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赵-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在做准备,另外一边同样有人在做准备,就在赵胜呈递的那封信送到赵何案头上的头一天,通过冯夷传递的消息,得知赵胜不肯退让却准备暂时妥协态度范雎和乔端在迅速分析了利弊以及赵胜的真实意图之后,乔端这个好几个月都不肯出一次平原君府的糟老头子便悄悄的离开君府,步行赶往了牛翦的大将军府。

    乔端在赵胜面前地位崇高,但说来说去还是个草民,跟牛翦之间根本没有过交集,没有赵胜的公开支持是怎么也不可能跟牛翦说上话的。乔端并不打算找牛翦,他要找的是另一个人——许历。

    这个时代大将军府的建制虽然比不上后世,但是人员同样很多,以赵国常例,大将军府有实际将校身份的属员就达七十二人之多,这些人分工明细,管保卫的,管谋划的,管后勤的,官机要的等等等等职务无一不有,是一个完整的最高军事指挥部。…;

    许历离开平原君府以后凭战功得到了牛翦的喜爱,从云中回来之后就被牛翦安排在大将军府担任了国尉之职,既是牛翦的高级部属,同时又是重要的参谋人员,虽说只是个裨将之身,但级别低职位高,也算是功成名就了。他跟乔端堪称忘年生死之交,又是赵胜曾经的心腹之人,再加上如今又成了牛翦的亲信,这里头的关系可就不用明言了。

    知情人们只在那里打着暗战,明面上也不是没有说道,触龙他们围宫请见的是就在光天化日之下发生,能瞒得了谁?很快就轰动了朝野。赵造自然没心情去理他们,吴广却不能没有说法,于是最终传出来的消息便像吴广说的那样,赵何当了一回政治生手,“好心办了坏事”,对云台错误的做了调动。

    赵何本来就是政治生手,这一点谁都清楚,犯了这样的错误虽然性质及时严重,但是理由却也说得过去,触龙他们不知底细,总不能对一个拿出了可以解释原因的理由的君王穷追不舍,所以虽然众公卿们依然疑心重重,但至少表面上总算消停了下去。

    邯郸自在那里乱,河间这边却要安静许多,赵造和吴广他们的路数赵胜非常清楚,他们如果不能拿下军队那就什么都别指望干,然而赵胜对此却没有什么动作,正如写给赵何那封信说的那样,依然在有条不紊的谋划着对燕的大计,仿佛赵国国内什么也没发生一样。

    赵胜并不是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更会引起赵何的忌惮,但是他却只能这么做,这是因为邯郸那边不论赵造他们如何运作,在不敢将赵何绝嗣消息宣扬出去的前提下很难给军界的大佬们一个选边站的理由,这件事只能拖下去,只要军界出不了变动,赵胜就不能轻易放下这次关乎赵国社稷乃至天下大局的重要事务。军队已经到位了,刀枪已经出鞘了,必然要牵扯在其中的各方势力也已经该安抚的安抚,该牵制的牵制,箭已在弦上,你真能说不发就不发么?

    事实上赵胜那封信确实有对赵何进行威胁的意思,不过并不是向赵何宣战,而是要告诉赵何,赵何绝嗣的消息他已经知道,他并不准备威胁赵何的君位,但是也希望赵何不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做出危害社稷的举动,不然的话他只能将赵何绝嗣的消息宣扬出去,并且通过这件事的影响迅速抓紧军权为对燕的大事扫清障碍。这是一种压制,同时也是在进退两难、无从选择之下的一种拖延战术。

    对燕之事确实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关键时刻,秦楚韩魏各国纷纷表了态,齐国那里天天传来的消息也在不停地催促着赵国前进的步伐。莒邑那边依然是僵持不下的局面,而即墨那里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形势逆转。

    强攻即墨的骑劫这次确实遇上了硬茬,近二十万大军在数月之内连番进攻即墨,非但没有前进一步,反而损失了大量人马。不过即墨城里的田单现在日子也不好过,孤城被围数月,粮草早已处于难以为继的状态,在大量军民被燕军俘获的同时,更有不少人逃出了城去。这样的局面一方面让渐渐暴躁的骑劫看到了希望,同时也在即墨城中引起了慌乱。

    据传田单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已经与手下将领们商量起了献城投降的事,这消息在燕军阵中传的沸沸扬扬。然而就在骑劫眉头渐渐舒展,自以为很快就将大功告成的时候,远在河间的赵胜也得到了云台郎的秘密报信,信息的内容很简短:即墨齐军正在所控制的关山之内秘密收集大量耕牛,目的……未知。

    成败在此一举,不论赵国国内的局面还是燕齐的局面都已经使赵胜没有时间再拖了,于是就在那封上呈给赵何的信到达邯郸之后的第三天,一封压了赵王玉玺的信函也在快马传递之下急速传向了蓟城。

    这封信里的内容也很简单,用简单明了的话总结起来意思就是:赵王已经无法容忍燕国的狂妄之举,限燕王于六月初十之前必须发下在齐国停兵后撤的命令,不然的话——勿谓言之不预也。

