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赵-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弟原先就说过,这次合纵不论我大赵是什么态度,燕国也必然有灭齐之心。现在燕国攻势如虹,楚国想分一杯羹也算是在王弟意料之中。楚燕两国都想多占些城邑土地,相持之下齐国反而还能多苟延残喘些时日,岂不正好给大赵经营河间争取到了时日,寡人看王弟按原先的想法继续做就是了。呃,赈灾的粮食筹备的怎么样了?”

    “粮食已经有了着落,不过臣今日拜见大王并不是为了这个。”

    赵胜深知赵王是不大愿意在这些事上多操心的,但平常没事儿的时候不要紧,到了关键的时候你还做甩手掌柜恐怕就有点不称职了,难道这个国家不是你和你的子孙后代的么……赵胜见赵王何一脸事不关己的表情,不由微微皱了皱眉,拱手禀道,

    “楚军北上看似可以与燕军相持,但以臣愚见,恐怕齐国离亡国之日更近。若是继续徐徐而行坐视齐国灭国而不理,大赵今后怕是极难再有转庾的余地了。”

    赵王听赵胜这么一说,果然猛地一惊,连忙问道:“刚才王弟不是还在说楚国搅局可以领燕军灭齐遇上麻烦么?怎么这么一会儿就……”

    赵胜道:“楚国搅局归搅局,但这都是燕楚两国尚未达成私下之约之前的事,只要他们两国分赃之约定好,必然是齐国灭亡之时。臣今日来拜见大王正是为此,燕楚两国如何分赃,又将在何时相互妥协从而攻灭齐国谁也没办法预料。若是大赵在此之前不能抽出手来加以干预,楚国与我大赵之间有韩魏挡着还可以不用理会,燕国即便只拿下齐国大半国土,对我大赵来说也必然是比齐国更大的威胁。所以……大赵已经没有机会缓缓而行了。”

    “王弟的意思……这,河间饥穰已成我大赵的累赘,莫非,莫非我们为了防止齐国灭国,便将河间扔给燕国人么?”

    赵王何目光不觉一跳,他虽然不愿操心国政,却也清楚赵胜这些话意味着什么。与狂妄自大的齐王田地相比,燕王姬职绝对是个勾践似的枭雄人物,即便只是让他占有了齐国半壁江山,以燕国加上半个齐国的土地人口,对赵国来说也必然是比齐国更加恐怖的对手,而且因为燕王姬职的母亲易太后是秦王嬴则的亲姐姐,嬴则早年在燕国当人质时又得到了易太后的关怀照顾,再加上他们两国相互之间没有领土纠葛,这些年来关系一直不错,如果燕国坐大,必将更容易与秦国协调夹击三晋的步调,这也正是秦国一直暗中支持燕国灭齐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真让燕国得了计,赵国确实会面临灭国之危,在明知危险的情况下再坐视不理显然是最不明智的选择。然而赵国现在身陷河间泥淖,要想尽快抽出手来敢于燕国灭齐,在赵王何看来只有壮士断腕,将好不容易才拿到手里的河间扔给燕国人才行。然而这样一来赵国参加合纵就算是一无所得了,别说赵王何自己心不甘情不愿,恐怕对卿士大夫和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们也没法交代,那就不能不让他纠结了。

    赵胜见赵何一脸的阴沉,已经清楚他在想什么,连忙再次拱手道:“大王,河间万万不可丢。河间据守大河,东边过了饶安就是大海,燕国为换取大赵参与合纵才将此地交给我们,我们若是嫌其麻烦便拱手送给燕国,燕国据有饶安、河间两地,更是与齐国南北贯通,大赵连一点掐断燕齐道路的机会都没有,今后还怎么掐断燕齐之间的通道?”

    “嗨呀!占也不是,撤也不是,你说怎么办吧?”

    赵王登时急了,黑着脸一拳砸在御案,忽然间心灵福至,猛然恍悟般的惊声叫道,

    “难怪骑劫要在河间大肆搜掠一番才南下伐齐,原来姬职那个混蛋一开始便给大赵挖好了坑,果真歹毒啊!”

    赵胜见赵何这样评价燕王,一时间顿觉无语,只得说道:

    “天下之争本来就是君子吃亏,燕王如此做也是为了燕国考虑,说不上什么歹毒不歹毒。大王,以臣愚见,如今不是痛骂燕王的时候,如何想办法解决河间饥穰,尽快腾出手来阻住燕楚灭齐才是正理。”

    赵王何颓然的叹了口气道:“寡人知道这个道理。唉,王弟可有什么好办法么?”

    赵胜这次来为地正是这个,连忙应道:“办法倒是有,只是能不能完全如愿臣却不敢保证,而且还需大王亲自出马才行。”

    赵王不觉一愣,茫然地看了看赵胜才纳罕的问道:“寡人……寡人能做什么?”

    赵胜道:“河间乱局表面看是因为饥穰,其实还是乱在‘人心’两个字上。河间地处赵燕齐三国之间,原本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燕齐局势依然不明朗,河间百姓生怕兵祸再至,自然是人心惶惶。大王若是能亲自出面安民,河间百姓必然会坚信大赵巩固河间之心,只有人心思安并且有所依附,乱局才能尽快平复,不然的话不论是坐视燕国灭齐还是将河间拱手送人,大赵都是要吃大亏的。”

    “你是说让寡人亲自去河间赈灾?”

