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赵-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临淄城秩序井然,齐国境内各都各县同样毫无波澜,贩夫走卒忙着奔走生计,山野农夫则忙着除草肥田。他们与庙堂之上的士卿们完全生活在两个世界,除非齐王穷兵黩武或者齐国受到了灭国的威胁,那么那些公卿大夫们的争斗应酬或者五都常备军队的征战便于他们没有丝毫关联。

    此时已入初夏,金风渐渐煦暖,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田野里粟禾已经窜得老高,绿油油的颜色远远地一直铺到天地交汇处。烈日之下,一位已届花甲的干瘦老农赤膊把锄,缓缓行走在整齐的田垄之间仔细地锄着稗草。瘦小的身躯掩在无边无际的禾阵之中,更显孤寂。

    齐国五都的农田大多都已是熟田了,土壤肥沃,能养粮食,同时更能养杂草,要是不将争着肥料疯长的杂草除尽,势必影响秋收。如今田产稀薄,十数亩田所产才够一个人一年饿不着肚皮,要是再加上当今大王继位以来这十几年越来越重的赋税,生活更是艰难,如果不在田地里尽上十分的心,这日子还怎么过。

    老农终究年纪大了,难免力乏,行不多久便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直起身目光空洞地望着远处,抬臂擦拭一下额头细密的汗珠。在他目力所及之处,不远便是一条官修的大路,由西向东地蜿蜒而前,两边都看不到尽头。不大时工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西边隐隐传来,老农不经意的看了一眼,又弯下腰忙起了自己的生计。

    西边大路上疾驰而来的是三骑枣红骏马,马背上的那名戎装骑士由于两脚悬空无处借力,只能用双腿紧紧地夹住马腹。这样的骑乘方式自然疲劳无比,为免脱力坠马,他也只能紧紧拽住缰绳尽力趴伏在了马背之上。

    先秦时骑乘并不是常见的行路方式,像这样两三骑并辔疾行的戎装骑士,其中一人身后的马屁股上还捆着大包的物事,一看便知是为官府传递消息的铺兵。这条大路本来就是从马陵通往临淄的驿道,生活在其侧的人们见惯不惊自然不会在意,任由他疾驰而过,连多看一眼的闲心都没有。

    无关的人自然不会在意这些铺兵,但沿路官府对他们却不能不关心。这个时代的人们已经对马有了很深的了解,清楚就算再健壮的马匹连续疾行三十多里也得力尽,所以在传递紧急的军情不能有半分耽搁的情况下,也只能换马不换人地在沿路设置驿亭。

    那三名铺兵早已跑熟了这条大路,深知驿亭的远近,自然对胯下爱骑的速度疾缓控制得极是到位,不大会儿工夫看见前头路边一颗树荫如盖的大槐树之下现出了一片简陋的土坯小院,便“吁吁”连声渐渐放缓了马匹的速度,当枣红马“嚯”的一声收住马蹄时恰好停在了驿亭院门之外。那三名几乎已经力尽的铺兵瞬间又像是恢复了力气,迅速跳下马背便直奔院内而去,其中领头的那人粗着嗓子高声喊道:…;

    “快快,马陵急报,不要耽搁,我们喝口水便走,你们快去换乘。”

    驿亭里的驿官与这些铺兵早已熟识,听到马蹄声便带着手下从草棚里早早的迎了出来,看见那三名铺兵急急惶惶的牵着马奔进院来,两个杂役没用交代便迎上去接过缰绳拉着三匹马向后院马棚走去,而那名驿官则咧嘴一笑,一边往棚屋里相让三个铺兵一边揶揄的笑道:

    “吴小戎整天急报,也没见马陵那里打起来啊。我看呐,要是哪天你们换了马就走那才是真有急报……嘿嘿嘿嘿,来来来,三位兄弟先坐下喝口水再送‘急报’不迟。”

    吴小戎微微的喘着粗气,和另外那两名铺兵跟着驿官低头进屋歪歪斜斜的坐到草席上,接过水瓢抬头咕咚咕咚地连喝几口,这才一抹嘴角,不屑地笑道:

    “你以为谁都跟你们一样闲在?你懂什么是急报就在这里乱说?只要是大将军呈递给大王的信笺那就都是急报。你们还敢在这里胡扯,我要是把你这些话跟大王一说,那你就擎等着回乡种地去吧。”

    驿官笑道:“别别别,我这差事还没做够呐。嘶……哎,我说吴小戎,这些日子不见你可是长本事了,连大王也能见上?我还道你们只是把东西送上有司就滚蛋呢,原来是亲手送到大王面前啊。得嘞,我先去给你们弄些吃的,让你们吃饱了再去告御状。都歇着,马上就好。”

    这些本来也就是些笑话,吴小戎摆着手哈哈一笑也就过去了。那名驿官满脸挂着笑,转身间便走出屋去。说起来他怎么也算是个官儿,但他这官儿的职权范围只在这个小小的驿亭之内,这驿亭里供职的人加上他在内满打满算只有三个人,那两个杂役都忙着去为吴小戎换马,剩下的活儿自然只能由他这个官儿亲自去干。

    驿亭里的生活就是这样枯燥而又有条不紊,吴小戎他们插科打诨的工夫,那两个杂役已经将马匹牵到了后边马棚,相互之间也不搭话便熟手熟脚的换好了马匹,其中年长的那个杂役二话不说便要将新备好的马匹牵出去。然而还没来得及去拽马缰,另一名杂役突然指了指马槽说道:

