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争大唐-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落,李泰便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高声禀报道,言词慷慨激昂,倒比李贞这个正主儿更是激动了几分。

    “父皇明鉴,儿臣以为八弟固是将才,可毕竟伤势未愈,战阵之上若是有个闪失,罪莫大焉,儿臣以为此事不妥,还是另选他将为帅才是,儿臣以为侯公君集素来识兵,又是朝中老将,以他为帅方是稳妥之策。”李泰刚一说完,李承乾立马毫不示弱地站将出来,出言反对道。

    “父皇,儿臣以为太子哥哥所言不妥,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我大唐江山要想永葆万年,自该有后继之人才是,若是甚事都由老将出马,那岂不误事乎?”李泰不容不让地反驳道。

    “父皇,事关重大,岂能等闲视之,儿臣以为此事既关我天家颜面,更关乎我大唐之安宁,自该由行事稳妥之老将为帅,八弟伤势未愈不说,行事也有偏颇之处,一旦一个不小心,岂不是要误了大事。”李承乾一急,索性公然将李贞贬低了一把,也不管李贞这会儿就在边上听着呢。

    坏菜了,妈的,老四这个混球竟然设了个套子在等老子,妈的,该死的狗东西,算你狠!李贞多精明的个人,一听这哥俩个所奏之言,立时猜出了事情的经过——李泰这招不外乎就是驱虎吞狼之策罢了,扛出李贞的目的其实就是打算让李贞彻底站到了李承乾的对立面上,逼迫李贞出手去对付李承乾而已,还别说,李贞心里头清楚归清楚,可这当口上还真是拿李泰没办法,无他,头前自请挂帅的话可是李贞亲口所说的,再加上老四这么一印证,岂不是就像李贞与李泰私下达成了一致,共同对付李承乾来着,就李承乾那等心胸,哪会不怀恨在心的,如此一来,这事情只怕就要多了,李贞虽是不惧,可被人下了套子的懊恼却还是免不了的,只可惜这会儿是在御前,也没有李贞发作的余地,只能是默不作声地站在那儿,一言不发地听着李承乾与李泰二人可着劲地争执个没完没了。

    眼瞅着李承乾、李泰哥俩个又闹将起来了,饶是李世民心性好,此时也露出了丝不耐烦的神色,挥了下手,止住了哥俩个没完没了的废话,看了眼李贞道:“贞儿,尔之伤势可好些了么?”

    李贞本就没受伤,哪来的伤势,不过是骗外人玩儿的罢了,这一条李贞也不清楚究竟能不能瞒得过自家老爷子,不过嘛,既然是老爷子问起了此事,自然不会是没有用意的,无非是两条——一,没伤的话,你就打仗去;二,没伤你也得给变出伤来,这仗轮不到你来打。到底是哪一条多一些,却得费思量了,不过嘛,这当口李贞却着实不想去打那场烂战的,留京师里摘桃子才是上上之选来着,可老爷子已然问了,这话就得斟酌着答才行,否则只怕会惹祸上身的,这当口也容不得李贞多想,忙躬了下身子道:“儿臣多谢父皇关爱,儿臣的伤已无大碍,虽不曾痊愈,但却无碍行动,儿臣愿领军为父皇分忧。”

    一听李贞这话,李承乾顿时急了,生恐李世民就此将统帅之印交给了李贞,忙站了出来道:“父皇,八弟伤势未愈,尚需好生调养,若是年纪轻轻便落下个病根却是不好,八弟既有心为国效力,却也不急于一时,来日方长,当细水长流才好,请父皇明鉴。”

    李泰虽并不是真心要将李贞推上帅位,不过却不会错过了这等将李贞推到太子对立面的好机会,一见李承乾拿李贞的伤势作文章,立时出言道:“父皇明鉴,八弟回程之际,还率部击溃了刺客的袭击,足见伤势虽有,却也无大碍,足可胜任领兵之责,儿臣愿保举八弟为帅。”

    一见又有要争起来的势头,李世民顿时不耐了起来,挥了下手,制止了太子与老四的话头,饶有深意地看了眼李贞,淡淡地说道:“贞儿能有此心,朕心甚慰,既是伤未痊愈,报国却也不急于一时,就留京参赞军机好了。”

    哈,还是老爷子懂得咱的心。李贞一听此言,忙躬身回道:“谢父皇隆恩,儿臣自当鞠躬尽瘁,为父皇分忧。”

    “嗯,如此甚好。”李世民脸上露出了丝赞赏的笑容,点了点头道:“依尔看来,齐州之役该由谁挂帅为好?”

