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战图-第6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殿下别忘了,隋军三万骑兵还没有出现,一旦三万隋军骑兵从侧面出现,那他们就是十一万人,比对方少了三万五千人,或许就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但没有办法,大将军不回去,关中怎么办?一旦隋军打通了河内到河东的通道,他们会很快增兵,一旦增兵到三万人,广通仓就首当其冲,这对长安军民的信心打击太大了。”

    屈突通沉默片刻,低声道:“卑职的意思说,我们全军撤回关中。”

    李世民一动不动,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何尝不是这样想,但如果全军撤队,父皇那边怎么交代?

    大帐内众人都沉默不语,就在这时,外面有士兵紧张地禀报道:“启禀殿下,北隋齐王张铉派人送来一封信。”

    众人面面相觑,李世民连忙道:“信在哪里?”

    不多时,一名士兵快步走进,单膝跪下,呈上了一封信,李世民连忙打开信,只见信中写道:

    ‘致秦王李世民殿下,两国对垒,不谋大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我已派尉迟恭率一万军进占河东城和蒲津关,想必殿下已知之,然后续出兵铉可明示于殿下,魏文通已率军北渡黄河,将走白陉进占长平郡,王辩将军率军走滏阳陉进占上党郡。

    秋收已至,晋南粮足,三万大军军粮无忧,殿下若明大局,当尽快撤军西归,否则张铉宁可放弃中原,集中兵力攻入关中,兵临长安城下,孰轻孰重,殿下可自酌,张铉敬上。’

    李世民看得目瞪口呆,半晌他把信交给屈突通和长孙无忌,两人也惊呆了,屈突通长叹一声,“有此劲敌,大唐之不幸也!”

    “殿下,我们该怎么办?”长孙无忌低声问道。

    李世民摆摆手,“让我想一想,大家先去休息吧!”

    众人退出了大帐,大帐里只剩下李世民一人,他负手来回踱步,忧心忡忡,一夜无眠。

    天亮时,李世民终于下达了命令,“放弃东征,全军立刻撤回关中。”

    李世民令屈突通先一步撤回关中,又随即派人火速去襄阳通知武士彟,又派人去汝南郡通知翟让,令他们二人立刻撤军西归。

    唐军主力开始缓缓南撤,李世民骑在战马上,望着五万大军拔营西归,心中不胜遗憾,但他知道自己的决定没有错,正如张铉所言,不谋大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他必须从整个天下来考虑,不能只考虑小小的南阳诸郡。

    这时,长孙无忌和他并肩骑马而行,低声问道:“卑职一夜也没有想通,张铉为何把他的战略告诉殿下,如果用王世充牵制我们,他的大军北上进攻并州乃至关中,这岂不是更有利?”

    “张铉只是在纸上谈兵罢了,事情哪有那么容易,攻占了并州几个郡,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一直拥有它,我其实只是担心张铉冒险一搏,兵临长安城下,对我们大唐百官及军民的信心将是沉重打击,还是那句话,若不先安内,就不能急于攘外,不灭掉刘武周,我们还是不宜东征。”

    “可就怕灭掉刘武周后,天下已经被瓜分光了。”

    李世民笑着拍拍长孙无忌的肩膀,“我们以后也要学会先捡软的捏,回去休整几个月,然后我们从巴蜀出兵,东征荆襄萧铣,中原就暂时放一放!”

    长孙无忌默默点头,他忽然想起一事,又问道:“那并州怎么办?殿下觉得张铉会真的北撤进攻并州吗?”

    李世民淡淡笑道:“张铉若真想打并州,就不会催促我们回去了,他需要我们先替他剿灭刘武周,然后他再来摘并州的果子,如果我没有猜错,他下一步是要打江淮杜伏威,杜伏威不灭,江都就拿不稳,江都不稳又何谈经略南方。”

    “那么....殿下怎么向圣上交代?”长孙无忌又担忧地问道。

    李世民苦笑一声,“还能怎么交代,把张铉那封信交给父皇,相信父皇就能理解了,如果父皇实在不理解,那我也没有办法。”

    大隋兴宁二年,大唐武德元年,隋军的围魏救赵之计使唐军战略上极为被动,为避免局面继续恶化,李世民不得不决定放弃东征,大军向长安撤退。(未完待续。)

第775章 不当之礼

    颍川郡便是三国时代的许都一带,这里是和梁郡齐名的另一个中原大郡,这里人口众多,广阔的平原一望无际,而且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产粮大郡。

    另外这里受乱匪影响较小,也没有成为战场,社会生产力都幸运地保存下来,使得这里的经济十分繁荣。

    这也是张铉坚持要占据颍川郡的重要原因,有了颍川郡,驻扎中原的军队就不用再从北方调粮。

    张铉驻扎的官衙便是颍川郡郡衙,颍川郡太守叫做庾闻古,年约四十余岁,相貌清瘦,十分精明能干,他出身颍川望族,是前太史令庾质的族弟,开皇二十年科举进士,十几年来一直在颍川为官,从县令一直做到太守,当颍川太守至少已有五年,在颍川郡具有很深的人脉。

