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赵-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赵一家,赵王念着寡人,还请公子代寡人回谢赵王。唉,说起来寡人和贵国先王乃是姑表之亲,安平君也算是寡人长辈。如今贵国先王宾天,安平君也已辞世,寡人念之不觉泣下。只不过一国之重不可轻动,寡人虽然思念安平君,却只能令犬子代行致祭,此情何堪?还望公子向赵王转陈寡人之意……”

    魏王说什么魏赵一家,姑表之亲倒不是和赵胜套近乎。先秦时候,各国出于政治考虑,除了相互遣派质子,还要相互结亲。比如赵武灵王第一任王后是韩公主,当今秦王母亲宣太后则是楚国宗室。这样一来,虽然姑表亲有些夸张,但各国诸侯之间便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血缘关系,而且如果细论的话还能论出辈分来。;

    然而魏王说他和赵武灵王是姑表亲,这就在无形中把赵王和赵胜贬到了晚辈的位置上,听着实在有些不舒服,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本来赵胜这次来明面上的任务就是向魏王答谢致祭王叔祖安平君赵成的事儿,那么魏王的话也只能往亲戚上凑了。

    赵胜明白魏王这些话不过是套词,自己一会儿地答谢也有程式可循,听不听都是一回事,所以在魏王“感伤泣下”的述说亲情的工夫,他转头向大殿上陪坐的魏国大臣们迅速打量了一圈。赵胜这还是第一次来魏国,这些大臣里边除了魏齐自然一律不认识,魏齐见赵胜目光扫过自己,便忍不住俏皮的眨了眨眼。

    魏王老半天才感伤完,等赵胜谢了,笑微微的点了点头便把目光转向了另一边道:“魏章,平原君在大梁的行程可安排好了?”

    “诺,臣已安排好了,申时设宴还请大王示下。”

    既然已经安排好了申时设宴还请什么王命?这程式化实在也太古板了些。赵胜耐着性子等着那位与魏王年龄相仿的魏国相邦、同时也是魏国王弟的魏章魏老公子请示“申时设宴”,错眼间却突然发现魏章身旁有些异样。

    就在紧挨着魏章的下首席上,一名上了年纪的上卿借着魏章遮挡,微微侧回身向站在殿柱旁的寺人招了招手。那名寺人见上卿相招,下意识地瞟了一眼御案后正在走程序的魏王,接着便一脸疑惑地鞠身走到他身边俯下了耳朵去。

    也不知道那位上卿说了什么,寺人脸上突然露出些许惊慌,踞身点了点头,急忙小步跑到御案后边,俯身在魏王耳边传起了话。

    “什么!”

    魏王不知道听见了什么话,突然之间收住笑容,目光凛冽地向刚才传话的那个上卿看了过去。

    “芒卯,你再详细跟寡人说一遍。”

第十一章 扬名(上)

    正如蔺相如所说,第二天的朝见确实就是走走过场。礼节很隆重,但是包括赵胜先迈哪只脚这样的细节都已经设定好了,完完全全就是一场看上去极其严肃的话剧而已。

    午正至阳时分,魏国王宫内仪仗如林,从驿馆到宫城之间的大道上铁甲军士盔甲映日、戈矛铮铮,威武之势让人不敢正视。天子御六、诸侯五、卿四、大夫三,身为赵国王弟公子,赵胜在朝中虽然没有实职,但是终究位同上卿,如今代表赵王使魏,驷马拉乘的规格自然不能有丝毫的削减。

    天下的事就是这样,两国交往,真正关乎安危的大事往往隐藏的很深,反倒是这种纯属礼节性的觐见拜会却显得光鲜无比。

    大梁的百姓好歹是大城市的人,经见过世面,所以铁甲军士把路一封,不必宣喻大家就会自动躲避,不过有些得到消息晚的人摸瞎撞上去,被拦在路边也是难免的事。

    通往主街的一条小巷子里,一个粗麻布衣的壮汉推着辆独轮小车远远走来,看见前头路口堵着手执长戈的武士,便自觉停在了两三丈远的地方。由于脚上的草屡袢带开了,他并没有急着掉头返回去,蹲下身细细整理草屡的工夫,前面主街上赵使的马车恰好辚辚而过。壮汉不经意的抬头望了一眼,整理好草屡,起身推走了小车。

    这种景象在大梁实在太常见了,不会有人去关心,也不会有人去注意。大家都在忙着自己的生活,贫者谋生,富者奢娱。比如某处大宅之中,一个黑瘦矮小却又一身华贵的中年人此时便是怡然自乐,正坐在敞厅内自斟自饮地喝着酒。日渐偏西,一名褐衣侍者急冲冲的跑进厅里俯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他便胸有成竹的点了点头,笑微微地挥手将侍者打发了下去。

    王宫门口,两位赵使肃然地下了马车,在魏国传宣侍臣的带领下,赵胜持节在前,富丁捧着送给魏王的礼物跟随其后,亦步亦趋的进了宫城向正殿走去。

    魏王遫已经是快五十岁的人了,不过精神矍铄,威严依旧,在众多上卿大夫的陪侍之下高坐御台等候许久,见侍臣进殿传禀,却连口也没开,只是微微抬了抬手。站在一旁的侍臣得到了命令,急忙挺身直立,中气充沛高喝道:“请赵使进殿——”

    礼程如仪,大殿外赵胜和富丁拾阶而上,进入殿门前行三步,礼节隆重的鞠拜了下去。

    “赵使,公子胜,拜见魏王——”

    “赵中大夫富丁,拜见魏王——”

    “赵使有礼,请入座。”

    ……

    殿敞高阔,余音久久未绝。魏王起身受礼,冠冕之下长长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等赵胜和富丁拜谢同座,已然笑微微的向赵胜看了过去。

    “平原君公子一路辛苦,寡人惭愧难当……呵呵,公子在驿馆中住的可还习惯吧?”

