕再加以斟酌一番好了,朕乏了,今日的朝议便到此罢。”话音一落,也不给萧瑀再次进言的机会,起了身便转入了后殿之中。

    “退朝!”柳东河见李世民起了身,忙不迭地用尽全身力气喊了一嗓子,一路小跑地跟在李世民身后转入了后殿。

    朝是退了,可群臣们却没有似往日一般散去,人人都心神不宁地相互看着,愣是没看懂今日这一朝的奥妙所在,硬是被萧瑀这一本震得不知所措,惊惶自是不免之事,敏感的臣子却知晓一场朝局的大动荡将因萧瑀这一本而起,究竟将来会如何,谁也无法看穿那层重重的迷雾……

    努力打造成最好的免费全本小说阅读网站。欢迎您经常光临!( )

第二百五十一章惊涛骇浪(一)

    贞观十七年三月初九,安西都护府六百里加急邸报到京,奏明越王妃已于三月初三分娩,得龙孙一名,母子平安,求圣上赐名以佑之。上大悦,赐名纯,字孝恭,晋封淮南王,实封三百户,并着工部在京师城东灞水河边建法能寺一座以为此子祈福,此批复一出,京师为之一震——按唐制,亲王之世子年满十六后可封二字王,待亲王逝后,其世子可承袭为一字王,可现如今李贞之长子尚未满月就实封为淮南王,实是前所未有之荣耀,朝野自是为之颇多揣测,不过大体上都认定圣上此举乃是酬越王拓地之功罢,并无更深之用意在内,毕竟先前圣上迫于朝议,未曾对越王平安西之功进行实质性的封赏,此举不过是补偿性质罢了,朝野间虽颇多议论,却很快便平息了下来,无他,此际京师各方势力的注意力全被中书令萧瑀那道请求太子就位的奏折所吸引,毕竟太子一事才是关系到朝局变动的关键事情,相形之下,李贞之长子的格外封赏也就不足道哉了。

    萧瑀奏章一上,各方势力于震惊之余,全都忙着就此事进行协调,京师中风云变幻,各方密议不止,却殊无定论,除寥寥十数名大臣上本附和之外,余者皆保持沉默,而宫中依旧平静,未曾见圣上对此事有何评述,各方势力摸不着头脑之余,行动上便更是谨慎了起来,除了加紧联络己方人马之外,丝毫也不敢有异动,京师中呈现出一派诡异的平静,当然,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那种平静罢了,谁也不清楚这场大风暴会厉害到何等程度,只能是各自小心地提防着,可就在这等诡异的平静中,太子李治的行动却格外地引人瞩目——自三月初七早朝一散之后,太子李治并没有立刻借着萧瑀上奏本的新鲜热乎劲去联络东宫属官,甚至不曾召请上了本章的萧瑀进宫面谈,就跟无事人一般,可就在朝臣们以为李治胆怯无行动能力之际,轻车简从的李治却出现在了司徒长孙无忌的府门外。

    “老臣叩见殿下。”原本正与访客笑谈的长孙无忌听得下人传讯说是太子已到了自家府门外,立时吓了一大跳,连身上的便装都来不及换,便迎到了大门外,一见到正站在金轺车(唐制中天子、太子出行的专用马车,赤质,金饰末,重较,箱画苣文鸟兽)含笑而立的李治,忙疾步走上前去,双膝一弯,便要大礼参拜。

    “舅父不可如此,这是要折杀甥儿么?”李治不肯受了长孙无忌的大礼,忙抢上前去,双手扶住长孙无忌的双臂,很是客气地说道。

    “殿下乃万乘之躯,老臣不敢废礼。”长孙无忌胖脸上没有丝毫受宠若惊的样子,很是平淡地回了一句,不顾李治的搀扶,到了底儿还是跪在了地上,李治本就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家伙,哪能撑得住长孙无忌那胖大的身躯,也只好尴尬地受了长孙无忌的大礼,待得长孙无忌磕了个头,这才苦笑着说道:“舅父快快请起,甥儿冒昧来访,还请舅父见谅则个。”

    长孙无忌多精明的一个人,哪会猜不出李治此时来自己府上的目的何在,按他的本心,实是不想参与到此事中去,尽管李治是他一手推出的太子,可长孙无忌却明白李治根本就得不到李世民的宠信,左右不过是个过渡性人物罢了,从长孙世家的长久来看,与早晚要被废的太子多加往来,实是不智之举,这些天来,长孙无忌正琢磨着要跟魏王那头拉上关系,以确保魏王能最终胜出,这也正是当日早朝时长孙无忌会出言指点苏勖的根由所在,对于李治的来访,长孙无忌实在是不怎么待见,可李治好歹是名义上的太子,又是自个儿的亲外甥,再怎么不待见,长孙无忌也无法拒之门外,这会儿见李治如此客套,长孙无忌更是坐实了心中的定见,知晓李治一准是为了就太子之位而来的,心中暗自提防之余,脸上却是堆满了笑地道:“太子殿下拨冗前来敝府,老臣感激不尽,殿下您里面请。”

    见长孙无忌没让自个儿吃闭门羹,李治暗自松了口气,笑容满面地一摆手道:“舅父您先请。”长孙无忌笑了笑,也没再多客套,摆了下手,走在路旁,微侧着身子在前头领路,将李治迎进了二门厅堂,又将李治安排在大位上坐定,自个儿却默默地垂手立在一旁,脸上虽满是笑意,却绝口不问李治的来意,只是一味地笑着。

    “舅父。”李治端正地坐在位子上,只是恭敬地叫了一声之后,却不再有旁的言语,可一双眼却在厅中侍候着的奴仆们身上游离个不停,那神情明摆着是要长孙无忌屏退左右,他有私言要与长孙无忌谈,这点儿小心思长孙无忌自是明白,可长孙无忌实是不想跟李治有太多的瓜葛,也就顾作不知,只是一味地陪着笑脸,丝毫也没有屏退左右的意思在内。

    李治此来乃是有备而来,似乎早已预算到会有此等局面出现,压根儿就不曾动气,见长孙无忌不吭气儿,李治眼珠子一转,突地眼圈一红,喉头动了几动,放声大哭了起来,那泪水横淌的样子,别提多伤心了。

    李治这一哭不打紧,却令长孙无忌傻了眼,一时间手足无措地不知该如何是好,愣了小半会,这才赶紧抢上前去,小声地问道:“殿下,您这是为何?老臣、老臣……”

    不待长孙无忌把话说完,李治突地起了身,大哭着跪倒在地,立时吓得长孙无忌忙不迭地跳将开来,一脸子讶意地看着恸哭不止的李治,好半会之后,无奈地叹了口气,一挥大袖道:“尔等全都退下,不闻招唤敢进大厅一步者,杀无赦!”一起子奴仆们听长孙无忌如此说法,哪敢怠慢,慌忙各自应诺退下不表。

    “殿下快快请起,您这是何苦呢,莫非定要折杀老臣乎。”待得众奴仆都退下之后,长孙无忌抢上前去,一把扶起李治,苦笑着说道。

    “舅父,甥儿求您救命来了,舅父,看在本宫死去的娘亲份上,舅父救救稚奴吧,舅父。”李治借着长孙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