    “哎,六哥。槽里头料不够了,也没水了。你先去后头多拌些料过来喂马,如今都过午了,吴小戎他们不可能走那么快,兄弟我把马给他们牵过去就成。”

    “嗳,是嘞。”

    说话的这名杂役虽然要年轻许多,但在驿亭里的资格却比年长的那人要老一些。有道是早入师门一天也算师兄,年长的那个杂役自然要听他的,闻言忙应诺一声便跑了出去。

    年轻杂役将年长的杂役目送出了马棚,却没急着去牵马。等年长的杂役微微佝偻着身转过墙去,他警惕地向四周观察片刻,待确信驿官和吴小戎他们已经在前边屋子里吃上了饭,这才轻手轻脚地快步走到那匹背上驮了包裹的马匹身旁,伸手将包裹取下来迅速打开取出了其中一方一尺见方的锦盒。

    那锦盒是用木头包了锦缎做成的,颇为考究,盒盖与盒身之间加了一把小小的铜锁,除了马陵和临淄掌有钥匙的人以外,谁要是想从里头取东西除非砸坏铜锁便绝无可能,再加上铺兵每次换马的时候都会检查锦盒,要想不被发现地偷出里边的东西根本没有可能。…;

    年轻杂役能单独接触锦盒自然是因为这锦盒里的东西都是日常的公文。如果是特殊公文,吴小戎他们就算进了驿亭也绝不敢离身。这自然是因为特殊公文容易被人惦记,而日常的公文却无此虞,要是天天紧绷着神经去防别人,那非得累成神经病不可。然而令吴小戎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如今这普通公文居然也被人给惦记上了。

    年轻杂役捧起锦盒上下打量了大量,右手小指在铜锁旁边轻轻一拨,两只手上下同时用力,就见锁头一紧,盒盖与盒身之间已然微微露出了一道不到小指厚度三分之一的极窄缝隙。

    这个时代的公文一般用竹简做成,但长途传递的公文为了携带方便却都采用丝绸锦帛,已经将空隙撑到最大却只有这样一道小小的细缝,里边装的又是极软的丝绸,根本没有一点取出来的可能。然而杂役似乎对盒子里的东西兴趣并不大,抬手将盒子举到眼前冲着阳光向里瞄了一眼,在确定里头的锦帛公文并未满到盒盖之上时,他脸上已然露出了一丝笑容,紧接着便一手擒盒,另一只手则迅速抽回来探入怀中取出了一幅细细折叠好的白色锦帛,然后将锦盒放在地上,左手拇指食指撑开其上的缝隙,小心翼翼的将那副锦帛塞进了盒子里去。

    “嘿嘿,马背上也是颠,在我手里也是颠,好好地晃上两晃还能有什么痕迹?大王啊,你就慢慢看去吧。”

    杂役像摇骰子似的将锦盒上下颠倒地连连晃了一会儿,连忙拍去锦盒在地上沾的浮土,重新装入包裹中拴在了马背之上。就在这时,那名年长杂役“驮驮”的脚步声恰好从墙那边传了过来。

    ……

    按照既定行程,赵胜用三天时间拜会了齐国朝堂重臣,第四日就要前往稷下学宫礼拜儒家大贤师孟轲。赵胜的老师触龙是孟轲的门徒,师同于父,孟轲自然是赵胜到了临淄之后不能不拜见的人,即便齐王不予安排,他也必须前往稷下学宫,不然的话那就在天下人面前失了礼了。

    拜师礼极其隆重,前往拜见祖师爷自然更需要周密安排,一丝差错也不能出。当然了,这些事自有触龙和蔺相如他们安排,倒也用不着赵胜亲自过问,他只要养好精神,到时候礼节隆重地向孟轲鞠礼叩拜就行。然而赵胜能轻省,齐国这边却不能当做一般事对待,头一天的晚上,稷下学宫祭酒万章便被苏秦传进了相府。

    万章这个人在现代没有什么名声,但在儒家历史上却是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他早年既拜在孟轲门下,一生追随孟轲左右,为儒家思想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了宋朝政和五年,赵宋皇帝甚至将他封为博兴伯,从祀于孟庙西庑。

    如今万章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自从跟随孟轲到了稷下学宫以后,他除了招生门徒发扬儒学以外,还多次代表孟轲参与辩论,多年深厚的资历积累下来才坐上了祭酒的高位,主管稷下学宫一切事物。

    白天的时候,万章还在指挥学宫里的庶务官员布置赵胜礼见所需的仪程,哪曾想到齐国的相邦居然会在这个时候传见他。不过人在屋檐之下就得低头,所以万章得了命令便匆匆安排人继续准备,接着便乘马车赶去了苏秦府上。

    从齐威王时代开始,稷下学宫里的知名学者便享受列卿待遇,极是尊崇。万章又肩负祭酒重任,自然算实打实的齐国卿士,见了苏秦到也用不着过于礼重,当下请相府门子入内传报,不大会儿的工夫苏秦便亲自迎了出来,看见拘礼候在门外的万章,脸上早就堆上了笑,连忙跨下石阶迎上去笑道:…;

    “哎呀,有劳万先生久候,还请恕学生不恭之罪,快快快,先生快快入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