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赵-第3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赵国灭了大秦或者大秦灭了赵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建起一个占据天下三分其二的大国,别说韩魏齐了、就算是楚国社稷也只能断绝,他们如何会答应?”

    秦王听到这里撇了撇嘴道:“寡人看未必。魏王一心攀附赵国,光赵王的花言巧语就足以让他晕头转向;齐王么,就算只是无奈附赵,难免有二心,以齐国之力也难以起到什么作用;至于韩楚二王,哼,不提他们也罢,两个糊涂蛋罢了,今次濮阳之会便什么都能看出来了。”

    魏冉向秦王躬了躬身笑道:“呵呵,大王说的是,不过他们想不到不要紧啊,只要大秦蘀他们想着不也一样。更何况赵国不也有与大秦一样的忧虑么。”

    芈太后听到这里顿时一阵怅然,长叹口气道:“原先这天下只有各国怕大秦的道理,如今倒好,大秦反要怕赵国了。唉——”

    芈太后这番感慨实在让人无语,魏冉下意识的望了望满面忧色,低着头也不知道在想什么的芈戎,心里突然咯噔了一下,暗自想道:华阳君怕是在担心孙女儿了,此情怕是不好,太后原先说要让华阳刺杀赵王,虽说只是一时气话,但若是当真逼急了,太后并不是做不出来,要是那样,就算太后以华阳君一家为质逼迫华阳刺杀赵王当真成功,华阳也必然没命,这,这不是逼着华阳君与大王和太后有二心么。

    据说赵王根本没有给华阳册封,他连表面上的事都不肯做了,这不是摆明了防着华阳么……这些事魏冉想一想都感觉不寒而栗,赶忙收拾心神,向芈太后鞠身禀道:…;

    “大秦在孝公之前同样不堪,彼是魏国压了大秦一头,大秦不也挺过来了么。如今赵国只不过能与大秦抗衡罢了,还远没到当年魏国那般势力,太后用不着忧心。”

    “唉——”

    芈太后又怅然的叹了口气才道,

    “不提这些没用的了,你只说如今该怎么办就是了。”

    魏冉忙一躬身道:“诺。赵国既然万事好商量,那么大秦便与他们商量商量就是了。臣请命亲自去一趟邯郸,看赵王还有理由推脱不见。其实并分天下的事,以臣对赵王的了解,赵王也必然知道大秦是在以此做戏。不过知道不要紧,他让范雎说万事好商量,那就是有意将这场戏做下去,并不在乎秦赵成盟后大秦将这件事宣扬出去。毕竟秦赵若是相争,两败俱伤的可能性最大,以赵王的精明绝不会做此选择,那么秦赵都有扩张称霸之意,相互之间便有共同话题了。

    韩魏齐如今虽然有缓冲作用,但不能控制在自己手里终究是变数,远不如由秦赵瓜分了以争强自家力量划算。赵王与大秦一样,绝不可能只想坐拥如今的疆土而不扩大。那就必然会算这个帐,虽说他真实的意图未必在此,不过终究还是有可谈的,实在不行的话,臣到时候也将楚国拉进来制衡赵国,那就不愁赵国不就范了。臣之愚见,还请大王和太后俯允。”

    “好,去吧,别管成不成的,总也比干坐着什么也不做,坐视赵国小合纵成事好得多。”

    芈太后微微的叹着气点下了头去,连询问秦王的心情都没有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二十四章 争利

    在秦国君臣谋划对策的时候,赵胜那里更忙,他的国家跟秦国不一样,人家秦国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通过一场商鞅变法把各方面的事情都理顺了,别管是否都合理,是否都经得起长期的历史考验,至少如今秦国很强大,而且不必让执政者们再去费心调整。

    赵国就不一样了,赵武灵王曾经想学一回商鞅,可只做了不到一半就连命都丢了,而且国家也再次回到了原先那种旧贵族统治的状态。如今旧贵族虽然被彻底打倒了,但赵国还没有完全建起一整套新的制度,一切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所以赵胜要想像秦国人那样一门心事的发展扩张显然还不是时候,只能在确保赵国不会受到别国攻击,并且国内不会出现大规模混乱的基础上以内政为主了。

    内政远比打仗外交复杂和琐碎,有时候纯粹就是鸡毛蒜皮,虽然朝政管理有徐韩为、虞卿,财务经济有剧辛,出谋划策有范雎,跟别国说绕脖子话有蔺相如,推广教育有荀况,军队坐镇有廉颇、乐毅、赵奢等人,甚至连秦开都在多年的思想斗争之后躲到邯郸的军庠之中教书育人,那就更不用说各方各面有多少人在打理了。

    然而这么多的人终究也只是分管一摊或者一地,到了全面把握的层次还得赵胜自己去做,这样一来他就真真切切体会到秦始皇每天面对三百斤简牍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了。

    不过这不要紧。谁当君王是为了专门去做批阅公文的机器人?闲暇总还是有的。比如什么出宫查看查看各业发展、拉上一大票人以各种名义宴饮一番都是不错的休闲方式,就算实在被简牍缠住了身,休息的时候捧着盏宝贵的热茶听宫里人扯些咸淡真假都不知的八卦事儿也挺让人神清气爽的。

