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战图-第5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行军司马贾润甫快步上前,躬身行礼道:“启禀大帅,一切准备就绪!”

    张铉回头看了一眼大船,点点头令道:“大军出发!”

    数百艘战船满载着士兵和粮食浩浩荡荡向黄河北岸驶去。

    ......

    这次青州军北征,军队只征用了数万名船夫,对青州军而言,这数万名船夫的作用就是后勤保障,粮食物资的充足供应是这次北伐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

    在各种运输工具中,船运无疑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不用征集太多民夫,而且载货量大,对于极度重视水师的青州军,水运粮草物资当然是首选。

    青州军的粮船队约五百余艘,一律是千石以下平底船,主要是因为清河水道限制,无法行驶千石以上大船,清河是连接黄河与永济渠的一条小水道,对青州军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作用,它虽然不长,只有百余里,但它却被张铉称为战略水道。

    青州军的粮船甚至可以从益都县经巨洋水出海,再驶入黄河,经清水直接驶入永济渠。

    夜色中,五万青州军正沿着永济渠浩浩荡荡列队北上,一万骑兵已经先一步北上,他们迂回杀向河间县,杀向渤海军的老巢。

    在军队东侧的永济渠内,密集的船队一艘接着一艘,满载着粮草和兵器。

    从永济渠到目前正暴发战争的饶阳县并不远,直线距离只有三百里,按照隋军目前的行军速度,最多两天半便可杀到饶阳,只是张铉并不着急,在两更后便下令军队就地休息。

    饶阳县的攻城战打得十分激烈,城下攻势如潮,黑压压的渤海军在重赏的激励下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猛攻,城头箭矢如雨,铺天盖地射向城下的士兵,一架架攻城梯被掀翻,梯上士兵惨叫着摔落下地。

    城头上鲜血四溅,肢体横飞,窦建德哀兵死战,用刀砍,用矛捅,用巨石和滚木向下猛砸,将一群群攻城士兵砸得翻滚下城去,双方死伤惨重。

    此时渤海会的军队已经扩张到十一万人,留两万军队守河间县,其余十万大军全部投入到对饶阳县的进攻上来。

    而窦建德之前两战皆败,军队从三万人迅速缩减到八千人,这八千人都是窦建德的精锐,跟随他多年,只要窦建德不降,这支军队也不会投降。

    但连续四天的攻城也使城上守军减员严重,守军只剩下不到五千人,而渤海军也死伤上万人,但毕竟双方兵力悬殊,尽管饶阳城池高大坚固,窦建德军队还是快支持不住了,眼看破城在即。

    渤海军大营的看台上,高烈在数十名将领、谋士的簇拥下,正远远观望大军对饶阳县的围攻。

    临时司马高覃在一旁却显得有些忧心忡忡,低头不语,高烈瞥了他一眼,问道:“兄长有什么心事?”

    高覃叹了口气道:“卑职还是昨晚的那个消息担忧,瓦岗军主力已转去攻打洛口仓,青州军没有了牵制,大军很可能会北上,我觉得会主应该早做准备,而不是把精力放在窦建德身上。”

    高烈冷冷道:“********,如果窦建德不斩草除根,他迟早还会成为我们的心腹之患,现在饶阳县已经要攻下,我岂能为一点猜测而放弃?”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来,在高台下大喊道:“会主,有紧急情报!”(未完待续。)

第600章 大军忽至

    “什么事?”高烈眉头一皱问道。

    “探子发现一支万余人的骑兵队伍过了景城,正疾速向西而去。”

    高烈顿时大吃一惊,景城位于河间县以东约八十里,队伍向西而去,不就是杀向河间县吗?”

    这时,高烈心中乱成一团,快步走下看台,上马向大帐奔去。

    后面高覃暗暗叹息,会主太执着于歼灭窦建德,却忽略了张铉的动向,确实有点本末倒置了,瓦岗军在中原转向之时,会主就应该意识到张铉北上的问题了。

    早该防范的大事直到危机发生了才措手不及,说到底,还是在大局战略上逊了一筹。

    大帐内,高烈站在地图前久久沉思不语,主将穆遂新低声道:“会主,我们在清河郡部署的探子应该是被隋军拔掉了,所以隋军北上我们才没有得到消息,不过我们在漳南县和弓高县都有暗哨,如果隋军骑兵沿永济渠北上,我们必然会发现,卑职估计骑兵是迂回北上。”

    高烈叹了口气,“我并不担心骑兵,而是担心张铉的主力大军,他们现在会在哪里?如果他们不是走永济渠,而是穿过高鸡泊直接北上,很可能就已接近饶阳了。”

    这时,高覃在一旁道:“张铉主力至少在三万以上,如果走直线北上,他们粮食无法保证供给,这是兵家大忌,我觉得张铉的军队还是应该沿永济渠北上,有粮船跟随,我们的探子也应该发现了他们,只是情报还没有送来。”

    高烈点了点头,他又走到帐前,注视着大军攻城。半晌下令道:“左将军郭阳率两万军继续攻打饶阳城,其余大军立刻回军营休整,准备迎战青州军主力。”

    下午时分,高烈终于得到了漳南县探子送来的消息,今天上午发现了隋军主力北上,大约有四五万人。还有大量的运粮船。

    这个消息让高烈稍稍松了口气,如果是上午才发现隋军,那么现在隋军至少离自己还有一百五十里,他还可以从容应对。

    “会主别忘了杀向河间县的一万骑兵!”高覃在一旁提醒道。

    高烈沉吟片刻,问大将穆遂新道:“穆将军怎么看?”