第一百六十一章 只要你好好的

    第一百六十一章只要你好好的

    就在最后通牒还没有到达蓟都的时候,驻守上谷郡燕赵边境的燕**队忽然发现与其相对的赵国代郡一带出现了大规模的军事调动迹象,据探报查实,代郡边境近日突然增加了上万的赵军步军,与此相伴的则是近千辆大型战车,这些战车是方阔丈余、可乘二十人的标准制式战车,也就是说就在燕赵之间大打口水战的时候,赵国方面已经开始了调兵,而且单在代郡一地便至少有三万以上的人马调动。阅;读;本;书;最;新;章;节;请;到;百;度;搜;索;:;16;k;b;o;o;k;小;说;网;

    上谷郡是燕国西部重镇,而代郡则是赵国北三郡最靠东的郡治,因这两郡分别是燕赵两国近些年来才开拓稳定下来的疆土,仓促之间无力过多经营,又因这些年来燕赵两国关系不错,边境上并不像南部边境易水上的平舒至武阳一线那样建有长城,边境之上虽有倒刺山(今河北小五台山)一系列山脉可做天险关城,但因为浴水从这里流经代郡和上谷,向东直达燕都蓟城,却是燕国的软肋。为此燕国在浴水河谷之中建造了重镇沮阳等数座城池以作蓟都西部屏护,为的就是防止哪天赵国突然兴兵伐燕。

    如今赵国和燕国虽然没有公开宣战,但口水战一步步加强之下,两国关系却已近冰点,燕国为了防止赵国动手,自己都已经在沮阳一带调集了十余万的军队,这时候赵国突然在代郡大规模调兵,破沮阳而下蓟都的意图不是已经很明显了么?

    这样一份军情情报顿时惊着了沮阳燕国守军,向燕王传报的快马立刻踏上了行程,两三日以后将消息传进蓟城,恰恰与赵胜的国书赶了个前后脚。

    两份消息几乎在同时摆在了燕王的御案上,燕王黑着脸左边看一眼,右边看一眼,许久之后两道浓眉已经紧紧地纠缠在了一起,右手手指在帛书上啪啪啪啪地连着点了好几下,这才匆忙抬起头来对侍立在一旁的邹衍和上卿郭隗说道:

    “调兵,迫寡人限期撤军,赵国这两手用得倒是紧密。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他们难道在代郡那里只调三万兵么。这个赵胜,虚虚实实莫非想吓唬寡人不成?”

    “大王,虚实之道谁又说得清楚。以老臣之见,代郡那里与上谷关山相隔,中间又有沮阳城相阻,虽然浴水河谷可为攻打蓟城便捷通道,但我大燕在沮阳一线驻扎十余万大军,绝不是那么容易拿下来的,守而易攻而难,赵国这三万人马又是什么说法?”

    燕王如此一问,郭隗和邹衍不觉相互觑了一眼,邹衍客客气气地向郭隗点了点头接着向后退了半步,郭隗倒也不客气,向燕王躬身拱了拱手便说开了。

    郭隗就是用“千金买马骨”典故劝说燕王设黄金台招贤纳士的那位燕国名臣,他是燕王姬职的老师,又是燕王第一个委以重任的股肱之臣,在燕王心目中的地位可以比拟乔端之于赵胜,算得上第一号心腹。但是自从大批名臣谋士聚集到燕王身边之后,郭隗却又甘愿让贤,虽然退出了相邦的位置,但在燕王的心目中反而更重要了几分,如今都已经七十多岁高龄,却依然在燕王身边做着谋士,估计死之前都别指望致仕还乡了。

    郭隗这样一反问,燕王的双眉锁得更紧了,下意识地向邹衍看了一眼才迟疑地向郭隗问道:

    “先生的意思莫非是……代郡那里是赵国的疑兵之阵?”…;

    郭隗微低着头捋了一会胡子,这才抬头道:

    “不好说,不过三万人马能起到什么作用?终究有些诡异了。这些日子大王与臣等多次商议,都觉着赵国难以动兵,此三万人马若是虚,恐怕只是赵国虚张声势,与这份国书相配合罢了。但若是实……恐怕绝不止这么点人马。只是赵国就算再以十倍兵力,恐怕也没办法旦夕之间攻下沮阳,而且他们哪里来那么多人马?

    只要这一战僵持不下,赵国必然腹背受敌,要遭秦国攻击,只会是得不偿失的局面,赵胜也好,牛翦也好,总不至于傻到这个程度,莫非……嗯,此事虚实太乱,老臣实在不敢妄测。邹上卿,您的意思呢?”

    邹衍一直在低着头深深思索,听见郭隗问上了自己,连忙一躬身笑道:“不敢不敢,下官附议郭上卿之见,赵国这三万人马调动必然是做给咱们看的,不过是虚是实还需细细揣摩才行。

    大王,以臣上次在外黄与赵胜接触所观,他虽是年幼,却是个心机深沉之人,虽从不做违言之事,但他的话却不能直直的去听。比如这份国书,赵胜明言要我大燕六月初十前在莒邑和即墨停兵,但这许久以来他除了在各国之间周旋拉拢以外,却未作什么可以直接胁迫大燕就范的举措,那么他又凭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