    这八卦虽然只不过是些休闲娱乐,但有时候还真能从中得到大收获,比如说有一回白萱说她从她三哥白瑜那里听来些牢骚话,说什么家里织麻的作坊实在太浪费,大冬天里看着麻太硬不好拆解,也不知道想些别的办法解决,整天介就知道一鼎一鼎的煮沸水去泡,生生的不知道浪费了他多少柴禾木炭。虽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却实在让人心疼。

    这些话很容易就让赵胜想起了晋阳的煤,当然了,这个时代的人没见识。虽然早已经发现了煤,却还不知道这玩意儿可以用来烧火,只当它是无用的黑礁石。

    赵胜自然比他们懂得多多了,可一想到“大秦”的虎狼之师就在离晋阳不远的河东郡呆着,而晋阳周围又是露天煤需最多的地方,他便打消了现在就开发新能源的念头,实在不希望在尚未完全实现布局目标之前因为这事儿把狼招来。

    这件事想一想、笑一笑就过去了,同时也纳入了未来规划,但白萱捋着这个话题说下去的事却接着又引起了赵胜的兴趣。

    白萱说她三哥发牢骚还不止这点事儿,那些麻织工匠实在不晓事。本钱不是自己的就不知道心疼,时不时的便将麻煮过了头,弄得烂兮兮的连用都不能用,有一回三哥实在气急了,当着那些工匠的面大骂了一顿不说,还把那些烂麻都捞出来,也不知从哪里找了柄大木槌全数捣了个稀巴烂,然后又找了个篾子将那些都捣成浆了的烂麻涂了满满一篾,挂到作坊里头以儆效尤。…;

    赵胜还从来没听说过白瑜发脾气,顿时来了兴趣。捧着盏子喝了口热茶,满是八卦的问道:

    “后来呢?”

    白萱撇了撇嘴道:“后来?后来那些人就老实多了呗,难道谁还想被主家开出去呀?那个篾子就在墙上挂着也没人敢碰,后来上头的麻浆都晾干结成白膜儿了,作坊里的管事才硬着头皮跟三哥请示给刮下来扔出去了。”

    “噗——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寡人要见,咳咳咳咳。寡人要见那几个工匠!”

    本来纯属无意的闲聊,白萱怎么也没想到赵胜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居然对着面将一口热茶喷了她一身。

    然而此事儿还没算完,一国君王果然一言九鼎,说话算数,赵胜当天就把白家麻织作坊的几个管事都传进了宫里。只不过并没有对他们大发脾气以蘀自家三舅哥出气,反而找了间密殿安放上铜鼎让那几个人将那天的事又“表演”了一遍,然后直愣愣的盯住从篾子上揭下来的那层白膜发了许久的呆,再然后就像是疯了一样仰头大笑半晌,正式给那张白膜命名为——“纸”。

    纸就这样诞生了,虽然还极是粗劣,极是原始,还需要一步步的改进,但在大赵君王的亲自关怀之下,纸一经问世便进入了大规模产业化流程,首先开始在朝堂里逐步代蘀昂贵的布帛和浪费资源的竹简成为简便的记录工具,而且进一步扩展,逐渐得到民间采纳,用在了多个方面,并且将以此为源头的种种现代人都能做到的所谓发明创造都纳入了赵胜的计划,比如活字印刷什么的——这些东西直接与他的教育计划连在了一起。虽然这些东西的出现还需要一个先后顺序,但估计,估计改进造纸术这项“发明”应该轮不到后世那个名叫蔡伦的太监头上了。

    ……

    有些事的出现就是这样突兀,同样也可称之为顺理成章,条件具备了就会井喷式发展。纸的发明可以这样滑稽,但剩下的许多事却得正经八百、小心翼翼的去做。

    今年第一场冬雪落下来的时候,一行长相与中原人略略有些不同的人在他们当地主管县令的带领之下从云中赶到了邯郸。

    这些人是来自云中郡河套定边邑治下的匈奴胡民。准确的说就是挛鞮氏匈奴部的贵族。六年多之前赵国一场北征彻底收服了东迁到阴山以北的匈奴各部以及楼烦族,战后除了获得大量牛羊马匹和各类物资,还将近三十万匈奴人和十余万楼烦人纳于治下,除一部分留在阴山以北赵国新建的阳山郡之外,大半都迁到了河套平原放牧,并且由赵国建立定边、楼烦等新城邑加以管理。

    这些胡人将近五十万,虽然被赵胜收了军权,并且规定战马必须上交,每年足岁十六的胡人也必须充入赵军服役,或者在赵国开办的庠校中学习华夏礼制和华夏文化。还与北迁开发云中、阳山的赵民混居以求融合,但这么多的胡人依然还是让赵胜不能完全放心,所以除了只有六万余人口的匈奴须卜氏没有被分散,而主动内附的楼烦部十五万人只被一分为二分归云中郡和阳山郡管辖以外。人口高达二十五六万的挛鞮氏则被拆分成了五个部落,其中人口最多的鲁纳达部也只有九万余人,剩下的四部更是分别只有三五万人不等,力量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