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赵-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乔端的声音颇为洪亮,和他的年纪以及满脸的菜色很不相称。他刚才只怕是一直在里屋听着,然而大家都是明白人,这些事也就没必要挑明了。赵胜连忙还礼道:“叨扰了。”

    礼节已到,乔端做了个请的手势,自为前驱当先走进了屋里,赵胜跟在乔端身后也进了屋。

    苏齐职责所在,本也想跟进去,但他愣了愣神,又停住了脚步,转身守在了院子里,他本来就对赵胜看重一个疯子大是不解,现在又亲眼看见乔端礼仪俱全,丝毫没有疯状,不由对赵胜看人的眼光大是钦佩,人人都说大赵诸公子平原君最贤,原先苏齐虽以此为傲,却看不出赵胜“贤”在哪里,今天亲眼看见如此不可思议的一幕,他忽然间醒悟了过来,顿时明白赵胜屈尊寻找乔端必有大事,也就不敢进去打搅了。

    苏齐这里刚刚站定,正看见那个少女从柴门外进了院子,旁若无人的折身走进菜园,俯身侍弄起了葵蒲。

    乔家草屋共有五间,从正门进去,西边小门里是一间小小的厅堂,里头空荡荡的摆设很是简单,只有东西相对地放着两只漆面斑驳的矮几,几后铺着草席,除此以外再无他物。

    “公子是平原君?”

    乔端把赵胜让到了客座,自己则跪坐在主位上,双目炯炯的向赵胜看了过来。本来诸侯之子都可称公子,算上赵成侯、赵肃侯和赵武灵王三代赵君之子,邯郸城里健在的公子并不少,但是赵成侯、赵肃侯的公子们年纪都已经大了,而赵武灵王只有四个儿子,长子赵章即便活着也已经年近三十,所以邯郸城里不到二十岁的公子只有赵胜和赵豹两个人。乔端虽然以前没见过赵胜,但是白天的时候听到许五称呼赵胜为公子,也能大体猜出他是谁。

    “正是赵胜。”

    “邯郸城里的权贵能像公子这般谦逊的不多了。”

    乔端侧过脸低头看了看左臂上的绷带,不觉有些唏嘘。他本是大赵三代相邦肥义的门客,三年前沙丘宫变时肥义慷慨赴义,肥府忠义门客纷纷刎颈相随,剩下的也顿作鸟兽散,唯有他窥出其中关窍,装疯之后隐居沈庄。三年来,乔端安之若素,面对市井中无知之徒的嘲弄只以沉默相对,直到今天在大雨中与赵胜萍水相逢为止。

    赵胜身为贵戚公子,先能表现出了对肥义的极度尊敬,尔后又能看出乔端并非疯子而屈尊登门,实非一般权贵所能比拟,不免让乔端为之动容,然而这并不是乔端愿见赵胜的原因所在。;

    原因……乔端目光空洞的凝视着窗外,半晌方才颓然的叹了口气,一时间竟有些拿不准自己对赵胜拒而复请是对还是错。

    “公子屈尊草舍,不知欲垂教何事?”

    “不敢。”赵胜细细打量着乔端,心里却想到了肥义生前的音容笑貌,不错,正是肥义,而非乔端,赵胜长跪而起施下一礼道,“今日大王大集群臣,商议安平君后事。李兑相邦提到遣使赴诸国回谢一节,在下已决意赴魏。”

    “赴魏。”乔端目光猛然一跳,但接着又恢复如常,“赴魏之事李相邦当命富丁大夫,不知为何又烦请公子?”

    “并非李相邦之命。”赵胜摇了摇头,但心中却敞亮了许多,乔端虽然隐身市井中装疯,但对朝堂格局的判断能力远胜自己,如此看来,自己这次确实来对了,“李相邦本来所命确实是中大夫富丁,只是在下极力请缨,李相邦方才准的。”

    “主动请缨……”乔端露出了失望的表情,他站起身来无奈的笑了笑,鞠下一礼道,“公子示老朽以诚,老朽也当以诚相待公子。所谓浮萍无根,即便有水流相托,终究不过随波逐流而已。公子所想乃是不可为之事,还请三思。天色已晚,邯郸城里怕是快要宵禁了,公子虽是贵戚,但犯了禁令终究不好,老朽不敢久留。”

    乔端开始撵人,然而赵胜却并不气恼,反倒双手扶着矮几笑出了声来,他知道乔端会错意了,然而他并不认为今天来找乔端是个错误,因为他心里很清楚,乔端必然会对他有所误解,而且正因为这误解,反而更证明乔端才是那个真正可以以心相托的人。

    “呵呵,乔公难道不想知道在下为何要去魏国?”

