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战图-第6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雄诞见隋军骑兵完全无损,而且是向东撤退,他心中大急,急令一名士兵赶去报告杜伏威,但他感觉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隋军都是骑兵,他们怎么追得上。

    情急之下,王雄诞大吼一声,手提大刀催马向罗成杀来,“隋将留下人头!”

    罗成冷笑一声,纵马迎上,他一言不发,刷地一枪刺向王雄诞胸膛,枪尖变成了九个枪头,王雄诞大吃一惊,他顿时意识到自己遇到了绝世武将,但此时他已无法应对,只得手忙脚乱挥刀封住自己的要害,大腿一痛,紧接着肚子也是一阵剧痛,罗成连刺中他三枪,两枪刺中大腿,最后一枪刺穿了他的小腹,枪尖一绞,将他一截肠子带了出去。

    王雄诞惨叫一声,捂着肠子调头便逃,后面数十名亲兵一起向罗成放箭,阻挡罗成追击主将,罗成没有追击,他一边用枪拨打箭矢,一边用眼角余光向身后查看,所有骑兵都出城了,最后十几名骑兵也从他身后疾奔而过。

    罗成也无心恋战,对王雄诞的背影大喊道:“记住爷爷的名字,幽州罗成是也!”

    他调转马头,便向东疾奔而去,渐渐从官道上消息。

    半个时辰后,在十里外布下天罗地网准备包围隋军的杜伏威率军赶到了临涣县,士兵抬着受伤沉重的王雄诞走了上来,他的大腿有两处枪伤,虽然枪伤不浅,但他毕竟皮肉粗糙,能挺得住,但他肚子上也被刺穿一个洞,肠子断了一截,这处伤口令他痛不欲生,话都说不出来。

    旁边亲兵替他说道:“启禀王爷,刺伤王将军之人是敌军主将,便是幽州罗成,他已率骑兵向东奔去了。”

    杜伏威听说居然是天下排名第七的罗成,也吓出了一身冷汗,据说这个罗成出枪心狠手辣,王雄诞居然能活下来,也是他命大了。

    王雄诞是他的心腹大将,若不幸阵亡,胜过断他一臂,杜伏威顿时急道:“还不快去找名医诊治!”

    “大王,军医在谯县大营,一时赶不过来。”

    这时,旁边一人胆怯道:“大王,县内有一名医,擅治刀剑之伤,不如让他来看看。”

    杜伏威一回头,却见是县令和县丞,只见两人浑身鞭痕累累,衣服上血迹斑斑,显然也受了拷打,杜伏威本想杀了这二人,但赵县令保命的一句话令心中杀机稍淡退,他挥鞭向两人抽去,斥骂道:“还不快去给我把名医请来。”

    两人正要离去,杜伏威却道;“县丞去请,县令给我留下!”

    汪县丞一瘸一拐地进城去了,杜伏威恶狠狠盯着县令,“为什么他们的战马没有中毒?”

    赵县令跪下磕头泣道:“我们完全是按照大王的指示去做,成功哄骗了罗成,把豆粉给了隋军,他们蒸熟后捏成豆饼喂马,但大王巴豆放得太多,巴豆味苦,隋军士兵闻出有异味,便识别出了巴豆,罗成盛怒之下将我们二人抓去拷问,我们熬刑不过,只得承认是大王留下的豆粉,望大王饶命!”

    杜伏威听他说得有点道理,他又看了看重伤的王雄诞,恨恨道:“若王将军有三长两短,我就拿你们全家殉葬!”

    (未完待续。)

第780章 兄弟暗斗

    李世民大军撤回长安虽然是明智之举,但它并不符合天子李渊的战略,甚至让李渊感到屈辱,他每次东进计划都败在张铉手中,前一次是河北,而这一次却是中原,尤其在中原已经大胜的情况下被迫从撤回,更让李渊倍感憋屈。

    当然,李渊也知道隋军已大举进攻并州,它们不仅占领了河东城和蒲津关,还占领了上党郡和长平郡,并州的局势同样令李渊焦虑万分。

    也正是这个原因,当李世民返回长安时,李渊并没有勃然大怒,也没有斥责李世民不遵自己的旨意,擅自从中原撤离,李渊也承认,他们之前低估了张铉捍卫中原利益的决心。

    武德殿内格外安静,李世民、李建成以及一班重臣肃然而坐,天子李渊坐在龙榻上仔细阅读张铉写给李世民的短信,他似乎想看透每个字背后的深意,确实,这封的一些内容很让人浮想联翩,比如‘集举国之兵力攻入关中,兵临长安城下’,彰显出张铉的野心,再比如‘秋收已至,晋南粮足’,又暗藏着张铉对晋南的渴望。

    李渊默默看完信,将信交给旁边宦官,“给众大臣传阅!”

    宦官先将信交给了太子李建成,李建成看完,又交给了旁边的陈叔达,在一片沉默中,众人依次看完了这封短信。

    “众爱卿说一说吧!”