    赵胜见魏王慰问上了自己,便从容的长身而起,长臂拱手拜下去道:“赵胜谢过魏王。赵魏盟好,有如一家,赵胜居魏,犹如居赵。赵胜奉王命谒见魏王,特奉薄礼祝魏王寿。”

    赵胜这里说着话,富丁已然捧着礼物重又起身走到了大殿中央,一名寺人碎步跑过来接了礼物转呈给魏王,魏王再次站起身接过去打开盒盖看了一眼,又转手让那名寺人拿下去,这才重新坐下叹了口气道:

    “魏赵一家,赵王念着寡人,还请公子代寡人回谢赵王。唉,说起来寡人和贵国先王乃是姑表之亲,安平君也算是寡人长辈。如今贵国先王宾天,安平君也已辞世,寡人念之不觉泣下。只不过一国之重不可轻动,寡人虽然思念安平君,却只能令犬子代行致祭,此情何堪?还望公子向赵王转陈寡人之意……”

    魏王说什么魏赵一家,姑表之亲倒不是和赵胜套近乎。先秦时候,各国出于政治考虑,除了相互遣派质子,还要相互结亲。比如赵武灵王第一任王后是韩公主,当今秦王母亲宣太后则是楚国宗室。这样一来,虽然姑表亲有些夸张,但各国诸侯之间便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血缘关系,而且如果细论的话还能论出辈分来。;

    然而魏王说他和赵武灵王是姑表亲,这就在无形中把赵王和赵胜贬到了晚辈的位置上,听着实在有些不舒服,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本来赵胜这次来,明面上的任务就是向魏王答谢致祭王叔祖安平君赵成的事儿,那么魏王的话也只能往亲戚上凑了。

    赵胜明白魏王这些话不过是套词,自己一会儿地答谢也有程式可循,听不听都是一回事,所以在魏王“感伤泣下”的述说亲情的工夫,他转头向大殿上陪坐的魏国大臣们迅速打量了一圈。赵胜这还是第一次来魏国,这些大臣里边除了魏齐自然一律不认识,魏齐见赵胜目光扫过自己,便忍不住俏皮的眨了眨眼。

    魏王老半天才感伤完,等赵胜谢了,笑微微的点了点头便把目光转向了另一边道:“魏章,平原君在大梁的行程可安排好了?”

    “诺,臣已安排好了,申时设宴还请大王示下。”

    既然已经安排好了申时设宴还请什么王命?这程式化实在也太古板了些。赵胜耐着性子等着那位与魏王年龄相仿的魏国相邦、同时也是魏国王弟的魏章魏老公子请示“申时设宴”,错眼间却突然发现魏章身旁有些异样。

    就在紧挨着魏章的下首席上,一名上了年纪的上卿借着魏章遮挡,微微侧回身向站在殿柱旁的寺人招了招手。那名寺人见上卿相招,下意识地瞟了一眼御案后正在走程序的魏王,接着便一脸疑惑地鞠身走到他身边俯下了耳朵去。

    也不知道那位上卿说了什么,寺人脸上突然露出些许惊慌,踞身点了点头,急忙小步跑到御案后边,俯身在魏王耳边传起了话。

    “什么!”

    魏王不知道听见了什么,突然之间收住笑容,目光凛冽地向刚才传话的那个上卿看了过去。

    “范痤,你再详细跟寡人说一遍。”

第十一章 扬名(下)

    (实在对不起各位,昨天和今天这两章更的有点慢,主要原因在于这两章是整个大梁部分的引子,需要留许多线索,埋许多伏笔,写的过程中想得太多,删删改改就把速度拖下来了,而且还很有可能不能尽如人意。这一关算是过去了,从明天开始进入全剧情发展,速度就会快上来,再次谢谢各位的支持。)

    正文:

    安排好的礼程突然中止,殿上众人一时没回过神来,茫然了片刻方才向范痤看了过去。范痤这人赵胜虽然没见过,但是却是知道的,魏国以王弟公子章为相,权力自然都集中在王室手中,不过要论中流砥柱还得算身为上卿的范痤。

    魏王对范痤极为倚重,三年前以四十多岁的“高龄”继位之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范痤直接从中大夫提拔为上卿——须知上卿与中大夫之间的差别可不仅仅是卿和大夫之间的区别,周礼卿分上、亚、下。大夫也分上、中、下。可以说范痤基本上是从最基层一步登天,足见魏王对他的重视程度。

    范痤如今只有四十岁出头的年纪,然而可能是用脑过度,头发已经花白,看上去五六十恐怕也不止。听见魏王相问,他从容地站起了身来,抖抖袖子向魏王长拜一礼才道:“禀大王,臣下偶有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