    虽然王世充的军队并没有占领颍川郡,但在政治上,庾闻古却是向洛阳皇泰帝效忠,被皇泰帝封为舞阳县公。

    实际上不光颍川郡,包括襄国郡、淯阳郡、南阳郡、汝南郡、淅阳郡等等,在天子杨广死在江都后,它们纷纷转向洛阳效忠,这也是地理位置决定,它们不可能向遥远的中都效忠。

    但这场三国大战后,中原的局势渐渐明朗,尤其张铉公布了他和王世充的划界协议,这就意味着中原被一分为二,颍川郡以东都属于中都的管辖范围。

    清晨,庾闻古和郡丞韩复正式拜见了张铉,虽然他们早已熟悉,但这一次庾闻古和韩复是作为下属前来参拜大隋摄政王。

    张铉请二人坐下,又令亲兵上了茶,他笑着对二人道:“之前我接见了梁郡、东郡、东平郡等地的太守和郡丞,我都是告诉他们,中原当务之急一是要民心稳定,二是要恢复生产,对所有官员来说,恢复生产就是天大的事情,一切困难都会在民生的慢慢恢复中解决,这句话我对你们也要说一遍,希望你们能传达到下面的每一个县去。”

    庾闻古和韩复对望一眼,两人异口同声道:“请殿下放心,我们一定会把殿下的话原原本本传达下去。”

    “那就好!”

    张铉笑着点点头又道:“颍川郡可是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我在颍川郡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我自己也感受到了,颍川县最多的店铺是卖文房四宝,最多的馆舍便是学馆,各大世家都在颍川县办学,春天时中都科举,颍川郡也应该有不少人去吧!”

    庾闻古连忙道:“回禀殿下,今年中都和长安的春闱很多士子都去了,事后我们有统计,一共去了五千四百人,其中长安去了两千三百人,中都去了三千一百人,长安那边考中六个,中都则考中八个,而且有上千人考进了两地的太学,中都那边略略多一点。”

    “不简单!不简单!”张铉连声赞道:“一共只有百个名额,光颍川一郡就占了八个,果然名不虚传。”

    又说了几句科举之事,张铉又问:“目前颍川郡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庾闻古忧心忡忡道:“困难倒是没有,但我们很担心。”

    “担心什么?”张铉不解地问道。

    “我们很担心王世充。”

    旁边韩复补充道:“殿下和王世充划了边界,颍川郡便成了首当其冲之地,我们担心假如有一天王世充和殿下翻脸,或许他想掠夺中原,他一定会首先想到颍川郡,殿下也很清楚王世充的为人,当年在清河郡他实在太残暴了,我们记忆犹新。”

    张铉能理解他们的担心,便安慰他们道:“有一点我希望你们能明白,王世充将会一直面临长安的巨大压力,唐军若想向东扩张,王世充这个坎他们绕不过去,在这种情况下,王世充只能有求于我,可以说,他的生存是掌握在我的手中,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侵犯我们的土地,而且我把襄阳郡让给了他,就是给他开一个向南发展的口子,让他去南方和唐军争夺荆襄。”

    “殿下的意思是说,唐军还要来?”

    张铉点点头,“一定会来,不过我估计他们从巴蜀东征的可能性更大,不太可能走上洛郡了。”

    张铉的一番安慰让二人的都松了口气,他们又说了几句,随即告辞了。

    庾闻古和韩复刚走,等在门口的一名亲兵快步走了进来,躬身行礼道:“启禀殿下,李将军从襄国郡回来了。”

    张铉连忙道:“快让他来见我!”

    不多时,张铉的亲兵郎将李奉快步走进了房间,单膝跪下行礼,“参见将军!”

    “事情办妥了吗?”

    “启禀殿下,宇文成都将军收下了战马,还给殿下一把宝剑,卑职带回来了。”

    在半个月前,宇文成都率军在淯阳郡和唐军进行了一场激战,宇文成都被李世民击败,他的战马魔麟兽也不幸在战场上中流矢阵亡,没有了魔麟兽,其他普通战马承受不住宇文成都的体重和兵器重量,使他十分苦恼。

    张铉听说了这件事,便让李奉将从宇文化及手中缴获的另一匹战马送去给了宇文成都,天子杨广收藏十几匹宝马良驹,全部被宇文化及所得,在宇文化及北逃时又被隋军缴获,张铉便将其中一匹颇像魔麟兽的宝马送给了宇文成都,解了他最大的苦恼。

    李奉简单说了他把战马交给宇文成都的经过,又将一把黑色的短剑呈给了张铉,“启禀大帅,就是这柄剑,宇文成都用它来谢大帅赠马之恩!”

    张铉当然认识这把黑色的短剑,是梁武帝萧衍仿造鱼肠剑而造,叫做胜卢,从胜邪和湛卢两剑各取一字而得名,是萧衍最心爱的佩剑之一,最后传到陈后主手中。

    陈朝被灭后,隋文帝杨坚把这柄剑和大量珠宝一起赏给了杨素,后来杨玄感造反,宇文述去抄了杨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