    李渊的目光的落在裴寂身上,暗示他先表态。

    裴寂明白天子的暗示,他起身行一礼道:“微臣认为张铉此信威胁多于实质,当然也暴露出了他的部分野心,甚至可以看出他未来的某些计划,至于他威胁杀入关中,我们可以重视,但不能过于当真。”

    “裴相国别忘了,现在蒲津关还在张铉手中。”旁边刘文静冷冷说道。

    “刘尚书也太妄自菲薄了!”

    裴寂毫不客气地回敬道:“占领蒲津关就能攻陷关中吗?既然如此,张铉为什么按兵不动,难道他不知道攻陷长安就能灭我大唐?究竟是张铉太蠢了,还是刘尚书想得太多了?”

    裴寂一连串的诘问令刘文静哑口无言,这时,陈叔达起身打个哈哈道:“两位先别争论了,我们还是就事论事,商议如何解决并州目前遇到的危机吧!”

    话题转到了现实问题上,李渊也点点头,问太子李建成道:“建成也说说吧!”

    “儿臣遵令!”

    李建成起身向父亲和众臣行一礼,这才不慌不忙道:“我以为蒲津关危机和上党、长平两郡危机从表面上看是一件事,都是张铉为了逼迫我们从中原撤军,但如果我们再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两件事,蒲津关只是临时危机,而上党、长平二郡却是隋军西扩走出的必然一步,我们的威胁不在蒲津关,而在上党。”

    “兄长,何以见得?”李世民有些不解地问道。

    李建成微微一笑,“所以我说要推敲推敲了,去年张铉在签署停战协议前占领了西平关和壶关,看起来似乎是为了防止我们东征,但如果只是为了防止唐军东征,他们扼守住苇泽关便足够了,完全没有必要占据西平关和壶关,这样会引发我们不适,最终导致我们攻打壶关,张铉不是不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他这样做只有一个原因,为他进攻并州做准备,他在这封信中——”

    李建成扬了扬张铉的短信,又继续道:“晋南粮足,从他说出的这四个字,便可看出隋军最大的软肋,那就是粮食不足,他现在能支撑近三十万大军,完全是因为他从高句丽战争的获得的红利,可战争红利迟早会用完,那时他又该怎么办?

    未雨绸缪,夺取产粮重地便是他的下一步的计划了,从对颍川郡的占领便可看出他的产粮地的渴望,所以我能肯定,张铉下一步的战争计划必然是江淮和晋南,这是两个产粮重地。”

    李建成的分析合情合理,见解深刻,众人一致赞同,这时,李世民沉吟一下道:“皇兄认为他会两线开战,但我却觉得不太可能,以他现在的实力还支撑不起两线开战。”

    “问题就在这里!”

    李建成笑道:“我也认为他支撑不起两线作战,比如东西两线同时开战,一面是高句丽,一面是我们,这种两线作战张铉确实支撑不起,但杜伏威就不一样了,皇弟觉得他会举倾国之军去攻打杜伏威吗?显然不会,但他又不可能同时进攻杜伏威和并州,所以他占领上党和长平,继而采取守势,只要他不大举进攻并州,那么两线作战还是能办到,这就是张铉派尉迟恭和魏文通进驻上党、长平两郡的原因,这两员大将都以擅守而著称。”

    李世民沉思片刻又问道:“那兄长认为蒲津关和河东城危机怎么解决?”

    “派人去中都谈判,既然两地危机不是一回事,那么蒲津关和河东城通过谈判就应该能拿回来。”

    “如果张铉提出归还蒲津关与河东城的条件是承认上党、长平两郡归隋,那我们该怎么办?”李世民一针见血地问道。

    李建成缓缓道:“我们是希望谈判解决问题,如果谈判解决不了,那就该军队上场了,相信皇弟已经做好了准备。”

    朝议的最终结果是陈叔达提出的折中方案,一方面派使者去中都要求隋军撤出蒲津关和河东城,另一方面唐军积极备战,一旦谈判破裂,唐军随即大举进攻蒲津关,用武力收回失地。

    李渊接受了这个方案,他随即任命黄门侍郎温大雅为特使,前往中都谈判隋军从蒲津关和河东城的撤退。

    虽然找到了解决蒲津关和河东城的方案,但李渊还是为隋军西扩并州而感到忧心忡忡,返回御书房,他随即令人把两个儿子找来。

    不多时,李建成和李世民匆匆赶到了御书房。

    “你们两个不必多礼了,坐下说话。”

    兄弟二人行一礼,便坐了下来,李渊缓缓道:“在朝议上,朕怕你们兄弟二人争吵,所以暂停了后续商议,但朕还是很担心上党郡和长平郡的收复,这里只有我们父子三人,你们有什么话就直说,世民先说吧!朕看你后来一直沉默,估计你有保留意见。”

    李世民连忙道:“世民和大哥争议归争议,那是公事,但不会影响我们兄弟的感情。”

    李建成也道:“二弟说得对,父皇不要为我们担心。”

    “那就好!”

    李渊欣慰地点点头,“既然你们兄弟这样说,那朕也就放心了,世民继续吧!”

    李世民又继续道:“儿臣认为,大哥之前的看法有一定道理,河东城和上党二郡确实是两件事,但那只是儿臣还在中原的状态,状态是会变化的,当儿臣率军撤回关中后,状态就已经变化,儿臣敢肯定河东城和上党郡已经变成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