    穆遂新躬身道:“如果骑兵和步兵是同时出兵,既然骑兵已经在昨天过了景城县,那么步兵绝不会到今天上午才过漳南县,这样的行军速度太慢,除非步兵比骑兵晚一天出兵。但又不符合常理,所以卑职感觉张铉似乎并不急于进兵,假如我没有猜错,他是等我们替他灭了窦建德。”

    穆遂新的分析合情合理,且十分透彻,众人都暗暗点头,但高烈心中却涌起一种难以言述的苦涩,很明显。张铉布了一个很大的局,从高士达到窦建德。每一步都精心设计,而自己的行动始终落在张铉的布局之中,相比之下,他的战略布局相差张铉不是一点半点。

    高烈甚至怀疑瓦岗军放弃青州,转向洛口仓也是张铉的计谋导致,如果真是这样。他将面临一个极其厉害的对手。

    想到这,高烈回头令道:“速发鹰信给河间县,责令斛律胜严守城池,不准出城作战!”

    高烈并不是很担心骑兵,毕竟骑兵攻城不现实。骑兵主要用于断粮道,而他们所带粮草充足,足以支撑二十天,关键还是主力步兵的冲击。

    高烈又看了看城池,不管张铉是不是在利用自己,他还是要攻下饶阳县,不能再给窦建德半点机会。

    这时,他又想起一支军队.随即令道:“通知蒋黎明原地驻军,等待我的命令随时进攻!”

    .......

    高烈明显低估了窦建德坚守饶阳县的决心,在张铉大军到来的消息传出后,攻城军队的士气减弱,而守城军民士气大涨,此消彼涨,渤海军竟一时攻不下饶阳县。

    两天后,张铉大军出现在距离饶阳县约二十里处,大军在旷野里扎下了板墙式大营,摆出一副久战的姿态。

    大军杀至,高烈也被迫放弃对饶阳县的进攻,留五千军监视窦建德,他也率领六七万大军迎着隋军主力而去,在距离隋军大营五里外扎下了营寨,双方进入了对峙状态。

    张铉身经百战,他在战略上控制着大局,但在战术却一点不敢轻敌,尤其这一战关系到他对河北的控制,一旦失败,他的全局战略目标就会被延迟,甚至他将失去争夺天下的资格。

    所以,就算张铉的青州军全方位占优势,张铉也不敢又半点懈怠轻敌,相反,他变得十分谨慎。

    大帐内,张铉反复看了几遍斥候的情报,从渤海军一个微小的细节处,他发现了一点奇怪之处。

    张铉拾起木杆指着沙盘对众人道:“根据斥候的观察,渤海军的粮食大概还可以供应军队二十天左右,所以高烈并不担心他的粮道被我们骑兵截断,但有一点比较奇怪,高烈军队向东转移之时,斥候并没有发现敌军有多少骑兵,斥候估计不超过一千匹战马,但他军中的草料却异常多,至少可供三四千匹战马,大家说说这是什么缘故?”

    罗士信心直口快,抢着说道:“两个可能,要么他的畜力较多,不仅有战马,还有很多别的牲畜,自然需要耗费大量草料,要么就是他们准备得过于充足,实际上要不了那么多。”

    张铉看了一眼李靖,李靖明白张铉的担忧,缓缓道:“除了罗将军说的两个可能,应该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渤海军另外还有一支骑兵,只是在外围活动,我们的斥候没有发现。”

    房玄龄点点头笑道:“李司马的猜测很大胆,但我也有理由支持这种猜测,窦建德原本有五千匹战马,在最开始的饶阳一战中,八万大军全军覆没,五千骑兵直接投降了渤海会,战马都成渤海会的战利品,那么渤海会至少应该有五千骑兵,现在大营内战马不足千匹,那其他四千匹战马哪里去了?”

    李靖的大胆猜测和房玄龄的小心证实,让众人心服口服,基本上可以肯定渤海军还有一支骑兵活跃在外围,不为他们所知。

    这时张铉用木杆指着大营和永济渠之间的距离道:“我们相距粮船约八十里,这段距离是我们的软肋,如果我们兵败,最大的可能就是败在后勤供应上,渤海军应该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这支骑兵要么攻击我们的运粮队,要么就是攻击我们的粮船。”

    尉迟恭沉声道:“既然如此,那就将计就计,一举歼灭这支骑兵。”

    张铉一一向众人望去,所有人都表示赞同尉迟恭的建议,张铉便对李靖道:“李司马和尉迟将军负责这次歼灭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