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争大唐-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父皇的话,儿臣所言句句是实,并不敢虚言哄骗父皇。”李贞恭敬地答道。

    在李世民的印象中,李贞素来沉稳,行事靠谱,尤其是前些年捣鼓出那些新式家具的事儿更是令李世民印象深刻,此时见李贞说得如此肯定,李世民虽未全信,可毕竟是信了几分,略一沉吟,也不再多问此事,转头看向那起子议论纷纷的重臣们,笑着说道:“此书朕以为尚可,诸公不妨试阅一下。”

    李世民下了旨,自有随侍的小宦官将此书传交给那起子重臣们,从左仆射房玄龄起,一个个轮着过了一遍,大家伙都是见识过人之辈,自然明白此书若是真儿个能像李贞所言那般印制出来,对于朝廷想要教化民众之举而言,是极为有利的事情,自然是人人交口称赞不已。那一声声的叫好声听在耳里,李贞可是颇为享受的,只不过还没等李贞陶醉个够呢,老爷子下一句话就让李贞吓出了一身的冷汗——“贞儿,尔对治典一事如何看?”

    妈的,老爷子果然还是问上了,该死的,管他谁主编,反正老子是轮不上的,咱等着书出来印就是了。李贞尽自来前就考虑过自家老爹有问出此题的可能性,可还是被惊出了一身的冷汗,无他,这个问题着实不好答,这满大殿虽说都是重臣,可难保其中没有那些个兄弟们的眼线,这时节李贞要是答得偏了,那话头一准传将出去,真到了那会儿,就算李贞不想参与夺嫡,只怕那帮子兄弟们也不会放过他的,可问题是老爷子金口已开,不答也得答了不是?

    李贞斟酌了一下道:“回父皇的话,儿臣以为治典是必须之事,不过儿臣以为治典所需时间不少,而教化民众之事却急,若是先将现有之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以及明算科之《九章律》、《张丘建》、《夏侯阳》、《周髀》、《五经算》、《记遗》、《三等数》,《缀术》,《辑古》等书先行刊印天下或许更好些。”

    李世民问的是该由谁来主编典籍,李贞却答非所问,纯属偷换概念,不过所言之语却颇有些见地,尤其是提出四书五经的概念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毕竟这个时节所谓的经书浩瀚得很,远不止李贞所言的这几本书——唐科举为九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连同《周易》、《尚书》、《诗经》,称为“九经”,至于各种传、记还有许多,就算是九经也有着数十种不同的版本。

    李世民自然是知晓李贞偷换概念的根由之所在,可眼瞅着李贞不想说,李世民倒也不为己甚,笑了一下,也没再多问,环视了一下众臣道:“诸公以为贞儿此言如何?”

    如何?还能如何?李世民这话的意思早已明摆是赞同李贞的看法了,诸位大臣也不会强自出头阻拦,再者,此事也属利国利民之好事,诸大臣自然不会出言反对的,当然是人人赞同,个个说好的。

    “陛下,臣有几桩不明之事要请教汉王殿下。”在一片的赞扬声中,秘书监魏征站了出来,高声说道。

    李世民笑着点了下头道:“准了。”

    靠,这老爷子咋又跳出来了呢?李贞一见是以直谏闻名的魏征站了出来,心头不免有些子发虚——头前李贞整出新式家具的时候,魏征就曾上本言事,说那些个新式家具是骄淫奢华之物,不主张推而广之,甚至说宫中不该有此物出现。其本章言辞灼灼,险些坏了李贞赚钱的好事,若不是老爷子自个儿用了说好,只怕李贞手中那些新家具就得全部烂在手中了,这会儿眼见魏征又站出来了,李贞还真是有些子气急败坏的,可当着老爷子的面,却又发作不得,没奈何只好恭敬地行礼道:“魏大人有事请言明,小王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魏征秉性正直,素以敢犯颜直谏而闻名天下,只要是他占了理,就算是李世民龙颜大怒,他也不会害怕,该说的照样要说,没少令李世民下不来台,这会儿眼瞅着李贞态度恭敬,魏征却也宛若没有感觉一般,一脸子平静地问道:“老臣有三事不明,其一:汉王所云之四书五经出自何典?其二,若是刊印书籍,如何计价?其三,由谁主导,如何掌控,以确保无误?”