    嘿,果然不出莫离所料,老爷子还真问出这句话来了,有意思!李贞心里头对于莫离的本事着实信服不已,对于能将莫离拢到自个儿手中心中得意得很,不过却并不曾带到脸上来,反倒是露出一副凝重的表情,略一沉吟道:“父皇明鉴,此次齐州之变皆是五哥个人贪欲所致,并非全州官民皆反,大体上都是被胁迫的多,若是不分良莠,一味用强却是不好,一者有损朝廷根基,二来也有伤天和,儿臣以为此战当以分化敌势为主,出兵讨伐为辅,兵贵神速,自可荡平此事,若迁延日久,恐有生变,儿臣以为英国公李绩为人谨慎,老成持重,深通兵法谋略,正是出任此职之不二人选,此儿臣之浅见耳,望父皇明断。”

    李承乾、李泰这哥俩个没想到李贞竟然推出了李绩,一时间都有些子急了,可却又找不出反驳的理由,正各自埋头苦思对策之际,老爷子却没再给他们俩留下开口的机会,笑着点了下头道:“准了。”

    得,老爷子这话一出,李承乾、李泰全都傻了眼,待要再说,老爷子却已起了身,挥了下手道:“朕乏了,尔等都退下罢。”老爷子金口一开,大家伙就算还想说些什么,到了此时也没法子说了,不得不各自磕头告退了事,兄弟三人正要退出之际,老爷子却又像是突然想起了啥事一般,开口道:“贞儿留下。”

    啥?老爷子这究竟是想干啥来着?搞得如此神秘,一准没有好事,娘的,这不是打算将老子架在火上烤吗?李贞眼瞅着太子与老四眼中那毫不掩饰的嫉妒之光,心头不禁一阵打鼓,可又没法子分说,只好恭敬地应了声“是。”站在了一旁。

    “贞儿,岐州民治到底如何?”待得太子等人都退下之后,李世民沉默了半晌,突地开口问道。

    嗯?老爷子搞得如此神秘竟然就只是为了问这等小事?李贞愣了一下,一时间没想明白老爷子这究竟唱的是哪出戏,不过却也没敢多想,只是躬身答道:“回父皇的话,岐州民风纯朴,安居乐业,民治上尚佳,此皆六哥之功劳。”

    “嗯?”老爷子面色一沉,露出了不悦的神色,冷哼了一下,一双眼死盯着李贞不放,虽不曾开口询问,可一股庞大的气势却压得李贞难受之极。

    妈的,老爷子好端端地问起岐州民政,究竟是啥意思?难道怀疑老子跟老六那厮串通一气不成?不至于吧?李贞这些年来已经很少被老爷子如此威压过,心里头不由地直打鼓,可要让李贞改口却是不能,无他,倒不是李贞对老六有何承诺,更不是李贞有心去救老六一把,而是此事本就是事实,李贞不相信老爷子心中无数,与其瞎讲一气,被老爷子揭破了,倒不如实话实说来得强,此时被老爷子压迫得难受不已,可李贞还是恭敬地开口道:“父皇明鉴,六哥行事不检,扰民之举是有之,亲卫人数严重超编也是有的,可在民治上却并不曾有亏于民,也不曾鱼肉百姓,这些都是事实,儿臣在折子上都已载明,句句是实,儿臣实不敢欺瞒父皇。”

    “罢了,尔退下罢,回头朕会给你旨意。”好一阵子沉默之后,李世民似乎有些不耐地摆了摆手,示意李贞退下。

    “儿臣告退。”李贞尽自满腹心思,可一见老爷子已然下了逐客令,却也没敢再多留,只好跪下恭敬地磕了个头,退出了甘露殿不提。

    “八哥。”李贞正满腹心思地埋头走在宫道上之际,突地听到一声招呼,忙侧头看了一眼,却见老九李治正恭谨地站在道旁,很是客气地拱手为礼。

    呵,娘的,老九这混球躲着老子如此久了,这还是第一次主动找上门来呢,娘的,十有**没啥好事情。李贞一见李治,顿时心里头直犯叨咕,无他,自打李贞出征朔州之后,原本整日里跟在**后头瞎混的老九就没了人影,平日里就不说了,便是逢年过节的也都不上门,最多只是派个下人来送些不值钱的礼便算完事了,这里头的蹊跷按两大谋士的分析来说,那全是老爷子的主张,左右是不想让李治陷入夺嫡之争,防着李贞拿李治的嫡子身份做文章罢了,这会儿李治冷不丁地冒将出来,若是没要紧的事,那才见鬼了。

    “哦,是九弟啊,怎地?今儿个也进宫见父皇来了?”李贞心里头虽犯叨咕,可面上却还是笑得很和蔼,温声问了一句。

    “八哥,小弟奉父皇之命即将赴岐州公干一段时间,因着八哥刚从岐州回来,小弟想向八哥请教一、二,还请八哥不吝赐教。”李治很是客气地再次拱了拱手道。

    什么?老爷子派老九去岐州?娘的,搞啥名堂来着?难道老爷子打算让老九去之官?不可能!若真是如此,那就不是公干了,难道跟薛万彻那一万精兵有关?妈的,这事情怎地一点消息都没听说,该死!李贞乍一听李治如此说法,顿时有些子惊疑不定,好在李贞城府深,却也不曾表露出来,只是笑着道:“九弟说哪的话,你我兄弟哪需得如此客套,既是九弟想了解岐州之事,哥哥自当全盘相告,哦,这天时都已近午了,要不就跟哥哥一道回府用膳,咱兄弟俩也好久没聚聚了,就边用边说如何?”

    李贞一向待李治不错,从来都是与舍与求,甚少驳李治的面子,这一条李治向来是知道的,此时见李贞如此客气,眼中不由地流露出感激的神色,可到了底儿还是没应承李贞的邀请,满是歉意地说道:“八哥好意小弟心领了,只是父皇找小弟还有要事,却是耽搁不得,就改日在聚可成?”

    嗯?这小子说了半天,既是要了解岐州之事,却又不肯跟老子多接触,玩得是啥把戏来着?李贞心里头满是疑惑,却又不好多问,只好笑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