    还能为何?乔端心中颇为鄙夷,他出身赵国寒门,年轻时游学四方,本想学就一身本领报效家邦,谁知学成归来,虽然适逢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大赵崛起于诸侯,但满眼所见却依然是权贵倾轧,肉食者心思能用在社稷上的不过十中之一,剩下的十中之九都放在了追求私利上。

    当时乔端就已经满心失望,但是幸好还有一个肥义相邦忠心为国,让他有所寄托,他投身肥府为客,虽然难以闻达,但为肥义做事多少也算是为国家尽了些绵薄之力。然而三年前沙丘宫变,肥义死而不得其所,大赵朝堂上剩下的不过是些宵小之徒,还有谁真心为国?乔端是真的看透了,如果不是还有未了心愿,当时便要刎颈赴死,这些年他决计再不参与国事,所以装疯藏身市井,其实正是不想再为权贵所用。

    今天赵胜屈尊登门,乔端本不想见,但转念间想到他厚赞肥义,这一恩终究要还,所以才让孙女又将他请了回来,只求一策相报,了还心愿。谁知赵胜上来就说要去魏国,当时乔端已有些不悦,但还盼着赵胜是不想赴魏,要找自己寻求对策。如果赵胜当真是这个意思,乔端倒也不妨教一教他,但赵胜接着说他是自己主动请缨,已经表明他欲借外邦势力与当朝权相争权,即便这样做是为了将大权归还大王,多少有些报效之心,但当今赵王不过是个平庸之辈,就算亲掌大权,依然改变不了权贵倾轧,国势渐落的局面,这种“报效社稷”理他又有何用?

    想到这里,乔端心里已经窝住了火,但面前的人毕竟是公子,乔端还是压下怒火躬身问道:“不敢请教,公子为何赴魏?”

    赵胜并没有接着回答,他缓缓地站起身来,满面肃然的看着乔端,一字一顿的说道:“赵胜此行,不止为权,也不止为君,更是为了大赵黎民。”

第四章 夜袭(下)

    “大赵黎民……”

    乔端不相信的凝视着赵胜,慢慢咀嚼起了这四个字,半晌似有所悟的点了点头,缓缓的坐下了身去。

    “乔公必然以为赵胜请缨赴魏是要借外邦之力争权,不错,如今王权旁落,李兑专权,视大王如土偶傀儡一般,宵小之徒无不趋炎附势,忠义之臣却人人自危,无人敢于执言!赵胜身为大赵公子,又岂能忍气吞声,只求自保,而置家邦社稷于不顾!”

    赵胜激愤的捏紧了双拳,乔端态度的突然转变让他把所有顾虑都抛在了脑后,挺直身朗声说道,

    “然而赵胜请缨又绝非为此。乔公是隐士高人,虽然身在市井,但也必然知道李兑借安平君大葬之机,遍邀诸侯遣使赴赵之事。他们来邯郸做什么?当真是吊唁王叔祖安平君那么简单么?一年前安平君病重,李兑以假相之位当权,当时齐国使臣苏秦来我邯郸游说合纵之事,说是齐国支持李兑做约纵长,此事正中李兑下怀,这一年来李兑派亲信频繁来往于山东诸国,眼看盟约就要成真,只等合适时机便要盟誓天下合纵攻秦。

    合纵攻秦若是能成功倒也罢了,终究可以削弱暴秦,给山东诸国几年安稳日子过。然而合纵的事难道还是第一次么?以前哪次不是止步函谷?攻秦不成,齐国,燕国他们不会有什么大损失,但暴秦缓过手来出兵向东,我赵韩魏楚与暴秦犬牙交错,次次都是反遭涂炭。打了败仗,朝堂上的权贵们不过也就是割几个城邑,丢点面子罢了,毕竟暴秦还无力吞并咱们,但败仗之后黎民百姓丢的却不仅仅是面子,士卒丢的是命!黎民百姓丢的是家!他们流离失所,易子而食,即便不死,也是家业尽毁,忍饥挨饿!”

    说到这里赵胜住了口,因为刚才还在屏息聆听的乔端突然浑身打起了颤,他双唇紧闭的仰着头,两行浊泪从眼角倏然而下,全然沉静在了悲痛之中。

    太阳已经完全没入了西边的山丘,暮色弥漫在小小的厅堂里,灰蒙蒙中乔端的身形更显委顿,赵胜心里不觉也跟着一酸,他不知道自己哪句话影响了乔端,也不知道乔端想到了什么,但却明白自己的慷慨激昂已经触动了乔端心灵深处最软弱的地方。然而……

    已到此时,有进而无退!赵胜收拾心绪,昂然续道:“李兑他们不去想想屡次攻秦失败的缘由,却只想着合纵成功以后自己会如何如何,如此只求私利,丝毫不顾惜黎民之人,乔公难道还以为赵胜与其相争,仅仅是为权为君么!”

    赵胜铿锵之言戛然而止,然而乔端却半晌未语,他年轻时游学四方,曾亲耳聆听儒贤孟轲那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虽然当时他已自诩满腹学识,但是却并未真正明白孟子这句话的微言大义,总觉着社稷既君,君既万民,忠君既是为国,为国既是护民。然而当他学成归赵后,残酷的现实却一阵更比一阵剧烈地打击着他的雄心壮志,最后让他彻底灰心,只能隐居在市井之中。乔端苦苦思考着自己错在了哪里,有时候答案似乎已近,但是却又总是隔着一层难以逾越的屏障,让他甚至以为自己这一辈子也想不明白了……

    乔端脸上渐渐显出一副如释重负的表情,跪坐在席上思考了半晌,捋着须却摇了摇头。

    “公子大志在胸,只是老朽看公子怕是想错了。合纵之事根本在我赵国,公子未及详察,贸然赴魏,只怕是逐了末道。其实……”乔端顿了顿,双目炯炯地看了看赵胜,淡然笑道,“公子未曾闻专诸要离之事?”

    赵胜听到这里目光不觉猛地一跳,专诸要离是先秦著名的刺客,乔端这样说,那意思自然是让赵胜找刺客刺杀李兑,难道乔端……

    “赵国如今乱不得。”

    赵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