    魏征所提的问题极为尖锐,可却正好问在了点子上,一时间满大殿的赞扬之声立时停了下来,大家伙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李贞的身上,大殿中静得有些子碜人……

    免费小说网( )

第二十三章忧国不忘发财(下)

    魏老爷子哎,您老就不能消停一下吗?就您老这啥事儿都要谏的个性,也就咱家老爷子能受得了,换个主儿,您老被免官都算是轻的了,闹不好断头台上都有您的位置了。一听魏征提出的那三个疑问,李贞可是头大得紧,恨不得跑上前去一把捂住魏老爷子的嘴,无他,这三个问题问得实在是太刁钻了些。

    后俩个问题倒也罢了,虽说难答了些,可李贞要想经营印刷厂,那俩个问题压根儿就是绕不过去的,当然,来之前李贞就想好了答案,心里头有数,倒也不甚担心,可麻烦就出在第一个问题上——这时代的儒家典籍并无四书五经之说,其典籍浩瀚之至,像啥子《荀子》、《孝经》等等多得数不甚数,也没有后世那些子严谨的儒学理论体系,要想通经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非得下大苦功不可。一向以来,李贞倒也无甚成为大儒的心思,也就是想着法子赚钱罢了,只是因老爷子问出了治典的事儿,不过是为了偷换概念,这才一本正经地提出了四书五经的话头,只不过就是说说罢了,哪想到魏老爷子竟会如此较真,硬要李贞说出个子丑寅卯的,可怜李贞又不是啥子真儿个的儒学大家,这不是为难人吗?

    惨喽,妈的,该咋说才是呢?李贞真有些子急了——尽管李贞学习进度超快,可毕竟才上了两年多的学,那些个经文并不曾全部习过,之所以能说出四书五经的名头,不过是前世留下的一些记忆罢了,那还是网络上看来的一些肤浅玩意儿,真要让李贞详细说出典故,哪有那种可能性,不回答还不成,这儿可是朝堂,一个应对不妥,丢面子是小事,生意做不成也就罢了,若是因此被自家老爷子看轻了,那才叫冤哉枉也!推到李靖头上?呵,没那个可能性,李靖这会儿也正疑惑地瞅着李贞呢。

    到了这会儿,李贞的后背都被汗水给打湿了,眼珠子转了好几圈,装出一副沉吟的样子,紧张地思索了好一阵子才开口道:“父皇,诸位大人,关于书之定价是这样的:书之成本与印数、字数关系极大,大体上来说,书的字数越多,成本自然也越高,只是印数却恰好相反:印数越多,成本越低,不过也不是没个限度,就以《论语》一书来说罢,印刷一千本的话,每本的成本是二十文,可若是印一万本的话,每本的成本就降低到了十二文左右,再算上运费、存储费等成本的话,每本定价约为二十二文,若是印制两万本的话,那定价可以降低至二十文……”

    李贞的话还没说完,群臣们都哗然了起来,无他,这时节市面上书少不说,还贵得很,一本薄薄的《论语》没个五十、六十文绝对拿不下来,这已经相当于一口大肥猪的价格了,若是此书是出自名家之手,那就更是贵如金珠了,而按李贞所言,这书的价格简直就是贱卖了,在场的重臣大多都是见识多广之人,可还是被李贞的话吓了一大跳,乱哄哄地便议论开了。

    一片噪杂声中,左仆射房玄龄站了出来道:“启奏陛下,若是汉王殿下所言属实,此乃惠民之利器也,臣以为理当速行,似此等开启民智、教化民生之事,实乃功在千秋之义举也。”房玄龄是宰相,乃是群臣之首,在朝中威望极高,他这么一表态,其余大臣立刻纷纷进言附和,满大殿立马热闹了起来。

    不单群臣们激动,李世民也很是高兴,脸上的笑容格外的可亲,不过身为帝者,李世民并没忘记最重要的事情还没问清楚呢,笑着压了下手,示意众臣安静,看着李贞道:“贞儿,此言当真?”

    真的倒是真的,只不过李贞在里头却是打了些埋伏——这个报价比之实际成本其实高了大约百分之三十,当然,若是技术上再加以改进或是厂子的规模再行扩大些,那成本还能降得更低一些。

    虚高的这一块原本是留作讨价还价的余地用的,可眼瞅着大家伙那副喜出望外的样子,李贞自然是毫不客气地将这块利润暗杠了下来,一见李世民发问,李贞紧赶着答道:“回父皇的话,儿臣实不敢虚言哄骗父皇。”

    “嗯。”李世民赞许地点了点头,紧接着问道:“朕问你,这书该怎个印法?”

    厄,老爷子这问题未免太大了些,还真是不好答。李贞心思动得飞快,略一沉吟道:“儿臣以为此印书之事事关朝局,自当稳妥为上,所有付印之书皆由礼部审核,以确保无谬误之处,而后由儿臣名下之印刷厂承印,并报户部备案以明成本,至于发行问题可分两类:一是朝廷按成本价采购,统一分发各地官府,为劝学之用,二是由儿臣名下产业在各地设立书局,按报备户部之定价发行书刊,两道并行当可起互补之作用。”

    这时节并无书商、书局的存在,众人也不知道该如何管理这些个书刊发行的事儿,可听着李贞说得挺有道理的,一起子重臣们倒也各自点头嘉许不已,就连李世民也颇为赞赏李贞所说的两道并行之策,可还没等李世民说出准奏的话儿,那一头魏征又开了口:“汉王殿下,您还没回答老臣的第一个问题,这所谓的四书五经究竟出自何典?”

    晕,这魏老头还真是认死理,您老咋就不能装回糊涂呢?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李贞好不容易才将众人的注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