    赵王何没想到赵胜是想让他亲自去河间,听完赵胜的话不觉犹豫了起来,虽然赵国是他赵何的,不管是为了社稷还是为了王位,他都有在别人都镇不住场的关键时候亲自出马的义务,但此时的赵何却完全没有这个心劲,原因无他,还是子嗣问题。

    如果没有子嗣,就算赵国能像尧舜禹汤周武那样广有四海对赵何来说又有什么意义?没有子嗣便意味着他本来便极弱的君威将更加没有凭持,他第一位的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必须长久地留在宫里催促正伯侨尽快炼出那颗让他“起死回生”的仙药来。相对这件大事来说小小的河间又算得了什么?

    然而这些话赵何终究不能对别人说的,更何况面前坐着,并且还在催促自己离开王宫的又是在这件事上身份最为特殊的赵胜……赵何心中只剩下了无奈,颓然的愣了片刻神,虽然什么也没说,却还是讪笑着摇了摇头。…;

    赵胜哪能想到赵何会是这种态度,不免一阵疑惑,不过在无从知晓昭和心思的情况下也只能当这是因为自己没有解释清楚,连忙说道:

    “燕楚虽然同有灭齐之心,但贪心之下两国短期内绝难达成一致,两三个月的时间应当还是能有的,这正是大赵可以利用之处。河间之事若是要缓缓而行什么都好说,但若是想尽快解决,除非大王亲自出面,别人都没有压得住阵的能力。如今廉颇已经在河间布下重兵,尽快安稳河间不但是为抽出手阻住燕国灭齐之念而谋,同时也是为大赵他日对燕国进可攻退可守而谋,还请大王三思。”

    三思……

    赵王何满脸都挂着难明其意的笑容,他没办法向赵胜说出自己的苦衷,可陡然间却已经悟到自己根本没有能够站得住脚的理由去拒绝赵胜的请求。君王亲临河间是为了家国社稷而谋,赵胜就差说河间那里没人敢谋刺赵王的话了,他若是再拒绝,赵胜又会怎样想……

    赵何心里一抖,沉默了半晌终于点下头笑道:

    “好,王弟去安排就是。”

    “诺。臣这就去安排,臣告退。”

    赵胜松了一口气,连忙站起身鞠礼告退了出去,但当匆匆走到宫门口看见前面向自己迎过来的马车时,他却忽然缓下了脚步,他实在有些不明白,在河间赈灾这种势在必行的大事面前,赵王为什么会表现出反常的犹豫……

    …………………………………………………………………………………………

    粮食的问题解决了,赵王这座镇服人心的“大山”也搬了出来,后边的事自然顺理成章。

    经过数日的匆匆准备,从白家半赊半买的粮食便从赵国境内各地的白家私家仓廪之中发了出来,在赵**队的严密保护之下起运向河间发去,与此同时白家“馈赠”的粮食也一同送往了河间。

    这个时代战争后勤供应有两种形势,一种就是纯粹抢夺的就地取食,另一种则是民夫肩扛车载的跟随支援。中原各国相互攻伐抢夺的是土地和人口,所以极少有就地取食的情况发生,粮草物资供应全凭本国供应,几乎年年打仗的情况下老百姓早已做惯了运粮的差事,此次赈济河间的组织工作自然是顺利无比,但因为所需粮食数量实在是大,中间颇多周折也在所难免,不过有朝廷亲自出面,基本上也不会出现什么影响大局的问题。

    粮食是运出去了,但如何利用赈灾安定河间民心,使几十万河间百姓全心全意当赵国人却是大有学问。为免出现因为民心不安造成混乱,以至于冲撞到赵何王驾的意外情况发生,赵胜除命令廉颇调动军队做好沿路警戒以外,又刻意安排王驾晚于粮草数日出发。

    赵王何去河间终究只是走个过场,真正需要去周旋安排的还是赵胜,所以邯郸这边留守的依然还是这两年来做惯了“看家”活计,有着充分经验的徐韩为和虞卿两个人,而为他们保驾护航的则是大将军牛翦,这三位分别是客卿、赵国卿士和军界的鼎重人物,有他们在,特别是有牛翦在,就算赵王不在邯郸也是不用担心出问题的。

    王驾终究不是臣僚仪仗能比的,各方面都要做到极致才行,出发当日晴空万里,数千铠甲兵器鲜亮、旗帜飘扬的赵**卒在各自统兵官的率领之下或探路、或随驾、或殿后,从前后左右各个方向远远近近的严密护卫住了王驾和跟随而行的相邦车驾与随从车驾,王驾前后近处仪仗礼器旗帜如林,庄严无比,远远看去便如一道两头看不见首尾的长蛇一般。

    赵何高坐在华贵的络车曲柄伞盖之下,沿路沐着和煦的春风,心里忽然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愉悦,他自小几乎没有离开过赵国王宫,除了每逢年节时需要前往七庙祭拜以外,唯一给他留下过印象的离宫之行只有那次沙丘宫变。但正因为沙丘宫变,他内心之中已经对离开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